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6824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不能继续分,因为这时只有两根,而有4个小朋友。

如果把这两根给了其中的两个小朋友,另外两个小朋友就少一根小棒,这样就不是平均分了,所以剩下的两根是不能再分了。

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还能再分。

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不能再分。

学生回答:

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

剩下的小棒数多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

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并再次明确余数小于除数。

我顺势问学生,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什么?

最大的余数是几?

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什么?

总之,整堂课下来效果较好,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到位,并且学生有兴趣,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伸的空间。

第二单元

认识整时和认识时、分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

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

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

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

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

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问题上,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多种形式数一数,算一算,使学生不仅对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加深了印象,而且感受了同一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我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拨一拨钟面,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发现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我的目的是不用规范化的做法束缚学生的思路,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面、经验探索新知,充许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快乐!

同时,让学生注重动手操作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区别时针走1大格和走几个大格的不同,在操作、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认识分这一环节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分钟能干什么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唱唱、做做、说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时间的有关认识的记忆。

这样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和了解时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的有关知识。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时间的基础知识以及对钟表刻度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学习如何读写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个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读的例题,8:

05和3:

55,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8:

05的难点是在读、写的时候要把“零”读出来、写出来;

3:

55的难点是学生很容易说成是4:

55,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时针指这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3:

55时针大约指着4,学生便认为是4:

55,这是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运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我播放了两个钟面活动的动画,第一个钟面从8时整走到8时零5分,第二个钟面从3时整走到3时55分,让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观察,体验时间的变化,明白真正的时刻,清楚地看出时针走过了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然后观察分针指着几,就是几个5分。

在学习例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帮助学生学会看时刻的方法。

钟面上的时刻的读写方法,要注意以下三点的指导:

1.分针从12起所走的小格数不满10时,要读作几时零几分,写的时候也要写“零”或0;

2.使用简便写法时,“:

”应位于字的下标;

3.这里的时、分不能说成或写成“小时”和“分钟”。

认读第2个钟面上的时刻,要突出:

时针的位置还没走到4,所以钟面上的时刻是3时多,而不是4时多;

由于分针指向11,因而可以5个5个地数到55分,也可以用60分减去5分得到55分。

在学生正确读、写出例题给出的钟面上的时刻后,又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并在反馈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进一步强化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能很快读出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钟反应慢,我觉得这是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里看时钟的机会不多,而在学校,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并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而是响在耳边的铃声,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看钟不熟练。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平时批作业、上课、吃饭等时候不时地问问学生“现在是几时几分?

”,帮助学生在平时积累经验。

另外,对于个别特别不认识时间的学生只能课后加强拨钟的练习,不断强化认识。

认识秒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走动的声音,通过让学生听、看,讲1秒钟可以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加深了对1秒的印象。

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让学生思考,但是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所以学生想出的动作或声音都不多。

在教学中,无论是观察,发现,还是思考,都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再全班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到新知,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我觉得课堂教学的生成学习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对生成来说,预设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标,两者存在着一定距离,如何恰当地处理“意外”,使教学预设在动态中顺利转化为生成,是我课后深思的另一重点。

本节课教学中,有几个这样的情景:

①刚开始观察钟面,学生直接报出了钟面上还有秒针,一共有四根针,另外一根针是定闹钟的针。

②认识秒针走动“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

”,学生在我的预设前说出秒针走一圈是60秒。

③提问“为什么秒针走1大格是5秒”时,学生说“因为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所以秒针走一大格就是5秒”。

④“自行车行100米大约1()”处的异议。

⑤“明明跑50米只用了12秒”处的争论。

对于①②情况说明部分学生认知超前,在给予正确评价的同时,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流程,将计就计以此引入下面的教学。

对③的情况,学生实际上用了类比的方法,在肯定的同时再进行深入的探究。

④⑤情况由于各生看法不一,我则更新了学习方式,由独立思考转为小组讨论,在激烈地交流中寻求正确答案。

由此,我感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对已有预设进行合理调整,不能死搬教案。

 

第三单元:

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提出问题:

谁能说说我们怎样辨认东、南、西、北?

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中午太阳在南边;

太阳从西边落下等。

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

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判断方向”,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

在这里,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平面图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要想取得对数学问题的透彻理解,必须运用“再创造“的方法参与学习。

矛盾由学生亲身体验,方法由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收获的不只是问题的结论。

在本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到运用规则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交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这时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在生活中辨认东、西、南、北,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少数学生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

本课我首先设计在课前让学生现预习:

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新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

”这个问题。

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

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这两个活动都能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最后再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定方向的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带领学生出去活动的,之前,曾借助学生的大课间,带领孩子们看操场的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孩子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

所以这次,我也让3班的孩子在大课间做这项活动,并没有怎样指导孩子,但是我观察大家还是合作的比较有条头里,最后我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去检查自己的记录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而在1班的学习,我是利用课堂讲解带领孩子做好注意些什么,然后分组带领到操场观察记录,回来后一起检查自己记录的怎样。

其实,在1班,我说明要注意些什么后,孩子的记录并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反而在快速记录完后,孩子们开始有点不专注,记录的结果虽然比较整齐,规范,但是孩子们在说“测定方向的体会”时,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相反,在放手给孩子们自己去做的时候,记录虽然不规范,但是孩子们能在与其他组比较后,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深刻的反思体会。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我设计了先请学生数100根小棒,感知100根小棒是多大一堆。

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方面。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平时小组合作学习用得较少,因此,在小组合作数小棒时,两个人一组进行合作,从课堂表现上看,合作学习还是有用的,学生能有目的有方法去数,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和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因为学生对小棒图比较熟悉,所以我直接把35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

不足之处:

1、课堂上学生只有听、说,没有写,所以不够“实”。

2、激励性评价语言用得还不够好。

3、由于在让学生数小棒的时候没把握好时间,造成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没有突破。

《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数,主要是整百过程的转换,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数,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小组内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在教学读数和写数时,注重对以往知识的联系,回顾百以内数的读写法,引入到千以内数的读写法。

我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在说到十位上没有数的时候,要注意在写的时候要用0占位,在读的时候就直接读零的,在说到末位没有数的时候,要注意在写的时候要用0占位,在读的时候不要读零的。

但就在讲课的时候,自己忽然变了计划,就是在讲完十位上的数有0与末位上的数有0的时候来一个比较的。

现在看起来效果不是那样好,真是计划比不上变化快呀。

尽管自己在心里想了很多次,但比不上在课堂上讲一次见到的效果,难怪说实践是检验真理。

同时,这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例如学生数数的过程中,拐弯的地方教师强调的不够,学生没有找到这些大数的特点,数起来比较困难。

《用算盘表示的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教学用算盘表示数。

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算盘的结构,了解算盘表示数的方法,并能读出和写出算盘上表示的千以内的数,能按要求在算盘上拨数。

算盘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新物品,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先带学生一起了解“五珠算盘”的结构,知道每一个下珠表示1,上珠表示5.并呈现了五个用算盘表示数的实例,第1个数是一位数,且用下珠表示数,这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用算盘表示数时要先确定个位。

第2、3个数是两位数,即出现了同时用上珠和下珠表示数的情况,又出现了个位上是“0”要用空挡占位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算盘上的档和数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方法。

第4、5个数是三位数,涉及了之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有利于学生完整掌握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认识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

然后,又让学生按要求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先一个一个的数,再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又能使学生逐步熟练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的操作,形成一定的技能。

《认识万以内的数1》学教反思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节课我不仅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而且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培养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学生的数数的意识。

一、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千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计数器,让学生通过动手拨一拨,回顾10个一是十,10里面有10个一的道理;

在理解更大的数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一组一百个小正方体,让学生直观的一百一百的数一数,从而得到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一百,有100个十,有1000个一的道理;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充分理解了一千是多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数单位千的理解。

二、充分利用学具,突破教学难点

在数数过程中,学生在数到拐弯处,总是慢一些,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采用计数器让学生充分理解拐弯时需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

然后我又把它和100以内的数沟通,化难为易。

如:

789,不管最高位的9,只看后两位是89后面一位是多少呢?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数出了789后一个数就是790。

学习千以内的数借助100以内数的数法,建立较大数的概念。

需要改进之处:

1、练习环节缺乏趣味性,因为二年级孩子小,又是刚刚开学,如果在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学习的激情会更高。

《认识万以内的数2》学教反思

  我把这个游戏放到课堂上,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精彩不断。

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数位即一方“千位上抽到0时”和相同数位的比较两种情况,孩子们很快把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比大小看数位,数位多数就大。

数位同,比高位。

”在游戏中,我根据可能出现的情景设计了一些问题:

现在决定胜负了吗?

你觉得抽到几才有能赢?

如果千位上抽到“0”会怎样?

游戏还要继续吗?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则。

妙趣横生,有思想的数学游戏比单纯的数字大小比较要生动的多,更令孩子们乐此不疲。

我想这就是名师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关于本课教学我反思如下:

  第一、游戏教学特别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孩子们各个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怎样做到课堂有激情又有秩序呢?

  第二、由于抽签游戏存在不可预设性,教学中常遇到突发事件。

怎样做到言简意骇,不重复啰嗦?

  第三、学习名师的设计理念。

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也不乏各种活动,但大多都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去活动,真正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活动少。

数学活动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让学生能够体验这其中蕴含的一些规律法则,并且能起到举一反的效果。

  用真实的课例,让我明白了如何寓教于乐,让游戏成为教学的形式,而这一形式又为教学的内容服务。

既不该流于形式,又不喧宾夺主。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迁移即可。

这节课我参考了黄爱华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设计方案,并借鉴了黄爱华老师设计的游戏环节。

其中黄爱华老师设计的三次抽签游戏独具匠心、堪称经典,每轮游戏变换一条规则:

把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到个位,依次……;

把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到千位,依次……;

抽签者自己决定把抽到的数字放在哪一位。

前两次游戏很好的让学生体验从高位比较数的大小的简便性,而第三个游戏旨在于训练学生的策略意识。

《简单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

而本课的学习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我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

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

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

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求近似数的方法教材里只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近似数,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大多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很多孩子并不理解,于是我让他们从字面去理解,“四舍”什么意思?

有哪几个数可以舍去?

“五入”什么意思?

有哪几个数可以进一?

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两位数,让学生观察思考要把这些数改写成整十数应是“四舍”还是“五入”,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四舍五入”的含义,他们很快说出,情绪很高。

在我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判断掌握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