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合集45页文档格式.docx
《全册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合集45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合集45页文档格式.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解决以下问题: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大意。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合作探究:
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可否去掉?
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
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研读赏析:
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
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4.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5.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课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一、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积累字词
三、解决以下问题
1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②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④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⑥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是一个的人,我从这里可以看出。
在文中勾划重点语句并品味其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受到哪些启迪?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请讲讲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感人的名人故事片断,看谁讲得生动有趣。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导学目标】
1.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
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咳嗽(sò
u) 刊载(zǎi) 深恶痛绝(wù
) 碧波(bō)
翘首(qiá
o)
高屋建瓴(lí
nɡ)
驯良(xù
n)
胚胎(pēi)
人才济济(jǐ)
炫耀(xuà
字帖(tiè
)
津津有味(jīn)
(2)词义
草率:
(做事)不认真;
敷衍了事。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悠然:
悠闲的样子。
抹杀:
一概不计;
完全勾销。
深恶痛绝:
厌恶,痛恨到极点。
2.作者名片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提问:
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
2.思考:
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交流点拨】1.有以下生活情景:
(1)笑声明朗;
(2)走路轻捷;
(3)品评衣着;
(4)待人饮食;
(5)调侃玩笑;
(6)感染快乐;
(7)接待商人;
(8)回复来信等。
2.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3.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
这表明:
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体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见伟大的真鲁迅。
提问:
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
但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平凡可亲,也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请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含义。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
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4.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
“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5.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交流点拨】1.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
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
2.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
”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3.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与其乐融融。
4.鲁迅戏称冯雪峰先生是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显得诙谐幽默,自然和谐,对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文中进一步体现。
5.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
不是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鲁迅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
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更显伟大。
步骤四 深层探究 感受魅力
感受通过描写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而表现的鲁迅更为真实伟大。
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
【交流点拨】同:
都是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性格;
对青年的提携关爱之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
异:
相对《回忆鲁迅先生》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较单调,而《回忆鲁迅先生》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生,显得比较充实。
而且《回忆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尤其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到萧红通过采撷生活细节而描写的鲁迅更可亲可敬,更具有生活的气息。
因此有人说: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等,表现了鲁迅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人物刻画充满人性,使鲁迅的形象栩栩如生。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步骤四 深层探究,感受魅力。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用法。
3、学习运用"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等成语。
4、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5、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6、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学习重难点:
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一、简介作者作品,了解主要人物。
二、字词梳理: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2.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3.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b、但当涉猎
博士: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但: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
c、见往事耳d、既更刮目相待
见:
古义今义更:
古义__________今义
4、成语解释并造句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5、翻译下列句子。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译一译:
尝试用现代汉语口头翻译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1)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2)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分角色朗读,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
说说以下语句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卿言多务,孰若孤?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清思路: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4)为什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
鲁肃为什么这样做?
四、深入探究
1、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孙权:
吕蒙:
鲁肃:
2、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五.拓展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说说你知道的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或名篇。
2、作业:
《我来劝你多读书》
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别人从学习态度上重视学习呢?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六、背诵全文
第5课《黄河颂》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时间:
1节课
一、解决字词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地读
一读:
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
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
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四、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②这首歌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③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黄河”,而是在描写黄河。
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④歌词中“啊!
黄河!
”出现了几次?
起了什么作用?
⑤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⑥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⑦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
具有什么精神。
⑧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第6课《最后一课》学案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
2.理解并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领会本文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关小说的知识及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3、积累词语:
踱来踱去婉转祈祷哽咽
4、本文的主要写了什么人?
什么事?
是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5、小说可以分为几部分,应如何划分?
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请找出本文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7、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从这些心理描写种可以看出小弗朗士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描写小弗朗士的语句,对小弗朗士的变化进行简要概括)
8、小弗朗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但在最后一课中,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9、勾画文中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探究以下问题:
小说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怎么理解这些他的这些表现?
(请分别陈述描写了什么,怎样理解)
10、学生讨论并归纳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11、这篇小说写了小弗郎士的变化,写了韩麦尔先生上了悲壮的一课,还写了镇上的人到教室里来听课的情形,写这些都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12、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爱国主义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7课《土地的誓言》学案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学习方法:
朗读法探究问题法
一、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
三、思考下列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的?
(2)文中哪些内容是对作者故乡土地的描写?
请在文中勾画,认真读读。
(3)这是一片的土地?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的?
自己好好读读。
(4)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
(5)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思考: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精彩?
为什么?
(友情提示:
你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情感的方式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
(7)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
(8)请同学们结合所给出的句式写话。
句式一:
“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句式二:
“在春天……;
在盛夏……;
在秋日……;
在严冬……。
(9)你还知道哪些写思乡和爱国之情的诗句吗?
第8课《木兰诗》学案设计
1.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2.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学会朗诵、背诵全诗。
5.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了解《汉乐府》及花木兰
1.机抒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
朔气金柝可汗著我红妆傍地
2.解释加点的字
当户织惟闻何所忆见军帖
十二卷阿爷市鞍马旦辞
但闻朔气策勋百千强
不用尚书郎出郭著我帖花黄
脚扑朔眼迷离傍地走
三、背诵《木兰诗》
四、阅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
1、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两个四短语。
并在此基础上复述故事给家人听。
2、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
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
这样写有什么用?
并找出其它类似的句子。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请赏析这一组句子。
5、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6、木兰不当官只因为她不慕功名富贵吗?
7、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8、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从文章中体会一下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
9、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吗?
10、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
(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11、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
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又怎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1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目标一、目标二
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掳(
)去
震悚(
)
惶(
)急
疮(
)疤(
诘(
)问
惧惮(
粗拙(
疏(
)懒
渴慕(
)
霹(
)雳(
)孤孀(
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
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惊骇:
震悚:
诘问:
莫名其妙:
3、走近作者:
鲁迅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作品简况:
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4、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
请将你的问题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1.走近新课
2.交流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并思考:
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
重点写了什么?
4.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3)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么?
请同学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