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基本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班主任工作基本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基本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
在整体性原则下,还应有所侧重。
(3)群众性原则。
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
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老师、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
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其保证。
然而,客观情况的变异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
(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计划的制定必然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
而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制订计划,这就是现实性。
超前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使计划具有长时间的适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4.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
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工作目标。
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各层次具体目标等。
(3)措施安排。
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等。
(4)检查办法与总结。
5.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种类和内容
(1)学期计划。
这是学期开始时制订的计划,是全学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
这种计划由三部分组成:
①基本情况分析。
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状和历史状况的分析。
班级的自然状况如:
总的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
班级的现状分析如:
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体质状况、学生的特点、班干部和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和班级的优缺点等。
对班级基本情况的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
因此,班主任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善于抓住班级面貌最本质的东西和主流。
至于分析的详细条目需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②确定教育任务。
这部分内容是在对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本学期中心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
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
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分笼统。
③工作具体安排。
这部分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这部分应具体些。
常见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的活动内容、方式、时间和地点等。
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的工作。
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
(2)月或周工作计划。
这是根据学期计划和某一阶段的任务,在本月或本周开始时制订的这种计划要订出具体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措施和执行人员等。
(3)具体活动执行计划。
这是指为开展某一教育活动而制订的具体计划。
如: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项文体活动等。
这种计划要订得十分具体,各种准备工作都应作详细而具的考虑,这样开展工作才会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制定计划要注意征求科任老师、班干部和学生的意见。
计划订好交学校领导批准后要认真执行。
若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则应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另外,还应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执行完后,还要做认真的总结。
6、班主任工作职责有哪些?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项:
(1)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努力建设好班集体。
(3)抓好学生的学习质量。
(3)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4)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校外活动。
(5)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
(6)做好学生的家长工作和社会工作。
(7)做好班级常规工作等。
(8)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
7、班主任建设良好班集体应有哪些措施?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是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也是调节规范学生言行的总体要求。
确立目标要注意方向正确,有思想性;
要根据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校总体要求确定;
从班级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和激励性;
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要有系统性,相互结合;
近期目标具体、明确,并有连续性;
一个具体目标实现后,及时总结评价,进一步提出新的近期奋斗目标,步步向总目标推进,形成目标体系。
(2)培养学生骨干,健全班级组织。
一个坚强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学生骨干,并由他们组成班集体的核心,班级干部应是思想好、学习好、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强的优秀学生。
中学班委会一般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和劳动委员(有寄宿生的还要增加生活委员)等组成。
团支部由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成。
另外设置学科课代表、图书干事等。
小学班委会人数适当减少。
全班分划若干学习小组,由学生选举小组长。
做到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事事有人管。
班干部的选配一般在学期初进行。
新生班级由班主任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先指定一些学生负责。
其他年级应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
每次选举确定标准,明确选举方法,适当更换。
中学可试行“值周班长制”或“班长组阁制”。
通过多种形式,让更多学生获得为集体服务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各班班委会团支部产生后,报教导处(或政教处),学校统一将学生干部名单打印成表,便于开展工作。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纪律制度是班级正常秩序的保证。
学校在学年初就应明确各项纪律制度,并督促班级建立、健全班内规章制度,规范班级行为。
(4)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只有在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中才能巩固发展。
通过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友爱和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除了正常教学活动外,还有丰富的课外校外活动,如:
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班内班际竞赛活动、公益劳动及参观游览等。
每次活动都应认真计划组织。
规模较大的活动应事先报学校批准。
所搞活动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游泳、登山等有危险性的活动,事先应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
指导各班开展教育活动,应从学校整体考虑,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教育活动的系列化。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
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应突出教育重点,安排不同的活动。
②与教学有机结合。
如初一语文有写景单元,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结合教学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③与纪念日、节日活动结合安排。
三月份的植树节、四月份的清明节、“五·
四”爱国运动纪念日和“五·
卅”惨案纪念日等。
结合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教育。
④与中心政治活动相结合。
如严打活动、反腐败活动、打假活动及扫黄活动等。
⑤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
如针对早恋问题举行辩论会,就班级团结问题组织观看有关电影等。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所谓正确的舆论,就是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的言论和意见。
这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重要标志。
正确舆论是集体成员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要经常注意学生舆论倾向,并积极将其引向正确方向。
正确舆论是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
可以通过贯彻学生守则、进行道德谈话、指导学生阅读报刊和健康的文学作品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通过评论、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好人好事及树立榜样,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校领导特别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倾向和社会倾向。
从多方位帮助班级培养正确舆论。
8、班主任的职权有哪些?
(1)对任课教师的建议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他担负着一个班级的全面工作,要协调好班级教育与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班主任有权对任课教师进行课时调整、教学活动安排和课代表选拔等方面的建议,以协调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使班级的教育、教学达到和谐状态。
(2)对学生必要的奖惩权。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集体都有必要实行奖惩制度,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这个职位,赋予其对学生有一定范围的奖惩权。
例如,对优秀班团干部,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表扬,或辅之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对学习成绩优良、拔尖的学生、对获得巨大进步的学生、对取得特殊成绩的学生,可以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奖励;
同时,对于违反校规校纪、违反班级规章制度及损害班级名誉的学生,有权对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惩罚。
比如,罚其教室值日、宿室值日和检讨等。
(3)班级范围内的决策权。
班主任有权对班级的日常工作、活动开展等方面内容进行决策。
班主任有权协同班团干部制定本班有关规章制度;
有权任命班级中的班团干部、小组长和课代表等,当然这要在一定民主的基础上行使这一职权;
有权组织本班级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秋游、野炊等课外活动、蓝球赛、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
有权决定班内活动日程安排等。
(4)教育、教学工作自主权。
教育、教学的计划、组织、形式、方法有自主权、决策权。
班主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权根据自己的自身主观情况及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的客观环境,决定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形式及方法,有权亲自制定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
(5)有权参加学校管理。
学校的管理、领导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班主任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处于中介位置,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
班主任有权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序上的管理。
9、班主任的威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班主任要顺利地进行班级工作,除了其自身的能力、工作方法外,还要有自己的威信,说出的话学生信服,提出的要求学生执行。
班主任的威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德影响力。
品德指人的品行、道德、人格和作风等。
一个有高尚品德的班主任,他的思想和行为不但具有明显的表率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动员力和说服力,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和信服感。
(2)知识影响力。
班主任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的过程。
知识渊博的班主任,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学生自然会对他产生信赖感,乐意听他的课,服他的管,为能够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担任自己的班主任而感到荣幸,班主任的威信很容易建立起来。
(3)才能影响力。
班主任的才能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以及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和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等。
(4)情感影响力。
班主任经常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接触多。
班主任长期做学生工作,会产生爱的效应和近体效应。
班主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能激起学生对他亲近、感激和尊敬的情感,使师生在心理上更加融洽,产生感情共鸣。
这样的班主任就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拥护,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能力,享有较高的威信。
10、班主任的威信对学生有哪些教育作用?
(1)班主任有威信,学生坚信班主任的讲课、领导、管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那么,学生就有较好地掌握知识和接受指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威信的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容易被学生接受,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这就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上和优良品德修养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有威信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可以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对学生的批评,则会唤起学生改正缺点和提高自己的迫切愿望。
(4)学生把有威信的班主任看做榜样,产生处处向班主任模仿的意向,此时,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起很大的教育作用。
11、班主任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1.班主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就是从班主任工作要求和条件的实际出发,从班主任自身能力知识出发,不能脱离实际工作,另起炉灶,也不要超出个人水平,好高骛远。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班主任工作现象中,探求研究班主任工作内在的、固有的规律性。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指导工作实践,在工作实践中检验,以强化、修正理论成果。
(2)坚持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首先指班主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态度要科学,方法要科学,决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让活生生的客观事实,就范于僵化的固有观念;
同时,还指班主任研究出的教育理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指导实践工作。
如果理论与实际相悖,是谬误;
如果理论不指导实践,是空谈。
(3)坚持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把科研看成是整体系统,从思想方法论角度处理好以下关系:
①班主任的工作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关系。
既要研究班主任工作系统内部诸要素:
班主任自身素质、班级组织、班级学生和班级工作等,又要研究外部环境,诸如社会状况、自然环境、家庭状况和历史变化等。
②班主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数量与质量、应用与反馈等关系。
对古今中外的班主任工作理论,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批判,有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班主任中广泛宣传教育理论,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部分班主任的业务和理论水平。
在教研过程中,注意理论在于质量高而不在于数量多,同时要注意立题→收集资料→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指导工作→反馈信息的完整过程的连续性及协调性。
2.班主任进行科研的步骤
科研的过程,就其本质来讲,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班主任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一般有:
(1)确定科研课题。
班主任确定科研课题要从实际需要和实际功能出发,课题对班主任工作要有实际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比如:
“中学生早恋剖析”、“小学生识字的思维规律”等。
在科研课题选择的同时,要考虑其客观条件,比如资金、资料、设备、时间等,还要考虑一定的主观条件,包括班主任自身知识、能力、特长和阅历等。
在确定课题时一般原则如下:
循序渐进的原则、宜小不宜大的原则、宜具体不宜抽象的原则。
(2)收集科研资料。
根据科研课题的需要,动手收集两大方面的资料:
一是“活”的实践资料;
二是“死”的理论资料。
这是科研的事实及理论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资料之米,也难为科研之炊。
活的实践资料,主要是记录班主任本人工作的情况、数据、实物,通过参观、访问、考察收集他人的教育工作资料和教科研情报。
分类编号建立实践资料卡片和材料档案。
“死”的理论资料,主要是查阅他人理论、报告和文摘等资料,分类编号建立理论资料索引卡片和摘卡片。
主要注意与课题有关的马列基础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系统论、数据及原理等。
(3)制定科研计划。
制定科研计划,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结果,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起步。
制定科研计划的内容,参照下表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4)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这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部分,是落实科研计划的中心环节,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科研活动,从纵向上看,包括收集材料活动和分析研究材料活动。
①收集材料活动
第一,谈话法。
依据科研课题的需要,选择一定的内容和对象,以交谈方式进行材料收集。
第二,问卷法。
设计好调查问卷,发放到调查对象手中,通过回收问卷获得材料的方法。
其优点是不受时间限制,调查覆盖面大。
第三,历史法。
通过研究过去,从而把握、预测现在与未来。
主要收集史料中的文字、实物资料,予以科学鉴别、科学利用。
第四,观察法。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记录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资料。
其优点是真实性和客观性。
②分析研究材料
分析研究一般分别采用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
第一,逻辑分析。
主要是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这样对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加工,形成概念和理论,揭示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点。
第二,统计分析。
逻辑分析是统计分析的思维基础,是统计分析的深化,统计分析是逻辑分析的内容基础和前提。
班主任的统计分析要先统计后分析。
统计的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等,分析的方法有平均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图形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
③撰写科研论文(报告)
3.班主任科研方法
调查方法和实验方法:
(1)调查方法。
它包括了观察法、历史法、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量法。
调查方式主要有开调查会、个别谈话、访问、查阅书面材料、历史档案、实地考察和问卷测量等。
调查主要步骤如下:
①根据科研计划中科研课题要求,确定调查方式、调查对象、时间、地点和内容等。
②阅读与调查相关资料,拟出调查计划。
③学习与调查计划相关理论,拟定出调查表格、问卷、量表、谈话提纲及考察路线等。
④进行调查,做好记录、录音和拍照,取得资料。
⑤及时整理资料,编码建档,以备分析研究。
(2)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班主任科研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根据科研目的,确定实验方式和组织形式。
②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实验计划:
实验目的、任务、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手段、步骤、结果、评估和鉴定等。
②创设实验的条件:
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图书、资料、仪器、电化教学设备和资金等,准备好记录表格。
④记录分析实验的全过程和一切状况。
⑤做好实验前、中、后的测验,有准确的数据,有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
⑥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
⑦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核查验证实验结果。
⑧写出实验报告,自我鉴定或有关人员鉴定,让实验结果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撰写科研论文,是班主任科研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解决问题的成果,也是运用科研成果指导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成果修正的准备。
撰写科研论文,要按照科研计划的管理、结果,如实报告出来,用科研的确凿材料,提出自己的论点和办法。
12、班集体的形成中有哪些结构要素起着关键作用?
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要素在起作用,而下列结构要素则起着关键性作用:
(1)目标。
目标具有指引、激励和标准作用,成为集体结构的第一要素。
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问题就是集体目标逐步内化为每个成员的精神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动同集体的要求相同一。
(2)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石,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应是和谐、凝聚、向上的,以责任依从关系和情谊性关系协调统一为特点。
(3)组织机构。
班集体能否形成,形成之后能否巩固,取决于组织机构是否健全。
对班级进行自我管理,关健是要尽快建成一支为学生出自内心信服、赞同的班干部和积极分子队伍。
(4)舆论。
集体需要有强大而健康的舆论,来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使集体成员自觉地调节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改变不相适应的行为。
(5)纪律。
马卡连柯曾说过,纪律是集体的外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灵魂和集体的信念。
在班集体形成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一个被动执行纪律——较自觉地遵守纪律——自我制订规范并执行的过程。
班集体的五个结构要素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中目标是导向,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机构为骨架,舆论和纪律是两大保证。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结构完整的统一体。
13、班集体建设有哪些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个性全面发展的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6)民主性原则。
(7)人际关系和谐原则。
(8)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的原则。
(9)通过活动创建集体的原则。
(10)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12)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3)知行统一原则。
(14)竞争与合作原则。
(15)集体的传统性原则。
14、什么是班级集体心理?
举例说明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关系。
班集体成员普遍存在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
它与个体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一个屡受挫折而心灰意冷的学生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后,能够变得振奋,有信心;
一个人出于自私的动机而出现非道德行为的时候,心理上就感到了一种集体的压力;
班内混乱的情景有时因为威信高的班主任的出现,立刻变得井然有序等。
这都是集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表现。
15、班集体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马卡连柯对班集体发展水平标志作了长期的研究,归纳出了以由谁提出要求为标志的班集体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著名论断。
他认为,第一阶段,在集体初建时期,“要求”由教师提出的。
第二阶段,在集体的领导者周围不断涌现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教师将提出的“要求”的一部分职能转给积极分子,以自己的教育威信支持积极分子的要求。
第三阶段,集体本身能够对其成员提出要求,进而集体的期望、规范、舆论促使每个成员在集体一般要求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和习惯。
16、优秀班集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集体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班级中每一个人都能在共同目标中寻找到自己的坐标,抬起头来走路。
(2)集体的共同活动人人都能自觉参加。
班集体的生活象磁石一样吸引每一个成员,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占有独特的位子,起到特殊的作用。
(3)班集体与平行的、高年、低年以及成人集体能够很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各司其职。
(4)集体的规范和价值标准作为个体的参照标准和行为指南,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集体期望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并扮演成功的角色。
17、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也渗透着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它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
(1)感化功能。
贯穿于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师爱具有对学生的感召、感染和转化作用。
是潜移默化动之以情的过程,是其它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2)调节功能。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必然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感激、尊重、依恋、爱戴,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心贴心;
另一方面师爱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教育之“泉水”才能渗入学生的心田。
教育力量的发挥受教育者心灵的启开、关闭都离不开师爱的调节作用。
(3)引动功能。
师爱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的高尚和美好,于是也愿意用同样的情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愿意关心同学、爱护同学、尊重和信任同学。
(4)求同功能。
学生将教师的良好人格特性内化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