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4663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

吨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

1吨有多重?

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

(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

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

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集体备课一年级(上)

摘苹果

《摘苹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

学具准备:

练习纸。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摘苹果”主题图。

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

观察图片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

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生2:

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

”教师适时板书。

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尝试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

10+30=40 

7+8=15 

40+15=55

方法二:

借助计数器,先拨出17,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5,和起来就是55。

方法三:

17+30=47,47+8=55。

方法四:

20+38=58,58-3=55。

方法五:

20+40=60,60-5=55。

方法六:

竖式计算

3、比较这些方法,你认为哪个方法最好,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

总结出竖式计算更方便更直观。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请学生汇报总结出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71页的“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

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串项链。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估一估,说方法。

3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4、森林医生。

(第72页“练一练”的第4题。

同桌一组讨论有什么错误;

请学生按顺序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四、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第5题:

我们去春游

问题:

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

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

五、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摘苹果

7

8

5

集体备课一年级(下)

小兔请客

《小兔请客》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

你们愿意参加吗?

(板书课题:

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

(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

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0+30=50。

30+20=50。

  3.小结:

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

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

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

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

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

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

(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集体备课二年级(上)

分香蕉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

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

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

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

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

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

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

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

12÷

2)÷

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

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

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

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

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

12除以2。

(跟读2遍。

)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

(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大家读得可真整齐。

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

(1)我会读。

18÷

20÷

大家读得真响亮。

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

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

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

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

12÷

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

除号)

你知道吗?

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

(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

活动三:

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算式:

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

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

12=1(根)

教 

师:

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

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

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

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

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

你们能帮助它吗?

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

3=6(根);

6=3(根);

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

(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实践应用: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集体备课二年级(下)

认识角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无关,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将领着大家一起去认识它。

板书课题:

认识角

  二、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

你能从你身边找到角吗?

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师示范指角

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

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有些漂亮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到角吗?

(课件出示,从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看完这些角,同学们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学生拿出三角板,

  老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感受角,让学生说感受。

  三、学角

  1、师示范画角,

下面同学们说着,老师画一个角好吗?

  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

直的

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

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直直的

在看看这个点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

角的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

  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记作:

∠1读作:

角1

这里只有一个角,我呢用数字1来标记,同学们还可以给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数字2、3等,还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有几个顶点?

有几条边?

  小结:

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四、运用新知,辨别角,数角。

  1、练习,判断是不是角

  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

(投影出示,让学生到前面指出顶点和边)

  2、练习,在图形中数角

  课件出示习题,数图形中角的个数。

  五、比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玩角,发现角有大小

进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

  生从抽屉里拿出活动角

它的名字叫“活动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可以变大,还可以变小

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

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

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2、游戏——变角,比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变角游戏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生生活动,分工:

左边学生出示角,右边同学变一个和他一样大的角。

  3、探究与角大小的相关因素

我们玩的这么高兴,有两个伙伴也来了,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

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1、∠2)。

你认为哪个角大?

  生可能会说边较长的角大。

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呀。

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样大呢?

比一比。

  课件演示比角,最终结果一样大。

那为什么刚才会有人认为∠1大呢?

因为它的角边很长

角的大小和有关,和无关。

  六:

总结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集体备课三年级(上)

分桃子

一、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三、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1.激情导入。

  2.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大屏幕上,蓝天与绿地之间出现了一棵大桃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看,谁来了!

 同学们,咱们得帮他们分分,看看平均每只小动物能分得几个桃子?

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48÷

4=12(个)。

  (评析单纯的计算,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通过创设情境,把计算与故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引出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每只小动物分得12个大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可是最爱吃桃子的是猴子呀!

(课件出示4只猴子也来到这棵桃树下,找桃子吃的情境图)它们抬头一看“啊,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

”猴子们显得很失望。

大家想一想,树上没有桃子了,用数怎样表示?

用0表示。

树上的桃子数是0,那么这树下的4只猴子,平均每只能分得几个桃子?

该怎样列式呢?

它们谁也分不到桃子。

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因为树上没有桃子。

有道理。

那么谁能把这个道理完整地讲给大家听?

树上的桃子数是0,树下的每只猴子肯定都分不到桃子,所以0除以4得0。

怎么用式子表示这个意思呢?

4=0。

叙述得真清楚!

(继续点击并讲故事)就在这4只猴子犯愁的时候,又从后面追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分到桃子。

大家看一看,这时树下共有几只猴子?

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

用算式怎样表示?

5=0。

假如再来一只猴子或再来10只猴子呢?

你还会列式计算吗?

会。

6=0,0÷

15=0。

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生1:

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2:

不对!

0不能做除数。

对,0不能做除数。

那应该怎么说呢?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大家同意吗?

  (学生异口同声:

同意。

老师,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

是呀,其他自然数都能做除数,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

太不公平了!

那好,今天咱们就给0一次机会,让它做一做除数,试试看行不行。

  (教师板书以下算式,学生试做。

  0÷

0=5÷

0=

  (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个个皱起了眉头。

我在算0÷

0时,商是1能行,是2也行……是几都行。

我在算5÷

0时,找不到商,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等于5。

同学们,通过这两种情况我们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当0÷

0时,商不确定;

当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数)÷

0时,又找不到商。

所以0不能做除数。

  (学生个个豁然开朗,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评析教师很注重课堂的生成,不放过学生每一个思维的火花。

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发现。

同时由旧知引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体现了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的轻松和愉悦。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我们接着听故事。

同学们我们也和它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好吗?

把408分成400与8,400除以4得100;

8除以4得2;

100加2得102。

也就是400÷

4=100,8÷

4=2,100+2=102。

把408分成400与8,先算8除以4得2,再算400除以4得100,最后算100加2得102。

  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同学们,我们做数学题做得不错,小猴子做数学题做得也不错吧!

你们看,小猴子在分桃子的过程中对做数学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只爱动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