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4605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

《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优练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历史人教必修一Word格式.docx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

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

方案规定:

……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名额,减少小选区选举名额,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议会改革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之初

B.通过改革,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

C.通过改革,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D.通过改革,推动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壮大

8.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

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

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

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

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9.英国制度规定:

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

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

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

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

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10.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

这一观点

A.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

C.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

11.1689年“民会国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

……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

“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

A.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B.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

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D.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

12.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1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

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决议。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是国家元首,权利的中心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实际上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

14.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

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

1688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受到民众的欢迎。

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仍受历史传统的影响B.宪政基础初步确立

C.民主意识相对淡薄D.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15.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总统权力甚小

D.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16.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

1688年至今》中写道:

“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得益于

A.内阁制度的确立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议会改革的实行D.“光荣革命”的胜利

17.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地,也是近代史上率先崛起的国家之一。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18.下面是英国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

A.议会改革的必要性B.农村经济的衰败

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二、材料解析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余秋雨在《行者无疆·

扼守秋天》中这样形容英国的制度演进: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积累着大步”“较少腥风血雨,较少声色惧厉,也较少德国式的深思高论,只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已被历史证明,是一条可圈可点的道路。

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余秋雨的观点,并结合英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

观点合理、明确;

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

20.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

《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

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

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

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

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以及三次议会改革的共同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考查学生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

在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规定,没有国王的印章的文件是不合法的,因此,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这体现了英国宪法至上的施政理念,故A正确;

BC表述错误,故排除;

D项与题干材料的表述正好相反,故排除。

故选A。

2.【答案】A

【解析】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但是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实行责任内阁,这是两者的不同点,故正确;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都是实行了三权分立,故排除;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都是议会行使立法权,故排除;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都是司法独立,故排除;

本题考查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侧重于考查的是美国和中华民国在政治制度上的比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体制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规定“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此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说明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对王权的继承权利上的限制,直接体现了对王位继承制的完善.从本质上也反映了以立法的形式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AC都是表面现象,D项反映了其实质,故D项正确,AC排除;

B项与史实不符,英国权力开始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是“《权利法案》”颁布,故B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继承的条件,以确保资产阶级的利益。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学习中注意要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并掌握其特点。

本题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材料所讲的是英国“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光荣革命”表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这就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故B正确。

光荣革命没有流血不符合最大“收效”,故排除。

C只是表面现象。

故排除。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君主立宪的政体确立。

故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学生准确.关键信息是: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答案】C

【解析】A.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是18世纪二三十年代沃尔波尔担任财政大臣时期。

B.《权利法案》是1689年颁布的,材料的时间是17世纪90年代。

C.从材料可以看出,尽管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但刚开始国王仍然有行政权力。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发展的过程和英国政体形成过程中的特征来分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责任内阁制并没有立刻形成,这期间英国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力,只是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后来责任内阁制将国王行政权抢夺过来,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6.【答案】D

【解析】从题干看议会有财政权,政府使用的军费要经过议会批准,之后再经国王盖章银行才给予支付,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及其之后,这个程序是得到法律保障的,是宪政的结果。

故D项正确。

A项与题干材料的表述正好相反,应排除。

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C项中的银行之是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因为英国是议会主权制国家,议会已经批准,不存在银行担心之说,故C项错误。

D。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查对英国政治制度特点的认识,学生读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强化对历史认知的能力。

本题以英国准备对外战争军费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英国政治制度特点的认识。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①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议会是权力中心);

②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③内阁对议会负责;

④随着议会改革的推进,选举权不断扩大。

7.【答案】D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六十年代,这与题干中“1832年”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使得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

C.结合所学知识,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D.结合所学知识,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导致了1832年议会改革的出现,同时1832年议会改革推动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壮大。

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并正确掌握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及历史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1832年议会改革,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8.【答案】A

【解析】A.据题干中“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等信息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依然拥有很大的权利,故A项正确;

B.“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可看出下院不是权力的中心,故B项排除;

C.材料中体现的是国王而不是资产阶级掌握实权,故C项排除;

D.材料中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故D项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史实和影响来分析材料。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保留君主,但国王“统而不治”;

②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首相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以代议制为基础,实行分权,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④实行分权原则。

9.【答案】B

【解析】A.材料说明了英国内阁的集体负责制,涉及是决策层面,并未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错误。

B.由于实行集体负责制,阁员们要共同承担责任,所以内阁成员要充分地相互信任,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正确。

C.材料未涉及国王治权问题,错误。

D.在立法方面,内阁只有立法提案权,最终立法过程由议会掌握,错误。

B。

本题考查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内阁制的基本史实等。

本题以内阁制为切入点,考查英国民主政治,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分析和解答的能力。

A项明显错误,《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说明国王也是拥有权力;

D选“根除”说法绝对化;

从材料“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可以看出《权利法案》以立法的方式界定了国王和议会的权限,使得二者权力清晰化,故D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1689年”、“民会国会”、“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揭示的历史事件是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始确立,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A、B、D三项仅提及了材料的某一方面,不够C项全面和准确,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66年“,19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对成熟,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排除A;

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采用蒸汽机作动力,故排除B;

当时已经存在有线电报,排除C;

当时德意志尚未实现统一,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D项无法见到,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颁布于1689年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故“英国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由设问要求“错误的是”即可排除均与此不符的ABD三项,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光荣革命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

根据“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说明英国国王在民众心中地位高,处死国王实际上是一种超出英国历史传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极端行为.“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则反映了人们对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暴行的反感.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方面继承了悠久的传统即保留国王,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又是国王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事.材料重点强调英国民众对于君主的情感因素,A项说法正确;

题目中未提及历史传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影响和民主意识,故无法得出BC项的结论;

D项中“君主专制”的说法均与此不符。

1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是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

根据所学可知,A项英国下院选举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故A项错误;

B项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B项错误;

法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大权,故C项表述错误;

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故D项正确。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正确归因的能力。

由题干材料“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可知使得英国人民有了更多的参政权,这主要得益于议会的改革,议会尤其是下院主要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故C正确;

A出现于1721年,国家的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题干中主要是英国人民有了更多的参政权,不符合题意;

B项出现于1689年,但它只是限制君权,增强议会的权力;

D项出现于1688年,但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国王仍然有很大权力,不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和工业革命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是指社会制度的转变,根据所学可知,英国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到1840年左右,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最发达的工业国,这才有了傲视全球的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

新航路开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A项明显错误,故排除;

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虽然扩大英国海外市场,但它主要是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B项不符合题意;

17世纪下半叶,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18.【答案】A

【解析】图表信息反映了19世纪以来至19世纪末,英国工人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中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而农民比重不断下降且在1830年前后低于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比重,这些现象与工业革命发展相关;

工人和资产阶级比例的上升,必然要求打破上层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把持议会的局面,议会改革势在必行,故A正确;

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

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及史实,故排除。

A。

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

掌权的仍然是贵族;

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

工人和贫困农民等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仍然在受歧视之列。

19.【答案】答案示例:

观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具有温和、渐进的特点。

论述:

①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

②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立法权转移到议会,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但此时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

③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的行政权转移到内阁,国王正式“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④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得到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和史论结合的能力。

这是一道评述题,注意步骤。

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提炼材料的观点,根据材料“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积累着大步”、“较少腥风血雨”、“只是一路随和……”概括,该材料观点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具有温和、渐进的特点”;

其次结合英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可以结合英国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等史实加以论证;

最后在点明一下观点的合理性。

注意语言要简练,要表述成文。

20.【答案】

(1)主要因素:

《权利法案》的颁布;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表现:

逐渐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选民范围不断扩大;

土地贵族地位下降,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部分农民、工人获得选举权;

选区议席分配适应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同时兼顾农村地区。

原因: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和土地贵族力量的削弱;

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

无产阶级壮大,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