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眉山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眉山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当九级地震来袭时,日本全岛地动山摇,刹时海浪涛天,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桑田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C.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通过电视媒体向全世界公布后,美国民众当晚在曾经被撞毁的纽约世贸中心前,有条不紊地召开了一场歇斯底里的聚会。
D.利比亚连日来遭受北约多国部队的空袭,反政府军又节节取利,加上美国等国的推波助澜,利比亚政府军已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前景让人堪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6.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①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②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③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④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⑤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A.⑤①③②④B.①③②④⑤C.⑤③①②④D.①③⑤②④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有害)等(同样)死,死国可乎
B.左手倚一衡(同“横”)木 池(水池)非不深也
C.醉翁之意(意图)不在酒 高者挂罥长(高)林梢
D.其一犬(狗)坐于前阡陌交通(交通要道),鸡犬相闻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
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眉山市2011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题号三四五六、七、八总分总分人复查人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古诗文积累(12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2.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
(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3.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句。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④请写出古诗文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 。
四、现代文阅读(23分)[来源:
学+科+网]
(一)说明文阅读(8分)
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
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
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
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
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A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
但是,B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
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
C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
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
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⑤……(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14.选文第④语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加曲线的A、B、C中的句(只填字母),其理由是。
(2分)
15.第④语段中加点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6.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
(80字左右)。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
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
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
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
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
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
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
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
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
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
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
“喂,老姐妹好啊。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
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
”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
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
“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
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
”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
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
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
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
“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
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
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
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
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
“喂,老姐姐,你好吗?
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
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20.常言道:
做人要诚实。
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
请说明理由。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五、写作(写作40+书写5=45分)
22.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把“为点亮一盏灯”补充完整再作文,可补充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
(2)请阅读赵师秀的《约客》,根据提示作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提示: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约见朋友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示,请你站在诗人或朋友、或诗人与朋友等角度,选择最适合你的切入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若选择
(2)题,切忌对材料进行续写、扩写或改写。
③千万不要抄袭或套用!
④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⑤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作文评分表(供阅卷教师填写)
项目书写分写作分扣分总分评卷人复查人
得分
B卷(20分)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
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醒矣!
”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
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
②〔纺绩〕织布。
③〔句读(dò
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④〔夏(jià
)楚〕责打。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来源:
学.科.网]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4.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七、语言运用(8分)
25.针对社会热点,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举行了一次“关注食品安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6分)
(一)根据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1)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状?
从漫画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二)我想说。
(3)根据《眉山日报》报道:
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染色馒头、假牛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食品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了……读后,你一定有很多话要想说!
请你面对下面两种人,把你内心最想说的忠告,郑重地说给他们听。
我对食品企业说:
我对食品监管部门说:
26.前不久,媒体报道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感谢公安部门所送的锦旗把“撼”错写成了“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代表故宫博物院向社会致歉,或说说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
八、名著阅读(8分)
【甲】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乙】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
“你桶里是甚么东西?
”那汉子应道:
“是白酒。
”众军道:
“挑往那里去?
”那汉子道:
“挑出村里卖。
“多少钱一桶?
“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
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
“你们又做甚么?
“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
“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
好大胆!
“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也来打人!
”杨志道:
“你理会得甚么!
到来只顾吃嘴!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27.填写表格(3分)
段落作品作者语段的内容概括语段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用四字短语)
甲
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术后安慰妻子达雅
乙《水浒》小心谨慎
28.甲段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
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
29.乙段中的主要人物杨志,后来也被逼上梁山,也成为了108个英雄好汉中的一位。
请根据这个人物的相关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下联。
上联:
保尔呕心沥血写小说
下联: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语言知识(14分)
1.B(A:
“禁”应为jīn,“埋”应为“má
n”;
C:
“忡”应为chōnɡ;
D:
“嚼”应为jiá
o,“晌”应为shǎnɡ。
)
2.D(A:
“惶”应为“皇”,“临”应为“凌”;
B:
“篮”应为“蓝”;
C:
“园”应为“源”。
3.B(①“粗俗”一般指言行,此句中应用“庸俗”;
②前者“生命”只能与“创造”搭配,后者“人类”宜与“制造”搭配;
③已成事实,故只能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4.D(A: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此处宜用“目不暇接”;
B: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不能修饰“摧毁”;
C:
“歇斯底里”形容因情绪过分激动而举止失常,不能修饰“聚会”。
5.C(A:
否定词“不”误用;
缺必要的宾语“意识”;
D:
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去掉后面的“是否”。
6.A(⑤总论,①承接⑤从反面举例论证,③承接⑤①说原因,②承接③论述,④承接②论述。
7.A(B:
池:
护城河C:
意:
情趣D:
犬:
名作状,像狗似的,交通:
交错相通。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8.D(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9.D(A:
前“孰”:
谁,后“孰”:
仔细B:
前“乃”:
于是,就后“乃”:
竟然C:
前“而”表修饰,后“而”表转折)
10.C(并非主要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诗文积累(12分)
11.
(1)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分,关键词:
于、谤讥、闻,每错一个扣0.5分,用语不连贯扣1分)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
没有,解释错误扣1分,后句倒装句、疑问句,句式错误扣1分)
12.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
(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体现的态度:
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
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示例:
“狂”:
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
“卷”:
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
“挽”:
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13.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苔痕上阶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示例: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题1分,有错该题不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14.B(1分);
理由:
B句中的“何时何地,有什么样的强度”即“这种随机性”;
A句指地震分布的规律性,C句指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1分,只要说到前一句则可给1分)。
15.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答1种给0.5分,答2种或3种给1分);
作用:
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了地震是随机性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或说明2010年来,地震算不上频繁(2分)。
16.“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
近年来地震频发并不能证明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
1分,要求明确提出),因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1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1分)。
17.后来:
开朗(或舒畅),近来:
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
(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
(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
(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19.示例1:
“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
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
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
“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
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
“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
前句体现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