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43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

《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铸造检验工作标准.doc

九牧集团有限公司

五金龙头事业部

作业规定

文件名称:

铸造检验作业规定

文件编号:

WI11PB010000

版次:

A/0

发行日期:

受控状态:

分发号:

核准:

审查:

编制:

九牧集团有限公司

标题:

铸造检验作业规定

文件编号

WI11PB010000

页次

8/7

修订记录

修订日期

版次

页次

修订内容

修订者

表单编号:

FMWI07000101Rev.01

1目的:

为使铸造产品品质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作业时有据可循,特制订本工作指引。

2范围:

适用铸造制程检验作业。

3定义:

3.1砂芯常见缺陷定义

3.1.1打不饱:

砂芯外形打不结实,不完整,有缺砂现象

3.1.2打粉:

因温度过高或固化时间过长,造成砂芯外层粉砂、掉砂

3.1.3粘模:

砂芯模开始时候,砂芯粘在砂芯模上掉不下来

3.1.4披缝:

砂芯在合模轮廓线上有细薄的砂边角

3.1.5裂纹:

砂芯上有细小条形性的缝隙

3.1.6变形:

因固化时间过短,砂芯未固化,造成砂芯开模冷却后外形发生扭曲

3.2浇注常见缺陷定义

3.2.1气孔:

气孔是存在于铸件表面或内部的孔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多个气孔组成一气孔圈,皮下气孔一般呈梨形,要经过加工或抛光后才能发现;气孔是铸件表面凹进一块,表面较平滑;气孔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粗糙。

3.2.2缩料:

铸件表面或内部存在的一种粗糙的孔叫缩孔;由许多分散的小缩孔的孔叫缩料,也叫缩孔。

缩料一般发生在铸件的浇道附近,与铸件交接的根部,壁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转达接下及具有大平面的薄壁处,截面不至密,成蜂窝状。

3.2.3冷隔:

冷隔是一种或有圆边缘的表面夹缝,中间被氧化皮隔开,不完全融为一体,冷隔常出现在铸件顶部壁上,薄的水平面或垂直面。

厚度壁连接处,或在薄的肋板上。

3.2.4裂纹:

裂纹的外观是直线或不规则的曲线,热裂纹断品表面被强烈氧化呈暗灰色或黑色,热裂口宽度较大,无金属光泽;冷裂纹断口表面清洁,呈长条形,裂口较窄,裂口宽度均匀,有金属光泽。

一般铸件的外裂纹直接可以看见,而内裂则需经X光检查。

3.2.5浇不满:

浇注时铜水没有全部充满型腔就完全凝固。

3.2.6砂眼:

砂芯上的树脂砂在浇注时进入铜水中形成的孔洞。

3.2.7涨模:

铸件成形时开模过早或模具未合好有松动,而形成的铸件分模面卷边,铸件比要求偏大。

3.2.8夹渣:

铜水熔炼、浇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氧化物或析出的杂质金属,在铸件凝固后留在铸件中。

3.2.9机械损伤:

铸件受机械撞击产生破损及残缺不完整。

4內容:

4.1作业前准备

4.1.1品管每天上班前应对办公区的5S进行整理,查看上一班交接记录本及品质信息,了解上一班生产产品的品质状況及最新的品质要求。

4.1.2查看当日生产计划和产品品质历史档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生产线组长当日生产的产品品质历史异常状况。

4.1.3准备好检验所需的量检具、报表、图纸等工具及资料,同时应点检所使用量检具是否已过校验期,所贴校验标签是否完整等,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量具管理人员重校正与更换。

4.1.4查看生产用料是否有未经进料检验确认的物料,如未做,需及时通知IQC,并追踪其品质。

4.2砂芯工序品质监控

4.2.1制程品管员依据砂芯《工序作业指导书》对该工序产品进行如下检验

(1)砂芯配比核查:

如原砂类型、树脂类型、树脂加入量、固化剂加入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制芯工艺核查:

如模具工作温度、射砂气压、射砂时间、固化时间、抽芯时间、下砂时间、芯骨数量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每次核查结果需由生技记录在《砂芯工艺稽查表》上。

(3)外观检验:

如首先查看砂芯其射砂口是否刮掉、刮平,砂芯固定芯头部位、加工部位、砂芯定位与加工部位连接配合处顶针凸能是否刮平,砂芯分模面,配合面、抽芯部位披缝是否刮净,砂芯表面是否存在孔洞、打不饱、打粉、断裂、烧焦、变形、缺料等缺陷。

(4)功能检验:

如检验砂芯内部有无半生现象,砂芯定位与加工部位连接配合处有无裂纹,加工部位(如:

进水孔、出水孔、阀芯密封面、定位孔、分水孔)有无多料,抽芯位置有无偏芯等缺陷存在。

(5)尺寸检验:

如检验砂芯各加工部位(如:

进水孔、出水孔、阀芯孔、透水孔、定位孔、分水孔、拉杆孔、阀芯密封面等)直径或深度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装箱检验:

如检验其砂芯作业员有无按装箱标准进行摆放(摆放方式及数量)、产品标签是否按标准填写(如:

产品料号、生产日期、作业员姓名)、有无按标准时间入库进行除湿等。

4.2.2除湿房品质核查:

制程品管员每天须对除湿房内库存砂芯进行检查,检验其是否发生松散、变形、落砂、摆放混乱现象,同时对除湿房内温度/湿度进行检查察看是否符合标准等。

4.3浇铸工序品质监控

4.3.1制程品管员依据铸造《工序作业指导书》对浇注工序产品进行如下检验

(1)铜材成份核查:

以化验结果依据《铜锭标准》核查其铜材成份中铜(CU)、铅(Pb)、铁(Fe)、铝(AL)锌(Zn)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每次铜液含量调整需由铸造生产现场记录在《铸造电炉成分、参数记录表》上。

(2)砂芯来料核查:

如检查使用砂芯是否按规定刮砂芯和刷石墨、存放时间是否达到指定要求(12H以上)、表面有无断裂、松动、合模线处有无披缝、有无明显变形、抽芯是否正确、抽芯处有无偏芯等。

(3)浇铸工艺核查:

如检查模具材料、浇铸方式、模具旋转角度、铜液温度、预浇时间、模具回转时间、开模时间、左/右模具浸水时间、模具清模频率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每次核查结果需由生技记录在《铸造工艺稽查表》上。

(4)冷却液核查:

如检查冷却液浓度、冷却液温度和冷却液洁净度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每次冷却液的调整需记录在《铸造巡检记录表》上。

(5)外观检验:

如检查铸件表面有无砂眼、气孔、缩孔、冷隔、裂纹、浇不足、夹渣、冲渣、粘模、缺料、憋气、碰伤等缺陷存在。

(6)功能检验:

如铸件经切割后检查铸件内部有无浇口反缩、偏芯、断砂芯、缩料、疏松、穿孔、壁厚偏薄等缺陷存在,其每次切割结果需记录在《铸造巡检记录表》上。

(7)尺寸检验:

如检查铸件各加工部位(如:

进水孔、出水孔、阀芯孔、定位孔、分水孔、拉杆孔、阀芯密封面等)内径、外圆和深度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8)试抛检验:

如检验其铸件表面经抛光后有无砂眼、裂纹、气孔、冲渣、夹渣、疏松、冷隔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试抛发现异常需迅速与当班组长确认并做相应调整至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其每次试抛结果需记录在《产品试抛登记表》上。

4.3.2制程品管员依据铸造工序作业指导书对毛坯处理工序产品进行如下检验

(1)洗砂检验:

如检验其铸件表面温度有无达到标准范围(方形龙头需冷却到室温)才可进行洗砂,否则铸件表面会有较大的碰伤隐患存在。

(2)切割检验:

如检验其在切割过程中有无按标准要求将浇道口、排气片位置进行切割和打磨处理、是否会影响机加加工,同时需检验其在切割过程中有无将铸件表面切伤和过度打磨等现象存在。

(3)抛丸检验:

如检验其有无按标准时间进行抛丸处理,抛丸后铸件内腔有无砂芯、铁丝、钢丸等缺陷存在。

(4)试水检验:

如检验其试水气压是否符合标准(0.6MPa以上)范围,保压时间是否符合标准(5s以上)范围以保证产品无外漏与内漏流入下道工序。

(5)毛坯入库检验:

如对其装箱好的铸件外观进行检验,查看其表面是否存在砂眼、气孔、裂纹、冷隔、冲渣、夹渣、碰伤、穿孔、混料、缺料、缩料、打磨不到位、切伤\过度打磨,内部有无铁丝、钢丸、堵塞,各加工部位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缺陷存在。

4.4首件检验

4.4.1砂芯、重力铸造浇铸、低压铸造浇铸、锻造制程要进行首件检验。

品管员和现场班组长依据该项产品的《检验标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

对其首件产品进行检验(外观、尺寸与功能4件/模),确认合格方可批量生产。

再对该件首件产品进行标识提交品管确认,检验与确认结果记录于《铸造巡检记录表》中。

4.4.2重力铸造浇铸与低压铸造浇铸制程,在新产品第一次量产或模具第一次投产时,检验人员要对浇铸产品每模至少切开一只,以查看产品內部浇铸填充状況。

內部要浇铸填充完整无明显的缺料。

4.4.3首件样品确认发现不良要及时通知现场班长或技术员級干部进行调机,不良品依《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4.4.4重力铸造浇铸与低压铸造浇铸制程的铜水金属成份抽样分析由生产单位每2小时取样一次送品管实验室测试,品管根据《金属材质分光分析报告单》结果作判定,并汇总存档。

有异常时,及时知会生产单位作调整。

4.4.5在正常生产中如每个班开始时、每天操作每道工序第一件加工后、生产中更换操作员、更换模具、更改调整工艺时要重新首件确认。

4.5巡回检验

4.5.1在正常生产中砂芯、重力铸造浇铸、低压铸造浇铸、锻造制程要进行巡回检验。

4.5.2品管人员要对4.3.1制程每二小时进行一次巡回检验:

(1)品管员在砂芯制作过程中监督生产是否有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执行。

抽检砂芯的外型要求符合《砂芯外观标准》的要求并做好抽检记录。

砂芯在砂芯房放置时间最好是一天以上七天以下。

砂芯房的温度要达到30℃以上,湿度40%以下。

(2)品管员在生产过程中要检查铸件的外形要求符合样品的要求,外观无裂纹、缩料、不满等缺陷,尺寸符合铸件图纸等求,铸件截面壁层均匀,厚度不低于2.5mm,铸件送抛光进行试抛无砂眼、杂质等缺陷。

另外,还要进行密封试水测试,做到无漏水现象。

品管员根据检验情况如实地填写《铸造巡检记录表》。

《铸造巡检记录表》和《材质光谱分析报告》在第二天8:

00上交品管科长。

(3)每台机或生产工序,巡回检验与自主巡回检验产品的数量为每二小时:

外观检验10Pcs/模,尺寸与功能为4Pcs/模。

(4)巡回检验与自主巡回检验发现不良现象要及时与现场班长或技术员进行确认,确认不良要立即通知停产调机改善。

不良品依《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

4.5.3现场班长、技术员級以上干部或指定人员要对5.4.1制程每二小时进行一次巡回自主检验,检验依据该项产品的《检验标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铸造巡检记录表》中,由品管监督执行。

4.5.4生产检验员根据《铸造毛胚件检验标准》规定及参加限度样品对产品进行全检。

在距离产品300mm处、300LX光度下,对产品进行检验,要求外观无浇不满、缩料、缺料等缺陷;内腔无裂纹、残留砂芯及铁丝等缺陷。

以满足并达到后工序的质量要求并记录于《铸造日报表》。

4.5.5检验的良品必须用蓝色框摆放整齐,依照规定进行标准装框,放置于良品待检区,挂上“三色标签”以便品管人员做转移检验;检验的报废品用记号笔在产品上准确做好标示用红色框摆放,检验的焊补品用记号笔在产品上准确做好标示用黄色框摆放,报废品和焊补品放在不良品区,以便品管人员进行检验确认。

如有产品检验异常,品管员立即通知检验员及当班组长。

4.5.6品管员要对检验员在线检验的产品进行抽检,品管员根据《铸造日报表》质量的情况,做好《车间质量检验日报表》于第二天8:

00上交品管科长

4.6移转检验:

4.6.1品管员对良品待检区挂有“三色标签”的产品,根据框里跟踪卡的数量、品号依照《铸造毛胚件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