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4063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文档格式.docx

副组长:

书记安全副矿长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后勤副矿长各副总工程师

成员:

安全监察科通风科机电科总工办调度室等科室相关负责人。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调度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工作,由通防科、机电科、监控中心全力配合。

二、小组职责分工

1、矿长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六大系统”建设管理工作。

2、党总支书记负责指导各单位做好“六大系统”管理、使用和维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3、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落实“六大系统”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措施审批、应急演练等技术管理和协调工作。

4、安全副矿长负责组织“六大系统”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5、生产副矿长负责落实“六大系统”系统工程施工和正常使用的监督管理。

6、机电副矿长负责落实“六大系统”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

7、后勤副矿长负责协调落实“六大系统”建设项目投资资金及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工作。

8、总工办负责将“紧急避险系统”纳入到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当中。

9、通防科具体负责“避难硐室”内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日常管理工作;

安排专人看管、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人员进行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10、机电科具体负责“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的规范建设及日常安全维护工作;

并负责对“紧急避险系统”中的机电设备、供电、供水和压风管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11、监控中心具体负责“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通讯联络系统”的规范建设及日常安全维护工作;

并负责对“紧急避险系统”中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和通讯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

12、安全监察科具体负责“六大系统”的监督检查和安全使用。

13、调度室负责“六大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全面管理以及应急演练和总结报告工作。

第二部分:

******煤矿

《避难硐室》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认真执行《避难硐室管理与维护制度》、《避难硐室管理规定》和《避难硐室操作规程》,做好《避难硐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负责紧急情况下,引导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同时负责《避难硐室》内各种相关设备的操作、物资发放及人员管理。

3、负责紧急情况下与调度室的联络工作。

4、负责检查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设施、药品、食品等物资,确保避难硐室处于时刻完好状态。

5、负责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台账、报表、维修记录的填写;

做好避难硐室生活用品入库、退库台账,账目必须清楚,按时汇报用品消耗情况。

6、定时、定期检查各设备仪器运行情况,确保运行稳定。

7、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不做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8、严格执行要害场所管理制度,严禁闲杂人员在避难硐室内逗留。

9、负责避难硐室内卫生清理,保证无杂物、墙体干净无乱写乱画现象。

10、掌握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何时方可进入硐室的要求和知识,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11、当出现紧急事故人员无法撤退时,能有效组织避险人员安全进入硐室,正确使用硐室内各项设备、设施和物品,有效妥善的避灾。

第三部分:

《避难硐室》管理人员值班制度

1、维护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分三班人员,每班至少安排一名维护人员值班。

2、当班维护人员接到系统故障通知2小时内必须赶到现场,8小时内处理完毕,井下无法维修时24小时内必须更换。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接班人员未到岗,值班人员不允许离岗。

4、上班与下班交接时要将值班记录、设备运转情况等交接清楚并签字,交不清不允许离岗。

5、当班问题必须当班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需向值班干部汇报,并向接班人员交接清楚,得到值班干部和接班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岗。

6、凡不按规定值班,出现脱岗、空班等,将按“三违”处理,并连带班组长50元。

第四部分:

《避难硐室》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1、《避难硐室》内悬挂或张贴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书、指导避险职工正确使用。

2、通防科负责定期对《避难硐室》内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看管、维护和检查,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设备或物品。

3、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识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并在保质期前一个月更换,防止过期食品、水、药品浪费。

4、通防科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

每3年由机电科牵头外委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每年对压力仪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

5、机电科每10天应对《避难硐室》内设备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

6、通防科负责牵头对《避难硐室》内设施每年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7、监管单位经检查发现《避难硐室》内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报告和维护处理。

8、总工办负责在编制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采区设计和作业规程中对紧急避险系统内容的编入工作。

9、通防科负责《避难硐室》设施的技术档案建立。

机电科负责对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安装、使用、维护、配件更换等及档案建立。

监控中心负责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系统安装、使用、维护、配件更换等以及技术档案的建立。

10、安全监察科负责每年年底前向上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上报年度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

第五部分:

煤矿

《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制度

根据安监总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规定》中,有关避难硐室施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功能测试和模拟综合防护性能试验的要求,结合《济宁何岗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必须进行功能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气密性试验

在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后,关闭单向排气阀,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通过精密微压差计测定硐室内外压差达到500Pa±

20Pa时记录压差值并关闭压风供氧阀门,等待30min后再次记录压力值;

之后重复2次,取3次平均值为避难硐室卸压速率。

2、自动泄压试验

打开单向排气阀,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缓慢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通过精密微压差计测定硐室内外压差,记录单向通排阀开始工作时的硐室内压力变化。

试验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3、压缩空气幕检测

在防护密闭门完全敞开和密闭门关闭状态下,打开压缩空气钢瓶阀门,按照操作说明书要求检查减压后管路压力值,使用钢尺测量气幕喷射气流的长度和宽度,对照防护密闭门框的长宽尺寸,判定气幕覆盖整个防护密闭门的情况。

检测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取3次测量的最小值为测量结果。

4、压风气幕检测

在防护密闭门关闭和密闭门完全敞开状态下,打开压风控制阀门,检查管路压力值,使用钢尺测量气幕喷射气流的长度和宽度,对照密闭门框的长宽尺寸,判定气幕覆盖整个密闭门的情况。

5、高压管路承压检测

拆除所有高压气瓶连接管路上井,使用增压泵对封闭管路加压,在22.5MPa压力下保压1小时后,检查管路压力。

管路重新入井安装连接后,必须使用肥皂水在所有接头处进行漏气测试,发现漏气及时紧固或更换。

6、压风能力、噪声测定

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逐步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至最大位置,记录压风出口压力、供风量;

当阀门开至最大位置时,使用噪声检测仪在距压风出口1.0m处测量噪声。

试验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7、自备氧能力测定

在每组高压氧气瓶连接处安设测压表直接测定压力,检查高压氧气瓶的数量的完好状态,通过计算对自备氧能力进行测试。

8、有害气体处理能力检测

试验条件:

救护队员2名(含1名技术人员),气体采样工1名,预先准备二氧化碳吸收剂和一氧化碳吸收剂各6盒。

(1)二氧化碳处理能力试验

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确认单向排气阀、压风供气和自备氧供氧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向生存硐室连续定量释放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生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当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

0.1)%时,停止通气。

由气体采样工抽取生存硐室内气样并编号保存,然后救护队员逐包打开二氧化碳吸收剂包装,并开始计时,直至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1.0%时再次抽取气样并编号保存,并停止计时、检查吸附剂用量(以包为单位)。

按照上述方法试验3次,每小时测定1次。

二氧化碳初始浓度和停止试验时浓度均以色谱分析为准。

(2)一氧化碳处理能力测试

向生存硐室连续定量释放一氧化碳气体,利用一氧化碳传感器监测生存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当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4±

0.002)%时,停止通气。

由气体采样工抽取生存硐室内气样并编号保存,然后测试队员逐包打开一氧化碳吸收剂包装,并开始计时,直至一氧化碳浓度降低至0.0024%时再次抽取气样并编号保存,并停止计时、检查吸附剂用量(以包为单位)。

一氧化碳初始浓度和停止试验时浓度均以色谱分析为准。

9、开启性能试验

用拉力计勾住硐室门开启手柄,直至开启位置,记录开启硐室门的最大有效拉力。

从用手开始搬动硐室门开启手柄时起,到硐室门打开与硐室体的夹角大于90度为止,使用秒表记录开启时间。

 

2012年12月

第六部分:

《避难硐室》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1、避难硐室必须设专人管理,值班人员每天必须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巡检,并做好巡查记录,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审查。

2、机电科及避难硐室值班人员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等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试。

在日常管理中,按相关规定对其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

3、避难硐室配备的食品、水和急救药品,过期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

4、每天检查避难硐室门是否开启灵活和密封可靠,检查橡胶是否老化,每月润滑保养。

5、每天必须检查避难硐室内压缩氧和压风供气性能。

1)减压器应定期检验完好性,流量在0.4~15L/min范围内应可调。

2)定期检查氧气瓶压力,如压力小于12MPa,应及时充气。

3)水分离器过滤芯每月更换一次,如发现过滤后气体有异味,应提前更换。

4)医用氧气瓶钢瓶符合GB5099标准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氧气瓶有效期15年,3年强制检验一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充装后的气瓶,应有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

瓶阀开启灵活性、阀门关闭可靠、瓶内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气瓶充装后,如出现鼓包变形或泄漏等严重缺陷,应立即停止使用。

5)检测压风供气装置完好性,压风压力和压风供气量符合自救供气系统要求。

6、每十天应对避难硐室后备电源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试,不满时对蓄电池及时充电。

7、每年对避难硐室设备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功能检测,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8、每月检查马桶的自动打包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9、净化系统的风机两次运转间隔时间不大于3个月,每次运转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0、净化系统每批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存放有效期为3年,到期后应该及时更换新催化剂。

11、净化系统每批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存放有效期为3年,到期后应及时更换新的吸附剂。

12、经检查发现避难硐室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

13、应建立避难硐室设施的档案,准确记录避难硐室设计、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

14、所有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要严格遵守《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第七部分:

《避难硐室》硐室维护管理制度

通防科必须设专人对避难硐室进行巡查维护,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1、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

2、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

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

3、通防科负责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

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仪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

4、机电科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

5、通防科负责每年安排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6、机电科对《避难硐室》供电所使用电缆、开关及变压器每月进行一次防爆性能完好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各职责单位建立日常仪器调校、设备维护及药品、食品检查、更换台帐。

8、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监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他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因检修需要,必须办理《有计划停电、停风申请》,按照程序审批后方可作业。

检修完毕后,应立即恢复各系统,并保证正常运行。

9、日常检修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设施故障无法排除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

10、必须对硐室内、外环境进行监测监控,一旦硐室内气体指标超限,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入对避难人员造成危害。

11、硐室正常维护期间,照明、监控等供电均由井下变电所供电,供风由矿井的通风或压风系统提供,当发生事故,电力供应和通风、压风供应中断时,必须启动备用电源和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并确保及时、可靠,并能满足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的电力消耗和人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供应。

为此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2、除专业维护、专项检查(参观)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

13、通防科要明确《避难硐室》内各种材料、设备、物资的供应程序,确保《避难硐室》日常管理的物资维修保障。

(14)每日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负责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填写检查记录,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

第八部分:

《避难硐室》过期食品和药品更换制度

1、避难硐室的食品、水、药品等是人员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必须确保完好,始终处于保质期内。

2、通防科负责避难硐室食品、水、药品的日常管理,并设专人管理、检查和更换等。

3、硐室内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期日期和更换时间,更换的时间要至少提前1个月,防止过期失效造成浪费。

4、硐室内急救药品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药品失效、短缺,立即更换、补充。

5、对硐室内的食品,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保证质量,严禁存放过期食品。

通防科负责进行监督、监管,发现过期食品及失效药品追究维护人员相关责任。

对过期食品和药物更换后必须详细记录更换的时间及数量,并建立更换台帐。

2012年12月

第九部分:

《避难硐室》安全培训制度

安全培训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培训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使矿工更加熟悉井下作业环境及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

何岗煤矿针对本矿井的应急避险体系,编制与其相适应的安全培训方案,内容应涵盖井下避险设施功能、特性,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同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方法及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培训原则

1、全员培训:

井下避险系统完善后,对所有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新工人培训的重点内容中,所有入井人员必须熟悉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熟知避灾路线和各种灾害的标示图标,采掘面人员必须按照一人一位的原则,熟知自己的避险位置。

2、分批培训:

矿井先期可培训一批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完毕后以科室、区队为单位,分批组织集中培训。

3、专业培训:

矿井配备专业的日常维护人员,聘请厂家对其进行培训,负责避险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二、培训方式

1、硐室的操作需要专门的培训,在硐室安装交货之后由安装单位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免费进行培训,整个培训分为井上培训与井下培训两部分,采用由点到面的方式进行。

2、井上培训:

对井下工作的各部门负责人采用授课的形式对硐室内的各项设备进行讲解,使接受培训的人员了解硐室内设备的详细组成及运行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

3、井下培训:

由于单纯的讲解并不能完全理解硐室各项设备的运行及操作使用方法,因此需要相关人员下井到现场了解设备的详细情况,并实际操作,学习硐室的使用方法。

在各部门负责人学习结束后,将组织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视为培训完毕,否则将继续接受培训,直至考核通过。

培训结束后各部门负责人学习的成果与本部门的人员分享,直至全矿人员都能完全熟练掌握各避难硐室的操作使用方法,为抗灾自救打下牢固基础。

《避难硐室》应急演练制度

矿井应当每年开展1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应急演练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快速、有序的进入《避难硐室》

①模拟当发生井下发生重大灾害时,在人员无法撤退、升井的条件下,《避难硐室》附近的井下人员,按照所在地点的避害灾路线和《避难硐室》指示牌,在硐室看管人员的统一指挥下,进入《避难硐室》。

②《避难硐室》两道防护密闭门不能同时开启,硐室看管人员当接到指挥部命令或遇险人员无法撤退需要进入硐室避难时,硐室值班人员立即将应急出口防爆门关闭,启动硐室设施,打开硐室防爆密闭门并开启喷淋装置,然后引导遇险人员在各单位带班干部或班组长带领下,有组织的进入《避难硐室》的过渡硐室,防止拥挤事件,提高进入效率;

当防爆密闭门打开时第一道气幕也自动开启,防止有害气体随避险人员进入硐室内部;

避险人员进入过渡硐室后应关闭防爆密闭门,开启第二道气幕装置,然后再打开“生存硐室”密闭门进入“生存硐室”;

最后进入“生存硐室”的避险人员应关闭第二道气幕装置。

③进入《避难硐室》后,各区队、班组长必须及时清点人数,同时认真检查及时掌握本单位人员的健康情况。

④各区队跟班干部要利用一切通讯手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情况及人员情况。

⑤遇险人员进入硐室后,硐室值班人员按《避难硐室操作规程》及时控制硐室内各系统、设备,使硐室内的各项指标符合生存要求。

2、有序、高效组织施救

①由矿当班带班矿领导、业务科室科长担任硐室现场施救的第一负责人,如果上述人员不在现场,由安全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煤矿各种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对周边巷道环境熟悉的跟班班组长或安全生产骨干担任《避难硐室》现场施救第一负责人。

②现场施救第一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整个硐室的人员健康情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并接受地面救援中心的指挥。

③现场施救第一负责人必须明确责任、分工合作,成立临时救援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保持联系,配合硐室看管人员对硐室内部各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对硐室环境进行检测,确保硐室生存环境合格。

④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必须保持冷静、有序,尽量节省体力消耗。

⑤现场施救第一负责人及时展开对受伤人员的急救工作。

⑥现场施救第一负责人必须加强硐室内各项急救品、食品的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伤员优先、合理使用。

3、迅速、有序的组织撤离

①在接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或者硐室无法保证人员生存的特殊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立即下令并组织硐室内人员撤离,确保有序、快速的撤离。

②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规定联系方式,确保撤离过程中始终保持联系。

③撤离前必须提前安排好伤员救治转移工作。

④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认真清点人数。

4、应急演练总结

《避难硐室》演练结束后,由调度室负责对每次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认真找出在演练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书面《避难硐室》演练总结报告存档和备查。

第十部分: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为正确有效地使用井下《避难硐室》设施,确保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保证避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规程内容如下:

第1条凡进入井下作业的人员,下井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并能独立、正确使用本硐室各种设备、系统,确保实现安全避险的条件下,方能入井上岗作业。

第2条进入《避难硐室》的条件,必须是重大灾害发生时,《避难硐室》附近人员在无法撤退上井的情况下,方可就近进入《避难硐室》待救,否则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

第3条避险人员在无法撤退时,应从《避难硐室》出入通道进入避难硐室。

第4条《避难硐室》外悬挂“避难硐室”指示牌,当发生煤矿灾难无法升井脱险时,井下作业人员根据巷道内“避难硐室”指示牌提示进入《避难硐室》暂时躲避灾害威胁待救。

第5条硐室内外均备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数据直接上传至硐室内监控分站,避险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硐室内外环境情况,便于逃生。

硐室内、外传感器平时均为常开状态。

硐室内接入人员定位系统,可确定硐室内避险人数。

第6条硐室外,有单向排气口(位于硐室上部)、单向排水口(位于硐室下部),请勿堵塞。

第7条走到《避难硐室》门外,根据防爆防护门上的开关指示打开防护门,有序进入过渡硐室。

当防爆密闭门打开时第一道气幕也自动开启,防止有害气体随避险人员进入硐室内部。

避险人员进入过渡硐室后应关闭防护密闭门,开启第二道气幕装置,然后再打开密闭门进入“生存硐室”;

第8条电源硐室内配备备用电源,可供照明、空调风机等设备的用电。

平时各备用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当外部供电完全切断后,硐室内照明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池供电,风机供电需要手动转动转换开关,使备用电池向风机供电。

第9条硐室风机需手动开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各个风机的转速。

将CO、CO2等化学药品放入有害气体处理装置的药品盒中。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药品颜色变化,当药品颜色变浅接近白色或传感器报警时应及时更换相应的化学药品。

第10条检查“生存硐室”内供水管路阀门是否开启,并按指示方向打开,以便用水;

如遇管路遭破坏或者无法正常用水时,请及时关闭管路阀门,并使用硐室内部备用矿泉水。

第11条在硐室内等待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