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36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来源:

金华日报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增加人才资源总量

  

(二)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主要举措

  

(一)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二)构建开放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大规模开展人才培训

  (三)拓宽国内外人才引进渠道,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

  (四)优先推进企业人才开发

  (五)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

  (六)加强人才载体建设

  (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八)健全人才发展投入保障机制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二)海内外英才引进“千人计划”

  (三)浙中城市群内核人才集聚工程

  (四)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六)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七)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程

  (八)社会工作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九)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

  (十)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十一)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十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十三)海内外金华籍优秀人才智力回归工程

  五、重大政策

  

(一)实施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政策

  

(二)实施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

  (三)实施扶持人才创业的投融资政策

  (四)实施促进人才柔性引进和使用的政策

  (五)实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的政策

  (六)实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政策

  (七)实施优化人才生活保障的政策

  六、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进和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

  (三)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四)营造实施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

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浙中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本纲要。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2004年第一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制定实施一系列人才发展重要政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完善;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培育引进创新创业载体,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人才总量较快增长,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培养造就了大批善于创新、敢于创业、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优秀人才,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立足金华实际,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将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投入逐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上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第一要素和第一推动力的理念,抓紧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人才强市建设,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优先、引领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坚持从金华实际出发,围绕“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浙中崛起”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以扩大人才总量为基础,以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升人才集聚力、竞争力和贡献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人才优先,引领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更好地引领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优化环境。

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鼓励和支持人人作贡献、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端引领,统筹推进。

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开发的产业引导,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构建与产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开发体系。

  创业创新,育才聚才。

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引领、载体建设为依托,重点突破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平台载体、发展环境和激励保障等方面的瓶颈,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

坚持在创新实践和公平竞争中发现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创新,让人才与金华共成长。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建设人才强市,建立“一高地、两中心”,即建立浙江中西部人才高地,形成与浙中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各类人才创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人才流动集散中心;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构筑良好的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进一步适应金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发展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域性人才强市。

  到2015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72万人,年均新增高层次人才1000名。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75%以上,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达到2.2万人,中级职称人数达16万人;技能型人才队伍中,初级、中级、高级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

40:

25。

全市第一产业的人才达到3.6万人,第二产业的人才达到30.2万人,第三产业的人才达到38.2万人。

  到202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7万人。

从2015年至2020年年均新增高层次人才2000名。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80%以上,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达到3.3万人,中级职称人数达20万人;技能型人才队伍中,初级、中级、高级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0∶40∶30。

全市第一产业的人才达到4.8万人,第二产业的人才达到40.8万人,第三产业的人才达到51.4万人。

基本建立起一支规模相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一)大力增加人才资源总量

  围绕“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浙中崛起”的战略主线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培养,构建开放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拓宽国内外人才引进渠道,提升我市人才资源总体规模,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资源总量和实力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把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优先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人才。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型城市,以高端人才引领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要,以优化高技能人才发展环境为基础,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大力提高技能人才的技术知识和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水平,培养造就数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1.工业经济领域重点产业人才

  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紧缺急需的专门人才队伍。

加快培养引进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电子信息、小商品、机电制造、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形成区域性人才和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扩张能力。

  2.现代服务业人才

  围绕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加快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中介组织、高端法律服务等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重点引进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会展策划、影视制作等紧缺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型创业人才、创新团队。

  3.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人才

  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及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以高端人才引领高端产业,以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与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人才队伍。

大力开发花卉苗木、茶叶、果蔬、畜牧、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粮油以及食品加工等农业主导产业优化提升和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需要的科技人才、经营人才和创业人才。

  4.国际化专门人才

  适应我市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国际科技、文化、社会交流日趋频繁的需要,加快引进各领域紧缺急需的国际化专门人才,大力加强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培训培养。

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端产业、现代服务业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服务外包等领域各类高级人才,着力培养引进一大批熟悉国际惯例、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门人才。

  5.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

  着眼于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开发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卫生、社区建设、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领域的专门人才,造就一支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好、服务能力强的社会建设人才队伍。

大力开发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人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需要的政法人才,从事理论研究宣传、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新闻、出版、文艺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需要的文化人才,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全民健身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体育人才,灾害预报预警、防御调度、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灾害信息管理需要的防灾减灾人才。

加快社会发展其他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强化理论武装,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和廉洁勤政、务实高效、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

大力加强政治理论、公共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开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