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3546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Word下载.docx

landscapeecology;

Urbangreenspaceplanning;

Analysisofthestatusquo;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1.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4

2.景观生态学及其结构要素分析4

3.城市绿地系统概念及分类4

4.城市绿地的景观生态规划4

4.1绿地系统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4

4.2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5

5.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6

5.1建立城市景观绿色斑块系统6

5.2开辟新的绿色斑块6

5.3建立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6

5.4道路廊道系统设计7

5.5河流廊道系统设计7

5.6建立城市景观绿色网络系统7

6.景观生态学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总体影响8

总结9

引用文献10

1.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与系统科学的研究理论。

主要研究的是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人类话动的影响。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城市园林绿化主体的主要特点在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的覆盖面也将日益增加。

2.景观生态学及其结构要素分析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景观单元相互叠加而成的非常特殊的景观生态元,其内部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组成部分构成了城市景观的结构要素——基质(Matrix)、斑块(Patch)和廊道(Corridor)。

基质主要由城市中的建筑物及贯穿于其问的道路交通网络构成,斑块主要指不同功能分区的呈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岛状镶嵌分布格局;

廊道主要是以交通为目的的公路、街道及河渠等。

城市景观的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流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城市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

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美化环境常常对斑块和廊道进行景观绿化建设,使其在外观上与周围建筑物明显不同。

因此,在城市景观中,可分别称其为绿色斑块城市景观生态元和绿色廊道。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绿色斑块主要包括公园、广场绿地、动植物园、烈士陵园以及部分绿化较好的园林式企业和事业单位。

这些绿色斑块的形状、分布位置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生态质量。

城市中的绿色廊道主要是指以道路与河道为主干的带状绿化带。

绿廊的宽度、边缘形态及其连通性方面的不同都会对景观产生不同的影响。

3.城市绿地系统概念及分类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中用于绿化或规划用于绿化的具有多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特殊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多种绿地类型与规模的绿化用地的整体。

它主要包括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以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开放空间并具有相对同质性,因此城市绿地系统可认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景观元素。

而将城市绿地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时,城市绿地中的不同绿地类型可认为是绿地系统的不同景观。

4.城市绿地的景观生态规划

4.1绿地系统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

1)自然条件包括地形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

2)社会条件研究区域历史、位置、范围、面积、性质、环境情况及用地可利用程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产业产值状况;

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与人口规模、用地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区规划、农田保护规划、林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3)园林绿地资料现有园林绿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质量、植被状况及绿地利用程度;

防护林、区域范围内示范区生态景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的位置、范围、面积与现状开发状况;

现有水系的位置、流量、流向、面积、深度、水质;

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实施情况。

4)植物物种资料当地自然植被物种调查资料;

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状况等资料;

现有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其生长环境的适应程度;

绿化植物种类及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情况。

5)绿化管理资料园林绿化编制、规章制度;

园林绿化维护与管理情况;

绿地性质、绿地等级及管理水平等。

4.2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

1)绿地系统斑块设计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广场等点状空间相当于景观中的斑块。

它们一般位于重要的“结点”位置,提供娱乐和休憩场所,调节环境的能力强,因此在绿化中把它作为建设和布置的重点。

首先,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可依据面积大小,把绿地斑块分为大、中、小型三类。

大叶型绿地斑块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承担着城市“绿肺”的作用,而小型绿地斑块有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改善城市景观视觉效果的作用,二者之间互为补充。

因此,在绿地系统规划时应将其合理布局,以大、中型斑块为主,小型绿地斑块为其补充,相对均匀的散布于城市绿地系统中,以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

其次,在绿地斑块内部设计时,应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遵循景观生态学异质性和多样性的原理。

不同的植物种类的环境效益是不同的,合理配置植物种类,是为其形成稳定群落,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前提。

而异质性则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研究表明,景观异质性越大,景观类型越多,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生态系统就更稳定。

在自然状态下,各种资源是异质分布的,而在城市景观中由于人类的要求,多是呈同质分布的。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一个系统从无序到有序就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物质和能量。

因此维持同质分布比异质分布要损耗更多的物质和能源”。

陈自新研究表明,由乔、灌、草组成复合结构的绿地,其综合生态效益为纯草坪的5倍,而养护管理投入只有纯草坪的1/3。

因而,在绿地斑块内部设计时要注意协调好乔、灌、草的比例以及针、阔叶树尽量提高同一绿地斑块内部的异质性。

2)绿地系统廊道设计绿地系统廊道是由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绿地、河岸防护林等廊状绿地组成,是构成绿化网络的骨架和关键。

它可将城区内的绿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为城市景观提供生态支持。

在城市绿地系统廊道设计时,首先要从总体格局进行规划设计。

廊道能有机地连接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影响着城市绿地网络的连通性和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性,因而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

其次,在规划时要注意维护绿地廊道的连通性。

具有良好连通性的绿地廊道为改善城市小气候,解决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强的作用。

道路绿化带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绿色走廊,完善城市生态功能也必须加强道路绿化体系建设最终形成自然廊道和人和谐发展的景观格局。

5.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

5.1建立城市景观绿色斑块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边缘效应原理提示我们,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为了提供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某些景观要素要尽可能地遵循自然的形态,避免人为化的切割和硬接。

对于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景观斑块采用自然的景观形态往往能使人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自然的凹凸起伏的曲线,在视觉上有别于直线的僵硬,能够形成韵律感。

当下,众多几何状的硬质造景的城市广场就完全忽略了自然形态的效应,导致了生硬的广场景观与城市环境的对立。

所以,在城市广场及绿地等绿色斑块的建设中,依然有必要引入部分自然式园林的营造手法。

生态学中最优的斑块形状是一个类似太空仓的形状。

其特征表现为:

有一个集中的面积较大的核,主要用于保护资源;

有一些曲折的边缘和触手,能很好的保护资源和传播物种。

这样一种形状主次结合,呈现出有机组合的状态。

在实际中,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也要注意空间的开合,主次空间的营造。

在场地中心开放的区域周围,要注意分布一些较分散的生动辅助空间。

这些辅助空间可以看作是廊道或是小斑块,它们既是连接通道,也是进入重点景观区域的前奏和铺垫。

这样的规划设计同样对应于物种移植尽可能提供多种路径的生态学原理。

廊道连接也好,跳板连接也好,都要求在规划景观路线时避免单一、走回头路。

在城市开放空间中设计较丰富的景观路线,能给市民提供多样的游憩感受。

最优斑块形状中的核心斑块与外向的廊道和小斑块共同构成具有稳定和发展态势的基质,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基质的核心原则和聚散原则。

由此,城市生态绿地的空间配置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而对一个场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场地内部本身的空间组合,同时要注意与场地周边所在区域的联系。

特别是作为城市绿肺的重要原生资源,除了加以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外还要延伸出一些最优斑块形状示意“触手”廊道,以加强与其他景观绿地的连接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个区域内环境的和谐共生。

5.2开辟新的绿色斑块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生态绿地不仅数量要多,而且分布要均匀、大斑块和小斑块相结合。

在设置生态绿地的位置时要从景观整体格局出发,注意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连接点即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绿地斑块,以保证整个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效应。

如公园应位于所谓的结点位置。

结点是指廊道的交结地区和运动物体的源或汇,对“流”有重要意义。

公园要发挥自身的游憩、美化和生态效能,就必须与结点耦合,以调节“流”的运动。

这可以很好地诠释为什么公园规划必须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在注意提高整体效能的同时要考虑其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及作用边界的合理交接,以覆盖整个景观区域J。

5.3建立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

廊道(Corridor)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联结在一起。

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城市景观中的绿色廊道应顺常年风向,允许绿廊边侧包含多层建筑,但建筑不应密集成群,建筑形式采用半通透结构,使建筑内外绿化相结合。

5.4道路廊道系统设计

城市道路边缘的绿地规划是建立道路廊道的关键所在。

景观生态学的边缘效应原理反映到边缘植被的种植上,要求讲究垂直结构上的变化。

这样不仅具有层次性,而且也会使边缘的物种增多。

由此,在对道路边缘绿地进行种植时,根据地段情况,力求多种混种,注意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的搭配;

同时结合季相植物及色叶植物的选择,营造丰富的植物生态景观。

边缘效应原理还要求道路边缘具有一定的宽度,以形成缓冲区。

这与廊道必须有足够宽度才能发挥一定作用的要求相一致。

对于城市道路的边缘,用地比较紧张,边缘绿地往往偏窄。

而边缘宽度有限,污染和干扰还是较大地影响着邻近地带。

在这种情况下,用不同宽度的绿化带使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系统三者分离。

步行系统靠边,可与边上环境结合处理。

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布置要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宽度要宽,这样有利于隔绝车辆对于周边环境的干扰。

人车分流后,机动车离边缘地带距离增大;

绿化带虽被分离成两块,但之间距离不远,实际影响宽度反而变大。

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有些城市中已有了一定的运用,但绿化带的种植和分布还应进一步调整。

特别是在一些住宅区、滨水区和自然林带区域,注意边缘效应的景观营造手段:

将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

5.5河流廊道系统设计

河流廊道是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

河流廊道可包括河道边缘、河漫滩、堤坝和部分高地。

河流廊道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并应保持必要的连接度。

其相关原理应用于景观设计实践能给以众多启示。

基底在做水岸边的亲水处理时,机动车道应远离岸线即滨水地区,步行系统更多地考虑栈道。

栈道不仅形式灵活美观,而且可以满足河岸边基底比较脆弱的情况,如浅滩处。

这样不仅是一种很好的亲水方式,而且对河漫滩的生境连续影响较小。

有关边缘硬度的原理,也能说明这一点:

硬度高的边缘,会使物种沿着其边缘移动,从而隔断了相邻斑块、廊道之间的联系。

如硬质驳岸将水与陆地截然隔开,不仅水得不到营养,地也得不到滋润。

因此,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保留自然河岸,让土丘、坡地等自然地与河流融合;

特别是伸人水中的凸状岸堤,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正是河流的这些形态构成,才使得河中生物与陆地斑块较易发生联系。

生物活跃多样,水质也因此得到净化,城市的生境即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中的河流水域大多经历过人工的挖凿。

如果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开敞河岸,那么在开凿初始就要考虑保护或营造由浅到深的河道地势,这样在有利于河漫滩形成的同时,对近水人群的安全也有一定的保证。

对于滨水地区迫不得已必须要有公路通过时,也要留出生物走廊,通过架空人工构筑物等,尽量保留、创造生态湿地。

有了生态湿地就有了微生物、鸟、虫等,也就有了生气…。

5.6建立城市景观绿色网络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为我们在城市景观中保护和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设计依据。

如要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因势利导,保护原有物种等可利用资源;

增设廊道,增加景观连接度等来加强景观中各要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在规划中注意绿色廊道的相互连通,各斑块之间的相互连通,以增加连通性。

如夏天利用绿色廊道引凉风入城,消除热岛效应,冬季设置防风林带等的设想都是考虑以绿色廊道的连通作用为必备基础条件的。

廊道能有机的联结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直接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网络的连通性及网络功能的整体优化。

特别是水体廊道和植被廊道,二者的规划不仅有助于改善道路和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还能将各景观斑块连接起来,实现场地乃至区域内外环境物质的渗透和连接。

以上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出城市景观的生态网络结构,能够使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达到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

从而可以看出,将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城市景观的设计实践中,可以获得景观与生态以及经济的多重效益。

这将启发环境工作者在开始一个景观项目时,面对原始的地形地貌,该如何去对待。

不同的认识和指导思想,就决定了场地环境改造的方向,进而影响到该场地价值乃至整个城市景观的优劣。

6.景观生态学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总体影响

景观生态学原理不仅可以从具体的细部指导城市景观的设计实践,为之提供一定的方法论。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城市景观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发生重大改变。

1)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等系统论思想有助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全局、整体意识的建立。

景观设计的对象往往比较具体,尺度相对较小。

所以在进行城市中某一具体场地的景观设计时,很容易陷入局部雕琢的误区。

景观生态学整体而系统地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能使设计者高瞻远瞩,使其设计界域提升到营造区域环境的高度,增加环境的生命力。

2)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等相关原理使得景观从业者的设计更具有科学合理的存在性。

其相关原理,不仅符合生态自然生长的规律,也符合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些美学原理。

依据于此,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能创造出美的视觉效果,而且能真正为人们创造出一片享受阳光、绿荫、新鲜空气以及清澈水流的生态栖息之地。

3)可持续的城市景观不是盲目地堆砌自然元素,而是运用相关的系统知识,适度开发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

景观生态过程使我们看到人类的干扰给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现有的条件下,不可可能无止境地增加自然元素来改善生态环境。

但环境设计师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生态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达到影响景观生态功能的目的。

如增设廊道、增加景观连接度等来加强景观中各要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4)景观生态学原理提示人们要虚心向自然学习。

自然不仅是可利用资源的宝库,也是解决所有设计问题的最好典范归J。

向自然学习美的形式,学习万物生长的规律。

而最重要的,作为环境工作者,需要尊重自然,在设计中遵循自然的规律,做到生态设计,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努力。

总结

景观生态学注重研究景观结构单元的空间格局、类型组成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建立纵横有致的物种生存环境结构和生物种群结构,疏通城乡自然系统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基因流,扩大生物多样性的保存能力和承载容量。

这些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景观规划方法,正在各种层面的城市规划实践中逐渐得到认同和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

—基质”理论、斑块动态和复合种群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渗透理论,更为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因此,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虽然刚刚开始,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引用文献

[1]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fM】.北京:

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9.

[2]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3]李翼,张绿水,熊彩云.浅论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江西林业科技,2002,

(1):

39—41.

[4]邓毅.城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J1.城市问题,2002,(6):

17—2O.

[5]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中国园林,1998,14(5):

53—56.

[6]黄凤茹.城市景观河城市规划新思路.城市规划汇刊,1998,

(1):

52—58.

[7]刘硕,杨祖贵.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建筑,2oo9(6):

21-25.

[8]豆俊峰.重庆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8):

10.

[9]陈静.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J].农技服务,2009(6):

119—121.

[10]任海,邬建国,彭少麟,等.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

455-458.

[11]唐东芹,傅德亮.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园林,1999(3):

4043.

[12]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13]骆天庆,王敏,戴代新.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2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5](美)约翰·

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3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