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3433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

《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汇总整编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Word文件下载.docx

(3)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馨(xīn)香:

香气。

盈:

充盈,充积。

 致:

送到。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贵:

珍贵。

一作“贡”。

感:

感受,感动。

别经时:

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划节奏]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

i)所思。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感知石】

三、概内容

[标诗眼]思(孤寂折花图-孤寂赏花图)

【解读园】

四、析诗句(意象、意境)

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

以花寄情,暗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

1.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2.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

1.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

2.先抑后扬,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5)本诗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

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

这是女子怀念远行情人的诗,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

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

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

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

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五、探主题

《庭中有奇树》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赏文亭】

六、赏写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3)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4)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2.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

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训练池】

理解默写

《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2《龟虽寿》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重点)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朗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难点)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诗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查背景]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

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尽,完。

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

千里马。

枥:

马槽。

烈士:

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

晚年。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盈缩:

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长。

缩,短。

但:

仅,只。

养怡:

保养身心健康。

永:

长久。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标诗眼]志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jì

)伏枥(lì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yǐ)。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点明诗歌主旨。

2.全句以动物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达作者人老志仍在。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

以上四句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

(4)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5)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养怡之福”指的是物质上的保养和精神上的调养(即身心的保养)。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

以上四句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

《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

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

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1.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以动物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3.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4.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6.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

幸甚至哉!

7.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

3《赠从弟》(其二)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

你是怎样面对的?

父母兄弟他们是怎样的态度?

(生思考,讨论,发言)

但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

2.理解风与松柏的对比作用。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

3.学会面对挫折。

刘桢,字公干,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yīng)扬并称“建安七子”。

为曹操幕僚,任丞相掾属。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与吴质书》中说:

“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与曹植并称“曹刘”。

有辑本《刘公干集》。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í

n)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

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亭亭:

高耸的样子。

瑟瑟:

形容风声。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一何:

多么。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惨凄:

凛冽、严酷。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4)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罹凝寒:

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本性:

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

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sè

)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

)/凝寒?

松柏/有/本性。

[标诗眼]

本性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

亭亭立与山上。

2.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

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对比,反复描写风狂枝劲,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意思相似。

以上四句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

(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1.“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

2.“终岁常端正”再写松树的表现。

3.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行。

4.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4)“岂不罹凝寒?

1.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

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

“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

“松柏有本性”。

2.“本性”指松树面对寒风、霜雪,依然刚劲挺拔。

(不畏严寒,凌风傲雪)

3.以松为喻,表达主旨。

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以下四句展现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本诗托物言志。

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

做人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

《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1.《赠从弟(其二)》描写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的诗句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2.《赠从弟(其二)》中对比,反复描写风狂枝劲,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

”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赠从弟(其二)》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行的诗句: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赠从弟(其二)》以松为喻,表达主旨。

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梁甫行》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理解诗文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

3.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1)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梁甫:

又名梁父,泰山下的小山,古时死人丛葬的地方。

异气:

气候不同。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2)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剧:

艰苦。

草墅:

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3)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感慨百姓有家不能居,只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

(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柴门:

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翔:

绕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梁甫fǔ行xí

ng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shū风雨。

剧哉zāi/边海民,寄身/于yú

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zǔ。

柴chá

i门/何萧xiāo条,狐兔/翔我宇。

寄身

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1.直陈所见所感,如实记录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

2.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流离失所的困境的同情。

感慨百姓有家不能居,只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生活像野人般困苦。

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白描。

1.《梁甫行》中写人们生活像野人般困苦的句子是: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2.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3.描写家园荒芜,走兽出没的句子是: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直陈所见所感,如实记录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的诗句是: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5.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是: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6.感慨百姓有家不能居,只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的诗句是: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

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

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1.一曲:

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2.去年天气旧亭台:

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去年天气:

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3.夕阳:

落日。

西下:

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

什么时候回来。

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无可奈何:

不得已,没有办法。

2.似曾相识:

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3.小园香径:

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

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

来回走。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浣(huà

n)溪沙晏殊

一曲(qǔ)/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sì

曾cé

ng/相识shí

/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pá

i徊huá

i。

1.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

2.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

1.“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

再次形成对比。

2.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被誉为“千古奇偶”

4.“小园香径独徘徊”表现诗人沉思形象。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1.“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2.“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3.“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4.“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