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3369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南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科研总经费从2000余万元增至近4000万元。

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层次取得新的突破。

3.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

五年来,学校着力破解前进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2014年以制定《赣南医学院章程》为抓手,推动形成依法治校新常态。

同年修订了《赣南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为探索“教授治学、学术自治”迈出大步。

各直属附属医院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快,为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其中,第一附属医院顺利通过了第三周期等级医院预评审和复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五一劳动奖章。

同时,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学术科研、人事分配、学生管理、监察审计等机制创新,为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4.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开创新局面。

2013年9月,学校召开中共赣南医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是自建校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是在学校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总结了我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在改革、建设、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发展思路:

实现一个战略目标,立足两个提升,实施“三步走”计划,建设四大工程,深化五项改革。

实现一个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建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医科大学;

立足两个提升即一是办学条件大幅提升,二是办学水平大幅提升;

实施“三步走”计划即从2013年开始,努力实行“两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七年达目标”三步走计划;

建设四大工程即质量工程、人才工程、民生工程、文化与基础设施工程;

深化五项改革即干部制度改革、人事分配和财务改革、后勤保障改革、内部行政管理改革、社会服务改革。

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凝聚了全校共产党员的共识,反映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愿望,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形成共识,继往开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五年来,学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

调整设立了学校基层党组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员干部考核管理工作;

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人和的校园环境,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炼了以校训“立德立行,求是求新”为主要内涵的赣医精神,确定了建校纪念日,开展了首个建校纪念日系列庆祝活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富有张力。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行教研室与班级挂钩、本科实习生带教导师制等,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先后多次被授予全省、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师生诉求,关心校园民生,加大学生减免奖助补的力度;

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全校上下保持昂扬向上、共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不足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高水平学科(学术)带头人还比较缺乏,师资队伍中的博士比例也偏低;

二是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仍需加强,学术团队建设薄弱,科研方向的凝练不够,科研平台契合度不够,学术影响力不足;

三是未建立符合赣医发展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是学校办学特色需要继续凝练,内涵建设措施不多;

五是学校编制紧,非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的历史状况、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各专业技术岗位,特别是高级职称职数紧张,影响了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发展;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偏慢,校园环境等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总纲

(一)指导思想

遵循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提升内涵、强化质量,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医科大学。

(二)发展目标

为进一步适应国家和江西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扩大学校办学影响力,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促进学校健康有序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学校将集中工作精力,集中优势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基础建设及各项更名大学申报工作,增强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全力争取2018年学校更名为医科大学,实现学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腾飞。

(三)学校文化特质

1.校训:

立德立行,求是求新。

2.办学宗旨: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办学理念:

教学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

4.办学定位:

(1)目标定位:

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医科大学。

(2)类型定位:

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发展的医科大学。

(3)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协调发展。

(4)学科定位:

以医学类专业为主体,与医学相关的理、工、文、管、法等门类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

(5)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6)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江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服务基层。

5.教学理念:

厚基础,重融合,强实践,求创新。

6.校风:

文明、勤奋、求实、进取。

7.教风:

学富为师,德高为范,育人为本。

8.学风:

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9.办学传统:

艰苦奋斗,科学求是。

(四)重点任务

围绕建设与更名为医科大学的战略目标,按照学校首届党代会的要求,立足两个提升,即办学条件大幅提升和办学水平大幅提升,扎实推进依法治校,侧重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建设四大工程即质量工程、人才工程、民生工程、文化与基础设施工程,重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建设、信息技术服务建设;

深化五项改革即干部制度改革、人事分配和财务改革、后勤保障改革、内部行政管理改革、社会服务改革,侧重于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一)发展基础

在学校“十二五”规划建设期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科的发展,学校师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师资水平得到了整体性提升,学历、职务、学缘等结构明显改善。

专任教师数量从2010年12月的586人(含各临床学院教师,下同),发展到2015年12月的1006人,增幅达58.2%,基本满足了学校建设发展对师资的需求。

到2015年底,我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共计72.4%。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350人,其中具有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140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全校专任教师的34.8%。

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5人,省主要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7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模范教师3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7人。

同时存在师资总量仍不足,生师比偏高;

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和水平较低;

师资培养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

1.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基本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阶段性目标的需要。

2.发展策略

2.1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着重培养和引进重点学科领军人才,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2.2以自主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完善不同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学术竞争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3以国际化战略为抓手,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智力资源,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2.4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深化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用人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阶段性目标和战略举措

1.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2016-2018年

依据更名大学的工作要求,遵循人才培养成长规律,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学科的生师比,根据学校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多种形式教育的需要,在保证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保持师资队伍总量适度增长。

根据各学科队伍人才结构现况,培养或引进2-5名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并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20名左右的学术骨干。

每个学科都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优势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一流专家学者;

特色学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培养学科拥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

到2018年,专任教师队伍规模总量达到1100人左右。

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人员比例达到10%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0%;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0%)。

第二阶段:

2019-2020年

按照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建设目标,教师队伍规模总量达到1200人左右。

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凝聚高水平学术队伍,拥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学科带头人,部分学科团队水平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型大师;

以学术梯队建设为中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学科研骨干;

探索并建立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紧密围绕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统筹考虑,到2020年,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全校师资队伍规模、结构、素质适应学校办学目标,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16-2020年师资队伍发展规划

单位:

年度

项目

现有

人数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博士

引进

60

15

20

10

培养

高级职称培养

总数

228

30

40

其中:

正高

88

2

3

2.战略举措

2.1围绕学科发展目标,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围绕学科发展规划,有效配置人才资源。

将学科发展作为人才资源配置的导向,紧紧围绕学校2016年-2020年学科发展规划,充实学科发展力量,使教师队伍建设与各级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需要相结合。

树立人才战略思维,处理好学校发展的人才储备与各学科人才需求的关系、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的关系。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井冈学者岗位计划。

促进学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引进工作的中心转移到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上,特别是有国际化背景、积极从事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其带领的团队。

按照江西省特聘教授岗位计划(“井冈学者”)的岗位设置要求,加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的招聘工作,在学校重点发展、扶植的学科设立特聘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招聘学术造诣高深、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善于培养青年人才并注重学术梯队建设的学科带头人,汇聚一支以杰出学者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队伍。

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中,建立健全引进人才评价体制,规范人才引进制度,健全人才跟踪服务体系,并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意识,完善高层次引进人才的配套服务工作。

――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和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通过个人申请、学院推荐,每年选拔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高等学校参与科研工作,跟踪学术前沿。

鼓励并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高级研修班。

每年选派30名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以了解学术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竞争能力。

――创新人才组织模式,实施“创新团队计划”。

进一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打造科研工作的精兵强队,在学科前沿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从事高水平的研究;

培养和建设一批人才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态势良好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

2.2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立足自主培养,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保持师资队伍适度增长,确保教师聘用的数量和质量。

为保证学校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学科建设的长足发展,今后3至5年内,继续按照每年聘用15至30名新教师的速度补充师资队伍,充分满足各学科教学、科研的需要,并确保一定的人才储备,改善某些学科特别是新学科教师队伍捉襟见肘的状况。

对新聘青年教师应充分考虑优化学缘结构、改善学历层次的需要,主要聘用来自海内外名校、名导师的高水平博士生,除专业水平外,重点考察其思想品德、团队协作精神和发展潜力。

不断改进人事聘用程序和评价办法,实现新聘人员“人—岗”匹配最大化。

――精心培育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对新参加工作2-3年内或之前未在高校工作过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指导,通过“双向选择”建立传帮带联系,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作用;

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案交流、教学展览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并组织青年教师现场观摩比赛和评估优胜者的课堂教学,调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

设立“科研资助基金、博士基金”等专项科研基金,调动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选派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博士后科研等高水平科学研究。

实施“青年教师发展研修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在国内或国(境)外参加国际国内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学术研修,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设立资助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专项经费,每年资助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

――拓宽师资来源,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师资来源格局。

充分发挥学校无形资产,多方面积极争取社会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教师职务岗位,更主动、积极地招聘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等部门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兼职或专职的教师岗位。

做好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的聘任工作,充分发挥兼职师资的作用,实现实质性兼职。

争取国内外相关著名企业在我校设立冠名教授岗位或奖教金,以拓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渠道。

2.3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重视引进海外人才,推进师资国际化招聘。

探索海外招聘渠道,进一步加大海外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确保每年新选录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员占一定比例,面向海外公开招聘教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大师和优秀领军人物。

面向海外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选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后备师资,赴海外一流学科专业,师从一流教师深造,学成后回校任教。

――拓展国际合作,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师资培训。

建立与国外有关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机构。

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范围、层次和力度,搭建国际交流舞台,加速人才的国际化成长。

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鼓励并积极推进我校与国外著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博士后研究,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个人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的,学校另给予1:

1的配套资助;

申请到以国家留学基金的名义派出并提供旅费,学校提供其他费用;

列入公派出国名单的并申请到出国一年以上的,学校予以出国费用的全额支持。

――设立出国留学基金,增强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实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吸引和支持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到我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资助对象为在国外留学三年以上并在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获博士学位后在外留学一年以上的应聘到我校从事教学科研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适时启动公派出国人员选拔,计划每批次派出5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在3-5年内到国外有关高校进行为期4-6月的进修。

进一步扩大我校中青年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研究的经历,提升我校教师的国际学术背景。

2.4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为契机,深化岗位聘任制改革。

按照教育部及江西省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需要,确定各类岗位设置比例,各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优先满足学科平台、创新团队建设需要,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需要。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岗位聘任制,加强岗位契约管理,建立并完善各级各类人员的职位分析制度,明确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实行“按岗聘任、岗变薪变”。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德才兼备、重在实绩”的原则,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教师发展的导向作用,将教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职务聘任、分配激励的重要依据。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岗位层级的特点,建立分层分类考核评价机制,分别制订从刚性到柔性、从短周期到长周期的考核标准,探索聘期考评、同行间业绩考评等符合教师劳动特点的评价与激励办法,在教师个体评价模式基础上,研究建立团队综合评价模式;

对于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加大其团队业绩、建设成效的考核权重。

――充分发挥编制效应,增强队伍活力。

在学校事业编制缺口较大的情况下,继续推行并完善人事代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工作任务、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充分发挥编制管理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形成事业编制与人事代理相结合的动态编制管理机制。

2.5以人为本,全面营造人才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师德为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切实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在教师考核体系中将师德指标单列,突出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在教师职务聘任、职务晋升、业务进修和评优奖励等过程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积极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在选拔校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

同时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和奖励力度,依靠舆论导向和典型榜样的力量,扩大其示范效应,促进全体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优良校风的形成。

――建立并实行学术休假制度。

实行学术休假制度,进一步发挥优秀人才的潜在创造力,提高学术成果水平,以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提出休假要求的、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副教授以上的骨干教师,在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学术假期间所有待遇不变。

――加强健康和谐的校园人才环境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注重人才环境建设,从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正确处理好教师队伍、教学保障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之间的关系。

切实关心和保障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利益,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财务工作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校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坚持科学、民主、廉洁、高效的理财观念,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确保师生职工福利待遇,努力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