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1780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Word下载.docx

要做好每一件陶艺作品,其间必然包含了许多技术环节,每一个环节对于完成好一件作品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节传统陶瓷、民间陶瓷和现代陶艺的鉴赏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

“艺术的全部美和伟大,就在于能够首先获得非凡的形式、地方性的风格,各种各样的特征和细节。

”陶艺的民族性格要从传统文化角度去认识,做为东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美学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便是这种东方审美文化的集中表现。

民间陶瓷是指那些由农民或小手工也者在民间烧造的,并用于民间日常生活的各类陶瓷制品。

陶瓷被冠以“民间”加以限制,既可以看作是陶瓷的一个类别,更标志着一个层次,一个最基础的层次。

东方文化不但有其地域色彩,而且有其重要的民族性格所体现的精神面貌,纵观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各个朝代艺术风格的变化、艺术形式和技巧的运用,造型具有鲜明特征,无不体现了这种东方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生活美”、“艺术美”、“科学美”。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便是这三个方面有机的融合。

同所有的现代艺术门类一样,现代陶艺的出现,是以创作观念的更新为前提条件,这种观念的更新根源于艺术文化的基础。

毕加索曾在其艺术创作的某个阶段参与了制陶活动,从其作品上分析,同他的艺术观念是合拍的。

他这样讲过:

“我不探索,我只发现。

”有人曾这样描述他制作陶艺的情景,他捡起制陶工人丢弃的一个废坯,反复打量,然后用手随意地捏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鸽子便诞生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大师用其现代艺术的创造理念进行的制陶活动,已经具有了纯艺术性的明确追求。

虽然毕加索不能称之为专业陶艺家,但他做为一个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敏锐性和反叛性,将做为构件使用的粘土变化为创作艺术形象的材料,将现代艺术理念随机地运用到创作中去,在观念上就是一个大胆地突破,这也是现代陶艺追寻的艺术根本。

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皆有自己赖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精神。

现代陶艺也同样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并非指向民族的具体的传统陶艺概念,而是指向由这种传统陶艺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真正的传统继承应该是精神的继承,这将指导同学们今后漫长的创作道路。

作品欣赏

第一类属于传统陶艺,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图1-1),这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图1-1

釉下彩比如青花(图1-2),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

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

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

图1-2

 

图1-3

釉上彩如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

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后,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图1-3)。

因为需要釉烧两次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丰厚的优秀传统。

综合吸收传统精华,创作出具有新时期面貌的陶艺,焕发古老瓷国的青春,是当代陶艺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代陶艺更强调主体意识的艺术创作,它是借助泥与火为媒介,来表现自己的观念与审美情趣的一种纯精神文化活动,不带任何功利性。

它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的。

就现在陶艺自身创作而言,吸收新观念与新材料的应用,既增进了陶艺的多样性,同时也增添了陶艺表现的可能性。

相信在未来,我国现代陶艺创作的空间将会更加宽广与自由(图1-4,1-5)。

图1-4中国现代陶艺作品

图1-5中国现代陶艺作品

目前国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陶艺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第二章陶艺制作的准备阶段

第一节陶艺制作的工具及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时的一些常备工具也必不可少。

工具运用得当,能取得一些特殊的交果。

下面就陶艺创作所需的一些设备与工具介绍一下。

首先要一张陶艺桌。

桌面厚度1寸以上,宽60cm,长240cm,高75cm为宜。

然后还需电动拉坯机、修坯工具、泥板制作工具、釉下彩绘工具、釉上彩绘工具等。

(图2-10修坯工具,图11泥板制作工具,图12釉下彩绘工具,图13釉上彩绘工具)

第二节泥的可塑性

陶艺是以泥为主要表达媒介的艺术形式。

作陶者对泥的体验、对泥性的感受是驾驭泥的可塑性的主要方式。

制作陶艺所使用的泥,一般分为陶泥与瓷泥。

它是某些矿物质风化的产物,如云母、石英、长石、高岭石、方解石以及铁质有机物等,必须具备较好的可塑性、耐火度。

我们知道泥粉是松散的粒子状,当它加入适当的水分时,轻揉和便具备了可塑性。

一般说来,练好的泥存之越久,它的粘性越好,可塑性也就越强。

干燥时收缩率也就越大。

因此判断泥的可塑性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揉泥时不粘手,二是搓泥条时不断裂。

(图14揉好的泥,手感很好。

第三节揉泥练习 

揉泥是人们做陶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寻找泥感的一种基本的方式,是陶艺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其目的是使未经真空练过的泥变得更密实,要做到切开后里面没有气泡。

经真空练过的泥其结构发生变化,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

揉泥较普遍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羊头形揉泥法,二是菊花形揉泥法。

(图15羊角揉泥的方法,图16菊花揉泥法)

第三章陶艺制作及成型方法

一件优秀陶艺作品的产生,离不开创作者自己独特的表现技法与装饰手段。

陶艺的成型手法和装饰手段是陶艺初学者必然要遇到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得好,将会给以后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掌握陶艺创作基本技法,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它是一个从掌握一般基本技能到具备一定技巧的过程。

本章便从一些基本技法开始一一作介绍,望有利于陶艺学者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

第一节手捏法

手捏法是用手直接对泥进行创作的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是训练作陶者对泥土厚薄与软硬感觉最基本的练习,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因此这种方法能直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体现作者的表现欲。

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练习陶艺的必经阶段。

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

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

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

  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

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

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

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

以下就是从捏造杯练习开始。

陶碗制作:

1.陶土团成球状,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2.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人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

3.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厚度的碗底,口部逐渐向外扩充。

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

4.把坯体放在轮盘上,双手一边逐渐捏薄碗壁一边旋转坯体。

5.双手用力不易过大,以免碗壁薄厚不均。

仔细调整碗的形状。

 6.外形基本确定后,一手两指进入碗内修整内壁,另一手缓慢转动转盘。

7.把碗翻转放到转台上,用一泥条圈成环状放在杭底做足。

8.用手指将泥条里外的下边缘向下压,使其于碗体粘和。

9.坯体稍干后,放置转台,用木拍调整碗口平整。

怪兽成型:

1.先将泥揉成一个圆蛇用大拇指开口手指按逆肘针方向用力均匀地挤压成筒形。

2.装上四肢,也应是空心的。

3.提出前伸的大嘴。

4.加上眼睛、牙齿、尾巴等细节

佳作欣赏:

第二讲泥条盘制方法

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

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

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

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

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

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

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

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

方法一:

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容于两手之中为宜。

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

方法二:

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

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

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

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

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

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

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

即可复原。

盘制方法:

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

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

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

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

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连续盘制法

1.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心,一面慢慢旋转

转台,一面用手掌侧面拍打,做出适当

厚度的泥片为底。

泥片下最好垫上纸片

或撒上干泥粉,以免泥片粘在转台上。

2.将搓好的泥条盘在泥片的周边,用

手指挤压泥条的内侧使其与泥片粘接

结实。

3.第二根泥条接前一根连续盘上,

泥条外部也用指尖轻压与底片粘接。

注意泥条与痛片之间不可以有气泡

进入。

4.顺势向上盘起,转动转盘,

用指尖将上一层泥条与下层的内外

依次挤压粘劳。

5.大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轻捏坯体,

调整作品形状。

单环盘制法

l.把泥条盘与泥片旋转一周,独立

成行,同样指压泥条内侧与泥片粘接。

2.上一层平行盘与下层之上独立层

行,指压b层内侧与下层粘接,外部

不作处理,保留泥条排列效果。

3.每做一层随时调整作品造型。

做敞

口造型,需将上层泥条盘与下层偏外

一点,依次向上盘起;

收口则反之。

注意变化不能太突然,以免塌落变形。

4.口部回收后用水拍拍平。

佳作欣赏:

第三节泥板成型法

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

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

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

有人形象的称之为“粘土木工”。

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

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

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

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1、制泥板:

滚压法:

先在陶土下垫一块布,用手掌将粘土压扁。

然后在粘土的两端各放置一和所需泥板厚度等厚的木条,用摊面棍前后滚压,直至压到和木条厚度相同为止。

适于制作较大面积的泥板。

拍片法

1.拍片法是制作紫砂壶常用的方法,先将粘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部从粘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

2.而后将粘土小心翻转过来。

3.再用泥拍的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匀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

4.泥板成型。

2、叶形盘的制作

1.摘取一个叶纹比较清晰的植物叶,放到事先做好的泥板上

2.用泥滚在叶上滚压,加深纹理,压至叶片微微嵌入泥片。

3.用薄刀沿叶片的边缘切下

4.轻轻除去多余的泥片

5.翻转泥片在叶形周边加上一圈泥条。

6.再次翻转轻放至案上

7.从中向外按压叶片到靠近垫有泥条的边缘,使之接触到案板。

 8.揭下叶片

9.修整边缘

10.加上装饰的瓢虫。

11.待坯体干燥至不易变形的程度,取下背面的泥条。

12.完成。

佳作欣赏

第四节压模法

压模法也叫印坯法,是利用模具来进行成型的一种方法。

自古以来,此种方法就广泛的运用在陶瓷制作中。

通常我们使用的是石膏模具。

首先做好造型,然后根据造型翻制成若干块模具,待模具干后,即可印制坯体。

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不但给成型带来很大方便,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模具上制作肌理和其他装饰效果,可以同一模具上产生很多变化。

(下图33-34压模法制作中,图35-36用压模法完成的作品)

第五节拉坯成型

在快速转动着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粘土里,开洞。

借助螺旋运动的惯力,让粘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

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

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

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楼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

看别人拉坯也许觉得很新鲜、过瘾,但事实初学者要学习拉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

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法。

1.把扶正的粘土起住,用双手的中指指起适当大小的一块。

2.双手扶住泥块,右手拇指从顶部中心点压下。

3.左手辅助,右手拇指从底部中心外扩,井平整底部。

4.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左手中指与右手拇指相对,从底部向上缓缓提起,保持匀速,将坯体拉高。

5.双手指尖内外相对,左手稍用力外扩逐渐拉薄坯体,可反复保持坯体的薄厚、均匀。

6.将坯体拉高、修薄时注意整体带动,保持四线平整,形状固定后双手夹薄皮条将口缘压光。

7.用手指平稳利平底足台,除去多余的粘土。

8.拉坯机减慢速度,双手平行轮盘拉紧割线,轻轻靠近并嵌入底足部位约三分之一处,左手松开任割线卷入,拔出割线。

 9.关闭电源,双手中指夹住坯体根部轻轻托起。

下图是各种拉好的胚体

第六节雕塑挖空法

在这里,你将欣赏到如何运用雕塑挖空的方法进行陶艺艺术创作的例子,从中你能学到许多方法技巧和创作思维,对你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启发.

  不过,在进行雕塑挖空法创作前,要先对作品有整体的构思。

最好画一个小草图,当然,如果你对此胸有成竹的话,这步就可以省略掉啦!

1、将揉好无气泡的粘土用泥拍打成长方体。

2.按设计用线弓割出大体形状。

3.拿起坯体,用刮刀从底部挖去多余粘土。

4.仔细雕塑外形.

本章小结

相信同学们在通过本章的学习

第四章陶艺的装饰方法

陶艺的装饰丰富多彩。

陶艺成型后,装饰效果是创作者个人意念的进一步发展,有以泥质本身交果来表现肌理的素陶;

也有在未烧的坯上,用色料彩绘的釉下装饰;

也有在已烧好的瓷胎上进行加彩的釉上装饰;

还有施颜色釉来作装饰的颜色釉装饰。

这些装饰方法之间还可以相互穿插使用,使陶艺作品展现出更加丰富的综合装饰。

因此,装饰手段同整个陶艺合作过程客不可分,制作者必须根据造型来考虑装饰手段,这样才能使陶艺的表现新颖别致。

以下就常采用的装饰方法作些介绍。

第一节刮划法

刮划法,是通过用针状的竹尖、锯条、牙刷、梳子等工具,在尚未干透的坯上划出纹样与肌理或各种纹饰效果。

方法简便、自由,作品肌理朴素、自然。

使单一光亮的坯体呈现出有变化的暗与亮的对比。

(图42-44用刮划法完成的作品)

第二节压印法

压印法也称印纹法,是指用带纹的印戳或绳子和模子在陶艺坯体上印出纹饰。

纹饰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设计。

此装饰手法是陶瓷装饰中出现较早的技法之一。

压印时要注意每个地方的纹样要压匀,里外用力时要协调,最初练习压印法时,先在平的泥板上利用绳子本身的纹样或通过拈扭和纹结及其他工具练习压印。

(图45-46用压印法完成的作品)

第三节粘贴法

粘贴法是指将捏塑的纹饰或模印的纹饰部件用泥浆粘贴在器型坯体上的一种方法,也可用泥料在器型上直接捏塑出各种纹饰粘贴。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装饰部件较深、不利于压印的纹饰。

粘贴纹饰的特征具有较强的浮雕效果。

(图47-48用粘贴法完成的作品)

第四节刻坯法

所谓刻坯法,是指以刀代笔在坯体上刻划出装饰纹样,然后再入窑烧成。

也可在烧成的瓷器上雕刻。

此法多用于刻划形象的轮廓,使形象突出,立体感强,形成浅浮雕效果。

景德镇瓷坯脆弱、泥细利于干刻。

刻划时要注重刀法与线条的变化关系,及形象之间的穿插关系和空间布局。

(图49-50用刻坯法完成的作品)

第五节绞泥法

纹泥法也称绞胎法,是创作者在制作陶艺之前,用白色或渗有其他色剂的泥料相互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或者手工盘筑成型和泥板成型。

这种方法在胎上留有两种颜色相间的纹理。

作品特点是纹理变化丰富,意象深远,或如木纹,或如行云流水。

(图51用绞泥完成的作品)

第六节彩绘法

彩绘分釉下装饰和釉上彩绘两种。

釉下彩绘即在生坯上绘好装饰,施釉覆盖后入窑高温烧成,包括青花、釉里红、铁锈花等。

釉上彩绘也称釉上装饰,是指在烧好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再轻低温烘烤而成,包括新彩、古彩、粉彩等。

彩绘的特点是绘画感强,色彩鲜明,表现力强。

在掌握颜色的料性后,更能体现创作者的绘画功底。

(图52-54彩绘陶艺作品)

第七节施釉法

施釉的方式是否得当,也关系到一件陶艺作品的釉面效果。

施釉法主要是指颜色釉作品。

此未能通过吹、刷、荡、滴、洒等手法,使釉粘在生坯上,经烧成后,显示出釉色特质。

它还可以与刻坯、色釉加彩等方法综合使用。

颜色釉装饰效果有自然天成之感。

采用哪种办法可视作品大小、釉的种类及设计效果而定。

(图55-56施釉陶艺作品)

第八节综合法

综合法是把刻坯、釉下彩绘、高温釉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可使作品产生层次丰富、对比强烈、变化多彩的视觉交果。

是当今陶艺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图57-60综合法陶艺作品)

第五章窑、烧成、釉的知识

第一节窑的类型以及烧成

陶艺终究还是一门火的艺术。

人类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利用火烧制陶器。

从原始的堆烧到现代的气烧,窑也随之不断改良发展,并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条件,采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因此窑的种类也较多。

以燃料不同,可以分为柴窑、气窑、电窑、煤窑;

按火焰特点,可以分为直焰式窑和倒焰式窑,其中倒焰式窑热效率最理想;

按形状结构不同,可以分为龙窑、隧道窑、馒头窑和柴窑。

自古以来一般多用柴窑,以柴为燃料,火力强,火焰长,而且灰量少,有害物质几乎没有。

但是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此窑日益减少。

煤窑是以煤为燃料的一种窑。

以前煤窑是较为普通的一种窑,由于污染大,现在一般不用。

气窑以煤气为燃料,火力强,易燃烧,对环境污染小,是现在较为流行的窑。

电窑利用电为能源,温度调节也较容易,对釉上彩绘瓷的烧成最为适宜。

烧成可分高温、中温、低温三种,烧成的气氛有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

坯体的烧成有素烧和釉烧。

为了达到陶艺作品的某些理想效果,也可以经过多次烧成。

素烧一般是指生坯烧至800℃—900℃的温度,使坯烧结硬化,不再溶于水而言。

釉烧指素烧坯上釉后,或者生坯一次上釉烧成。

它有逐渐升温期、攻烧期、后火期及降温期等过程。

其他烧成方未能党政军有盐烧、乐烧、熏烧等非常有参与性和趣味性的烧成方法。

(图61乐烧简便窑,图62熏烧)

第二节釉

一、釉的组成原理 

釉是一种近似玻璃状的物质,釉的主要成份为石英,为了使釉容易烧熔,有时加入钾、纳、钙为助熔剂。

为了控制釉的流动性,有时也加些不易流动的、含有氧化铝的粘土或高岭土。

色釉是在基础釉中加氧化金属发色剂而产生的。

除此以外,色料也是一种发色原料。

以下是气化物发色素:

氧化金属

釉中的比例

色素

2%~5%

黄褐调

如多加至7%~8%

黑色调

氧化2%~5%

绿色调

还原1%~3%

红色调

3%

1%~5%

蓝色调

3%~8%

白色调

1%~8%

二、釉的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