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1762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整理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41均衡利率的形成

42LM曲线的定义、表达式、斜率及其影响因素

43LM曲线的三个区域

44LM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5两个市场同时均衡

46IS-LM曲线均衡形成过程

47充分就业的含义以及调整实现

48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9两大政策的效果

50挤出效应

51货币幻觉

52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5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54两大政策的混合使用实现充分就业收入的过程

55两大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对应的适用情况

56失业

57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58奥肯定律

59自动稳定器

6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6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62弥补赤字途径(两种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63金融机构种类

65中央银行主要职能

66存款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以及相关公式

68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的关系

69货币政策的工具3+1

70总需求、总供给的定义

71总需求AD—总供给AS曲线的由来

72总需求与价格成反向变动的因素

73总需求曲线图形特征

74经济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75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的两条重要性质

76实际工资与劳动需求量和劳动供给量的关系

77实现利润最大化就业量的条件

78劳动市场的作用

79总供给曲线AS三种形态的定义

80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建议

81非线性常规供给曲线的调整

82非线性常规供给曲线的图形阶段意义

83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目标

84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85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

86通货膨胀的定义

87通货膨胀率

88通货膨胀的分类

89通货膨胀的原因(包含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定义)

90通货膨胀的持续

91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92菲利普斯曲线PC含义

9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94菲利普斯曲线的分类

95汇率及其标价法

96汇率制度分类及其定义

汇率分类、公式及意义

98净出口nx的公式以及影响因素

99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00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

101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

 

1经济学:

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可供选择的科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的一门学科。

2宏观经济学定义:

微观经济学相对应,以国民收入为核心,以社会投资和消

等整体经营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整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并且分析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门经济科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理论依据是凯恩斯经济学,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3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GNP-NFP(国外要素支付净额),其基本特征:

由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是一个市场概念;

是最终产品,不是中间产品;

是所生产的的产品不是售卖的产品;

是流量概念;

是一个地域概念,不是国民概念

4国民生产总值:

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在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支出法:

是从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支出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

从支出角度看,GDP=消费(C)十(总)投资(I)十政府购买(G)十净出口(X-M)。

收入法:

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

收入法又称成本法,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则GDP=工资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润十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十资本折旧,其中,资本折旧=总投资-净投资

GDP国内生产总值,

NDP国内生产净值=GDP-资本折旧,

NI国民收入=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PI个人收入=NI--企业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费)=C+S

=国内生产净值NDP—政府净税收

其中,政府净税收=政府盈余+政府购买

7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假定没有间接税和资本折旧)

两部门经济:

I=S

三部门经济:

I=S+政府储蓄(T-G)其中T为政府净收入

四部门经济:

I=S+(T-G)+外国对本国的储蓄(M-X+Kr)

其中,Kr为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8名义GDP是用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

9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

两个GDP得看例题,解题精髓:

单价变化,数量不变。

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1.GDP没有包括所有在市场之外的活动所创造的成果:

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实际社会价值。

2.GDP忽略了一些对人们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如环境质量,收入的分配的差距):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11均衡模型三假定:

一仅存在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行为二满足凯恩斯定律: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得供求平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剔除了价格因素三假定资本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则有GDP=NDP=NI=PI

12均衡产出: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产出的公式:

y=c+i,

分别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际消费、实际投资

13消费倾向:

又称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关系。

公式为c=c(y)

14边际消费倾向MPC: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

其公式为MPC或贝塔=△c/△y,

其几何意义表示在某点处的斜率值,

其取值范围0<

MPC<

1

15平均消费倾向APC: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的比率,

其公式为APC=c/y,

其几何意义:

在消费曲线某点处于原点连接的射线的斜率值

其取值范围:

小于1或者大于等于1都有可能

一、线性消费曲线:

c=a+by,0<

b<

1,其经济含义表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其中a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b为边际消费倾向;

b与y的乘积表示引致消费,表示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部分。

注意:

因为线性消费曲线的斜率都相等,所以各点的边际消费倾向都相等

二、非线性消费曲线:

其特点:

1、消费曲线与45度角的直线存在交点,交点左下方c>

y,交点右上方c<

y2、在同一收入水平上,MPC<

APC3、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越来越平缓,表示收入增幅越来越大于消费增幅,消费增幅越来越小,呈现出边际消费倾斜递减规律。

17边际消费倾斜递减规律:

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幅会小于收入的增幅的关系。

18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

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其公式s=s(y)

19边际储蓄倾向MPS: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其公式:

MPS=△s/△y

20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再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APS=s/y

线性储蓄函数公式:

S=-a+(1-b)y斜率都为1-b,所以边际储蓄倾向都为1-b,纵截距为-a

非线性储蓄曲线的特点:

1、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越来越陡峭,表示储蓄增幅越来越大。

2、同收入水平上,MPS>

APS,所以该点斜率大于该点与原点连接射线的斜率3、储蓄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上,S=0即为零储蓄,交点左下方的储蓄曲线上S<

0为负储蓄,交点右上方曲线上,S>

0有正储蓄

2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因为收入=储蓄+消费第二、若APC和MPC都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但是APC>

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增,但是APS<

MPS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23消费理论总概:

凯恩斯消费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分为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

棘轮效应是指由于受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量上去容易下来难。

示范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收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而被迫提高自己消费水平

生命周期理论公式:

C=工作年收入×

工作年数/独立生活年数

24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

为同方向变动.2、利率。

利率越高,低收入者发生替代效应会增加储蓄,高收入者发生收入效应会减少储蓄3、价格水平。

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会提高。

4、收入分配。

分配越不均,平均消费倾向会较小,曲线下移。

5、社会保障制度。

越是完善,居民越敢消费,越不完善,居民越会储蓄

两部门: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收入恒等式y=c+i,消费函数c=a+by联立得出均衡收入

y=(a+i)/(1-b)其中a表示阿尔法b表示贝塔

注意如果投资为自发的计划投资额则可以直接得出abi

比较第十三章的例题和课后习题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计划投资i=s=y-c储蓄函数s=-a+(1-b)y联立得出均衡收入

y=(a+i)/(1-b)

三部门均衡条件:

i+g=s+t

26投资乘数ki:

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k=△y/△i=1/MPS=1/(1-MPC)=1/(1-b),0<

1,b表示贝塔

k意义:

当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投资乘数就越大,所以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同方向变动,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动

k作用:

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增加,反之亦然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收入变动对引起此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之比。

kg=ki

税收乘数kt: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kt=(-b)/(1-b)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

收入变动与引起此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比率ktr=b/(1-b)

平衡预算乘数kb:

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并且其值为1

对外贸易乘数:

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28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投资:

是指资本的形成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新住宅的增加

影响决定因素:

1、实际利率水平(名义利率--通胀率),它与投资量反向变动2、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也就是资本边际效率)3、投资风险

投资函数的公式:

I=I(r)=e–dr(h>

0),e为自主投资d为影响系数-dr为引致投资,可知投资与利率成反向变动

MEC定义: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MEC意义:

由于这一贴现率()使得n年的全部预期收益()的现值()正好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所以它表明该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也表示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如果大于市场利率,则该项目值得投资

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利率越低,则投资需求量越大。

所以,投资(需求)量与(市场)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投资(需求)量与资本边际效率成同方向变动

MEI定义:

由于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R上升,使得利率r必然缩小,否则公式两边无法相等,即这一贴现率(资本边际效率)无法使得未来收益折合成等于资本供给价格的现值,因此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R上升而被缩小了利率r的数值,就被称作投资边际效率MEI。

特征:

1、由于MEI<

MEC,所以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更加陡峭2、MEI曲线和MEC曲线一样也能表示利率和投资量之间存在的反方向变动关系3、MEI曲线比MEC曲线更能精确地表示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本利和公式:

Rn=Ro(1+r)^n

Ro为本金Rn为本利和r为利率或预期利润率

现值公式:

Ro=Rn/(1+r)^n

Ro为现值Rn预期收益r为贴现率

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与投资成同方向变动

企业觉得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在未来会增加,就会增加投资

2、对商品、劳务成本,与投资成同方向变动

随着劳动成本上升,企业会越多地考虑新设备生产,增加投资需求

3、投资税抵免与投资成同方向变动

临时政策投资需求增加幅度小,过期限反而下降长期投资需求多点

4投资风险反风险包括未来市场走势产品价格生产成本实际利率

5整个社会经济同。

整个经济繁荣企业对未来会看好增加投资

6、企业股票价格:

同。

托宾“q”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格与其重置成本或者新建造企业的成本之比,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每股价格乘以总股数之积。

若q<

1则旧市值小于重置成本导致企业不会投资

若q>

1则旧市值大于重置成本使得企业增加对该项目的投资需求量。

所以q越大,则对该项目的投资需求越大,托宾q说的这种含义

实质上即为股票价格上升,投资需求量会加大

拓展:

股价=股息/利率

含义: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实现均衡即在产品市场上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也就是投资等于储蓄时,反映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表达式:

y=(a+e-dr)/(1-b),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斜率:

表达式变为r=(a+e)/d-(1-b)y/d所以斜率=(1-b)/d

其影响因素有边际消费倾向b(b越大,IS斜率越小且越平缓)

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d越大,IS斜率越小且越平缓)。

所以b和d都是反向地影响着IS曲线的斜率。

提示e为自主投资d为影响系数-dr为引致投资

另外,c=a+byi=e-dr

投资量或者政府购买增加,IS右移

储蓄量或者政府税收增加,IS左移

定义:

也称为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水平极低并且不会再下降时,或证券价格水平极高并且不会上涨只会下跌时,人们会抛出证券无限地需要货币(这个时候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无法改变利率极低的水平),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遭受到证券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损失,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交易动机:

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同向

谨慎动机:

称预防性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也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投资动机:

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地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它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货币需求L=L1+L2,即为L=ky-hr,ky表示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之积与货币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hr表示投资动机,成反方向变动

图形特征:

L1表示满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

呈现出垂直于横轴的垂线形式,表明它与利率无关。

L2表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它起初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投机需求量或实际货币需求量随着利率下降而增加,成反方向变动,最终呈现为水平状,表示进入流动偏好陷阱。

货币供给的定义:

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一个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它的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M1=通货+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M3=M2+个人或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者货币近似物

曲线变动总结:

1、人们对货币需求增加,使得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利率上升。

2、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下降3、但是当利率下降到极低的程度时,货币需求曲线呈现出接近水平状即进入流动偏好陷阱时,这时候不管货币供给曲线再怎么向右移动,不管政府再怎么增加货币供给,都无法使利率下降。

首先,知道证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再是,当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ro时,则说明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此时人们会感到手中的货币过少,就会卖出有价证券,那么有价证券价格会下跌,市场利率会上升逐步接近均衡利率水平即供求相等

然后,当市场利率高于均衡利率ro时,则说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此时人们会感到手中的货币过多,就会将多余的货币用来购入有价证券,证券价格上升使得市场利率下降逐步达到货币供求相等为止

最后,只有当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时,利率才不再变动,达到了均衡利率水平,形成了利率均衡的稳定状态。

定义:

在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即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反映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由于m=ky-hr,所以代数表达式为r=ky/h-m/h

k/h,影响因素:

第一、当k越大,那么货币需求对收入越敏感,

则k/h越大,LM越陡峭。

第二、当h越大,则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

则k/h越小,LM越平缓。

最左边:

为凯恩斯区域或者说萧条区域。

其区域内为一条水平线,斜率为零。

政府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无效,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很有效。

最右边:

为古典区域。

呈现出一条垂线,斜率无穷大。

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很有效。

中间区:

为正常区域。

呈现出一条想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斜率大于零。

政府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效果。

因为实际货币供给量m=名义货币供给量M/价格指数P

所以影响因素有:

第一、名义货币供给量M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向右下方移动,M减少,LM向左上方移,M与m成同方向变动

第2、价格水平的变动。

P上升,LM曲线向左上移动,P下降,LM向右下方移

P与m成反方向变动

IS曲线上方I<

S,IS曲线下方I>

S

LM曲线上方L<

M,LM曲线下方L>

M画图!

I为投资S为储蓄L为货币需求M为货币供给,纵轴为000r,横轴为y

各个区域中存在不同组合IS和LM的非均衡状态会得到调整:

IS不均衡会导致收入y变动:

投资>

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

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

LM不均衡会导致利率r的变动:

货币需求大>

货币供给会使得利率上升,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会使得利率下降。

这种调整最终都会趋向于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例如,A点处于第三区域,一方面,有超额产品需求,也就是投资大于储蓄会使得收入上升,那么收入从A点沿着水平方向向右移动;

另一方面,有超额货币需求,也就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得利率会上升,那么利率从A点沿着平行于纵轴的方向向上移动。

这两方面调整使得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A点向右上方移动到IS曲线上。

此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仍不均衡,于是会再次调整直到A点处于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的均衡点时才会稳定下来。

生产要素以自己意愿的报酬来参加生产的状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调整实现:

IS-LM曲线交点上实现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市场自发调节无法实现充分就业收入,所以要通过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才能够实现。

政府在均衡收入E点上,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减少税收,使得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来实现充分就业的收入。

提示:

均衡收入是y上面一横,充分就业收入是y上面一个星号

前言:

IS-LM模型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政策。

财政政策:

为了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调节利率进而间接地影响经济社会总投资和总需求,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政策。

两大政策对利率、消费、投资、GDP的影响见拍照

IS曲线斜率绝对值越大,IS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效果越大。

LM曲线斜率绝对值越大,LM曲线越陡峭,财政效果越小。

IS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越少,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LM曲线月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政府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使得利率上升,挤占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的支出,使得私人投资或消费下降的效果。

负作用:

会减少部分收入,降低财政政策效果

影响因素:

1乘数大小。

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k。

k越大,挤出效应就越大。

3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d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

4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

h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小

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例如,只看到名义工资增加,而忽视了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实际工资下降。

凯恩斯主义极端定义:

呈现出垂直的IS曲线,水平的LM曲线,这时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

古典主义极端定义:

与凯恩斯极端情况相反,呈现出水平的IS曲线与垂直的LM曲线相交,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总之,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都少见,常见的是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经济衰退时期多用财政政策,在通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