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131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

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多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的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例外数字以及例外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简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多见,学生了解也不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合适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

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相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4、通过介绍我国人口普查状况、算盘的发明等,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五、课时安排:

13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2、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1课时3、亿以上数的认识………………………………………………………………3课时4、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单元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大凡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价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便当,因此就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和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件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更便当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

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

1、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

2、在丰盛、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多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测量、计量等推想出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的大小,算一算1公顷、1平方千米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2、使学生会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中要通过计算,联系熟悉的场地等让学生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1、认识公顷………………………………………………………………2课时

2、认识平方千米……………………………………………………………2课时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注重教学感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较简易的方法。

2、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可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

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

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多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量角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5课时。

1、线段、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2、角的度量…………………………………………………………………………1课时3、角的分类……………………………………………………………………1课时4、画角…………………………………………………………………………2课时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笔算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多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入手,得知用笔算比较确凿,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多见的数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笔算的方法。

但由于乘数的位数多了,学生出错的机会大了,提高计算的确凿性和速度是学习本单元的主要目标。

同时,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书写要严格要求,从小培养学生优良的书写习惯,为提高计算确凿率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换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知道单价、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确凿率。

利用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时安排:

10课时。

1、笔算乘法…………………………………………………………………………6课时2、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3、多见的数量关系…………………………………………………………………3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分外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色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留意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和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了角、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垂线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垂直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画垂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八、课时安排:

8课时。

1、平行与垂直………………………………………………………………………1课时2、画垂线……………………………………………………………………………1课时3、点到直线的距离…………………………………………………………………1课时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5、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6、梯形的认识………………………………………………………………………1课时7、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课时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商不变的规律,最后安排了一节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中注重了对试商的教学。

首先在口算除法中就安排了除法估算的内容,笔算除法时,运用估算的技巧来试商,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在学习算理和算法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几组除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为除法中的简算算法找到了算理依据。

学生可以在计算除法时,运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易计算。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格式和基本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

2、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用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认知体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展开探究式学习。

3、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加强计算的练习,使学生讲掌握的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