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093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简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简阳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语文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部分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9分,每小题3分) 

最富诗意的节气——白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首两千多年前的诗篇,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增添了几分诗意,而诗经中所提到的蒹葭,实际上指的正是芦苇,在白露时节,水边的芦苇正好开花,露水凝结成大片的白,此情此景不正是一派秋意?

  到了白露时节,我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开始撤退,秋天的气息更加的重了,白露期间的昼夜温差也会进一步的加大,所以俗语会说: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意思就是,在处暑时节人们还可以冲凉消暑,而到了白露时节,就不能再赤膊露腿了,不然就很容易着凉!

  在白露期间,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已入秋,而华南地区也即将进入秋季,平均气温比处暑时还要低3℃左右,且大部分地区都将降至22℃以下。

按照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也算是正式进入秋季了。

  随着温度的降低,露水也开始出现了,古人在《孝纬经》中曾经这样写道:

“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也就是说,处暑之后的十五天就到了白露节气,这时,天地间的阴气渐渐兴起,露水也会随之增多,直至凝结成一层白闪闪的水滴。

  然而在气象学家的眼中,古人所说的“白露”可以这样解释,首先空气中含有水汽,但其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其实又是有限的,在0℃以上,空气由于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的温度我们称为“露点温度”,在白露节气时,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的热量散失很快,气温迅速降低,随着温度降低,空气中可以容纳的水汽也相应减少,当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后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当这些水汽依附在草上、树叶上以及花朵上时,经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于是就有了“白露”这一美名。

  当然了,露水的形成有很多的条件,它包括大气要稳定、风小、天空要晴朗少云以及地面的热量散失要快等。

如果想要收集露水,大家可以试试看把金属质地的盆放在窗外哦,第二天早起就或许会有惊喜啦!

  露水对农作物也有很大的好处的,它就像雨水一样可以起到滋润作物与土壤的作用,帮助作物更好的生长!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的三候都与鸟有关,那就是“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鸿雁来是指候鸟迁徙的规律,大雁开始南飞。

  玄鸟归中的“玄”的意思为黑,而玄鸟指的便是燕子了,玄鸟归的意思就是燕子为了过冬开始南飞,字面上看我们可能会认为是南方温暖的气候吸引了燕子南飞过冬,而实际上,燕子的南飞是食物匮乏所致,天气转冷北方的冬季不再有飞虫供燕子使用,于是它们不得不长途跋涉进行迁徙,因此燕子也成了鸟类家中的“游牧民族”了!

  最后说到的群鸟养羞,其中“羞”字为通假字,通“馐”,意为美食,在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头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中也有一个“羞”字,同样也是美食的意思,而群鸟养羞,则意味着留鸟们开始储存干果粮食等食物准备过冬了。

  白露中前面两候都与候鸟相关,而说到候鸟就不得不提我们的上海崇明东滩候鸟驿站的作用了,它地处世界上八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一线的中点,是西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候鸟驿站,千万年来为无数长途迁徙的鸟类补充了能量与动力。

春天,崇明东滩的海三棱藨草带一片翠绿,吸引如大滨鹬、环颈鸻等鸟类千里迢迢前来歇息;夏天,牛背鹭、大白鹭等鸟类则在此营巢繁殖;秋天,许多候鸟如黑腹滨鹬会来此休息;冬天,小天鹅,绿头鸭等许多的雁鸭类又会选择这里过冬。

  在白露时节同样也有着许多的民俗,南京人在这一天会喝白露茶,湖南、贵州等地则会饮白露酒,浙江温州一带要采“十样白”(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太湖地区还会祭拜禹王……

也许正是因为与《诗·蒹葭》有关吧,无论是从白露茶到白露酒,是采摘“十样白”还是祭禹王,白露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诗意,从没有哪一个节气的民俗可以像白露一般充满恬淡的韵味,在如此情意绵绵的白露时节,一起来品鉴几首与白露相关的诗词吧!

饮着白露茶,品着白露诗,是否能够让你从平日城市喧嚣的生活中暂时逃离,沉淀下来呢?

(《自然与科技》2016年第9期作者:

高洁于蓬泽)

1.下列对文中白露节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露期间,我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开始撤退,秋天的气息更加的重了。

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已入秋,而华南地区也即将进入秋季,平均气温比处暑时还要低3℃左右。

B.白露期间,按照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算是正式进入了秋季。

这时,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大部分地区都将降至22℃以下。

C.白露节气是在处暑之后的十五天,这时,天地间的阴气渐渐兴起,露水也会随之增多,直至凝结成一层白闪闪的水滴。

这时想要收集露水,只要把金属质地的盆放在窗外,第二天就会有收获。

D.在白露节气时,晴朗无云的夜间,当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后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当这些水汽依附在草上、树叶上以及花朵上时,经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惹人喜爱,于是就有了“白露”这一美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露点温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汽,但其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有限,在0℃以上,空气由于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的温度

B.海崇明东滩候鸟驿站地处世界上八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一线的中点,是西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候鸟驿站,千万年来为无数长途迁徙的鸟类补充了能量与动力。

C.白露时节世界各地同样都有着许多的民俗,南京人在这一天会喝白露茶,湖南、贵州等地则会饮白露酒,浙江温州一带要采“十样白”(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太湖地区还会祭拜禹王……

D.白露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诗意,从没有哪一个节气的民俗可以像白露一般充满恬淡的韵味,这也许是因为与《诗·蒹葭》有关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边的芦苇正好开花,露水凝结成大片的白,说明两千多年前“白露”就已经正式成为节气名了。

B.白露期间的昼夜温差会进一步的加大,应该及时添加衣被,不能再赤膊露腿了,不然就很容易着凉。

C.白露的三候都与鸟有关。

这时,大雁、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而麻雀、喜鹊等留鸟们开始储存干果粮食等食物准备过冬了。

D.燕子成为鸟类家中的“游牧民族”,是因为天气转冷北方的冬季不再有飞虫供燕子使用,食物匮乏,它们不得不长途跋涉进行迁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节选)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

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

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罢下。

贾母因说:

“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

”众人听说,忙抬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

“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

刘姥姥道:

“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

“这个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

“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我且攮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贾母笑道:

“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

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

“一两银子一个呢!

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

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姥姥的笑话和情态,奠定了众人大笑的基础,但作者没有一开始就写众人大笑这一“动”态场面,而是先写“静”态,“众人先是发怔”,处在茫然不知所以的状态中,这一笔,很逼真。

B.作者略一回旋,就放手描写笑的集体场面。

“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这是细节描写,总领下文。

C.刘姥姥的自我丑化的言行,都是一些喜剧性的笑料。

唯其如此,它才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表现出了两个阶级两种生活方式的对立。

D.笑,具有传染性的情绪反映,作者又把握了这一特点,写出笑的互相触发,彼此影响。

因而,这一场面不仅有情态,而且有声浪,可谓声态并作,活灵活现。

5.小说中的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4分)

6.有人说,这场集体欢笑的情态描写,写得逼真。

逼真,就首先在于符合主子和奴隶的各别身份、地位;其次在于符合各人的性格、气质,在这里看不到一个相同的笑态,即使是某些相似的情态也有细微的差别。

你赞同吗?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钱穆:

一生为故国招魂

  1930年,三十六岁的钱穆站在了燕京大学的讲坛上。

从十八岁时中学未毕业执教于乡村小学,到跻身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钱穆用自己生命中的一个十八年,漂亮地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三级跳。

  钱穆认为治学要先“通”后“专”,他对中国传统学问的经史子集无不涉猎,最终达到触类旁通,融而为一。

钱穆自学虽然要比别人多走弯路,但是一路自己摸爬滚打过来,使他的学问具备了独立性强、创造力强、生命力持久的特点。

钱穆晚年目盲,虽然比起陈寅恪的中年目盲已经算幸运了,但是仍然给他的写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夫人的帮助下,这个九旬老头完成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部著作《晚学盲言》。

临终前三个月,由钱穆口授,其夫人整理,完成了其最后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钱穆再一次向儒家“天人合一”的最高命题致敬,并以此来为自己的一生贴上终极标签。

他认为: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文化与自然合一则是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

”现在钱穆创办的香港新亚书院中有一“合一亭”,亭的外墙刻有钱穆的《天人合一论》,成为香港著名的风景之一。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

“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先须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

”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

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

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

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

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

“我是学校聘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

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

为此,他不惜当刺儿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

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赠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

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

“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

”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字。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其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

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九十六岁的钱穆在台湾无疾而终。

钱穆生前曾立下誓言,如果活着时不能回去,死后也要归葬故里。

1992年,钱穆的夫人胡美琦遵照其遗愿,将钱穆的骨灰带到江苏无锡老家,撒入了美丽的太湖。

钱穆,终于以这种方式回家了。

钱穆去世后,他的高徒余英时在挽联中用一句话概括了老师的人生:

“一生为故国招魂。

(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5期有删节)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穆认为治学要先“通”后“专”,他对中国传统学问的经史子集无不涉猎,最终达到触类旁通,融而为一。

因为他是自学成才,所以他的学问具备了独立性强、创造力强、生命力持久的特点。

B.由钱穆口授,其夫人整理的最后一部著作《晚学盲言》的最后一篇文章中,钱穆再一次向儒家“天人合一”的最高命题致敬,并以此来为自己的一生贴上终极标签。

他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文化与自然合一则是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

C.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D.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E.钱穆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表现了他对祖国大陆的思念,希望祖国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国。

8.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4分)

9.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范增论(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

“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杀增。

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

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曰:

“否。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

‘知几其神乎!

’《诗》曰:

‘如彼雨雪,先集为霰。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

亦人杰也哉!

注:

①知几其神乎:

知道事物变化的微小征兆,那就是神明。

②卿子冠军:

公元前207年,秦围赵,义帝(楚怀王孙心)封卿子冠军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救赵。

途中卿子冠军畏缩不前,项羽杀之,率兵破釜沉舟,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B.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C.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D.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而“致仕”就是古代的官员走上仕途,开始做官。

B.《易》《诗》属五经。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C.弑,古时称臣杀君、下杀上、子杀父母。

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D.疽,今称作毒疮。

古代中医学的病症名称和现代有些区别。

如糖尿病,中医古称消渴症;大发作型癫痫,中医古称羊角风;急性气管炎,中医古称风热犯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引用《易》和《诗》中的话,其作用是以此为论据,证明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征兆,范增应该在出现征兆时离开。

B.作者认为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

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

C.作者认为从项氏立楚怀王孙心而后又杀之,可以看出项氏是出尔反尔之人,因此,范增不宜留在这样的人身边,应该早早离开。

D.作者认为由于范增的存在而使高帝畏惧项羽,范增是难得的具有深谋远虑的谋士,因此作者对范增充满敬意,称赞他为“人杰”。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5分)

(2)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青青水中蒲三首》

唐韩愈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

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

B.第一首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

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伶仃而落寞;而“我在与谁居”,衬托出女主人公欢愉而写意。

C.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

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

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

D.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只用了起兴手法,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引出后面的妇人不下堂。

E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象民歌朴素自然,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

“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15.这三首乐府诗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思妇之歌。

有人评价说,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

请结合三首诗,对此评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名篇名句默写(5分)

(1)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3)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

其中用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教句读的启蒙老师的句子是:

“彼童子之师,▲,▲”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③镇党委的这一举措却遭到以王小五为首的一部分激进分子的强烈反对,为之闹得沸反盈天,致使村委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陷入瘫痪之中。

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

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⑤电视剧《琅琊榜》因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