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061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docx

毕业设计机电系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

交流变频调速与直流调速

摘要

现在流行的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可分为两种:

变频调速和变压调速,其中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应用较多,它的调速方法可分为两种:

变频变压调速和矢量控制法,前者的控制方法相对简单,有二十多年的发展经验。

因此应用的比较多,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变频器多数都是采用这种控制方法。

关键词:

交流调速系统

目录

摘要1

前言3

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

1.2变频器调速运行的节能原理3

第二章变频器4

2.1变频器选型:

4

2.2变频器控制原理图设计:

4

2.3变频器控制柜设计6

2.4变频器接线规范7

2.5变频器的运行和相关参数的设置8

2.6常见故障分析8

第三章交流调速系统概述10

3.1交流调速系统的特点10

第四章直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6

1.1直流调速系统的现状1

1.2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1

第五章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8

2.1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组成及其原理3

2.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原理3

第六章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设计与电路图

结论31

致谢32

参考文献33

参考文献

[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

29(12A):

1923-1927

[2]脉宽调制变换器型稳压电源

[3]中国步进电机网:

[4]张和生.电机学系统理论[D].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1998.

[5]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6]徐德高等,"PWM型稳压电源的并联运行----一种高可靠直流供电系统",电子计算机动态.

[7]张永惠.高压变频器技术的比较[j].变频器世界

[8]刘家钰,齐春松.电厂风机(泵)变频调速技术经济分析[a].电厂高压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c].中国电力技术协会,中国电力器乐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

[9]白恺.火力发电厂大型电动机应用变频调速技术的可行性[a].电厂高压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c].中国电力技术协会,中国电力器乐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

[10]于建明;变频器谐波干扰与预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杨仕平;变频器的谐波抑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1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12]王雪文,张志勇主编.传感器技术及应用[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9

[13]孙肖子.电子设计指南[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14]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3版.2003.7

前言

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

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

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效果,广泛的适用范围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

深入了解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的走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2变频器调速运行的节能原理

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

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MCU/DSP)等部分组成。

首先将单相或三相交流电源通过整流器并经电容滤波后,形成幅值基本固定的直流电压加在逆变器上,利用逆变器功率元件的通断控制,使逆变器输出端获得一定形状的矩形脉冲波形。

在这里,通过改变矩形脉冲的宽度控制其电压幅值;通过改变调制周期控制其输出频率,从而在逆变器上同时进行输出电压和频率的控制,而满足变频调速对U/f协调控制的要求。

PWM的优点是能消除或抑制低次谐波,使负载电机在近正弦波的交变电压下运行,转矩脉冲小,调速范围宽。

采用PWM控制方式的电机转速受到上限转速的限制。

如对压缩机来讲,一般不超过7000r/rain。

而采用PAM控制方式的压缩机转速可提高1.5倍左右,这样大大提高了快速增速和减速能力。

同时,由于PAM在调整电压时具有对电流波形的整形作用,因而可以获得比PWM更高的效率。

此外,在抗干扰方面也有着PWM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抑制高次谐波的生成,减小对电网的污染。

采用该控制方式的变频调速技术后,电机定子电流下降64%,电源频率降低30%,出胶压力降低57%。

由电机理论可知,异步电机的转速可表示为:

n=60?

f8(1—8)/p

第二章变频器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

我们现在使用的变频器主要采用交—直—交方式(VVVF变频或矢量控制变频),先把工频交流电源通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电源,然后再把直流电源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源以供给电动机。

变频器的电路一般由整流、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和控制4个部分组成。

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逆变部分为IGBT三相桥式逆变器,且输出为PWM波形,中间直流环节为滤波、直流储能和缓冲无功功率。

2.1变频器选型:

变频器选型时要确定以下几点:

1)采用变频的目的;恒压控制或恒流控制等。

2)变频器的负载类型;如叶片泵或容积泵等,特别注意负载的性能曲线,性能曲线决定了应用时的方式方法。

3)变频器与负载的匹配问题;

I.电压匹配;变频器的额定电压与负载的额定电压相符。

II.电流匹配;普通的离心泵,变频器的额定电流与电机的额定电流相符。

对于特殊的负载如深水泵等则需要参考电机性能参数,以最大电流确定变频器电流和过载能力。

III.转矩匹配;这种情况在恒转矩负载或有减速装置时有可能发生。

4)在使用变频器驱动高速电机时,由于高速电机的电抗小,高次谐波增加导致输出电流值增大。

因此用于高速电机的变频器的选型,其容量要稍大于普通电机的选型。

5)变频器如果要长电缆运行时,此时要采取措施抑制长电缆对地耦合电容的影响,避免变频器出力不足,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变频器容量要放大一档或者在变频器的输出端安装输出电抗器。

6)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高温,高海拔,此时会引起变频器的降容,变频器容量要放大一挡。

2.2变频器控制原理图设计:

1)首先确认变频器的安装环境;

I.工作温度。

变频器内部是大功率的电子元件,极易受到工作温度的影响,产品一般要求为0~55℃,但为了保证工作安全、可靠,使用时应考虑留有余地,最好控制在40℃以下。

在控制箱中,变频器一般应安装在箱体上部,并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安装要求,绝对不允许把发热元件或易发热的元件紧靠变频器的底部安装。

II.环境温度。

温度太高且温度变化较大时,变频器内部易出现结露现象,其绝缘性能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引发短路事故。

必要时,必须在箱中增加干燥剂和加热器。

在水处理间,一般水汽都比较重,如果温度变化大的话,这个问题会比较突出。

III.腐蚀性气体。

使用环境如果腐蚀性气体浓度大,不仅会腐蚀元器件的引线、印刷电路板等,而且还会加速塑料器件的老化,降低绝缘性能。

IV.振动和冲击。

装有变频器的控制柜受到机械振动和冲击时,会引起电气接触不良。

淮安热电就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时除了提高控制柜的机械强度、远离振动源和冲击源外,还应使用抗震橡皮垫固定控制柜外和内电磁开关之类产生振动的元器件。

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V.电磁波干扰。

变频器在工作中由于整流和变频,周围产生了很多的干扰电磁波,这些高频电磁波对附近的仪表、仪器有一定的干扰。

因此,柜内仪表和电子系统,应该选用金属外壳,屏蔽变频器对仪表的干扰。

所有的元器件均应可靠接地,除此之外,各电气元件、仪器及仪表之间的连线应选用屏蔽控制电缆,且屏蔽层应接地。

如果处理不好电磁干扰,往往会使整个系统无法工作,导致控制单元失灵或损坏。

2)变频器和电机的距离确定电缆和布线方法;

I.变频器和电机的距离应该尽量的短。

这样减小了电缆的对地电容,减少干扰的发射源。

II.控制电缆选用屏蔽电缆,动力电缆选用屏蔽电缆或者从变频器到电机全部用穿线管屏蔽。

III.电机电缆应独立于其它电缆走线,其最小距离为500mm。

同时应避免电机电缆与其它电缆长距离平行走线,这样才能减少变频器输出电压快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干扰。

如果控制电缆和电源电缆交叉,应尽可能使它们按90度角交叉。

与变频器有关的模拟量信号线与主回路线分开走线,即使在控制柜中也要如此。

IV.与变频器有关的模拟信号线最好选用屏蔽双绞线,动力电缆选用屏蔽的三芯电缆(其规格要比普通电机的电缆大档)或遵从变频器的用户手册。

3)变频器控制原理图;

I.主回路:

电抗器的作用是防止变频器产生的高次谐波通过电源的输入回路返回到电网从而影响其他的受电设备,需要根据变频器的容量大小来决定是否需要加电抗器;滤波器是安装在变频器的输出端,减少变频器输出的高次谐波,当变频器到电机的距离较远时,应该安装滤波器。

虽然变频器本身有各种保护功能,但缺相保护却并不完美,断路器在主回路中起到过载,缺相等保护,选型时可按照变频器的容量进行选择。

可以用变频器本身的过载保护代替热继电器。

II.控制回路:

具有工频变频的手动切换,以便在变频出现故障时可以手动切工频运行,因输出端不能加电压,固工频和变频要有互锁。

4)变频器的接地;

变频器正确接地是提高系统稳定性,抑制噪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变频器的接地端子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接地导线的截面不小于4mm,长度不超过5m。

变频器的接地应和动力设备的接地点分开,不能共地。

信号线的屏蔽层一端接到变频器的接地端,另一端浮空。

变频器与控制柜之间电气相通。

2.3变频器控制柜设计

变频器应该安装在控制柜内部,控制柜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散热问题:

变频器的发热是由内部的损耗产生的。

在变频器中各部分损耗中主要以主电路为主,约占98%,控制电路占2%。

为了保证变频器正常可靠运行,必须对变频器进行散热我们通常采用风扇散热;变频器的内装风扇可将变频器的箱体内部散热带走,若风扇不能正常工作,应立即停止变频器运行;大功率的变频器还需要在控制柜上加风扇,控制柜的风道要设计合理,所有进风口要设置防尘网,排风通畅,避免在柜中形成涡流,在固定的位置形成灰尘堆积;根据变频器说明书的通风量来选择匹配的风扇,风扇安装要注意防震问题。

2)电磁干扰问题:

I.变频器在工作中由于整流和变频,周围产生了很多的干扰电磁波,这些高频电磁波对附近的仪表、仪器有一定的干扰,而且会产生高次谐波,这种高次谐波会通过供电回路进入整个供电网络,从而影响其他仪表。

如果变频器的功率很大占整个系统25%以上,需要考虑控制电源的抗干扰措施。

II.当系统中有高频冲击负载如电焊机、电镀电源时,变频器本身会因为干扰而出现保护,则考虑整个系统的电源质量问题。

3)防护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I.防水防结露:

如果变频器放在现场,需要注意变频器柜上方不的有管道法兰或其他漏点,在变频器附近不能有喷溅水流,总之现场柜体防护等级要在IP43以上。

II.防尘:

所有进风口要设置防尘网阻隔絮状杂物进入,防尘网应该设计为可拆卸式,以方便清理,维护。

防尘网的网格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防尘网四周与控制柜的结合处要处理严密。

III.防腐蚀性气体:

在化工行业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此时可以将变频柜放在控制室中。

2.4变频器接线规范

信号线与动力线必须分开走线:

使用模拟量信号进行远程控制变频器时,为了减少模拟量受来自变频器和其它设备的干扰,请将控制变频器的信号线与强电回路(主回路及顺控回路)分开走线。

距离应在30cm以上。

即使在控制柜内,同样要保持这样的接线规范。

该信号与变频器之间的控制回路线最长不得超过50m。

信号线与动力线必须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金属管道或者金属软管内部:

连接PLC和变频器的信号线如果不放置在金属管道内,极易受到变频器和外部设备的干扰;同时由于变频器无内置的电抗器,所以变频器的输入和输出级动力线对外部会产生极强的干扰,因此放置信号线的金属管或金属软管一直要延伸到变频器的控制端子处,以保证信号线与动力线的彻底分开。

1)模拟量控制信号线应使用双股绞合屏蔽线,电线规格为0.75mm2。

在接线时一定要注意,电缆剥线要尽可能的短(5-7mm左右),同时对剥线以后的屏蔽层要用绝缘胶布包起来,以防止屏蔽线与其它设备接触引入干扰。

2)为了提高接线的简易性和可靠性,推荐信号线上使用压线棒端子。

2.5变频器的运行和相关参数的设置

变频器的设定参数多,每个参数均有一定的选择范围,使用中常常遇到因个别参数设置不当,导致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

控制方式:

即速度控制、转距控制、PID控制或其他方式。

采取控制方式后,一般要根据控制精度,需要进行静态或动态辨识。

最低运行频率:

即电机运行的最小转速,电机在低转速下运行时,其散热性能很差,电机长时间运行在低转速下,会导致电机烧毁。

而且低速时,其电缆中的电流也会增大,也会导致电缆发热。

最高运行频率:

一般的变频器最大频率到60Hz,有的甚至到400Hz,高频率将使电机高速运转,这对普通电机来说,其轴承不能长时间的超额定转速运行,电机的转子是否能承受这样的离心力。

载波频率:

载波频率设置的越高其高次谐波分量越大,这和电缆的长度,电机发热,电缆发热变频器发热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电机参数:

变频器在参数中设定电机的功率、电流、电压、转速、最大频率,这些参数可以从电机铭牌中直接得到。

跳频:

在某个频率点上,有可能会发生共振现象,特别在整个装置比较高时;在控制压缩机时,要避免压缩机的喘振点。

2.6常见故障分析

1)过流故障:

过流故障可分为加速、减速、恒速过电流。

其可能是由于变频器的加减速时间太短、负载发生突变、负荷分配不均,输出短路等原因引起的。

这时一般可通过延长加减速时间、减少负荷的突变、外加能耗制动元件、进行负荷分配设计、对线路进行检查。

如果断开负载变频器还是过流故障,说明变频器逆变电路已环,需要更换变频器。

2)过载故障:

过载故障包括变频过载和电机过载。

其可能是加速时间太短,电网电压太低、负载过重等原因引起的。

一般可通过延长加速时间、延长制动时间、检查电网电压等。

负载过重,所选的电机和变频器不能拖动该负载,也可能是由于机械润滑不好引起。

如前者则必须更换大功率的电机和变频器;如后者则要对生产机械进行检修。

3)欠压:

说明变频器电源输入部分有问题,需检查后才可以运行。

第三章交流调速系统概述

3.1交流调速系统的特点

  对于可调速的电力拖动系统,工程上往往把它分为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两类。

这主要是根据采用什么电流制型式的电动机来进行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而划分的,所谓交流调速系统,就是以交流电动机作为电能—机械能的转换装置,并对其进行控制以产生所需要的转速。

  纵观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交、直流两大调速系统一直并存于各个工业领域,虽然由于各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它们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但它们始终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而在相互竞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直流电动机的优良调速性能,在可逆、可调速与高精度、宽调速范围的电力拖动技术领域中,几乎都是采用直流调速系统。

然而由于直流电动机其有机械式换向器这一致命的弱点,致使直流电动机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维护麻烦、使用环境受到限制,其自身结构也约束了单台电机的转速,功率上限,从而给直流传动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限制。

相对于直流电动机来说,交流电动机特别是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坚固耐用,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惯性小,动态响应好,以及易于向高压、高速和大功率方向发展等优点。

因此,近几十年以来,不少国家都在致力于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用没有换向器的交流电动机实现调速来取代直流电动机,突破它的限制。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向交流电气传动领域的渗透,为交流调速系统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诸如交流电动机的串级调速、各种类型的变频调速,特别是矢量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交流调速系统逐步具备了宽的调速范围、较高的稳速精度、快速的动态响应以及在四象限作可逆运行等良好的技术性能。

现在从数百瓦的伺服系统到数百千瓦的特大功率高速传动系统,从一般要求的小范围调速传动到高精度、快响应、大范围的调速传动,从单机传动到多机协调运转,已几乎都可采用交流调速传动。

交流调速传动的客观发展趋势已表明,它完全可以和直流传动相媲美、相抗衡,并有取代的趋势。

3.2交流调速常用的调速方案及其性能比较

  由电机学知,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如下:

  

  n=60?

1(1-s)pn(1-1)

  

  式中Pn——电动机定子绕阻的磁极对数;

  f1——电动机定子电压供电频率;

  s——电动机的转差率。

  从式(1-1)中可以看出,调节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有三大类方案。

  

  

  

(1)改变电动机的磁极对数

  由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

  

  no=60?

1pn

  

  可知,在供电电源频率f1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接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来改变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磁极对数Pn,即可改变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0,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这种控制方式比较简单,只要求电动机定子绕组有多个抽头,然后通过触点的通断来改变电动机的磁极对数。

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电动机转速的变化是有级的,不是连续的,一般最多只有三档,适用于自动化程度不高,且只须有级调速的场合。

  

(2)变频调速

  从式(1—1)中可以看出,当异步电动机的磁极对数Pn一定,转差率s—定时,改变定子绕组的供电频率f1可以达到调速目的,电动机转速n基本上与电源的频率f1成正比,因此,平滑地调节供电电源的频率,就能平滑,无级地调节异步电动机的转速。

变频调速调速范围大,低速特性较硬,基频f=50Hz以下,属于恒转矩调速方式,在基频以上,属于恒功率调速方式,与直流电动机的降压和弱磁调速十分相似。

且采用变频起动更能显著改善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性能,大幅度降低电机的起动电流,增加起动转矩。

所以变频调速是交流电动机的理想调速方案。

  (3)变转差率调速

  改变转差率调速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案有:

异步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和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串级调速等。

  定子调压调速系统就是在恒定交流电源与交流电动机之间接入晶闸管作为交流电压控制器,这种调压调速系统仅适用于一些属短时与重复短时作深调速运行的负载。

为了能得到好的调速精度与能稳定运行,一般采用带转速负反馈的控制方式。

所使用的电动机可以是绕线式异电动机或是有高转差率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电磁转差离台器调速系统,是由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电磁转差离合器以及控制装置组合而成。

鼠笼式电动机作为原动机以恒速带动电磁离合器的电枢转动,通过对电磁离合器励磁电流的控制实现对其磁极的速度调节。

这种系统一般也采用转速闭环控制。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就是通过改变转子回路所串电阻来进行调速,这种调速方法简单,但调速是有级的,串入较大附加电阻后,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很软,低速运行损耗大,稳定性差。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就是在电动机的转子回路中引入与转子电势同频率的反向电势Ef,只要改变这个附加的,同电动机转子电压同频率的反向电势Ef,就可以对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进行平滑调速。

Ef越大,电动机转速越低。

  上述这些调速的共同特点是调速过程中没有改变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0,所以低速时,转差率s较大。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中,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PM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P2=(1—s)PM是拖动负载的有效功率,另一部分是转差功率PS=sPM,与转差率s成正比,它的去向是调速系统效率高低的标志。

就转差功率的去向而言,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可以分为三种:

  1)转差功率消耗型

  这种调速系统全部转差功率都被消耗掉,用增加转差功率的消耗来换取转速的降低,转差率s增大,转差功率PS=sPM增大,以发热形式消耗在转子电路里,使得系统效率也随之降低。

定子调压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及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这三种方法属于这一类,这类调速系统存在着调速范围愈宽,转差功率PS愈大,系统效率愈低的问题,故不值得提倡。

  2)转差功率回馈型

  这种调速系统的大部分转差功率通过变流装置回馈给电网或者加以利用,转速越低回馈的功率越多,但是增设的装置也要多消耗一部分功率。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级调速即属于这一类,它将转差功率通过整流和逆变作用,经变压器回馈到交流电网,但没有以发热形式消耗能量,即使在低速时,串级调速系统的效率也是很高的。

  3)转差功率不变型

  这种调速系统中,转差功率仍旧消耗在转子里,但不论转速高低,转差功率基本不变。

如变极对数调速,变频调速即属于这一类,由于在调速过程中改变同步转速n0,转差率s是一定的,故系统效率不会因调速而降低。

在改变n0的两种调速方案中,又因变极对数调速为有极调速,且极数很有限,调速范围窄,所以,目前在交流调速方案中,变频调速是最理想,最有前途的交流调速方案。

第四章直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1直流调速系统的现状

直流电力拖动和交流电力拖动在19世纪先后诞生。

在20世纪上半叶的年代里,鉴于直流拖动具有优越的调速性能,高性能可调速拖动都采用直流电机,而约占电力拖动总容量80%以上的不变速拖动系统则采用交流电机,这种分工在一段时期内已成为一种举世公认的格局。

交流调速系统的多种方案虽然早已问世,并已获得实际应用,但其性能却始终无法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匹敌。

第一是控制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最优控制、自适用控制、智能控制等,相应的拖动系统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

其二是电子器件的发展,带来了拖动控制系统组成结构的重大变化。

过去采用旋转交流机组来实现直流电动机的平滑调速,而直流发动机的励磁又采用交磁功率放大机、磁放大器进行控制;由于这样的系统存在一系列的缺点,因此在50年代又出现了水印整流器装置,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有所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

另外,集成运算放大器和众多的电子模块的出现,不断促进了控制系统结构的变化。

其三是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创了拖动控制系统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8位-32位单片机的相继出现并应用于控制系统,使其结构更加简单、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

从传统系统来讲,虽然近几年来交流电机调速技术迅猛发展,在许多方面正向直流电机调速技术领域扩展,但是直流传动控制系统的一些理论仍然是交流传动的基础。

对于直流传动系统来讲。

他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如完全数字化的控制装置已成功的用于生产。

以微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并具有控制、检测、监视、故障处理等多功能电气传动系统正在形成和不断完善。

1.2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

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能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启动、制动和正反转等,目前在传动领域中仍占主要地位。

现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直流电气传动装置的水平。

1、提高传动的单机容量。

我国现有容量为7000KW,国外则早已制成14500KW的传动装置。

2、提高电力电子器件的生产水平,增加品种。

3、控制单元水平急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