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0159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

《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学摸底卷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档格式.docx

6.印加帝国有几百个部族、儿百种方言,印加法律规定不懂克丘亚语的人不能担任公职,百姓对官员讲话一律要用克丘亚语。

印加帝国的上述措施旨在

A.统一印加各地的文字B.强化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平等

C.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D.统一南美各地区的宗教信仰

7.自西班牙人占领美洲后便强迫当地人种植欧洲市场上急需的棉花、烟草、可可等产品,而西班牙本土特产的橄榄、葡萄等产品被禁止在美洲种植。

西班牙人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维护本国在世界市场中心地位B.完善西班牙农业生产结构

C.强化美洲对西班牙的经济附属D.打击美洲对西班牙的反抗

8.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

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这表明英国当时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C.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D.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9.1748年出版的《论法的精神》,到1751年仅法语就印刷了22版,同年在匈牙利推出了拉丁语版,到1773年已经出现了十种不同的英译本,荷兰语、波兰语和意大利语版先后在70年代出版,德语和俄语版分别于1789年和1801年推出。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语言文化教育发达B.欧洲的印刷业已经领先世界

C.民主成为时代潮流D.分权思想得到欧洲各国认可

10.下表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

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B.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C.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D.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11.如表摘自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部分统计数据。

从总体上看,此时法国工业化

采煤业

生铁

蒸汽机

农业人口

1812—1831年

1818—1828年

1820—1828年

1826年

60万吨增加到176万吨

11万吨增加到22万吨

65台增加到625台

全国总人口31,850,000;

从事农业人口有2225000人

A.取得一定进展B.得到政府支持

C.冲击农业发展D.侧重于重工业

12.19世纪晚期非洲国家分界线,大多是按经、纬线划分非洲边界(如埃及和苏丹边界的一部分就是沿着北纬22划定的),也有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非洲边界的(如下图所示)。

这一现象

A.表明非洲文化科技极端落后B.是非洲部族军事冲突的结果

C.是列强瓜分非洲大陆的产物D.是非洲地域性大国崛起的产物

13.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

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存在差异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14.马克思指出: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运用唯物史观,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破坏了印度的发展历程B.印度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英国帮助

C.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侵略的双重影响D.学习英国是印度发展的必经之路

15.《新全球史》记载:

“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

他们中的许多人期待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

一些人梦想荣耀,他们相信‘上帝和我们在一起’。

”“他们”认为这场战争

A.是民族解放战争B.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C.是长期的阵地战D.德国必将取得胜利

16)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

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

一战华工出国

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

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

17.1918年6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在农村中组织贫农委员会的法令,贫农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分配粮食、生活必需品和农具。

到11月,贫农委员会在全俄发展到10万多个。

苏俄贫农委员会的设立

A.削弱了粮食收购制的执行力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促进了农业集体化的顺利实施D.顺应了客观现实的需要

18.二战中,圣雄甘地曾劝说中国放弃抗日,认为假如中国人有非暴力信念,就可以任由日本人来毁灭,即便有两亿人被杀,还有两亿人不会屈服,这样的话日本人就反而会变成中国人的奴隶。

由此可见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论

A.带动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B.只适用于印度不适用于中国

C.阻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D.是对殖民统治的有力抵抗

19.下表是1935年英国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结果。

表格所示社会现象

投票项目

投赞成票人数

占总投票人数

赞成全面裁军

1050万

91.3%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采取经济的非军事制裁

约1096万

95.3%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甚至采用军事制裁

约683万

59.3%

 

A.反映了当时欧洲已陷入全面战争B.表明了英国民众排斥一切战争的和平信念

C.体现了英国主导国际联盟的事务D.说明了英国实行妥协外交有一定社会基础

20.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

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

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

这反映

A.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B.苏联的自由贸易造成美国经济危机

C.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21.20世纪70年代以来,尼克松政府改革社会福利政策,变救济性福利为工作性福利;

实施就业培训计划,为寻找新工作创造条件;

改革政府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权限,推行岁入分享计划;

精简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

这些政策调整主要是应对

A.经济滞胀和社会保障过度B.“知识经济”时代面临新问题

C.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下降D.美国行政权过分扩张的弊端

22.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改革都没有解决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C.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问题D.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问题

23.某同学制作了下表。

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历史人物

1947年

巴基斯坦独立

真纳

1956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

1959年

古巴革命

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B.两极格局的形成

C.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D.两极格局的瓦解

24.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政治霸主地位丧失B.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和平将取代战争与动荡D.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总分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哥伦布说: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

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

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

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

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影响了整个世界。

——《地理大发现研究》

(1)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

请说明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社会背景。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

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17--19世纪欧美重大政治事件表(部分)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61年

法国路易十四改革,把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向顶峰。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87年

美国制定并颁布宪法。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

1861年

意大利王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5年

美国内战结束。

1871年

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

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整理自(美)成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从材料中选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时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上述特征的成因。

(9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1948年6月24日:

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

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

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

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以上是柏林墙大事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柏林墙的构筑与倒塌”撰写一份解说词。

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最早的学校、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史诗”可以判断该文明是古代西亚文明,材料强调的是西亚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故A项正确;

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CD两项都不是西亚文明,与题意不符。

2.B

【详解】据材料信息看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方式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往来。

世界古代各民族、国家的文明传播与交流主要通过暴力冲突、和平往来两种方式进行,B正确;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材料信息涉及娱乐时间增加和活动费用支出,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奢侈腐化,故C项正确;

材料不是从外族人侵的角度论述罗马帝国的灭亡,排除A项;

工商业出现大衰退以及农民起义的信息材料都没有直接体现出,排除BD项。

4.B

【详解】根据“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结合所学可知,伊凡四世改革组成“特辖军团”,成为打击大贵族势力的得力工具,强化中央集权,故选B;

材料措施与扩张领土无关,排除A;

材料措施主要目的是打击大贵族,排除C;

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5.D

【详解】从材料可知,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不但把自己的文化传入欧洲,还把古印度人和中国的文化也传入欧洲,所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阿拉伯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D项正确;

A项表述过于片面,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不能体现材料反映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A项错误;

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故B项错误;

C项表述过于片面,且材料反映出但丁、薄伽丘受到《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只是文学方面的影响,不能证明其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故C项错误。

6.C

【详解】统一语言有利于形成共同的文化,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故C项正确;

材料表明印加法律统一的是语言并非文字,故排除A项;

统一语言不等于民族政治平等,故排除B项;

语言与宗教信仰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

7.C

【详解】材料反映了西班牙强制美洲殖民地生产欧洲需要的产品,并且禁止其生产西班牙本国所生产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西班牙本国利益,强化美洲的殖民地和经济附庸的属性,故选C;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当时西班牙并不是世界市场中心,故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的农业结构情况,不能体现西班牙农业结构,故排除B;

西班牙的做法会激起美洲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不能起到打击反抗的作用,故排除D。

8.B

【详解】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可知,此时英国国王仍掌握着较大权力,“议会至上”原则未得到真正践行,故B项正确;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限制,故A项错误;

1721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C项时间不符,排除;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排除D项。

9.C

【详解】《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主张,这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对,所以该书的广泛传播说明民主成为时代潮流,故选C;

《论法的精神》不是语言文化教育的著作,排除A;

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欧洲的印刷业领先世界,排除B;

“得到欧洲各国认可”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

10.C

【详解】从《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排放量不断增长,反映出其工业生产不断发展的现实,即工业化进程加快,C项正确;

源于说法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

B项不符合史实,英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排除B;

从排放量的增速来看,德国更快,排除D。

11.A

【详解】从法国工业化的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采煤业、生铁、机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同时有一半的非农人口,说明法国的工业有所发展,A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政府态度,排除B;

仅从农业人口不能得出农业受到冲击,排除C;

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是轻还是重工业是重点,排除D。

1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一些欧洲国家纷纷来到这里进行所谓的“探险”,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在扩张中发生冲突,为了各自的利益反复较量,逐渐达成协议,按照经线和纬线的走向划分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就形成了笔直的界限,故C项正确;

非洲国家的边界是第三国强加的,是由外部大国简单、匆忙、粗暴划定的,与非洲内部的文化科技、军事冲突等无关,故AB项错误。

非洲国家的边界是殖民扩张的产物,而不是非洲地域性大国崛起,所以D错误。

1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之所以亚非拉地区形成单一的经济结构,主要是由于欧洲列强在殖民扩张中把这些地方当作原料产地,因此与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有关,故D项正确;

材料不是强调各地区间的物品交流,排除A项;

地理环境不是历史根源,排除B项;

发展民族经济与经济结构单一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

14.C

【详解】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印度的“破坏”即侵略,客观上有“重建”的作用,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说明了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进行侵略具有双重影响,C项正确;

英国的殖民侵略破坏了印度的发展历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没有对材料进行整合,A项错误;

“印度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英国帮助”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

“学习英国是印度发展的必经之路”的说法绝对,D项错误。

15.B

【详解】由材料信息“他们中的许多人期待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

一些人梦想荣耀,他们相信‘上帝和我们在一起’”可知,“他们”认为这场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故B正确;

材料没有民族解放战争的信息,故A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阵地战,故C错误;

由材料不能判定“他们”是德国人,故D错误。

16.B

【详解】据“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可知,中国劳工为一战协约国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故B正确;

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的原因是忙于战争,无暇它顾,而不是由于华工的缘故,故A错误;

华工虽然做出贡献,但是不能够改变欧洲格局,故C错误;

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未收复山东主权,故D错误。

17.D

【详解】根据“贫农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分配粮食、生活必需品和农具。

到11月,贫农委员会在全俄发展到10万多个”及材料的时间可得出苏俄贫农委员会的设立主要是服务于当前苏俄的现实的,即要集中有限的力量应对内忧外患,因此顺应了客观现实的需要,D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增强了执行力,排除A;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排除BC。

18.C

【详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论不利于中国人民的抗战,阻碍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故选C;

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取得抗战的胜利,并非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排除A;

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对殖民统治的有力抵抗并非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排除D。

19.D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时间“1935年”,据此排除A;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赞成裁军和非军事制裁的都达到90%以上,甚至高达95.3%,说明在当时的英国和平主义思想盛行,实行妥协的外交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符合题意;

B说法与题意不符;

C与材料不符,表格只是英国一国的调查,体现不出“英国主导国际联盟的事务”。

所以应选D。

20.A

【详解】材料信息是,经济危机期间,部分美国人认为苏联的商品倾销是导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

这说明这些人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的反思,故A正确;

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不是自由贸易,故B错误;

材料信息体现的正是美苏经济交往,故C错误;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失业问题,故D错误。

21.A

【详解】变救济性福利为工作性福利;

实施就业培训计划,为寻找新工作创造条件”,这是应对“福利国家”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实施的,再结合时间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滞胀阶段,一方面财政吃紧,另一方面福利开支过大,故政府对社会福利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

“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于90年代,B项错误;

“实施就业培训计划”是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而言的,C项错误;

“精简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是应对财政压力过大而言的,其目的不是限制“行政权扩张”,D项错误。

2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积重难返,说明这些国家的改革并未解决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A正确;

BCD属于表象,深层次仍然是生产力发展问题,排除。

故选A。

23.A

【详解】真纳是亚洲巴基斯坦独立的领导人,纳赛尔是非洲埃及独立的领导人,卡斯特罗是拉丁美洲古巴民族独立的领导人,所以表格内容反映的是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故选A;

B、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C不全面,排除。

24.D

【详解】根据漫画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面对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新兴的政治势力忙于打击,显得手忙脚乱,这说明多极化趋势在多极化趋势中曲折发展,D正确;

A不符合史实,排除;

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就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排除C。

25.

(1)动机:

寻找黄金。

背景:

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2)罪恶:

殖民掠夺、种族灭绝、贩卖黑奴。

理解:

西欧殖民者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取巨额利润,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大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

推进了世界的物种和人文交流;

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给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带来灾难。

【详解】

(1)动机:

根据材料一“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可知,寻找黄金。

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材料二“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从殖民掠夺、种族灭绝、贩卖黑奴等角度进行概括。

材料中“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强调的是殖民扩张对欧洲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