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docx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正文】
古典戏剧作家为了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大量地运用了方言口语词,如“侬、家私、娇客、症候、放乖、撺掇、坑、和哄、打火、面皮、日头、巴臂”等等。
这些口语词汇固然增添了戏剧文学无限光彩,但也给阅读欣赏者带来困难。
其间的原因不外是:
有些方言口语词本无定字,随手拈一同音或音近的字以代替,这是常有的事。
例如“巴臂”,就有“把臂、把背、巴鼻、靶鼻、芭壁、巴避”等写法。
再加上区域局限性与古今方言口语的差异,这种情况更增添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其次,过去正统文人认为戏剧语言太过鄙俗,不屑一顾,因此,能为戏剧语言作注释工作者为数极少。
这样一来,戏剧语言有相当多的词语不经见于字典辞书及典籍中,给后来有心于诠释有关词语语义、追溯语源、搜寻旁证的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惑。
从事研究、诠释元杂剧的方言口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工作,从元代就已经开始了。
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就对“庞居士、婶妗、方头、三姑六婆”等方言俗语及“忽剌孩、答剌罕”等少数民族语词进行诠释工作。
其后有徐渭、王骥德、凌濛初、阎遇五、金圣叹、毛西河等人对《西厢记》等做了注释工作。
就以徐渭的《南词叙录》来说,这是最早一部关于南戏资料的著作。
他早就赏识民间语言的妙用。
他称赞《琵琶记》说:
“句句是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
”同时他把南戏中常用的方言词义条举解释,共收53条。
近年来,随着人们普遍对古典戏剧价值认识的提高,相应的对戏剧语言的诠释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除了顾肇仓、吴晓铃、王季思、钱南扬、徐朔方等人分别对《元人杂剧选》、《关汉卿戏曲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作注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诠释古典戏剧方言俗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书籍和论文。
但是迄今为止,各戏剧注释专书及有关论著中对某些方言语词的注释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阅读古典剧作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方言口语词汇,按现有的注释可能欠妥或不当。
特胪列并论析如下,以求方家指正。
01胡哨(忽哨)打哨子打胡哨
打唿哨 《赵礼让肥》·2:
(强人喽罗打哨科,正末唱)飕飕
的几声胡哨。
│《闹钟馗》·1:
我是鬼大王,平生会打胡哨。
《戏曲词语汇释》解释:
撮口作声。
此解不够清楚。
实际上,“打胡哨”的方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合并,放入口中,运用胸部呼出的气流使之发生唿哨声。
近代小说中此语词亦常见,如《儒林外史》·34:
“那响马贼数十人,齐声打了一个忽哨,飞奔而来。
”今人仍有此技艺。
02
收拾 《琵琶记》·3:
(贴白)你怎么不收拾了心下?
│《西厢记》·3·3:
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
│《宦门子弟错立身》·4:
奴家今日身已不快,懒去勾栏里去。
(虔)你爹爹收拾去了。
│《蓝采和》·1:
(净)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
(又正末云)兄弟,有看的人么?
好好候也,上紧收拾。
《近代汉语词典》对《琵琶记》、《西厢记》两例中的“收拾”分别解为“收起,约束”与“解除”,这可说是“收拾”一般义,是正确的。
其实,这一般义亦见于王充《论衡·别通》: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
”也当“收敛”用,如《后汉书·光武帝记》:
“建武二十二年诏……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赢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谷取墉,为寻求之。
”但是,对《宦门子弟错立身》及《蓝采和》两例中的“收拾”一词的意义,上述各戏剧辞书却付之阙如。
这两例中的“收拾”是古代戏剧的行话。
古时神庙或勾栏舞台都有悬挂布幔的装置,剧团自带布幔流动作场,即于开演前先悬挂布置,称为“收拾”。
03
早起 《救风尘》·3:
哦,早起杭州散了,赶到陕西,客火里吃酒,我不与了大姐一分饭来?
│《马陵道》·2:
只待早起修了天书,
我便早起杀了那厮;晚夕修了天书,我便晚夕杀了那厮。
我务要将他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早起”,《戏曲词语汇释》解作“从前”,《近代汉语词典》解为:
“早先,先前”。
二解均误。
其实,“早起”便是“早晨”。
四川安岳、乐至、中江、遂宁一带地方,有人把“早晨”说成“早起”。
比如说:
“昨日起”、“今早起”,就是指昨天早晨,
今天早晨。
今闽南话也是如此说。
同时,闽南人更把“早起”代“早饭”用,如“我有食早起”,即北京话的:
我吃早饭了/我吃过早饭/我已经吃早饭了(视当时的语境而定)。
此外,与此同义的语词有(以下括弧内的文字表示地区):
早浪(苏州)、天光(温州、潮汕、海南)、早头(福州)、晨早(广州)、早朝(佛冈、阳山)、朝早(连山、曲江、仁化)、早晨(乐昌)、朝头早(清远、英德、韶关)等等。
剧文中的“早晨”(借当“早饭”)有时也与“晚
夕”(借当“晚饭”)相对应。
例如《蝴蝶梦》·3:
哥哥可怜见,
一个老的被人打死了,三个孩儿又在死牢内,老身吃了早晨,无了晚夕,前街后巷叫化了些残汤剩饭,与孩儿充饥,哥哥可怜见!
在《马陵道》一剧里,“早起”也与“晚夕”相对应。
从而可见,“早起”即“早晨”也。
04添力 《琵琶记》·26:
为五娘行孝,交与他添力。
“添力”,《近代汉语词典》释为“送给劳苦者的慰问品。
”此解不妥。
《琵琶记》此出写赵五娘独力为公婆筑坟,感动玉帝,特派猿虎二将前往相助,所以“添力”即“相助”或“助力”,绝非“慰问品”。
05打秋风 《牡丹亭》·13:
(生)坐吃三餐,不如走空一棍。
(净)怎生叫做一棍?
(生)混名打秋风哩!
(净)咳,你费工夫去撞府穿州,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
(生)你说打秋风不好,“茂陵刘郎秋风客”,到大来做了皇帝。
“打秋风”一词,为明代常用口语词。
如冯梦龙《醒世通言》:
“他自不会作家,把个大家事耗尽了,却来这里打秋风。
”戏剧辞书均无解。
这个词语仍流行于现代一些方言中,如吴语今作“打抽丰”或“打秋丰”,是假借各种名义向人索取财物的意思。
今云南昭通方言中以语言或小技能诈人财物也说“打秋风”。
06弟一第一
《刘知远》·1:
在村弟一欺良善,没尊卑,不近道理。
│《杀狗记》·34:
阿哥,孙大哥第一喜欢的是你,还是你先进去。
许多戏曲辞书对“弟一”“第一”均无解。
“弟一”即“第一”,今客家话,以及成都、厦门、福州与海南等地方言都把“第一”当成“最”解。
今香港粤语常说:
“第一时间”,即最早时间之意。
近年来,新加坡广播机构华语广播员报告新闻时也已用上“第一时间”的词语。
07别卵 《宦门子弟错立身》:
妇人剜了别,舍人割了卵。
“别”与“卵”,顾学颉、王学奇的《元曲释词》提及“妇人剜了别”,并说“别”即“女阴”,是错别字。
“卵”当指男阴,与“别”对举。
其实,“别”并非错别字,而是禁忌字。
人们为了回避女阴“”这个发音而读成“别”的。
长沙地方“”的本字是“鳖”字。
长沙用“鳖”称女阴好比福建永春人用“龟”字,都取其形似。
这里的“卵”用法也适用于长沙、南昌与黎川等处。
详见李荣1994。
08 《蝴蝶梦》·3:
等我日(滉)你奶奶歪。
“”,女阴。
一般注释家都避开不注。
甚至在原文中用符号代替,如顾肇仓选注《虎头牌杂剧》·3:
“我入你老婆的×心。
”尤有甚者,由王学奇主编的《元曲选校注》的《虎头牌杂剧》,索
性连“”也省去了,写作:
“我入你老婆的心。
”如此省略,大可不必。
09
邪魔外道 《碧桃花》·3:
不料孩儿染病在身,医药无效。
老夫想来必有邪魔外道迷着,不得痊可。
│《范张鸡黍》·2:
此事真假未辨,敢是甚么邪魔外道向你讨祭祀来么?
│《神奴儿》·4:
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
“邪魔外道”,《近代汉语词典》解之为“指妖魔鬼怪。
亦比喻不正当的货色。
”《汉语大词典》中有四解:
①指旁门左道;②指不纯正的学说或文字;③妖精鬼怪;④不好的途径或行为。
这些解释全是引申义。
实际上,此语出自佛教。
佛教以一切烦恼、疑惑、贪恋等妨碍修行者为“魔”;将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哲学派别称为“外道”,故称妨害正道之言行作“邪魔外道”。
《药师经》下:
“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妄动,心不自正。
”后引申多指妖孽或不正当门路和途径。
10可可可可的 《生金阁》·1
:
[金盏儿]诗云:
今日买卖十分苦,可可撞见大官府,一个钱儿赚不的,不如关门学擂鼓。
《生金阁》·3:
[牧羊关](白)不想失错了,可可打了相公背上。
《杀狗劝夫》·4:
怎么这尸首可可的在你后门。
《破窑记》:
抛彩球招婿聘妇,可可的打着个贫子。
‘可可”,即“恰恰”。
山西稷山口语,云南昭通方言都管“恰恰”叫“可可”。
但是,“可可”安置在句尾,意便不同,是“漫不
经心”的意思,即张相所说“言凡事不在意或一切含糊过去”。
例如《射天香》·2:
(钱念科,白)“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
”
11兜答兜答逗搭 《黄梁梦》·4:
路兜答,人寂寞,山势恶险峻嵯峨。
《盆儿鬼》·1:
路途兜塔[搭],
客心寂寞,仓忙煞。
《青山泪》·4:
今日个君王召也长安,避甚道路兜搭。
《东堂老》·1:
[混江龙](白):
我如今过去,便不敢提这卖房子,这老儿可有些逗搭,难说话。
《符金锭》·2:
我做媒人兜答,一生好吃虾蟆,若还要我说亲,十家打脱九家。
“兜答”、“兜搭”,《中国民间方言词典》解为“勾搭”与“攀谈”,均不妥。
此词有二解:
㈠喻道路崎岖弯曲貌,如《黄粱梦》、《盆儿鬼》、《青山泪》中用例。
㈡谓不率真,难缠,固执,乖僻,如《东堂老》、《符金锭》中用例。
今云南昭通人有此口语。
12蔓菁 《西厢记》·2·2:
[满庭芳]茶饭已安排定,掏下陈仓米数升,炸下七八碗软蔓菁。
王季思1980说:
“北曲[中吕官]有蔓菁菜一词,疑蔓菁盖谓菜。
”“蔓菁菜”简称“蔓菁”,犹如今日称“
芥兰菜”为“芥兰”一样。
“蔓菁菜”,云南昭通人至今当作常蔬,色紫,小者如拳,大者如碗,味甘美,又名诸葛菜,俗传武侯入滇以此随军云云。
有童谣歌曰:
“圆蔓菁,扁玉头,好吃罗卜小屁股。
”说明蔓菁菜越圆越鲜嫩可口。
13剌 《后庭花》·3:
这的是谁人题下这首后庭花,须不是把你来胡遮剌,莫不我双眼昏花。
“剌”,语尾助词,无义。
“胡遮剌”即胡扯的意思。
但《戏曲词语汇释》与《元剧俗语方言例释》都没有指出“剌”为语尾助词,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胡遮剌”是一个词。
《琵琶记》·30:
“我为甚胡掩胡遮?
”,这里无“剌”,可见“剌”是语尾助词无疑。
14
抹搭 《倩女离魂》·2:
[拙鲁速曲](魂旦唱)你若是似,贾谊困在长沙,我敢似孟光般显贤达。
休想我半星儿意差,一分儿抹搭。
“抹搭”,《元剧俗语方言例释》解为“变心”,其他选本或释为“精神不贯注,怠慢”,或认为“疑是怠慢或变心说”,或解为“眼皮下垂而不合拢”,均似不甚妥。
徐州话“抹搭”义本为“失手”,例如“手一抹搭,把碗打破了。
”多指具体物品而言。
对事则可引申为“忽略”“错失”
,如“真该死,这事又让我给抹搭过去了!
”此解甚是。
15
舍人 《墙头马上》·3:
自从跟了舍人,早又七年光景。
│《智勇定齐》·楔子:
报复去,道有三舍来了也。
│《刘弘嫁婢》·4:
老员外喜也,大舍得了婴童解元也。
│《救风尘》·1:
自家郑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儿周舍是也。
“舍人”,本是官名,历代皆有设置,为近侍之职,如“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
后官称贬值,宋元时代,遂以之称官家贵人之子弟,简称“舍”。
古典戏剧中多有此用例。
但是,其中已有贬称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为“舍”,如《救风尘》中的周舍。
此语词如今尚留存在有的方言里,如潮汕人多以“阿舍”称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年轻人。
16生分生忿 《蝴蝶梦》·2:
(正旦白)大哥、二哥、三哥,
我说则说,你则休生分了。
│《还牢末》·1:
若取回来,不生分他心?
│《对玉梳》·1:
别人家儿女孝顺,偏我家这等生分。
│《曲江池》·2:
常言道:
娘慈悲,女孝顺;你不仁,我生忿。
│《赵氏孤儿》·3:
则为朝纲中独显赵盾,不由我心中生忿。
│《老生儿》:
但得一个生忿子,强似孝顺女。
│《谢金吾》:
尽的忠不能尽孝,生忿子骨痛伤情。
“生分”,《汉书·地理志》二下:
“康叔之风既歇,而纣之化犹存,故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颜师古注:
“生分,谓父母在
而昆弟不同财产。
”可见“生分”一词在汉代便已存在。
但是,颜氏注“生分”为“父母在而昆弟不同财产”,于文不顺,于义过窄。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生分,犹言生发也;又犹言忤逆也。
分读去声,亦作生忿。
”这个解释中的“生发”,有望文生义之嫌。
“忤逆”的解释与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所解“不肖”的意义相近。
如果是站在父母的立场来说,子女不顺从、不亲切便是“生分”或“生忿”,也便是“忤逆”、“不肖”,例如《敦煌歌词总编》卷三《普通联章·捣练子·孟姜女》:
“辞父娘了,入妻房,莫将生分向耶娘。
”此语词实指人们关系中一种不协调的行为表现。
这种行为表现有程度上的不同,《元曲释词》把它们分成三类:
㈠感情冷淡,关系疏远。
如《蝴蝶梦》、《还牢末》中的用例;㈡对父母忤逆不孝。
如《对玉梳》、《曲江池》中的用例;㈢产生愤慨、愤怒,进而萌恶念、起杀机。
如《谢金吾》中的用例。
今从古典戏剧作品中的用例中考查,“生分”的含义确是如此
。
此语词在古典戏剧作品中常见,可用作动词,也用作形容词。
今潮汕方言里只用作形容词,例如“昨暝有个生分人来。
”现代汉语里还应用这个语词,一般用来表示人际关系中感情的冷淡、疏远与不亲切。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此语词注为:
“(感情)疏远”,意同“陌生”。
有的地方说“生外”,如欧阳山的小说《高干大》:
“你是少来两回,怎么倒生外起来了?
”
17擎 《牡丹亭》·如枕:
偶和你后花园曾梦来,擎一朵柳丝儿要俺把诗篇赛。
“擎”,端,用两手拿。
《世说新语·汰侈》:
“婢子百余人,……以手擎饮食。
”此作“两手拿”解。
也可作“手拿”。
18 捽 《秋胡戏妻》·3:
[十二月]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粗。
眼脑儿涎涎邓邓,手脚儿扯扯也那捽捽。
“捽”,是揪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收进了这个词,并注明为方言。
同时举了两个例句:
一句是“小孩儿捽住妈妈的衣服”,一句是“捽住他的胳膊就往外走”。
这两个“捽”换上“揪”都讲得通,与《秋胡戏妻》例的意思一样。
今天津话也用这个词,但词义窄得多,如天津人说:
“捽下一头蒜来剥剥”,“没留神,捽下来一撮儿头发”。
仔细揣摩,天津话的“捽”大多用于从某物上揪下一部分这种场合,头发是从头上揪,蒜是从蒜辫上揪。
若从《说文解字》:
“捽,持头发也,从手卒声”上考虑,天津话所表达的正是古义。
19支剌 《勘头巾》·3:
(幺篇)休则管我跟前声支剌叫唤因甚的?
大古是
脚踏实地,你从来本性我须知。
“支剌”,《戏曲词语汇释》解释为“同‘支吾’,是随口拉扯,勉强分辩应付的意思。
”这是错误的。
当是象声词,形容难听、嘈杂的声音。
比如,天津人对某人大声喊叫不满,就说:
“喊嘛!
也不嫌支剌得慌!
”也可以重叠使用:
“这是什么声音支支剌剌,怪难听的!
”这种用法正与古典戏剧的相合。
同时,在《勘头巾》第一折的[混江龙]曲文里就有“脚趔趄,难支吾,荒冗冗,眼朦胧犹自醉醺醺”句,“支剌”与“支吾”同在一剧里出现,可见并非同语。
20
个月期程 《望江亭》·3:
(张千云)相公鬓边有一个虱子。
(衙内云)这厮倒也说的是,我在这船隻上个月期程,也不曾梳篦的头。
所谓“期程”,是估计时间之词。
也作“程期”,如杜甫《前出塞》: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期程,亡命婴祸罗。
”“个月期程”犹言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今天的河北与天津方言仍有“个月期程”的说法,如“不用着急,也就是个月期程的事。
”也有写作“半月其程”的,如《金线池》·2:
“(白)我去的半月其程,
怎么门前的地也没人扫?
”
21
尖担 《救风尘》·3:
(背云)且慢着,那个妇人是我平日间打怕的,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
这婆娘他若是不嫁我呵,可不弄尖担两头脱?
休了造次,把这婆娘插撼的实着。
│《气英布》·1:
则怕你弄的咱做了尖担两头脱。
所谓“尖担”,是一种竹木制的,两头尖的,用来挑柴草的农家用具。
此语词在古典小说中亦常见,如《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蓑笠,身披草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
”《西游记》·57:
“但你去讨得讨不得,趁早回来,不要弄做尖担担柴两头脱也。
”“尖担担柴——两头脱”已成为民间歇后语。
今闽南方言厦门、潮汕一带仍有“尖担”一词。
22
囊揣 《周公摄政》·4:
今日拜舞虽囊揣,倒大来千自由百自在。
│《介子推》·1:
[混江龙]大太子申生软弱,小太子重耳囊揣。
│《玉壶春》·3:
[十二月]那里怕逻惹着囊揣的秀才。
│《西厢记》·5·4:
[折桂令]俺姐姐更做道软弱囊揣。
“囊揣”,《金元戏曲方言考》有例无注,《元剧俗语方言例释》解为“软弱,衰软,懦弱”,没有说明理由。
“囊揣”本指猪胸腹部的肥而松的肉。
由于它的松驰无力,所以人们拿来比喻人的虚弱或软弱。
《现代汉语词典》收此词,并注明“多见于早期白话”,与“囊膪”同。
23
撺掇 《秋胡戏妻》·3:
你也曾听杜宇,他
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隔江斗智》·2:
闻那刘玄德颇有不允之意,便是诸葛亮再三撺掇。
《近代汉语词典》把撺掇解为:
①配合,照应。
②张罗。
这两种解释都不是以上二例撺掇的词义。
《元曲释词》认为撺掇的词义有五个:
一谓怂恿、促成;二谓催逼;三谓乐器演奏的术语;四谓张罗;五谓搬弄、抛掷。
这五个解释中以第一个适合上例撺掇词义。
《现代汉语词典》收此语词: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怂恿。
苏州、西宁等地人常用此语词,昭通人把撺掇合音说成撮,其意皆为怂恿,鼓动。
这样看来,撺掇一词只剩下怂恿、鼓动的词义了。
24
摑打 《货郎旦》·2:
找不见了烟花泼贼猛抬头,错摑打了别人怎罢休?
│《紫云亭》·3:
无明火怎收撮,摑打会看如何?
《近代汉语词典》:
摑,亦称摑打,打耳光。
《元曲释词》:
用手掌打人叫摑打。
《现代汉语词典》:
用巴掌打。
海南、苏州、昭通等地都还常用这个方言语词,但并非都解作打耳光,实际上,还可解作敲叩。
海南人常对顽皮的孩子说:
你不听话,我就gu摑你头额。
所谓摑你头额便是用弯曲的手指关节敲打额头的意思。
25撒和 《冻苏秦》·2:
他撒和头口去了。
│《西厢记》·1:
安排了饭,撒和了马,等着哥哥回家。
撒和,即打点、喂饲或溜放牲口的意思。
此语词来自蒙古语soaa,亦可作撒活、扫花、撒花,原意是家人出征或远行归来时所带回来的礼物,后来作为索取属下人财物的修饰词。
《元曲释词》、《元曲百科》、《近代汉语词典》均把撒和词义解释出来,但没说明此语词出自蒙古语。
26
赛卢医 《窦娥冤》·1:
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自家姓卢,行得一手好医,人家就叫赛卢医。
《元曲释词》、《关汉卿戏曲词典》等都把卢医当作战国名医扁鹊,因他住在卢地,故称卢医。
赛卢医就是赛过或胜过卢医。
这样的解释固然说得通,但仔细分析,未免牵强。
笔者认为赛是来自蒙古语赛(也作赛银,撒因,或洒银等等),即好的意思。
在古典戏剧里,可看到当时汉族许多小女孩叫做赛娘(古代本来把少女称为娘,把蒙古语赛置于娘上取名,就是赛娘)。
上例中的卢医已经自我介绍:
自家姓卢,因为医道“好”,人家称他为赛卢医(好卢医)。
所以,此赛并没有赛过或胜过的意思。
理由是:
他本姓卢,无所谓赛过或不如。
27
一地 《梧桐雨》·3:
早间把他个哥哥坏了,总便有万千不是,看寡人也合着饶过他,一地胡拿。
│《董西厢》·1:
大来没寻思,所以没些儿斟酌,到
来一地的乱道。
一地,也作一地里,一地的,意为一味、就、到处。
《元曲释词》、《近代汉语词典》等解释颇详。
现在要补充的是,潮汕方言也常用这语词,如:
你读书哩,一地晓食定(你不读书,就知道吃)。
【责任编辑】张振兴
【参考文献】
段开琏,1994,中国民间方言词典,南海出版公司,海口。
高文达主编,1992,近代汉语词典,知识出版社,北京。
顾学颉、王学奇,1984,元曲释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顾肇仓,1956,1978,元人杂剧选,人民出版社,北京。
姜亮夫,1988,昭通方言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荣,1994,禁忌字举例,《方言》第4期,北京。
陆澹安,1981年,戏曲词语汇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季思,1980,元杂剧选注,北京出版社。
厦门大学中文系方言研究室,1982,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三联书店,香港。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
朱居易,1956,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商务印书馆,上海。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Неслышнывсадудажешорохи,
Всёздесьзамерлодоутра,Еслибзналивы,какмнедороги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
Еслибзналивы,какмнедороги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重复一次)
Речкадвижетсяинедвижется,
Всяизлунногосеребра,
Песняслышитсяинеслышится,
Вэтитихиевечера.
Песняслышитсяинеслышится,
Вэтитихиевечера.(重复一次)
Чтожтымилаясмотришьискоса
Низкоголовунакланя
Трудновысказатьиневысказать.
Всё,чтонасердцеуменя
Трудновысказатьиневысказать.
Всё,чтонасердцеуменя(重复一次)
Аразветужевсёзаметнее,
Такпожалуйстабудьдобра
Незабудьты,этилетние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
Незабудьты,этилетние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重复一次)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树叶也不再沙沙响
夜色多么好
令人心神往
多么幽静的晚上
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
明月照水面,银晃晃。
依稀听得到,
有人轻声唱,
多么幽静的晚上。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
默默看着我不作声
我想对你讲
但又难为情
多少话儿留在心上
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
衷心祝福你好姑娘
但愿从今后
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padmaskovnyevechera]
Автортекста(слова)-МатусовскийМ.
композитор(музыка)-Соловьев-СедойВ.
Неслышнывсадудажешорохи,[neslyshnyvsadydajeshorahi]
Всёздесьзамерлодоутра.[vsiozdes’zamerladautra]
Eслибзналивы,какмнедороги[eslipznalivykakmnedoragi]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padmaskovnyevechera]
(repeat)
Речкадвижетсяинедвижется,[rechkadvijetcainedvijetca]
Всяизлунногосеребра.[vsyaizlunnavaserebra]
Песняслышитсяинеслышится[pesny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