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92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

《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必看解析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doc

解析《2008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考试说明》

一、认识江苏2008《考试说明》指导思想

2008年江苏省自主命题的高考,是江苏省高中进入新课改、实行新高考方案后的第一次高考,政治科(江苏卷)命题指导思想的关键词,就是“选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将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江苏特色——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课改背景下,江苏省组织实施的选拔性质(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制的选修科目)的考试。

《考试说明》的制定依据:

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部颁)及相应《教学要求》(省厅编制)。

高考命题特点:

注意体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考查目标:

坚持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考查内容:

以了解、理解和运用等形式,关注考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全卷既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期有利于体现课改导向和推进素质教育;又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以期体现选拔性考试能区分等级的要求。

结合早一年实施新课改的四个省份特别是广东省2007年的高考情况,体现上述特点要求的2008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应该坚持的导向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1.为“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连续性稳定性的进程,预计2008试题将继续体现能力立意为主导并维持总体稳定的原则。

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基本保持稳定,其基本原因在于,《考试说明》的制定依据明确为部颁《课程标准》和省厅《教学要求》,考试本身也要延续江苏省业已开始形成的自主命题的风格和品位,不可能大起大落。

从公布的《考试说明》来看,注意到三个特点。

——试卷题型相对稳定。

试卷包括的题型都是师生见识过的: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包含辨析的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与此同时,由于试卷分值由过去的150分变为120分,题量相应减少,试卷结构稍有变化。

——命题走向凸显能力。

《考试说明》规定,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这里删除了“总体难度相当”一语,进退有据。

结合所附“典型题示例”,大小17道试题,除其中的纯時政选择题外,基本上是以现实生活材料为载体。

这表明,2008年高考试卷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试题比重将进一步减轻,更凸显学生学习能力考核目标。

——命题基本思路未变。

综观《考试说明》及其依据(《课程标准》和相应《教学要求》),2008年高考试卷的总体格局没有太大变化。

各类试题的材料载体和设问角度所体现的考查要求,体现了“高于教材但又源于教材”的特点,试题既能较好地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认知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

只是试题选材将更加典型、立意更加新颖、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畅达、设问更加灵巧、逻辑更加严谨。

2.为“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程的持续推进,预计2008试题将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更好地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和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2008年江苏高考新方案也突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这在高考试题中将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素质(实际认知能力)的考查。

应当注意到,高中政治教材本来就是充满了社会生活气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新《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的形式和内容更清楚地体现了“关注生活”的教学导向。

由此可见,2008高考试题将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并为此进一步体现对时政关注与教材知识运用的紧密衔接,引导基层教学关注所学政治教材知识向现实生活运用效能的延伸,由此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命力,体现本课程为国家利益服务,为既定思想政治目标服务,以及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特有作用。

3.为“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预计2008高考将进一步坚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客观而言,为有效体现新课改理念和持续推进高考改革,高考命题必须要不断地有所创新,在每年的试题中表现出新的特点。

预计2008高考将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展示的“典型题示例”(大小17道例题,不是以现实生活材料为载体的,只有一道选择题以古人名言哲理剖析为载体和一道简析题是带有理论辨析性质的试题)足以说明,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试题选材来自学生应该关注又能够理解的生活,由此进一步彰显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知识源于生活且应该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更好地融入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意识和生活素质。

多数试题,特别是最后的探究题,充分体现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选择空间,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等教学导向。

4.为“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彰显江苏省的文化特色,预计2008高考将注意适应江苏新高考方案所需要的选拔性,并适当体现江苏地方特色。

2008江苏高考政治将努力维护国家考试大纲和省厅新高考方案的权威性,2007年江苏省业已实施的学业水平测试情况则已经表明了政治学科命题者的“执行”意识,高考的组织者和命题的参与者也需要力图展示自身的品位和档次。

从高考的角度看,目前江苏考生参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录取率一般在70%左右,高校层次则大有不同,高考成绩仍是高考录取的重要标准。

根据江苏新高考方案,政治等选修测试科目一旦达不到B级以上,考生考分再高也不能报本科,实际上等于“一票否决”;选修测试科目的等级也是不同批次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这就要求高考政治必须具有区分度,体现选拔性。

也因为如此,《考试说明》强调要“坚持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并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为高校选拔新生放在高考将继续遵循的三个“有利于”之首。

还应看到,江苏历来是文化科教大省,有着丰富的考试资源;同时,注意开发地方考试资源,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也符合新课改的导向要求。

因此,2008年的高考试题,在选材上会进一步注意开发和挖掘本省考试资源,紧密结合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和成绩,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关心本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

《考试说明》所附典型题示例的有关选择和简析题也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二、关注《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的特点

《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及要求表明,2008年的高考试题将以了解、理解和运用(个人以为,考试内容中未有“了解”与“理解”字样的条目——相当于“运用”能级)等形式,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作为试题材料载体的选择和设计,将充分关注列入考试内容的“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约略分析《考试说明》展示的典型题示例,可以清楚地看到,渗透着上述精神的2008年高考试题,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凸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导向。

《考试说明》给出的典型题,大多数试题都采用了新材料新背景新角度,瞄准着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时政与政治理论的有机结合。

这表明,2008年江苏政治高考将更多地汲取新课标能力要求的精髓,体现致力于培养优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改精神。

简析题第2题结合宪法第四十一条材料的设问,公民享有监督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在新教材《政治生活》中,详细地阐述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以及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不了解新教材的内容,就很难回答好这一题。

第3题要求结合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成功设计,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个设计启示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该设计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其中“对待传统文化”的要求,就是新课改的内容,就体现着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

这一精神在探究题的典型题上继续得到充分体现。

本题以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为背景,要求学生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以该探究小组成员身份探究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话行动方案的意义;(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考生靠死背课本是无法回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能思考进行选题性的研究,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认识、探究有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

2.在兼顾知识载体基础上体现能力立意导向。

《考试说明》指出,“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则表明2008高考各类试题的材料载体,将高于教材而又源于教材。

这样的“源于教材”必然包含跨教材的综合,如简析题第3题让考生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成功设计,成功设计本身则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知识。

试题内容不仅涉及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还将照应考纲的变化点。

比如选择第7题以钱伟长先生的话为背景,结合汉字这一中华文化的载体,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基本特征的了解;第8题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对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意在引导考生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其他诸如简析题第2、3题的设问,也都涉及2008年考纲的变化点。

可以预计,2008年的高考试题将在根植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教材结合背景材料和时政知识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

如简析题第1题,以江苏粮食产量变化和消费价格走势为背景结合认识从“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又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本题将江苏的有关数据列出图表,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图表、提取有用信息、经过分析与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本题两问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

第一问,考查考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这一问回答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对第二问的回答。

第二问,要求考生要从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两个角度去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简析题和探究题普遍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对考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简析题第3题还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第5题涉及的知识点更是涉及有关经济、政治和哲学知识,主要包括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考查考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全部典型题示例与以往高考题,似乎可以认为2008年高考的试题难度,可能不会明显低于往年,但将继续强调区分度,进一步体现选拔性,以期符合江苏考试说明和国家考试大纲中“高考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要求。

3.体现人文、关注民生,引导基础教育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考试说明》展示的典型题示例整体表明,2008年高考题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