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907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docx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doc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

  

  

  

  20**年技术改造工作,在成都市经委、崇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崇州市委、市政府“项目突破年”工作部署,按照“成都市20**年工业经济责任目标”和我市“一年有新突破、三年有新成就、五年上新台阶”奋斗目标的要求,抢抓机遇,加大对企业技改引导力度,切实抓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目标任务。

  

  

  

  一、技术改造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主要举措

  

  

  

  今年我市制定了《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的政策措施》和《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支持企业实施技改技创,切实支持和加快工业发展。

我局采取多种形势宣传强调技术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多样化的交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创新和改造意识,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

不少企业顺利步入投产一批、研制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轨道,逐渐成为崇州工业经济的支柱企业。

20**年,完成技改投入26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目标%,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目标113%。

  

  

  

  1、指导帮助企业对项目包装策划和申报工作、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积极组织全市企业申报20**年四川省重点技改项目,上报并确认我市全友、立申、汇源、互利达、川西等5家企业项目列为20**年省重点项目。

组织汇源、立申、互利达参加了2月份省经委召开的项目评审会。

对重点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负责项目的领导、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求项目承担企业每月按时向我局报送资金到位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按时向市经委报送。

  

  

  

  2、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服好务

  

  

  

  我局在项目备案及审批、核准上,减少项目批准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实施项目创造了宽松环境。

全年共有23个项目备案、1个项目核准,并按月按时向投资与规划处报送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

  

  

  

  3、组织企业做好项目贴息及补助申报工作

  

  

  

  积极组织我市企业申报预贴息和预补助项目,共申报全友、  互利达等6个预贴息和预补助项目,有4个项目列入计划。

  

  

  

  组织验收了全友、川盛、丰丰、明珠、蜀玻、沃克6家企业的技改项目,向市经委及财政申报了贴息资金,并按时到位我市应配套资金部分。

  

  

  

  积极组织申报成都市企业技术改造年度重点支持项目计划,对我市企业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在年初报送了崇州市20**年工业、技改项目计划表,在年底报送了崇州市20**年工业、技改项目计划表,详细列出了项目的投资及经济增长点的情况。

  

  

  

  积极做好贴息和补助资金到位情况的调查及自查。

我局及财政局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市的技改贴息和补助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认真清理和核查。

我市财政贴息配套资金均已到位。

  

  

  

  二、技术改造工作的成效

  

  

  

  1、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技术改造工作以质量、品种、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我市注重发展壮大重点优势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企业做大做强。

全友通过技术改造家具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最大的家具生产企业之一。

一批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档次,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如川西太阳能光伏系统储能铅酸蓄电池系列研发,解决了长寿命、耐过充电和过放电问题,对四川省乃至全国太阳能光伏系统储能铅酸蓄电池研发和生产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引导作用。

  

  

  

  2、狠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循环发展

  

  

  

  我市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积极开展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工作,制定了《崇州市20**年度工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及详细的工作措施。

完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户和关闭“三无”工业企业12户目标任务。

川西、富邦被四川省列为第二批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3、工业反哺农业情况

  

  

  

  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3个,总投资9070万元,带动农户致富30735户,新增就业1900人,户均新增收入2981元。

  

  

  

  4、围绕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促进工业集聚发展

  

  

  

  崇州工业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按照主导产业分为3个产业园:

“中国女鞋生产基地”面积8平方公里,到20**年,全面完成制鞋基地建设,引进中小制鞋及配套企业500家,年产皮鞋4亿双,工业产值4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

到2020年,园区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中国板式家具生产基地面积平方公里,以位列全国板式家具前列的本地企业全友、明珠为集聚核心,吸引名牌企业入驻,建设成为“中国名牌家具的摇篮”;轻工产业园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  循环经济,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市抓住灾后重建和重庆援建发展机遇,加快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在20**年8月,我市与重庆市双方就援建合作建设园区大框架达成一致,即:

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崇州建设重庆工业园。

  

  

  

  5、灾后工业恢复重建情况

  

  

  

  “”特大地震,我市近500家工业企业不同程度受损。

受灾企业直接经济损失约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受损约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受损约亿元。

估计影响全市工业企业业务收入4亿元以上。

  

  

  

  地震发生后,我市按照“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想尽千方百计,促进企业恢复生产。

编制了《崇州市汶川地震灾区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崇州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明确了现有主要产业结构和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布局原则、鼓励政策和推进措施及规划实施机制等。

全市恢复生产的工业企业达到96%以上。

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

  

  

  

  我局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为支持工业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积极向盛市经委汇报我市工业企业受损和重建情况,争取上级部门支持。

全市工业企业161家已纳入“3080”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其中被五部委列入“703”受灾较重工业企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企业13家,被工信部和三省联合下文“824”工业企业恢复重建项目的企业有19家。

同时加大与省市上级部门协调和联系,用好用活各级部门对我市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全力以赴认真收集项目资料,积极推荐申报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好对上争取资金工作。

先后为川建、阿克太、丰丰等16家企业向上争取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改造达产项目、新增流动资金贴息、灾后重建专项资金等各项贴息补助资金392万元,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办了实事。

  

  

  

  三、技术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部分工业企业自身资金链断裂、缺乏项目建设资金,导致项目建设不能达到预期进度,影响项目投产、达产,比较明显的是鞋业园鞋企。

保守估计,我市工业企业经营资金缺口在10亿元左右。

  

  

  

  我市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影响了项目持续投入能力,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增速都有待提高。

尽管今年全市工业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企业成长缓慢,成长为对经济增长起带头作用的企业仍然偏少,规模工业企业仅有81家,占全市工业比例也不大。

而且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滞后影响已经开始显现,需求下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近期原燃材料价格虽有所回落,但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给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带来了很大困难  ,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也将影响对技术改造的投入。

  

  

  

  四、几点建议

  

  

  

  1、建议明年技改项目贴息时,对重灾区企业申报项目给予更多的支持。

对于重灾区县,财政配套的30%部分贴息由成都市财政统一支付。

  

  

  

  2、由于各区县人员变动较大,建议明年多举办几期业务培训班。

  

  

  

  五、明年的工作思路

  

  

  

  1、继续宣传、强调技术改造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交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技术改造工作积极性。

  

  

  

  2、做好省重点技改项目的指导、管理、跟踪、服务工作,确保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做好项目备案工作,初审好转报省市项目。

按时向市经委报送备案项目汇总情况。

  

  

  

  4、指导、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的预贴息和预补助申报工作,落实好项目的本级配套资金。

  

  

  

  5、做好大企业大集团的相关工作。

  

  

  

  6、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的相关工作。

  

  

  

  技术改造工作总结

  

  

  

  一、年技术改造取得的主要成效

  

  

  

  技改投资迅猛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保持了迅猛增长的势头,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质量显着提高,主要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预计全年全市实施工业项目80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技术改造项目420个,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重点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传统产业提质加速,支柱产业上档升级

  

  

  

  今年以来,全市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先导,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培育油气盐产业链,协调发展现代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通过实施“4+3”产业规划,现已基本形成了绿色食品、油气盐化工、纺织服装、机械配套四大支柱产业,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改造,加快已有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促进大项目、好项目的技改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

预计“4+3”产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30亿元,同比增长45%以上,占规模工业的78%以上;油气盐化工、食品饮料产业工业产值突破420亿元,成为“4+3”产业的排头兵。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  进一步整合相关资金,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

()二是强化税收政策支持。

指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积极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来投资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市新兴产业逐步由低档初级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其中,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占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占全市省级技术企业中心总数的%。

其中,大雁科技的工艺装备水平和封装测试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太晶电子自主研发的超快恢复芯片属国内先进水平,鼎吉光电是国内率先集节能灯产业链为一体的生产型企业。

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初步实现了“产业集中、企业入园”的产业集聚效应。

市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