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8970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7 大小:11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1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

正弦交流电路12学时

了解正弦电压与电流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的基本概念;

理解向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掌握正弦交流波形的三要素频率、幅值、初相位等概念,RLC串联电路的分析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等。

向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波形的三要素,RLC串联电路的分析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等。

RLC串联电路的分析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等。

第五章:

三相电路6学时

理解三相电压的基本概念相电压、线电压、相位差等;

掌握星型和三角型负载电路的理论计算并会用相量图表示,三相功率的计算。

三相电压的基本概念相电压、线电压、相位差,用相量图计算星型和三角型负载电路。

相量图计算星型和三角型负载电路。

三、实践环节或相关课程实践总学时:

8学时

1、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2学时

2、叠加原理电路的验证2学时

3、戴维南电路的验证2学时

4、日光灯照明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2学时

四、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

内容

理论环节时数

实验

时数

其他

环节

1

电路的基本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6

4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10

3

电路的暂态分析

正弦交流电路

12

5

三相电路

合计

40

8

总学分

总学时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序号

书名

编者

出版社

版本

电工技术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版

电工技术(电工学)

姚海彬

第二版

六、教学形式与考核方式

1、教学形式:

以课堂讲授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2、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

考试、笔试。

 

制定人:

牟淑志(制定日期:

2009年6月)

审定人:

牟福元(审定日期:

2009年6月)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ElectronicTechnology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编号:

04103100

电路分析学分4总学时:

64

《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及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电子电路分析和应用的知识,做到学有所用,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基础。

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初步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并从理论电路逐步过渡到实际电路,真正解决实际电路的中的有关问题。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半导体器件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电子电路如晶体三极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波形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路以及基本数字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及元器件的选用。

56学时

二极管和晶体管6学时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结及其导电特性、稳压管二极管、晶体管、光电器件。

二极管和晶体管。

晶体管。

基本放大电路6学时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静态分析、放大电路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射极输出器、差分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动态分析、射极输出器动态分析.

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理想运放及其分析依据、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比例运算;

加、减法运算;

微分、积分运算。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12学时

反馈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反馈电路的分析方法。

直流稳压电源8学时

整流电路、滤波原理,直流稳压电源。

单相半波、全波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整流电路。

第六章:

电力电子技术14学时

电力电子器件、可控整流电路。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及应用。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第七章: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4学时

脉冲信号、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TTL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

第八章: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8学时

①掌握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②理解上述三种电路的应用场合;

③了解集成定时器的典型应用。

TTL与非门组成的施蜜特触发器、COMS与非门组成的施蜜特触发器、集成施蜜特触发器及其应用

TTL与非门组成的施蜜特触发器、COMS与非门组成的施蜜特触发器、集成施蜜特触发器及其应用

第九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8学时

D/A转换器、A/D转换器。

T型电阻D/A转换器和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的原理

1、实验室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2学时

2、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参数测试2学时

3、信号的运算电路测试2学时

4、桥式整流电路及集成稳压器的使用2学时

理论环

节时数

第一章

二极管和晶体管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三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四章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第五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六章

电力电子技术

7

第七章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第八章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9

第九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56

《电工学》(下(电子技术))

高教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佘孟尝

讲授

笔试闭卷

周洪(制定日期:

2008年7月)

朱一纶(审定日期:

2008年7月)

《楼宇自控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BuildingControlandDetectingTechniques

04117700

电路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学分:

2总学时:

32

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所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介绍传感器原理为基础,侧重于应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应用技术的介绍,力图让学生在传感器应用方面有所启发。

因此,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综合分析与评价各种主要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

32学时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2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传感器基础知识,检测的基本概念、分类、系统。

传感器的敏感元件;

检测的基本概念。

传感器基本特性的理解。

第二章;

非电量检测基础10学时

了解热敏电阻的特性参数、分类、结构及其特点;

掌握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了解热电偶的种类和结构,掌握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及热电偶的实用测量电路;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材料的压电效应;

掌握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与测量电路;

掌握光敏电阻电流测量电路,及光敏电阻的参数和特性;

掌握霍耳元件的电磁特性,及霍耳元件的误差和补偿,了解霍耳元件的应用。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及指示、温度补偿电路、过热保护电路;

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及热电偶的实用测量电路;

光电导效应,光敏电阻电流测量电路;

应变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线路;

压电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与测量电路;

霍耳效应,霍耳元件的电磁特性,霍耳元件的误差和补偿。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及热电偶的实用测量电路;

光电导效应,光纤传感器的原理;

霍耳效应,霍耳元件的误差和补偿。

第三章;

抗干扰技术2学时

了解干扰的危害和来源,掌握干扰的耦合方式和抑制方法。

干扰的耦合方式和抑制方法。

第四章;

虚拟仪器6学时

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特性和发展;

掌握虚拟仪器的总线技术和面板设计技术;

了解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平台;

掌握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原理。

虚拟仪器的总线技术和面板设计技术;

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原理。

虚拟仪器的实现实例。

第五章;

信号调理与转换6学时

掌握信号放大器的原理,了解滤波器的分类,掌握信号转换器的特性,及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实现方法。

信号放大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器的特性,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实现方法。

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实现方法。

第六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6学时

掌握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三、实践环节或相关课程实践总学时:

0学时

理论环节时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

非电量检测基础

抗干扰技术

虚拟仪器

信号调理与转换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智能检测技术与系统》

胡向东徐洋冯志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祝诗平

中国林业出版社

以课堂讲授为主。

牟淑志(制定日期:

2009年9月)

牟福元(审定日期:

2009年9月)

《工程制图及CAD》教学大纲

CartographyandCADof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课程编号:

04104300

学分:

5总学时:

80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施工及工程预算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图的绘图与识图的基本理论,建筑施工图表达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建筑施工图的阅读和绘制。

在建筑施工图阅读和绘制的基础上,近而培养学生熟练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制图与识图方法、国家标准制图规定、建筑施工图的阅图要点,具有运用AutoCAD和基本工具的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二、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

48学时

绪论2学时

熟悉建筑制图常用的工具和图线,掌握建筑制图的工程字、图幅比例、尺寸标注和几何作图。

建筑制图的工程字、图幅比例、尺寸标注和几何作图。

尺寸标注和几何作图。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4学时

掌握在建筑制图中投影的概念,理解平行投影的几何特性,掌握并能够熟练进行点的投影、线的投影和面的投影的绘制。

理解投影变换并能够绘制三面正投影图。

点的投影、线的投影和面的投影的绘制以及三面正投影图。

投影变换和三面正投影图。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4学时

熟悉直线与平面,两平面之间平行、相交和垂直三种位置关系的投影性质及相应的投影作图。

掌握综合应用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方法。

直线与平面,两平面之间平行、相交和垂直三种位置关系,投影作图。

综合应用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方法。

投影变换6学时

了解投影变换规律,掌握换面法与以投影面垂直线为轴的旋转法。

投影变换规律,换面法与以投影面垂直线为轴的旋转法。

换面法与以投影面垂直线为轴的旋转法。

基本体及截交线6学时

能够将从立体中抽象出来的基本几何元素返回于立体,掌握应用投影规律,研究立体及被切割立体在投影面上的表达。

应用投影规律,表达立体及被切割立体在面上投影。

常用工程曲线与曲面2学时

了解工程曲线与曲面的概念、分类、图示特点,掌握曲线与曲面的绘图方法。

工程曲线与曲面的分类、图示特点,绘图方法。

工程曲线与曲面图形的绘制。

两立体相交2学时

掌握在建筑制图中基本形体的投影和组合形体的投影,并能够进行三视图和剖面图的分析和绘制。

组合形体的投影和三视图、剖面图的分析和绘制。

三视图、剖面图的分析和绘制。

轴测投影4学时

了解建筑制图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正轴测投影和斜轴测投影,轴向变形系数和轴间角、轴测图的基本画法、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

正等测图、斜轴测图的绘制和轴测投影图作图法。

斜轴测图和轴测图的选择。

剖视图与断面图4学时

了解透视图的形成及特点,熟悉常用的基本术语和符合,点线面的透视特点及画法,立体透视图的特点,视点的选择。

点线面的透视特点及画法,立体透视图的特点及画法。

视点的选择,正立面偏角的确定。

第十章:

施工图的绘制2学时

了解建筑施工图的产生,施工图的分类和编排次序。

掌握施工图的画法规定和施工图要点。

能够明确施工图的重点和要点,掌握施工图制图的步骤和方法。

施工图的编排次序和施工图的画法规定。

建筑施工图制图的步骤和方法。

建筑施工图的编排次序。

施工图制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图4学时

熟悉建筑施工图总平面图,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平面图、屋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墙身剖面图、楼梯详图和木门窗详图。

建筑施工图的平面图和楼梯详图以及木门窗详图。

第十二章:

结构施工图2学时

熟悉结构施工图常用代号,掌握混合结构施工图和单层厂房结构施工图。

混合结构施工图和单层厂房结构施工图。

第十三章:

水、暖、电施工图6学时

了解水、暖、电施工图的特点,能够进行水施工图、暖通施工图和电气施工图的阅读和绘制。

水施工图、暖通施工图和电气施工图的阅读和绘制。

电气施工图的阅读和绘制。

三、实践环节或相关课程实践总学时:

实验1、AutoCAD用户界面2学时

实验2、AutoCAD基本操作2学时

实验3、设置图层、颜色、线型及线宽2学时

实验4、绘制直线1学时

实验5、绘制圆及多线2学时

实验6、绘制椭圆、多边形及填充剖面图案4学时

实验7、编辑及显示图形3学时

实验8、书写文字1学时

实验9、标注尺寸2学时

实验10、轴测图的绘制5学时

实验11、建筑施工图4学时

实验12、结构施工图3学时

实验13、打印图形1学时

绪论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投影变换

基本体及截交线

常用工程曲线与曲面

两立体相交

轴测投影

剖视图与断面图

施工图的绘制

11

十一

建筑施工图

十二

结构施工图

13

十三

水、暖、电施工图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第二版)

王晓琴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9

《从零开始AutoCAD2006中文版建筑制图基础培训教程》

老虎工作室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4

建筑制图与识图采用课堂理论教学,CAD制图部分以上机练习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本课程制图与识图部分采用期末闭卷考核方法,占本课程总成绩60%,CAD部分在机房考核,占本课程总成绩40%。

牟福元(制定日期:

2008年7月)

鞠全勇(审定日期: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AutomaticControlSystem

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编号:

04100600

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电工电子学学分:

4总学时:

要求灵活掌握传函的本质,对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怎样求一个系统的传函;

掌握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加强对系统要求的理解,并清楚一个性能好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系统的开环结构中哪些特性参数有关;

学会用根轨迹的方法来分析控制系统,附加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根轨迹的改造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用频率特性的方法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采用超前、滞后、滞后──超前校正对系统校正的方法和流程。

充分理解自动控制系统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各种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转换方法,掌握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经典方法及常用综合方法。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

56学时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学时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控制方式,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0学时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求法;

控制系统结构图的建立及等效变换方法;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求法;

信号流图的建立及梅逊增益公式的应用。

控制系统结构图的建立及等效变换方法,信号流图的建立及梅逊增益公式的应用。

时域分析法12学时

典型输入信号和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高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稳定性的概念、定义和代数稳定判据;

稳态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基本控制规律的特点及应用。

典型输入信号和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及高阶系统的响应分析,稳定性的概念、定义和代数稳定判据,稳态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高阶系统的响应分析

根轨迹分析法8学时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广义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频域分析法14学时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的几种图示方法;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绘制方法;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及绘制方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应用;

稳定裕度的定义及计算;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利用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稳定裕度的定义及计算。

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10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