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知识手册教师篇文档格式.docx
《评建知识手册教师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建知识手册教师篇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
等文件的通知》川教〔2009〕41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定位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是本质属性;
二是大众性;
三是产业性;
四是社会性。
5、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
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据教高〔2000〕2号文件)
6、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
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树立科学质量观;
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
三是要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据教高〔2006〕16号文件)
7、职业教育的方针是什么?
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
8、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据教高〔2004〕1号文件)
9、高职高专“一流的教育”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
10、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1、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或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既有别于本科教育学科型、又有别于中专中技教育操作型的专业理论与岗位技能紧密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高职高专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1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的要点是什么?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点是:
一、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三、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四、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创新。
六、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七、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八、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九、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4、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在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工作重点、工作要求上是如何规定的?
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
在办学机制上要坚持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在办学模式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
在工作重点上要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关键环节;
在工作要求上要求严、求精、求新,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15、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16、检验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是什么?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一是要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二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三是要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18、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注:
以下19—28条资料出自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19、如何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如何加快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
(1)“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
(2)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3)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4)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21、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和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22、高等职业院校要如何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1)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2)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关键环节是什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24、高等职业院校应如何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1)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5、“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如何加快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1)“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4)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26、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2)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3)要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27、工学结合的本质是什么?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8、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2)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3)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4)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29、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在办学思想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二是要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三是要在办学机制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四是要在政策措施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30、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体现在总体治学方针上的特色——办学观念、办学思路;
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
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
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31、高等职业院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一所高职院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
国家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学校的其他工作也应为此服务。
3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应具有哪些特色?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行业(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双师型、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认可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33、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34、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35、什么是“订单式”培养?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开展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的“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
36、什么是“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必须清楚,“双证书”中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应该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7、什么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
38、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专业建设。
39、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什么要求?
专业设置要有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调查预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
40、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难点是什么?
核心和难点是课程建设与改革,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41、贯穿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始终的是什么?
贯穿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始终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2、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43、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1)产学结合是以教育为出发点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以教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规律为主导的结合;
(2)产学结合,不仅包括教育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层面的结合,又包括培养人才教学活动过程与专业岗位实践活动过程层面的结合,后者的结合是其核心部分;
(3)产学结合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双向性的特点,形式也有多样性的特点;
(4)产学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44、产学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行业和企业可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
(2)可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3)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
(4)企业还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
45、高等职业院校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是: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5)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46、什么是“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什么是“能工巧匠”?
所谓“双师结构”,是就师资队伍中教学团队的素质构成而言的,是指既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经济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组成的一个专业教学团队;
或者指既具有从事高职学院专业教学素质和水平,又有在企业、工厂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
“能工巧匠”是指:
工艺技术或专业操作技能高超的人。
具体是指懂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行业的工作规范,熟悉产品的制作(或维修)流程,能够熟练、独立完成或组织指导其他工人完成行业公认的有较大难度的产品加工制作,所制作出来的产品质量能达到本行业标准的(或社会公认的)优秀指标。
47、国家规定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包括哪些?
具备讲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
(2)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于先进水平。
48、今后高职教学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核心是课程、教材建设,重点是符合高职教育本质要求的教师队伍建设和通过中央财政经费补贴与奖励的方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推进课程改革,要使设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的学生,毕业时有80%以上能够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相当部分专业毕业生要获得“高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
49、如何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办学理念、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教案、职业教师、学练方式、教学管理等因素构成,并由这些因素的相互渗透、结合运作来铸造和体现培养质量的一种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与方式。
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一要转变观念,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二要研究、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市场规律并按其要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体系规划。
三要选择试点,启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确定改革的主攻目标(在专业知识方面,解决毕业生的持续发展潜力问题;
在专业技能方面,解决毕业生与本科生、中职中技生的区别,确定毕业生必须获取体现专业核心技能的高级证书的目标)。
四要总结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向各专业辐射,推进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50、高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坚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51、什么是项目驱动教学法?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反之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却不一定都是项目教学,这取决于教学实践和任务的“质量”。
52、什么是任务驱动?
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与实践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
在这个由表及里、逐层深入、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53、什么是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54、什么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主要指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群)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对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及开展社会服务、科研活动的教师团队。
55、国家对专任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践锻炼有何明确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有关精神,职业院校必须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56、什么是高职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应包括哪些方面的目标设计?
高职课程教学目标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对所设课程知识、素质、能力要求的一种预期结果。
是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设定的教学内容要求和进程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专业培养目标在具体课程上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它可以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职业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在目标分类上包括三类:
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与素质培养目标。
5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将重点支持建设多少所示范性院校?
100所。
二、高职院校评估基本知识
1.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