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843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1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质量分析报告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单选题得分情况

题号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多)选比例

区分度

满分

第1题

15.97

17.9

58.24

7.22

0.66

1.75

0.58

0.21

1.48

1145

第2题

68.82

16.28

5.24

9

2.06

0.69

0.35

1.4

1353

第3题

68.31

7.38

16.68

6.97

2.05

0.68

0.36

1.39

1343

第4题

89.62

2.44

1.78

5.44

0.71

2.69

0.9

0.39

0.91

1762

第5题

12.92

10.48

69.48

6.21

0.92

2.08

0.33

1366

第6题

69.53

9.72

4.43

15.56

0.76

2.09

0.4

1.37

1367

第13题

16.38

57.73

14.75

2.14

1.73

0.29

1135

第14题

14.5

17.45

13.53

52.49

2.03

1.57

0.52

0.34

1.5

1032

第15题

80.01

6.82

10.83

1.58

2.4

0.8

1.2

1573

3.选考题得分情况

选择

及格

11-1

5

123

3.4

1.49

93

75.61

5.0

11-2

6

3.7

0.62

1.44

78

63.41

6.0

11-3

3.6

0.60

1.30

76

61.79

11-4

8

4.3

0.53

74

60.16

12-1

1843

0.86

1.17

1664

90.29

12-2

0.96

1657

89.91

12-3

4.4

0.73

0.78

1681

91.21

12-4

4.8

0.59

1346

73.03

7.0

4.客观题大题、主观题、I卷、II卷情况

分值

满分人数

满分率

第I卷

70

44.41

0.63

0.88

8.27

1359

69.13

64

第一题

5.86

0.65

0.49

1372

69.79

625

31.79

第二题

36

20.98

0.77

5.38

1017

51.73

(一)题

19

12.15

0.64

3.46

1256

63.89

0.15

第7题

10

5.29

0.55

1.7

965

49.08

0.2

(二)题

11

5.75

0.48

688

34.99

13

第8题

3.54

0.43

1.03

1820

92.57

300

15.26

第9题

2.21

0.37

356

18.11

20

1.02

(三)题

3.08

0.51

1.79

792

40.28

257

13.07

第10题

第三四题

25

17.57

2.68

1799

91.51

24

选考题第1题

4.25

0.85

0.38

1.19

1757

89.37

1322

67.24

选考题第2题

0.44

1735

88.25

141

7.17

选考题第3题

4.35

32

1.63

选考题第4题

4.73

0.46

0.98

1420

72.23

7

第II卷

80

59.98

0.75

7.73

1926

97.97

第五题

14.2

3.34

1580

80.37

45

2.29

第16题

3.84

0.41

1881

95.68

383

19.48

第17题

4.65

1.01

1808

91.96

360

18.31

作文题

60

45.78

0.74

6.07

1930

98.17

56

第二部分 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色彩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形式要素之一,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对于色彩的认知和使用更是具有独到之处。

《周礼·

考工记》说:

“绘事之事,杂五色以象山水、鸟兽。

古老的东方哲学使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烙上了浓郁的东方神韵。

在对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认知上,中国人认为色彩是从天地阴阳变化生成的。

白、黑是色彩的两极,色亮之极为白,色暗之极为黑。

黑白二基色加上由其衍生出的青、赤、黄三色,构成五彩。

在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融合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五色审美体系。

中国传统画家认为色彩本身并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是按照阴阳五行之理生成的事物表象。

这五种颜色是对大千世界丰富色彩的归类,具有象征寓意,是中国艺术家描绘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是寓意万物之情性的心象色彩。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概括讲是以“随类赋彩”为理论基础,以“悟得活用”为运用灵魂的。

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无异于其它民族,但受先秦哲学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透着东方哲学的色彩,这使中国绘画的色彩观与以光学透视原理诞生出的西方色彩学有着本质的差异。

西方色彩学强调光对于色彩的作用,中国的色彩观则强调白、黑对于青、黄、赤三大色系的影响。

“随类赋彩”即所着之色与所要画物象的色彩相似,但又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自然物象之固有颜色的简单涂抹,而是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化,用经过归类的相对单纯的虚拟的类似色作为状物的手段。

宋代工笔的折枝花卉不刻意追求色彩的写实,而是按照“悟得活用”的赋色要求,在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真切、全面的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并按照工笔花鸟画形式构成的规律,给予灵活的色彩表现,从而使画面更富于主观意味。

画家较多重视色彩在绘画上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强调表现对象的特征,另一方面是为了强化作品所要求的情调、气氛。

画家往往大胆使用富丽的对比色,追求装饰效果,进而形成了工笔重彩这种形式。

 

 总之,宋人工笔花鸟画精于布色,注重色彩的协调和统一,于单纯中求丰富,在对比中求和谐。

色彩烘染明艳而稳重,富丽而微妙,饱满而克制,在色粉的厚薄、水分的干湿之间处理得出神入化,从而衍化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境界。

宋代工笔花鸟画设色纯而不怯,鲜而不火,艳而不俗,给人以瑰丽沉着、净秀文雅之美,同时具有庄重高贵和富于装饰的东方传统色彩风貌,其水平是相当高的,是具备了性格和修养的。

宋代工笔花鸟画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是被理想化了的色彩,是心灵的色彩,是被文化熏陶了的色彩。

宋人花鸟“淡逸而不入于轻薄,沉厚而不流于郁滞”的色彩表现,正好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追求。

(节选自巫极《传统哲学对宋人花鸟画色彩的欣赏分析》,有删改)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人的色彩观以及这种色彩观在工笔花鸟画上的运用和产生的艺术美感特征。

第1、2两段陈述中国人的色彩观:

色彩是从天地阴阳五行的变化中产生的,色彩本身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按照阴阳五行的道理生成的事物表象,是艺术家用来描绘万物宇宙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心象色彩,能够寓意万物的性情。

3、4段论述中国艺术家运用色彩的具体原则:

“随类赋形”和“悟得活用”,要求中国画家在色彩的处理上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化。

第5段总结这种色彩运用在宋代花鸟画方面的卓越成就,既遵循花鸟画的构成规律,又大胆灵活地使用色彩,使画面更具有主观、对象的特征更显著、情调更浓郁、装饰效果更强,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绘画对色彩的认知和使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采用五色来描绘山水、鸟兽等宇宙万物。

B.五色是由天地阴阳变化生成的,黑、白是基色,加上青、赤、黄三色,构成了五彩。

C.中国传统画家认为色彩并不一定能体现万事万物的本质,它只是按照阴阳五行之理生成的事物表象。

D.中国的色彩观不像西方色彩学那样强调光对于色彩的影响,而是注重白、黑对于青、黄、赤三大色系的作用。

【参考答案】C

【抽样数据】

314

【分析】C项错误在于无中生有,原文是“中国传统画家认为色彩本身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色彩通过艺术的创造,它能够描绘出万事万物的形象,文中并没有说色彩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

难度0.58中等。

A、C、D三项在原文中都可找到相应的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受先秦哲学的影响,中国人对色彩的感觉敏锐而丰富,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透着东方哲学的色彩。

B.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赋色,不是对自然物象固有颜色的简单涂抹,而是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化,对所描绘的事物运用类似色进行表现。

C.宋代工笔的折枝花卉强调把握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遵循工笔花鸟画形式的构成规律,色彩运用灵活且富有主观意味。

D.宋代的工笔重彩大胆运用富丽的对比色,追求装饰效果,以凸显表现对象的特征,强化作品所要求的情调和氛围。

【参考答案】A

【分析】只要不是视觉有障碍,人都有色彩感觉,这是人天生就有的能力。

从原文“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无异于其它民族,但受先秦哲学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透着东方哲学的色彩,这使中国绘画的色彩观与以光学透视原理诞生出的西方色彩学有着本质的差异。

”来看,受先秦哲学影响的说中国人的色彩观。

因此“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与“先秦哲学的影响”无因果关系。

该题难度适中,满分率较高。

B、C、D选项的陈述,在文中都可找到相应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人工笔花鸟画讲究随类赋彩,就是根据事物的分类来着色,在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真切、全面的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如实反映事物的色彩。

B.宋人工笔花鸟画的布色水平、色彩烘托效果以及在水分干湿的处理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水平,达到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境界。

C.正是“悟得活用”的赋色要求和出神入化的使用,宋人工笔花鸟画给人以瑰丽沉着、净秀文雅的审美感受。

D.宋人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是心灵的色彩,是被文化熏陶了的色彩,具有象征意味,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追求。

【分析】A项对应的内容是“而是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化,用经过归类的相对单纯的虚拟的类似色作为状物的手段”和“在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真切、全面的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两句意思的综合。

虽然后一句是针对“悟得活用”来讲的,但这对“随类赋彩”的要求也是一样的。

“如实反映事物的色彩”有违文中“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的意思。

既然夸张和理想化了,就不是“如实”了。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要求基本与高考的要求一致。

B、C、D三项在文中都有相应的内容。

【复习建议】

一、对社科类文本的题材进行适当的分类,梳理出与中学学习有关联或交叉的内容,对这些内容的知识背景做一些了解,尽量熟悉与这些文本相关的基本常识。

比如基本的历史知识、古代常见文化常识、风俗习惯、考古、儒道释文化、书法、绘画、文字学等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术语就应该有一些了解。

二、.阅读时应首先梳理出全文的核心概念,要对文本的思路与语言表达关系做好整体把握,然后看逐段的主题句以及与该主题句相关的内容,一般各段的主题句是从不同角度来阐释核心概念的,把主题句和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了,全文的理解也就清楚了,这样答题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了。

三、在判断正确选项时,要把选项的内容和文本仔细比对。

由于此类文本有一定难度,对此类文本考查的设题一般不会太深太难,问题选项的错误多集中在语言表述是否完整、准确等方面,比如选项表述中的限定、转述、未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等等与文本是否一致?

就需要我们仔细比对。

从抽样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失误还在于对文本和问题选项之间的比对不够仔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岊①,字子云,府州府谷人,有胆略,善骑射。

天圣中,西夏观察使阿遇有子来归。

阿遇寇麟州,虏边户,约还子然后归所虏。

麟州还其子,而阿遇辄背约。

安抚使遣岊诘问,岊径造帐中,以逆顺谕阿遇,阿遇语屈,留岊共食。

阿遇袖佩刀,贯大脔啖岊,岊引吻就刀食肉,无所惮。

阿遇复弦弓张镞,指岊腹而彀,岊食不辍,神色自若。

阿遇抚岊背曰:

“真男子也。

”翌日,又与岊纵猎,双兔起马前,岊发两矢,连毙二兔。

阿遇惊服,遗岊马、橐驼壮者七十余,悉归所虏。

元昊犯鄜延,时敌骑方炽,中人促赐军衣,至麟州,不得前。

康德舆掌军马司事,遣岊驰骑五十往护之。

至青眉浪,遇贼接战,流矢贯双颊,岊拔矢,斗愈力,夺马十二匹而还。

贼兵攻府州甚急,城西南隅庳②下,贼将登,众嚣曰:

“城破矣!

”岊乘陴大呼搏贼,贼稍却,飞矢中右目,下身被三创,昼夜督守。

又帅死士开关,护州人汲于河,讫围解,城中水不乏。

以劳,迁右班殿直。

然贼尝往来邀夺馈运,以岊为麟、府州道路巡检。

至深柏堰,遇贼数千,分兵追击,斩首百余级,夺兵械、马牛数百。

近郊民田,比秋成未敢获,岊以计干张亢,得步卒九百人护之,大败贼于龙门川。

从诸将通麟州粮道,破贼于柏子砦③。

改左班殿直。

内侍宋永诚传诏砦下,岊护永诚,遇贼三松岭。

贼以精骑挑战,矢中岊臂,犹跃马左右驰射,诸将乘胜而进,贼皆弃溃。

贼破丰州,岊与诸将一日数战,破容州刺史耶布移守贵三砦,俘获万计。

迁礼宾副使。

张亢修并砦堡障,初议置安丰砦于石台神,岊以为非要害之地,遂徙砦于生地骨堆以扼贼。

左右亲信咸曰:

“擅易砦地可乎?

”岊曰:

“苟利国家,得罪无憾也。

”卒易之。

已而本道上言,左迁绛州兵马都监。

二州未解严,复麟府驻泊都监,屯安丰。

尝从数骑夜入羌中侦机事,既还,羌觉追之,岊随羌疾驰,效羌语,与羌俱数里,乃得脱。

前后数中流矢,创发臂间,卒。

(选自《宋史·

列传第八十五》,有删节)

【注】①张岊(音jié

)。

②庳:

低矮;

③砦:

同“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岊径造帐中     造:

建造

B.指岊腹而彀     彀:

张满弓

C.下身被三创     被:

遭受

D.讫围解       讫:

通“迄”。

到,至

【参考答案】A(造:

到;

往)

【数据分析】根据全省1966份试卷的抽样情况,正确率89.62%;

选B项的2.44%,选C项的1.78%,选D项的5.44%,平均分为2.69,难度0.9,区分度0.39,标准差0.91。

此题难度值较低,得分较高。

A项错误明显,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岊胆略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引吻就刀食肉,无所惮。

②岊发两矢,连毙二兔

③岊拔矢,斗愈力,夺马十二匹而还④飞矢中右目,下身被三创

⑤护州人汲于河⑥岊随羌疾驰,效羌语,与羌俱数里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④

【参考答案】C(②表明其射箭技艺高超,与胆略无关;

④是指张岊受伤,与胆略无关)

【数据分析】根据全省1966份试卷的抽样情况,正确率69.48%;

选A项的12.92%,选B项的10.48%,选D项的6.21%,平均分为2.08分,难度0.69,区分度0.33,标准差1.39。

此题比较正常,得分较高。

说明基本读懂了原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夏观察使阿遇违背与宋达成的约定,张岊奉命前往对其晓以利害,阿遇理屈词穷,爽快地履行了约定。

B.西夏军侵犯鄜延,气焰嚣张,张岊率领五十个骑兵前往麟州护送紧急到前线赏赐军衣的宦官。

C.张岊在麟州、府州道路巡检任上,曾率兵大败前来抢夺粮草的贼人,并最终与诸将一同打通了粮道。

D.张岊心怀国家,为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荣辱,为选择要害之地安营扎寨而擅自改变原定地点,因此遭到贬谪。

【参考答案】A(阿遇是在经过一系列事件,因为叹服于张岊的胆略和技艺,最终才履行约定的)

【数据分析】根据全省1966份试卷的抽样情况,正确率69.53%;

选B项的9.72%,选C项的4.33%,选D项的15.56%,平均分为2.09,难度0.7,区分度0.4,标准差1.37。

选D项的比例稍高。

主要还是没有读懂原文。

【注意】从抽样调查数据看,两次省统测9道选择题都有部分同学未选或多选,虽然比例较低,少则十多人,多则四五十人,从0.66%到2.14%,但高考中不能再出现这种问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阿遇惊服,遗岊马、橐驼壮者七十余,悉归所虏。

(5分)

(2)近郊民田,比秋成未敢获,岊以计干张亢,得步卒九百人护之(5分)

【参考答案】

(1)(5分)阿遇惊叹佩服,赠送给张岊七十多匹健壮的马和骆驼,并全部释放被掳的边民。

(采分点:

“遗”、“壮者七十余”定语后置、“悉”、“所虏”所字加动词等于名词性词组四处,每处1分,语句通顺1分)

(2)(5分)麟州近郊的民田,等到秋天庄稼成熟,百姓却不敢去收获,张岊用计策求张亢,得到步兵九百人来保护百姓收割。

“比”、“秋成”、“干”每个采分点一分,语句通顺2分)

【数据分析】此题满分10分,根据全省1966份试卷的抽样情况,平均分为5.29,难度0.53,区分度0.55,标准差1.7,及格率49.8%,总共只有4人满分,满分率0.2%。

此题得分较低,应该还是比较真实的反映了我省中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

第一个句子考点和错点主要集中在“遗”、“壮者”定语后置不能理解,没有语境意识,“所虏”不能联系前文“虏边户”理解,错误百出。

第二个句子“干”做“求”、“请”之意,基本上没人翻出,于是就有“干扰”、“干预”、“打”这些不合情理的理解。

还是积累不够,《论语》中就有子张学干禄,杜甫一生也写下不少干禄诗。

一、实词理解要注意活用、通假、古今异义、以常见义项解释不常见义项等问题。

二、信息筛选要看清并理解题干要求。

三、翻译理解文句不要脱离语境,要明确人物关系。

如果是对话的句子,要明确谁在说,对谁说,说什么。

尤其需要强调一点:

译文中不要加括号把文意强行隔断。

省略的内容必须补出来融进句子中去。

鉴于高考评分细则中找点给分的要求,复习时还是要注重一些关键词的理解。

翻译时要直译,落实字词,如果是对话,要揣摩说话人的情景、气氛、对象、情感、语气。

翻译出来要符合情理。

于情可通,于理可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渔家傲

题玄真子图①

张元幹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满棹。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②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张元幹,南宋诗人。

曾随李纲抵御金兵入侵,因反对和议触怒秦桧而被除名削籍,后漫游江浙等地。

①“玄真子”即张志和,“玄真子图”即张志和像。

②“浮家泛宅”,指舟居。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5分)描绘了一幅春江垂钓图。

(2分)远山环绕春江,烟雾四处迷茫,渔翁垂钓。

濛濛细雨中,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栖息在小船的各个地方。

稳坐小船上的渔翁,因鱼上钩而收竿;

看见钓上来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得拍手欢笑。

(3分)

【数据分析】抽样显示:

根据全省1966份试卷的抽样情况,平均分为3.54分,难度0.71,区分度0.43,标准差1.03,及格率92.57%,满分人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