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6635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9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信息题Word格式.docx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在复习信息给予题时运用的一些技巧。

信息给予题从题型上看有选择、填空、问答、实验、计算、综合等,从具体内容上看有以下几类:

信息题常见类型一:

化学方程式,解答关键,读懂题目提供的文字信息,书写方程式,特别注意配平和反应条件。

这类题在设计上,比较常见的是把初中教材上的化学方程式借助于一定的生活或科学情境来体现,从而写出相应的方程式,相对而言,这类题只要读懂信息所涉及的问题,找出与之相关的物质或方程式即可得出。

但有些信息题相对要复杂得多,因其在能力考查和课本信息处理上结合紧密。

此类题目的信息往往与科技生活相结合,并且所涉及的方程式是教材中没有体现的,解题时要严格注意题目所提示的信息,在审题时需要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作出决定。

现简单分类如下:

1、给出反应物、生成物名称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例1:

从含硫化亚铜的铜矿中冶炼铜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

(1)先将该矿石在空气中高温焙烧,使之转化为两种氧化物;

(2)将焙烧过的矿石与适量的未经焙烧的铜矿石混和均匀后,隔绝空气进行高温煅烧,结果得到金属铜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物、生成物,再确定反应的条件,然后配平化学方程式。

从题中所给予的信息可知,硫化亚铜在空气中高温焙烧,得到两种氧化物,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生成铜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则反应

(1)的方程式为:

Cu2S+2O2===2CuO+SO2。

焙烧过的矿石中生成的氧化铜与未焙烧的矿石硫化亚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煅烧,这就排除了其他物质参加反应的可能性,则反应

(2)的方程式为:

2CuO+Cu2S===4Cu+SO2↑。

2、给出有关数据,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例2:

许多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往往有易溶物转化为难溶物或难溶物转化为更难溶物的现象.表为相同温度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AgCl(白)

Ag2S(黑)

CaSO4(白)

Ca(OH)2(白)

溶解度(克)

1.5×

10-4

1.3×

10-6

0.2

0.165

Ca(HCO3)2(白)

CaCO3(白)

NH4HCO3

(NH4)2SO4

0.166

0.0015

21

75.4

(1)若在有氯化银固体的水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可能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2)生成硫酸铵化肥的方法之一是:

把石膏粉(CaSO4)悬浮于水中,不断通人氨气并再通人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立即过滤,滤液经蒸发而得到硫酸铵晶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优质解答:

(1)由信息可知难溶物可转化为更难溶物,因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的溶解度,

则在有氯化银固体的水中加入硫化钠溶液会发生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硫化银,且硫化银为黑色物质,则现象为有黑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

有黑色沉淀生成;

(2)由CaSO4悬浮于水中,不断通人氨气并再通人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可知,反应物为硫酸钙、水、氨气、二氧化碳,由充分反应后,立即过滤,滤液经蒸发而得到硫酸铵晶体,则生成物有硫酸铵,再由反应物中存在的元素,则还有碳酸钙生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SO4+2NH3+CO2+H2O═CaCO3↓+(NH4)2SO4,故答案为:

CaSO4+2NH3+CO2+H2O═CaCO3↓+(NH4)2SO4.

典例1: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可用过氧化钡(BaO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

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

阅读下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钡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过氧化氢:

BaO2+X+H2O==BaCO3↓+H2O2,其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Na2O2)也是一种过氧化物,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同时维持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常用它将某些难溶矿石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例如三氧化二铬Cr2O3与Na2O2高温共熔得到铬酸钠Na2CrO4和氧化钠Na2O,铬酸钠中铬的化合价为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H2O22H2O+O2↑;

CO2

(2)2Na2O2+2CO2===2Na2CO3+O2

(3)+6;

Cr2O3+3Na2O2===2Na2CrO4+Na2O

信息题常见类型二:

物质知识,答题关键,题干给出的信息一般是新信息、新情景,要静心读题,提炼有用信息与已有知识相联系,进行类比及推理,迁移运用。

典例2:

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我国已发现多例输入性病例.

(1)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某机场要用4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则需要用6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过氧乙酸能杀灭病毒的主要原理是过氧乙酸能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1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

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

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

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③(填序号).

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

解:

(1)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质量=4500g×

2%15%=600g;

过氧乙酸具有氧化性,能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故答:

600,过氧乙酸能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12微米,要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病毒,口罩过滤孔直径应小于病毒;

可根据混合物中成分的颗粒或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过滤层即可把混合物进行分离;

③;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其他正确认识均可)

(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所需浓溶液质量;

根据物质性质解释物质的用途;

(2)分析所给资源,提取过滤层选择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层,并补充完善对过滤的认识.

典例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生成的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迅速化合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______,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

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______,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

______.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

原有的气体推出),关闭弹簧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气体变为红棕色.

(3)上述实验完成后,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______.

(1)烧杯内液体不能较多进入干燥管,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即观察到:

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内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若干燥管内的液(水)面比烧杯内的液(水)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水)面保持不变;

(2)为排尽管内空气,应使稀硝酸充满干燥管;

进入管内的稀硝酸与铜反应,放出气体,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在气体不断产生时,管内液面下降;

充满干燥管;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

(3)得用氢氧化钠吸收有毒的气体,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防止污染空气.

常见类型三:

图表数据,解题关键:

认真读题+仔细看图。

从图像或表格中找出相关信息,结合问题情境,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弄清命题目的。

典例5:

酒精灯火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

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结果如下:

(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1)根据上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______位置较适宜。

(3)灯焰焰心温度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若燃烧着的酒精灯中酒精不足,要添加酒精,正确的操作是:

先_____________,再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答案:

(1)焰心、内焰、外焰

(2)离灯芯3.5~4.5cm(或外焰或4.0cm)处

(3)焰心酒精燃烧不充分(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常见类型四:

实验设计。

特点:

用文字、表格实验仪器或装置表述新实验;

解题关键:

注重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如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数据等)作为突破口;

认真思考此实验设计的目的,联系物质的特征,寻找解体的方法。

典例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只要破坏(5)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1]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

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

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6)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7)。

答案

(1)点燃蜡烛,蜡烛可燃

(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3)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4)3(5)1(6)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7)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能力拓展:

1、请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你可得到:

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2)已知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两同学对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不同观点.甲同学认为生成物为CuSO4和H2O,乙同学认为生成物为CuSO4、SO2和H2O.请结合信息书写出你认为正确的反应方程式。

被还原的物质是。

解答:

(1)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浓硫酸解析:

在H2+CuOCu+H2O的反应中,H元素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升高了;

Cu元素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了。

从图看出氧化反应前后,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肯定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浓硫酸与铜反应,如果生成CuSO4和H2O,这是只有铜的化合价升高了,而其他元素的化合价没变,所以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Cl2)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

材料Ⅱ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

材料Ⅲ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

(1)实验室里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 

(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物质与氧化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4)ClO2、NaClO和Ca(ClO)2三种物质中氯元素质量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答案】分析: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该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以防止中毒;

燃烧过程中放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

爆炸有的属于化学变化,有的属于物理变化;

根据质量分数的含义可以求出元素的质量分数.

(1)实验室里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填: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放热,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放热反应,化合反应.

(3)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物质与氧化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爆炸有的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瓦斯爆炸;

有的属于物理变化,例如轮胎充气过量时的爆炸.故填:

D.

(4)ClO2、NaClO和Ca(ClO)2三种物质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

×

100%=52.6%.

100%=47.7%.

100%=49.7%.

故填:

NaClO<Ca(ClO)2<ClO2.

点评:

闻气味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以防中毒;

要理解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只要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就属于燃烧.

3、己知氟(F)、氯(CI)、溴(Br)、碘(I)四种元素的原子有相似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化学上把它们通称为卤族元素.卤族元素所形成的单质的物理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请你利用上述信息和下表中给出的单质的一些性质,推测出表中有关卤族元素单质的组成和性质,填写表中空格,并回答表后问题.

卤族元素的名称

原子序数

9

17

35

53

单质的化学符号

F2

Cl2

______

I2

通常状况下的状态

______ 

气体

液体

固体

单质的颜色

淡黄色

黄绿色

深棕色

紫黑色

单质的熔点(℃)

-219.6

-101.0

-7.2

113.5

单质的沸点(℃)

-188.1

-34.6

58.8

184.4

分析上表,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有(写两条):

(1)______;

(2)____________.

由表中规律可知,溴的化学式为:

Br2.故填:

Br2.

氟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故填:

气体.

分析上表,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有:

(1)这些单质的一个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2)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深,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沸点也逐渐升高.

4、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成稀硫酸,并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1)查阅资料。

20℃时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的密度(g/mL)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出结论。

(写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需______g98%的浓硫酸和_________g水。

实验操作时,取98%的浓硫酸_________mL(精确到1mL)。

(3)配制稀硫酸。

分别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和浓硫酸,先将____倒入烧杯中,然后____。

(4)制取氢气。

①下图中可用于制取、收集氢气的装置是____(填字母);

②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如图所示,表明氢气不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位于铜之前。

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和蓝色沉淀,却未置换出红色的铜。

该小组同学对此现象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常温下就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且能与水迅速反应。

【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煤油的作用是 

(2)已知: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对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甲同学猜想是NaOH和H2,乙同学猜想是NaOH和O2,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请从化合价的角度解释原因: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装置如下图:

注:

煤油的密度为0.8g/mL,与水不互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分析

打开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待液体充满大试管后,关闭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

实验现象为:

液体分层,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分层的界面上跳动,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液体逐渐被压入B中。

钠的物理性质有:

(任写两条)。

打开止水夹b,待B中部分液体进入C中,迅速关闭止水夹b。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止水夹c。

D中液体 

,C中产生气泡。

打开止水夹a,通过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逐滴加水,将燃着的木条伸至装置左端尖嘴导管口。

气体燃烧,产生 

色火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 

【解释与结论】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和蓝色沉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两步写):

, 

(1)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2)乙 

若生成NaOH和O2,则该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进行实验】

银白色固体,熔点低,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等(合理即可)

CO2+2NaOH 

Na2CO3+H2O 

倒吸入C中

淡蓝

无色液滴

【解释与结论】2Na+2H2O 

2NaOH+H2↑ 

CuSO4+2NaOH 

Cu(OH)2↓+Na2SO4

解析试题分析:

(1)由于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和空气中的物质反应,所以常保存在煤油中,煤油的作用是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2)乙的猜想不合理,因为若生成NaOH和O2,则该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进行实验】

由题可知,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考点:

探究化学反应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6、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阅读资料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

难道还有例外吗?

[查阅资料]

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并放出氢气.

②含有铜元素的碱及盐的水溶液一般显蓝色.

[实验与分析]

1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如图),发现钠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游动;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②若向硫酸铜水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会有蓝色沉淀[Cu(OH)2]产生,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从实验①中,你能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任写两条),.

(3)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将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得出结论]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都能够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知识拓展]

(5)查阅资料可知: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无色硝酸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