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657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疫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

同相应的抗体比较,抗原的分子小,单位体积内含有的抗原量多。

在做定量试验时,为了不使抗原过剩,应稀释抗原,并以抗原的稀释度作为沉淀反应的效价。

18、移植(transplantation)

是指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官从其原部位移植到自体或异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替代或补尝机体所丧失的结构和(或)功能的现代医疗手段。

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称移植物,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体或宿主。

19、移植排斥反应(tranlplantationrefection)

是针对移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受者机体损害的过程。

20、标记免疫分析(analysisofimmunemarkers)

用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借以提高免疫学诊断的敏感性。

包括放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2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发生的以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之为变应原(allergen)。

22、肿瘤抗原(tumorantigen)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肿瘤抗原大多数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少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

而与肿瘤免疫有关的抗原主要在细胞表面,这类抗原与细胞膜结合不易脱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

23、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

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或细胞的大分子物质。

多为突变基因产物,如突变的ras癌基因产物。

曾被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umorspecifictransplantation,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umorrejectionantigen,TRA)

24、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但此类抗原在癌变细胞的表达水平远远超过正常细胞。

(22--24,三选一)

25、免疫增殖性疾病(immunoproliferativedisease)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或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组疾病称为免疫增殖性疾病。

26、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graftreaction,HVGR)

主要是受者T淋巴细胞识别移植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攻击和破坏移植物。

27、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reaction,GVHR)

当受者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抑制状态时,移植物内含有较多成熟的供者T细胞,通过识别受者抗原而产生攻击受者的免疫应答。

常见于骨髓移植、小肠移植及免疫器官移植。

28、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自身Ag)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29、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itydisease)

由于自身免疫引起自身组织器官损伤而出现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30、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Ag不发生免疫应答,无免疫排斥的现象。

31、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

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细胞(T、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活化、增值、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32、化学发光剂(chemiluminesentagent)

在化学发光反应中参与能量转移并最终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的化合物,称为化学发光剂或发光底物。

33、细胞因子(cytokine)

是由机体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

34、细胞黏附因子(cell-sdhesionmolecules)

是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

35、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neanalysis)

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36、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二、选择题40分

1、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组织又称淋巴结在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

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由骨髓、胸腺组成。

(禽类—法氏囊)

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是免疫应答的场所,由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

骨髓:

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胸腺:

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

2、免疫细胞:

干细胞系、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其他APC(抗原递呈细胞)、其他吞噬细胞。

按免疫细胞在体内的作用不同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淋巴细胞,包括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

第二类为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它们组成单核巨噬系统,在免疫反应中起辅佐作用;

第三类为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它们参与免疫应答中的某一环节。

3、免疫分子:

主要是由一些免疫活性细胞或相关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及小分子多肽物质组成,它们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

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和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等。

免疫分子

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CD分子、粘附分子、MHC、其他

免疫球蛋白、补体分子、细胞因子

4、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5、免疫应答分3个阶段: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6、抗原抗体结合力范德华力最小,疏水结合力最大。

7、半抗原(hapten):

仅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多肽、甾体激素、核苷、某些药物等小分子物质均属于半抗原,这些小分子物质无免疫原性,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

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

8、凝胶过滤(分子筛):

按分子大小将蛋白质分离。

凝胶是具有三维空间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

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液缓慢流经凝胶柱,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凝胶微孔中,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很快通过,首先被洗脱出来;

小分子物质进入凝胶的微孔中,反复洗脱后缓慢流出。

9、半抗原与载体结合的数目与免疫原性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一个载体分子上至少要连接20个以上的半抗原分子,才能有效地刺激免疫动物产生抗体。

10、组织抗原:

高速捣碎法、研磨法

细胞抗原:

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11、抗原纯化方法:

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电泳法等

12、纯化抗原的鉴定:

主要包括含量测定、分子量鉴定、纯度鉴定和免疫学活性鉴定等。

13、抗血清的鉴定:

抗体特异性、效价、纯度、亲和力等

14、抗血清保存方法:

①4度保存:

可保存三个月或半年

②冷冻保存:

可保存2~3年

③真空干燥保存:

5~10年,保存时间最长。

15、抗体特异性:

抗体对相应的抗原及结构相似抗原的识别能力。

方法:

双向免疫琼脂扩散技术

16、?

抗血清的制备流程:

选择免疫动物--免疫动物(免疫方法和途径)--动物采血--分离血清

17、最常应用于动物的佐剂是弗氏佐剂:

分为弗氏不完全佐剂:

油剂+氧化剂

弗氏完全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卡介苗

18、佐剂的作用机制:

①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从而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

②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处理和提呈抗原的能力;

活化APC

③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可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度;

④改变抗体的产生类型以及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

19、杂交瘤细胞选择培养基(HAT培养基)成份:

H-雌黄嘌呤;

A-氨甲喋呤;

T-胸腺嘧啶核苷

20、凝集反应发生分两个阶段:

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此阶段反应快,仅需数秒至数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

②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阶段,此阶段反应慢,一般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

21、在免疫学技术中,凝集反应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

22、间接凝集反应类型

(1)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用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体,以反应数分钟出现凝集为阳性。

(2)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原。

(3)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用抗原致敏的颗粒载体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

(4)协同凝集反应(co-agglutination):

以葡萄球菌蛋白A(SPA)蛋白作载体,SPA具有与IgG的Fc段结合的特异性,当葡萄球菌与IgG抗体连接时,Fab暴露,可与相应抗原结合,葡萄球菌就称为抗体致敏的颗粒载体,与相应抗原接触,出现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用于细菌、病毒的直接检测。

23、凝集反应的特点:

定性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或阴性。

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24、抗球蛋白试验(antiglobulintest):

是抗球蛋白参与的间接血凝试验,又称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

25、不完全抗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牢固结合,但因其分子量较小,体积小,不能起到桥联作用,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

26、直接Coombs试验:

常用于检测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贫血和医源性溶血等疾病的患者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试验:

用于检测母体Rh(D)抗体和因红细胞不相容的输血所产生的血型抗体;

也可用专一特异性抗球蛋白血清分析与红细胞结合的不完全抗体的Ig亚类。

27、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此阶段可以在几秒到几十秒内瞬间完成出现不可见的可溶性复合物,主要受抗原抗体特异性和结合力的影响。

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反应慢,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完成,受抗原抗体比例、分子大小、亲和力、绝对浓度、电解质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影响。

28、沉淀反应分类

(1)液相内沉淀试验分类:

环状沉淀、絮状沉淀、免疫浊度沉淀(投射、散射比浊)

(2)凝胶内沉淀试验分类: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凝胶免疫电泳技术

a对流免疫电泳:

双向免疫扩散+电泳

b免疫电泳:

双向免疫扩散+区带电泳

c火箭免疫电泳:

单向免疫扩散+电泳

d免疫固定电泳:

沉淀反应+区带电泳

29、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原理:

将抗原和抗体溶液分别加在同一凝胶板的对应孔中,两者均在凝胶中自由扩散,相遇后特异性结合,在比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线。

观察沉淀线的位置、形状以及对比关系,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分析。

应用:

(1)判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以及估计相对含量:

沉淀线靠近浓度低的一方

(2)分析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

分子量越小扩散越快,反之越慢。

(3)分析抗原的性质:

两种待检抗原的性质有完全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三种情况,在双向扩散试验中表现

a两条沉淀线相互吻合相连,表明抗体与两个抗原中的相同表位结合形成沉淀,但不能说明两个抗原完全相同;

b两条沉淀线交叉,说明两个抗原完全不同;

c两条沉淀线相切,提示有两个抗原之间有部分相同

(4)抗体效价的滴定:

(5)鉴定抗原或抗体纯度

30、免疫技术分为:

放射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

31、均相酶免疫测定的类型及原理

32、酶免疫技术的方法学评价

33、酶免疫技术的常用酶和底物

标记酶:

碱性磷酸酶底物:

4-甲基伞形酮(4MUP)

β-半乳糖苷酶4MUG

辣根过氧化物酶HPA

34、HCG:

免疫胶体金技术

35、超敏反应的特点:

(1)是病理性免疫应答。

(2)与抗原的性状及进入途径有关。

(3)与抗体的遗传或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4)可造成机体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36、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标记抗体。

37、抗dsDNA抗体是SLE患者的特征性标志抗体,是SLE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抗dsDNA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抗体滴度的动态测定可监控治疗。

38、间接免疫荧光法的荧光模型:

作为总ANA筛查试验,目前最常用核质丰富的培养细胞---HEP-2细胞作为抗原(人喉癌上皮细胞)

39、常见的抗核抗体(ANA)荧光图形:

均质型(H)、斑点型(S):

又称颗粒型、核仁型(N)、核膜型(M)、核包膜型、着丝点型、胞浆型

40、抗ENA抗体包括: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Jo-1抗体、Scl-70抗体

41、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主要有两型:

胞质型(cANCA)和周围型(pANCA)。

cANCA的靶抗原主要是蛋白酶3(PR3),,pANCA的靶抗原主要是髓过氧化物酶(MOP)

42、自身免疫性病的分类:

按自身抗原分布范围分: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等。

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按发病部位的解剖系统分类:

可分为结缔组织、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自身免疫病。

按发病原因分类:

原发性和继发性。

4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

多数病因不详,可有诱因,可无诱因。

2:

以女性居多,有遗传倾向。

3:

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5:

疾病有重叠现象。

6:

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

病情发展缓解反复交替。

7:

病损部位有淋巴、浆细胞、中性粒细浸润。

8:

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疗效。

44、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类似于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45、自身免疫病的检验方法:

对流免疫电泳及免疫双扩散法(CIE,ID)

       免疫荧光测定法(IF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免疫印迹法(IB)

       免疫斑点法

放射性核素法

免疫沉淀法

被动凝集试验

46、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1)自身抗原:

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成份的改变、共同抗原引发的交叉反应

(2)免疫调节异常

(3)遗传因素

47、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

抗dsD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抗RNP抗体: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抗Sm抗体:

SLE特异性标志

抗SS-A抗体、抗SS-B抗体:

干燥综合征(SS)、SLE

抗rRNP抗体是SLE的高度特异性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度相关。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

cANCA(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PR3),PR3为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的主要成分)

cANCA+抗PR3抗体→韦格纳肉芽肿(WG)

pANCA(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MPO),MPO为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的另一种成分)

pANCA:

血管炎

抗磷脂抗体(APLA)中的抗心磷脂抗体(ACLA、ACL抗体)→抗磷脂综合征(APS)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

48、肝脏是免疫特惠器官

49、各恶性肿瘤的主要标志物

前列腺癌(PSA);

乳腺癌(CA15-3);

肺癌(NSE);

卵巢癌(CA125);

胰腺癌(CA19-9);

原发性肝癌(AFP);

结直肠癌(CEA);

胃癌(CA72-4);

淋巴瘤(β2-微球蛋白);

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抗原)

50、根据被移植骨髓的来源,分为自体骨髓移植、同基因骨髓移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51、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生物学分型法:

RFLP与PCR-RFLP分型法、PCR-SSO分型法、PCR/SSP分型法、PCR-SSCP分型法、SBT分型法(常用)。

52、HIV抗体检测:

确认试验主要用免疫印迹法

53、直接检测病毒或其组分,一般不用作常规诊断。

54、HIV初筛、确认查的都是抗体

HIV抗体检测:

初筛——复检——确认

初筛:

ELISA法:

第三代、第四代(第四代含P24Ag)

快速检测试剂(RAPID):

金标、硒标

明胶颗粒凝集实验(PA)

确认:

免疫印迹法(WB)

免疫荧光试验(IFA)

55、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原发性~:

体液免疫~(50%、为主)、细胞免疫~、联合免疫~、非特异性~

继发性~:

营养不良、肿瘤、感染(HIV)

56、梅毒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试验(RPR)随病情变化,有改变。

确认试验:

荧光密螺旋体吸收试验(FTA-ABS)、免疫印迹法(WB)

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双染色试验(FTA-ABS-DS)、ELISA

57、化学发光剂的种类及发光原理

(1)荧光色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nm,可呈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是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其主要优点在于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并且由于标本中的绿色荧光较少,荧光染色时背景干扰小。

四乙基罗丹明RB200: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7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95~600nm,呈橘红色荧光。

可与FITC的绿色荧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常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但RB200荧光效率较低。

藻红蛋白PE: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65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78nm。

由于它在488nm处的光吸收率为565nm处的75%,因此PE与FITC可用于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

(2)其他荧光物质:

镧系螯合物、酶作用后产生的荧光物质

58、临床常用的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流式细胞分析法、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59、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1)特异性:

抗原—效应T细胞/抗体

(2)记忆性:

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3)放大性:

少量抗原全身性免疫应答

(4)MHC限制性

60、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临床上常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

IgD的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法、乳胶颗粒免疫比浊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总IgE的测定方法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乳胶颗粒免疫比浊法

特异性IgE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斑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IgG的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

M蛋白: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

冷球蛋白测定:

定性测定,即血细胞比容管法。

定量测定,为分光光度法。

三、问答题5~6道

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包括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和阶段性。

特异性(specificity):

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的专一性称为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由抗原表位与抗体分子超变区之间空间构型的互补性决定的。

可逆性(reversibility):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的特性称为抗原抗体结合的可逆性。

比例性(proportionality):

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一定的量比关系。

阶段性:

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阶段;

第二阶段为反应可见阶段。

2、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一方面是抗原、抗体反应物的自身因素,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