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5964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文档格式.docx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即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过程。

这个转化过程通常经过“动作——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

其中,“动作”或“感知”是认识的源泉,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开始;

“表象”是相对应事物经过动作或感知之后在大脑中所留下的形象,它是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化的媒介,同时也是记忆的主要对象。

最后在大脑中将所获的表象进行加工处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概念。

这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认知发展顺序的一般规律。

  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直接制约着我们的教学工作,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有关实物、图像等形象的感知和对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的领会,在大脑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中介作用建立相应的数学概念。

  2.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任何一个自然数、一个算式,都是客观世界中特定事物的数量或数量关系的高度抽象。

这种纯粹化的抽象性,一方面形成了数学知识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构成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且这一矛盾势必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因此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儿童克服学习数学的思维障碍,妥善解决数学知识特点和儿童思维特点所引起的矛盾,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教学实践经验证明:

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切实引导好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

[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

//找范文,到那一世范文网]只有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原有的认识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最终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上述分析表明:

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动脑、动口,既是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又是新课标关于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一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以及新大纲的要求,首先应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凭直观获得感知。

  人们对数学的认识都是从实践开始,但数学研究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不是从对象本身获得知识而是从对象的行动,从行动本身获得知识而进行抽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进行操作的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的代替物。

同时,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形象思维阶段又往往要依靠事物或者动作行为为思维的起点,所以让儿童操作物质化的实物来揭示出数量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具体事物引入直观获得感知,应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个原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学会操作,明确操作目的、顺序,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切忌盲目的操作。

  特别是在讲授新课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如讲“三角形内角和”时,首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自己做的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

教师能很快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学生感到奇怪,很想知道教师为什么那么“神”。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说:

“这节课我就告诉你们这个秘诀,便开始板书课题,讲授新课。

这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引课,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用学生急需和感兴趣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动手是一种乐趣,动手过程是思维和认识的过程。

我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通过让学生摆弄学具,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强化了认识过程。

这样,寓数学思维于学生的实践操作之中,使学生既活跃了思维,又掌握了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动脑能力,把感知转化为表象。

  操作并不是教学目的,决不能追求形式,单纯地为了“操作而操作”是凑热闹。

要通过操作促使学生思维,把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直观感知进行内化形成表象。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动脑进行思考,才能使学生的动作思维逐步过渡到具体思维。

这样教师要结合学生动手操作,提出恰当的思考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动脑思考时间,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的活动充分细致。

决不能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要设计好有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尽量从操作直观起步,引导学生凭借操作中获得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及时展开抽象思维。

如讲“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退位减法算式42-28,个位上2减8不够减怎么办,是通过演示和操作进行。

学生操作的方法不一样,有的把整10的一捆小棒打开,与表示个位上的2合在一起是12,12-8=4;

还有的把整10的一捆打开,先从被减数个位上减去2,再从10里减6,最后个位上还等于4;

还有的把整10的一捆打开是10,10-8=2,2+2=4。

操作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异口同声说:

“第一种方法最好。

”通过摆小棒过渡到竖式的计算,并且学生能自己说出计算方法。

就这样让学生比一比前后所学知识的不同点,动手摆一摆小棒,说一说怎样列竖式相减。

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学生大脑,促进了大脑的积极活动,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动口能力,经过抽象进行概括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初步获得感知形成表象。

可是数学活动并没有结束,伴随着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应及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操作、思考的过程,强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维。

但是不能仅停留于此,还要继续让学生动口,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抽象出用数学名词、术语、符号来表达,然后通过分析、或者概括为公式、法则,从而摆脱对直观的依赖。

  以加几为例,当学生会用“凑十法”摆出+,也能口述出+的操作过程后,应继续提出:

如果没有实物该怎样想呢?

启发学生说出:

“先想加几得,加得,就把分成和,加凑成,再加上得,从而概括出加的口算方法。

并且在以后几个例题中,联想例分层次进行操作,说口算方法、思考填空,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抽象概括出加几的“凑十”口算方法,从而完成加几的教学任务。

  总之,教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动脑,遵循认识论原则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既然是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在引导中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课堂上采取的方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一定要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走过场、摆花架子。

  2.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

比如动手操作,应告诉学生课前要准备什么样的学具,操作时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让学生操作要有步骤,统一行动。

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3.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要适度。

它既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那就应该紧紧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恰当、合理地安排。

适度就是每一项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

教师要控制好时间,要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