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51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doc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总体方案

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市构成,是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化开发区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群和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2010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沈阳经济区开展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对于沈阳经济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制定《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一、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切实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着力解决老工业基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创新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群一体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实现沈阳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经验与示范。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坚持全面统筹,协调配套;坚持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坚持以点促面,示范带动。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1.主要目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把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原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全国新型工业化典型示范区。

经过5年努力,到2015年,初步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制度保障体系,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更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布局调整和分工协作进一步合理,沈阳经济区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

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新型工业化制度保障体系,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吸纳就业能力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努力使沈阳经济区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2.主要任务。

围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布局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二是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是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着力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有机统一;五是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重点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企业制度、科技创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服务、财税金融、行政管理和对外开放等十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

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

(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

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调整为重点,创新推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激励引导机制,完善沈阳经济区产业集聚与布局优化协调机制,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1.健全先进制造业发展体制。

加强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工业软件研发及应用,加快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加快构建网络化、协同化工业研发设计体系,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率先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健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激励引导机制,进一步催生新产品、新领域和新业态。

适时将沈阳列入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试点城市。

重点建设沈阳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沈北光电信息产业园、东软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沈阳方大半导体照明产业园、沈阳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营口富士康科技园、阜新电子工业园、阜新液压装备制造产业园、辽阳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

重点发展沈阳机床、沈阳电气、沈阳现代建筑、沈阳汽车零部件、沈阳航空制造、鞍山达道湾钢铁深加工、营口仙人岛石化、铁岭专用车、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2.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制。

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利用沈阳经济区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创新有利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体制机制。

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创新项目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等改革措施,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业等九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重点发展壮大沈阳光电信息、沈阳生物制药、抚顺新材料和先进能源装备、本溪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适时将沈阳经济区列为全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先行先试区。

3.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

发挥沈阳经济区城市集群优势,加快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促进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机制,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

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构建辐射东北、通达全国、面向东北亚的现代物流基地;依托产业优势,构筑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三大专业物流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

形成以沈阳为中心,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为支撑,连接国内外城市及口岸的物流大通道。

重点建设沈阳鞍山钢铁物流园、阜新北方国际物流园、铁岭东北物流园。

打造区域商贸会展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沈北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4.健全现代农业发展体制。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统筹整合强农惠农资金、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综合机械化、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完善金融支持手段等方面,探索实践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

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民办公助、先建后补”试点,中央财政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制定补助标准并拨付补助资金。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发展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能力、增强活力。

重点发展铁岭、沈阳、抚顺、阜新、辽阳等市的粮食生产、畜牧业、绿色农业、特色林产品优势区,培育壮大一批大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建设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阜新制革示范基地和农林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

5.建立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

探索建立企业、项目在经济区内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产业集聚功能,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创新机制,争取国家新型工业化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沈阳经济区布局。

建立分类引导的产业发展导向机制,编制经济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产业分类标准。

对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鼓励类产业,在项目核准、土地利用、资金筹措、技术创新、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建立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强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的企业逐步退出,实施新增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对淘汰落后产能予以适当财政支持,在沈阳经济区开展落后产能退出补偿试点。

积极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6.建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机制。

发挥沈阳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建设“一核”、“五带”,即沈阳核心区和沈阳—抚顺、沈阳—本溪、沈阳—阜新、沈阳—辽阳—鞍山—营口、沈阳—铁岭五条城际连接带,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城镇布局和形态。

优化沈阳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依托现有城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城际连接带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作用,按照城乡规划重点建设37个新城新镇,依托现有产业园区重点推进56个主导产业园区发展,形成阶梯式发展格局。

(二)创新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

优化沈阳经济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动力。

大力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1.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的重要骨干企业集中,推进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战略性重组,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主导和带动作用。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通过境内外整体上市、增资扩股、出让产权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规范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办社会和“壳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取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政级别。

3.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

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公平开放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促进产权合理流动,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

落实国家在融资、财税、金融等方面对民间资本的扶持优惠政策。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组建沈阳经济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三)创新科技引领的体制机制

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型工业化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运用高新技术加快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振兴。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根本上破除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技与工业化的融合。

1.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以大企业为龙头整合创新资源,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鼓励各类企业建立或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组建研发中心,不断加大公共研究经费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争取在区域内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各种国家级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构建一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