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509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华星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A.农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B.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2题答案】

【答案】B

【详解】古代埃及,在收割时节,国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

力量参加收割,这说明古代埃及重视农业生产,B项正确;

国家重视农业收获,不等于对农民剥削,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到税收制度和等级秩序,排除C、D项。

故选B项。

3.有学者指出,希腊城邦的主体阶层主要是土地所有者,公民政治权利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其拥有土地的多少,而不是其他财富,只有土地才是个人社会和政治地位的基础。

该学着意在说明古希腊

A.农业发展推动政治变革B.外邦人可通过购置土地获取公民身份

C.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D.农业是城邦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题答案】

【答案】D

【详解】掌握土地的数量决定了公民在城邦政治中的地位,这说明古希腊农业在城邦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城邦经济重要组成部分,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发展和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

外邦人不是公民,和土地无关,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土地,与商业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4.从农业革命起,社会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和家族长开始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或利用对外交换产品的便利,把一些集体的财富据为己有。

这一现象

A.标志着国家的出现B.说明社会财富总量在不断增加

C.推动了阶级的产生D.表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4题答案】

【答案】C

【详解】氏族首领和家族长将部分公共财富据为己有,出现了贫富分化,随之产生了阶级差别,C项正确;

贫富分化出现并不意味着出现国家,排除A项;

材料主旨是贫富分化而非社会财富总量增加,排除B项;

D项扩大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排除D项。

故选C项。

5.表反映了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这些外来作物的传入是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中国时间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御麦

美洲

16世纪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金薯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荷兰薯、土豆

17世纪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A.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B.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C.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D.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5题答案】

【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物种的产地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物种大交换,D项正确;

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

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叶,排除B项;

此时世界市场处于雏形阶段,并未正式形成,排除C项。

6.16世纪,番茄由墨西哥相继传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仅作为观赏植物。

17世纪传入菲律宾,被改良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

到18世纪中叶开始作为食用植物栽培,并最终形成了意大利、英国和美国三大品种。

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B.推动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与改进

C.导致了世界各地饮食结构的改变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6题答案】

【详解】番茄是美洲作物,随着新航路开辟,番茄从美洲传入欧洲和亚洲,实现了品种改良,最终形成了意大利、英国和美国三大品种,这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与改进,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物种交流,而非文化,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7.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小麦、葡萄、马、牛、猪、山羊和家鸡等从欧洲传入美洲,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美洲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这说明

A.物种交流提高了美洲人

抗饥荒能力B.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C.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于主导地位D.欧美地区饮食结构向趋同化发展

【7题答案】

【详解】材料“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小麦、葡萄、马、牛、猪、山羊和家鸡等从欧洲传入美洲”“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美洲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体现了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促进了美洲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破坏了美洲的环境,B项正确;

A项只强调了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A项;

C项“主导地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材料没有强调欧美地区的饮食结构,而且“趋同化”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8.中国杂交水稻的培育,为解决世界范围的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批优良作物;

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装备使农民从传统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

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

A.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B.种植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经营

C.粮食储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D.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8题答案】

【详解】杂交水稻、农业机械、转基因技术以及温室大棚等都是科技发展的结果,这些举措促进了农业进步,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农业发展,D项正确;

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

B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到粮食储备,排除C项。

9.近年来兴起的设施渔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借助水参数自动监控系统(如溶氧仪、酸度计、自动控温仪等仪器设备)和水处理系统(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过滤方法使养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等设施,从而缩短其养殖周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

A.推动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B.提高了水产品的优质化水平

C.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D.改变了现有养殖产业的结构

【9题答案】

【详解】材料反映水产养殖业借助水参数自动监控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了鱼产量,这体现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A项正确;

材料反映集约化经营提高了鱼产量,无法体现水产品的质量,排除B项;

可持续发展指自然、经济、社会协调统一的社会发展。

发展过程中,在不牺牲后代人需求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材料无法体现养殖产业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

10.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

2013年,《食品安全法》启动修订,完善了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网购食品纳入监管。

这一过程

A.实现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B.有益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C.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D.说明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10题答案】

【详解】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体现的政府重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B项正确;

我国目前的食品行业尚未达到健康发展的水平,排除A项;

材料与增加食物来源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

D项错在“开始”,排除。

1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秦汉以来,创造了型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前期,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

A.南方农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已确立D.农业已经彻底摆脱了自然的束缚

【11题答案】

【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从春秋时期的铁犁牛耕到唐朝的曲辕犁的出现,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及耕种技术在不断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

材料没有进行南北方比较,排除A项;

精耕细作的模式在春秋就已经确立,排除C项;

D项太绝对,排除D项。

12.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

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

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驱动车的力来自于脚,使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

这一转变

A.说明丝织业分工相当细密B.证明了中国手工业历史悠久

C.利于提高纺织效率和质量D.表明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世界

【12题答案】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脚踏纺车相较于手摇纺车驱动纺车,有利于解放双手,进而从事其他纺织工作,有利于提高纺织效率和质量,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丝织业分工,排除A项;

材料中的转变有利于提高纺织效率和质量,未体现中国手工业历史悠久,排除B项;

材料未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不能得出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

13.在烧制陶瓷器的过程中,匣钵的发明运用不仅有效防止了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坏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还可提高陶瓷的装烧量、成品率和陶瓷质量。

如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

A.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B.商品生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改进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D.政府对制瓷工艺的要求日益提高

【13题答案】

【详解】材料反映出匣钵的发明运用提高陶瓷的装烧量、成品率和陶瓷质量,说明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生产对制瓷工艺改进的促进,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制瓷工艺的要求,排除D项。

14.在世界冶金史上,中国炼铁开始的年代虽非最早,但冶炼生铁并铸成铁器的时间却比国外早二千年。

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来看,在春秋晚期,已有铁削、铁斨、铁镈、铁锸、铁铧、钢剑等铁制农具和兵器。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冶铁和铸造技术的进步

C.统治者对手工业的高度重视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4题答案】

【详解】中国冶炼生铁并铸成铁器的时间比国外早二千年,春秋晚期,我国已经出现铁制农具和兵器,反映了古代中国冶铁和铸造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

材料信息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无关,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对手工业的重视,排除C项;

宋元时期我国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排除D项。

15.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庄园内所有的土地归封建主所有,各种人同住一个庄园之内,农民或农奴受劳役地租的剥削,同时供应领主居住的房屋、各种生活必需品、生产用的各种工具等。

A.庄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庄园是中世纪发达的经济实体

C.庄园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15题答案】

【详解】庄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其产品以及生产用具基本上是农民或者农奴提供,这说明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D项正确;

庄园是建立在对农民或者农奴剥削的基础之上,并不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

庄园经济并不发达,排除B项;

题干主要说明的是庄园的运行机制,而且庄园内部经济自给自足,发展程度有限,并不能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排除C项。

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人来到新大陆后,陆续带来的旧大陆的农作物能够成功传播的并不多,但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新大陆得到推广。

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人离不开面包(小麦制成),同时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量也有限,要解决面粉的供应问题,就只能在新大陆种植小麦。

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于是在传教区附近广泛试种小麦。

西班牙征服秘鲁之后,便在潮湿的低地试种稻、麦、甘蔗、香蕉等作物,西班牙人迪里昂曾谈道:

“在阿雷基帕一带,小麦长势极佳,用其做出的面包非常好吃。

”1776年,《美国农业》(杂志)也提道:

“种烟草需要大量肥土。

而谷物却不同,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

”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道:

“小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是获利的好产品。

”对于美洲印第安人而言,最初种植小麦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补充本地食物及营养的不足;

二是利用其冬天的闲暇时间,扩充作物种类。

——摘编自张兰星《旧大陆小麦在新大陆的栽种及传播

材料二明清时期正是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给粮食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而从美洲传入的玉米、番薯和马铃薯都是耐旱、耐瘠的作物,一般粮食作物难以生存的贫瘠土壤、深山苦寒地区均可种植,而且产量高。

同时,牲畜饲养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饲料,玉米粒含热量高,可消化性好,是发展畜禽养殖业理想的精饲料。

据《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的统计,我国汉代栽培的蔬菜有21种,魏晋时期增加到35种(见《齐民要术》),至清代进一步增至176种(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考》),其中有不少是新近引种的美洲作物,如南瓜、辣椒、番茄、菜豆、洋葱、荷兰豆等。

我国原有蔬菜适宜夏季高温季节栽培供应的较少,一些美洲原产蔬菜种类的引种,改变了我国蔬菜供应短缺的问题,形成了大部分地区夏季以茄瓜果为主的蔬菜生产格局。

明清时期美洲花生和向日葵的传入,为我国油料生产增添了新的原料,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食用油品种。

因这些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导致花生、烟草、棉花等作物市场价格远高于粮食作物,因此美洲作物商品性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成为农民谋生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麦能够在美洲大陆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洲作物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16~17题答案】

【答案】

(1)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

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

传教士的布教活动;

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小麦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能够丰富作物种类,缓解食物短缺。

(2)影响:

增加了中国粮食作物的种类和产量,缓解了人口压力;

增加了优良饲料作物的种类,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丰富了我国蔬菜瓜果的品种,增添了人们的食物营养;

增加了食用油原料的种类;

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拓展了土地利用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小问1详解】

原因:

根据材料“欧洲人来到新大陆后”可归纳出新航路的开辟;

根据材料“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人离不开面包”可归纳出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

根据材料“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可归纳出传教士的布教活动;

根据材料“在阿雷基帕一带,小麦长势极佳”可归纳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根据材料“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是获利的好产品”可归纳出小麦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小问2详解】

影响:

根据材料“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给粮食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改变了我国蔬菜供应短缺的问题,形成了大部分地区夏季以茄瓜果为主的蔬菜生产格局”“导致花生、烟草、棉花等作物市场价格远高于粮食作物”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增加中国粮食作物的种类和产量、缓解了人口压力、增加优良饲料作物的种类、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我国蔬菜瓜果的品种、增添了人们的食物营养、增加了食用油原料的种类、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拓展土地利用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等角度进行分析。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

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

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

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

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但是,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污染了土壤和环境。

生长剂、增肥剂、膨大剂、着色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所含成分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材料二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种植农作物与进城务工相比,收入效益明显偏低。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业用地等方面占据大量耕地,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等方面对农业用水的挤兑,农业耕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

根据我国国情,选取优质地区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区,对其保护区给予政策优惠、税收优惠,将地区粮食高产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优势,同时带动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修改《粮食法》,规定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

另外,加强教育,让全社会把粮食作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来珍惜,从减损中“增产”。

粮食储备作为国家安全的稳定器,只有切实做好储备粮工作,才能在必要时应对不测,稳定杜会发展大局,

——摘编自冯瑞汪芳吴昊《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7~18题答案】

(1)影响:

利:

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推动新的土地资源的开发;

使农业生产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延长了农产品的使用期。

弊:

易造成环境污染;

产生农产品安全问题,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利”任答两点,“弊”任答一点即可)

(2)主要问题:

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水资源匮乏,农业耕地用水量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制约了农业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对策:

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区;

推行立法,节约粮食;

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提升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

(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分析得出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根据“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得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根据“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得出推动新的土地资源的开发;

根据“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得出使农业生产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根据“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得出延长了农产品的使用期。

根据“污染了土壤和环境”得出易造成环境污染;

根据“食品添加剂所含成分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得出产生农产品安全问题,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主要问题:

根据“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得出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根据“农业耕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得出水资源匮乏,农业耕地用水量减少;

根据“选取优质地区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区”等信息,分析得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制约了农业发展。

对策:

根据“选取优质地区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区”得出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区;

根据“修改《粮食法》,规定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得出推行立法,节约粮食;

根据“粮食储备作为国家安全的稳定器”得出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提升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等角度总结回答。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

《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

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

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

在食品安全领城,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

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

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

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18~19题答案】

(1)特征:

①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

②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

③成文法与民间法相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

④民间组织

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

①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

②丰富和完善了古代律法;

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意义:

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