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第6章生物氧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整理第6章生物氧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第6章生物氧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胞液中生成的NAD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而必须经α-磷酸甘油穿梭或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进入线粒体后才能进行氧化。
体内超氧离子等活性氧类对细胞有损伤作用,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组成抗氧化酶体系,能清除体内产生的活性氧类,保护机体。
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使底物分子羟化。
自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对呼吸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复合体Ⅲ和Ⅳ为两条呼吸链所共有
B.呼吸链中复合体Ⅰ、Ⅲ、Ⅳ有质子泵功能
C.递氢体也必然递电子
D.除Cytaa3外,其余细胞色素都是单纯的递电子体
E.Cyta和Cyta3结合较紧密
2人体内生成ATP的主要途径是
A三羧酸循环B氧化C氧化磷酸化D底物水平磷酸化
E糖酵解
3呼吸链存在的部位是
A胞浆B线粒体内膜C线粒体内D线粒体外膜
E细胞膜
4细胞色素C氧化酶含有下列哪种金属元素
A.鋅B镁C钙D铜E钼
5.下列哪种酶中含有硒元素
A乳酸脱氢酶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C细胞色素C氧化酶
D过氧化氢酶
E以上各物质都不含硒元素
6研究呼吸链证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呼吸链排列在线粒体外膜上
B.两条呼吸链都含有复合体Ⅱ
C.解偶联后,呼吸链就不能传递电子了
D.通过呼吸链传递1个氢原子都可能生成2.5分子ATP
E.两条呼吸链的汇合点是辅酶Q
7能直接与氧结合的细胞色素类是
ACytbBCytcCCytc1DCytaa3ECytP450
8在线粒体内NADH进行氧化磷酸化的P/O比值为
A.1B.1.5C.2.5D.4E.5
9电子按下列各式传递时能偶联磷酸化的是
A.Cytc→Cytaa3B.CoQ→Cytb
C.Cytaa3→1/2O2D.琥珀酸→FAD
E.以上都不是
10关于化学渗透假说叙述错误的是
A.必须把线粒体内膜外侧的H+通过呼吸链泵到内膜来
B.需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电位差
C.质子泵的作用在于存储能量
D.由英国学者Mitchell提出
E.H+顺浓度梯度由膜外回流时驱动ATP的生成
11下列代谢物经过一种酶催化后脱下的2H不能经过NADH呼吸链氧化的是
A.CH3CH2CH2CO~SCoA
B.异柠檬酸C.α-酮戊二酸
D.HOOC-CHOH-CH2-COOH
E.CH3-CO-COOH
12影响氧化磷酸化的激素是
A.胰岛素B.甲状腺素C.肾上腺素D.胰高血糖素
E.肾上腺皮质激素
13NADH和NADPH中含有共同的维生素是
A.VitB1B.VitB2C.VitPPD.VitB12E.VitB6
14体内能量存储的主要形式是
A.ATPB.CTPC.ADPD.肌酸E.磷酸激酸
15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高能化合物
A.乙酰CoAB.琥珀酰CoAC.AMPD.磷酸激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6体内CO2来自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
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C.有机酸脱羧
D.脂肪分解
E.糖原分解
17苹果酸穿梭系统需要下列哪种氨基酸参与
A.GlnB.AspC.AlaD.LysE.Val
18.肌肉中能量的主要存储形式是
A.ATPB.GTPC.UTPD.CTPE.磷酸肌酸
19氰化物中毒是由于它抑制了
ACytbBCytcCCytP450DCytaa3EFe-S
20下述各酶催化的反应与H2O2有关,但例外的是
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B.触酶C.SODD.黄嘌呤氧化酶
E.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B型选择题
A.Vit-PPB.Vit-B12C.Fe-SD.血红素E.苯醌结构
1.CoQ分子中含有
2.NAD+分子中含有
A.核醇B.铁硫蛋白C.苯醌结构D.铁卟啉类
E.异咯嗪环
3.CoQ能传递氢是因为分子中含有
4.FAD传递氢其分子中的功能部分是
A.F1B.F0C.α-亚基D.OSCPE.β-亚基
5.能与寡酶素结合的是
6.质子通道是
A.NAD+/NADHB.NADP+/NADPHC.P/O
D.FAD/FADH2E.CoQ/CoQH2
7.物质氧化时,生成ATP数的依据是
8.调节氧化磷酸化运转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CH3-CO-S~CoAB.PEPC.CPD.GTP
E.1,3-二磷酸甘油酸
9.上述化合物不含高能磷酸键的是
10.属于磷酸酐的物质是
11.属于混合酸酐的物质是
(三)X型题
1.生物氧化的特点是
A.反应条件温和B.有酶参加的酶促反应
C.能量逐步释放D.不需要氧E.在细胞内进行
2.脱氢(2H)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物质是
A.琥珀酸B.β-羟丁酸C.线粒体内的α-磷酸甘油
D.HOOC-CH2-CH2-COOH
3.以NAD+为辅酶的脱氢酶有
A.α-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苹果酸脱氢酶
E.脂酰CoA脱氢酶
4.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和NADH氧化呼吸链的共同组成部分是
A.NADHB.琥珀酸C.CoQD.细胞色素类E.FAD
5.下列含有高能键的物质有
A.ATPB.AMPC.乙酰CoAD.磷酸肌酸E.琥珀酰CoA
6.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有
A.NADH→CoQB.CoQ→Cytb,c
C.Cytc→Cytaa3D.Cytaa3→O2E.FAD→CoQ
7.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中氢原子或电子的传递顺序为
A.琥珀酸→FADB.FMN→CoQ→Cyt
C.FAD→CoQD.b→c1→c→aa3E.FAD→Cytb
8.下列每组内有两种物质,都能抑制呼吸链同一个传递步骤的是
A.粉蝶霉素A和鱼藤酮B.BAL和寡霉素
C.DNP和COD.H2S和KCN
E.异戊巴比妥和CO
9.脱氢需经过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的物质有
A.琥珀酸B.CH3-CHOH-COOH
C.3-磷酸甘油醛D.柠檬酸
E.丙酮酸
10.线粒体内可以进行的代谢是
A.三羧酸循环B.氧化磷酸化
C.糖酵解D.糖原合成
E.酮体的合成
11.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方式有
A.α-单纯脱羧B.α-氧化脱羧
C.β-单纯脱羧D.β-氧化脱羧
E.以上都是
12.体内清除H2O2的酶有
A.过氧化氢酶B.SODC.过氧化物酶D.加双氧酶
E.单加氧酶
二、是非题
1.NAD+在呼吸链中传递两个氢原子。
2.在呼吸链中催化单纯电子转移的酶是细胞色素和铁硫蛋白。
3.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化学偶联学说。
4.伴随着呼吸链电子传递而发生的由ADP生成ATP的过程叫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5.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磷酸肌酸。
6.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c→b→c1→aa3→o2.
7.能与氧结合的细胞色素是细胞色素C.
8.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消除体内H2O2的毒性。
9.AMP中不含高能磷酸键。
10.H2O2在体内也有功能。
三.填空题
1.生物氧化类型可分为和的氧化体系。
2.生物氧化的方式有、和。
3.体内ATP的生成方式有和
4.线粒体内生物氧化体系包括和
二者在处汇合。
5.构成呼吸链的复合体共有种。
6.NADH氧化呼吸链包括、和成分。
7.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由、和成分组成。
8.脂酰CoA通过呼吸链氧化,β-羟丁酸通过
呼吸链氧化。
9.在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中,偶联磷酸化的是复合体Ⅲ和复合体
,后者也可称之为。
。
10.ATP合酶定位在,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各为
和。
11.寡霉素可与结合,从而抑制了ATP的生成和。
12.解偶联蛋白存在于,它是由组成的二聚体,其作用为。
13.线粒体DNA突变率远高于核内DNA,这是因为和。
14.胞液中NADH转运入线粒体内的方式有和
15.线粒体外生物氧化的主要酶有
、和等。
16.H2O2属于过氧化物,过多时对生命产生毒害作用,但H2O2在体内也有重要功用,即和。
四.名词解释
1.biologicaloxidation
2.oxidativerespiratorychain
3.Oxidativephosphorylation
4.P/Oratio
5.Chemiosmotichypothesis
6.Uncoupler
7.Oligomycinsensitivityconferringprotein
8.ATPsynthase
五.问答题
1.简述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中H2O和CO2的产生过程、氧化磷酸化机制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2.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
3.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甲亢病人的主要症状:
吃的多、出汗多、消瘦。
参考答案
1.D2.C3.B4.A5.B6.E7.D8.C
9.C10.A11.A12.B13.C14.A15.C16.C17.B18.E19.D20.E
(二)、B型题
1.E2.A3.C4.E5.D6.B7.C8.A
9.E10.E11.A
(三)、X型题
1.ABCE2.ACD3.ABD4.CD5.ACDE6.ABD7.ACD8.AD9.BC10.ABE
11.ABCDE12.AC
二是非题
1.B2.A3.B4.B5.B6.B7.B8.B9.A10.A
三、填空题
1.线粒体内线粒体外
2.加氧脱氢失电子
3.底物水平的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4.NADH氧化呼吸链琥珀酸呼吸链复合体Ⅲ
5.4
6.FMNFe—SCoQ
7.FADFe—SCoQ
8.琥珀酸NADH
9.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
10线粒体内膜上的基质侧F1(亲水部分)F0(疏水部分)催化ATP生成
构成质子通道
11.OSCP蛋白电子传递链
12.线粒体内膜中2个32kDa亚基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质子通道而不能生成ATP
13.缺乏蛋白保护缺乏损伤修复系统
14.苹果酸穿梭α-磷酸甘油穿梭
15.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单加氧酶
16.粒细胞和吞噬细胞中的H2O2可杀死细菌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四、名词解释
1.biologicaloxidation生物氧化: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组织细胞内进行,所以又称为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
2.oxidativerespiratorychain呼吸链:
还原型辅酶所带的氢在线粒体内膜上经过一系列由递氢体及递电子体的酶体系的作用,最后氧化生成水并释放出能量,这一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
3.oxidative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
即由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4.P/OratioP/O比值: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成ATP的摩尔数。
5.chemiosmotichypothesis化学渗透假说: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释放的能量,将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胞液侧,在膜两侧形成质子电化学梯度而积蓄能量;
当质子顺此梯度经ATP合酶的F0部分回流时。
F1催化ADP与Pi结合,形成ATP。
6.uncoupler解偶连剂:
不影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但能使作用物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ADP磷酸化成ATP。
如二硝基苯酚。
7.oligomycinsensitivityconferringprotein寡霉素敏感蛋白(OSCP):
位于ATP合酶F1和F0之间的柄部,参与F1和F0的连接,有OSCP存在时,F1对寡霉素敏感而被抑制,结果ATP合酶不能催化ATP的合成。
8.ATPsynthaseATP合酶:
该酶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它由F1和F0两部分组成,前者催化ADP+Pi→ATP,后者是H+的通道,共同参与ATP的合成。
五.问答题
第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①生物氧化是在人体细胞内温和环境中进行(体温、pH近中性常压)。
②生物氧化需要酶的催化。
③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出来的,并可以把能量以ATP的形式贮存起来供人体利用。
④生物氧化过程中营养物以脱氢氧化为主,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间接获得氧。
⑤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第二,生物氧化中H2O和CO2的产生过程
①CO2是有机酸脱羧产生的。
②H2O是由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的传递最后与O2结合产生的。
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NADH氧化呼吸链
由复合物Ⅰ(NADH-泛醌还原酶)、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Ⅳ(细胞色素氧化酶)组成,排列顺序为:
由复合物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Ⅳ(细胞色素氧化酶)组成,排列顺序为:
第三,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化学渗透假说:
基本要点是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而蓄积能量,当质子顺梯度回流时ADP与Pi生成ATP。
ATP合酶:
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利用呼吸链所释放的能量催化ADP与Pi生成ATP的酶。
该酶主要有疏水的F0和亲水的F1两部分组成。
F1的功能是催化生成ATP。
F0是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中的质子通道,当质子顺浓度经F0回流时,F1催化ADP和Pi生成ATP。
第四,能量转换过程如下图:
~P
答:
线粒体内膜上呼吸链中的各电子传递体,除细胞色素aa3外,其余的细胞色素如b、c1、c,所含的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有六个配位键,其中4个与卟啉环形成络合物,另外两个与蛋白质部分的组氨酸、蛋氨酸残基相连,因此不能再与O2、CO结合,细胞色素aa3分子中所含的血红素A中的铁原子只形成5个配位键,还保留一个空位可与氧气、一氧化碳或氰化物结合,当氰化物进入体内时,氰化物便可与细胞色素aa3的Fe3+结合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aa3,此时细胞色素aa3便不能再传递电子,使整个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阻,细胞窒息而死亡。
答:
甲亢病人体内的甲状腺素分泌增多,该激素可促进Na+,K+-ATP酶的活性,促进ATP大量分解为ADP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超过了机体所需,多余的能量便以热能的形式放出,使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上升,机体以出汗散热,故甲亢病人不怕冷,出汗多。
ATP大量分解使进入线粒体内的ADP上升即ADP/ATP比值上升,物质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机体耗氧量增加,病人体内营养物质大量分解,病人消瘦,同时食欲大增,饭量大增。
(5)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的合理性;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审
5.定性、定量评价
C.环境影响报告书
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D.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对于安全预评价的内容,要注意安全预评价的目的、时间,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等知识点。
1.准备阶段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
1)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