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4719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

《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琥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

起因

经过

结果

带着问题来观看琥珀形成的视频。

自己快速浏览1~12自然段,完成表格并交流分享。

2.展示:

先交流汇报其中一个要素的学习情况。

四、推测依据,感知科普文的思维严密性。

1、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了解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其实,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推测出来的,但实际上又是有依据的。

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

2、集体交流。

汇报“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因素和“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的依据。

具体交流讨论“故事发生在约摸一万年前”和“场景”的依据。

(1)搜集信息:

从作者推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夏天,这是为什么呢?

从课文里找找原因。

(2)汇报反馈:

汇报,预设集中反馈三处。

①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

②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股松脂的香味。

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3)搜集信息:

(4)汇报反馈:

汇报,预设集中反馈。

这块琥珀是一个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的,这是想象海水渐渐逼近森林,最后淹没了森林的依据。

(5)搜集信息:

从作者推测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会找到并给出依据是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时间。

向学生追问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预设集中反馈四点。

①松树林。

②夏天----天气炎热到松树流出松脂。

③时间漫长。

④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

苍蝇和蜘蛛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

学生可以找到“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让学生体会“刚、突然、刚好、一齐”词语的好处,能体现这个“巧合”。

(6)搜集信息:

从作者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松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不是刚好这么巧,那两个小东西就不会“仍旧好好地躺”在“透明的琥珀里”了。

3、就这样,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又发生了变化。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片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

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就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

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海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小结:

所以经过漫长的时间,陆沉水漫,松树的腐烂和泥沙的掩埋。

最后形成了松脂球化石,也就是琥珀。

五.课后小结

1.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

《琥珀》选自《乌拉波拉故事集》,而琥珀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还有好多有趣的科学小故事藏在这本书里。

有兴趣的小朋友们可以课后去读一读。

2.课后拓展

经过千年万年的磨练,每一块琥珀都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谁来推测下老师手上的这块琥珀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写一写你的故事并分享。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食物链的故事

美国曾经有个地方草场繁茂,他们养了许多羊在那里放牧,可是总有一些虎狼常来这里吃他们的羊。

当地人很生气,决心要把这些食肉动物猎杀完。

后来这些虎狼终于被他们猎杀完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的羊繁殖得也非常快,可是后来,草场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羊吃光了。

羊没有了食物,也慢慢地都饿死了。

美国从这个教训中知道了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上个世纪,有人将小小的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于是全民总动员,一个彻底消灭麻雀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除了毒、抓、杀之外,人们还采取轰的办法。

一见麻雀的影子,就猛敲锣鼓,齐声呐喊,惊得雀儿绝无停歇立锥之地,只好不停地躲呀,飞呀,最后累得从半空跌落摔成肉饼。

因为失去麻雀这个天敌,庄稼地里害虫丛生,虫灾泛滥,结果造成粮食歉收,接着,饥饿紧跟而来,人类终于饱尝了破坏生物链的苦果。

(1)画线句子中“轰”的意思是( 

 

A. 

形容打雷、放炮、爆炸等巨大的声音。

B. 

(雷)鸣;

(炮)击;

(火药)爆炸。

C. 

赶;

驱逐。

(2)文章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事例,告诉我们灭绝一种生物保护另一种生物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到________。

(3)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请用文章的话回答。

(4)对于人类这种干涉自然界生物链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呢?

【答案】

(1)C

(2)美国人捕杀虎狼;

中国人消灭麻雀;

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

(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4)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C;

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

(4)示例:

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xì

 

)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 

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系________(xì

)着 

(昏 

晕)________暗

似________(shì

)乎 

(稍 

捎)________微

(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

用波浪线划出。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4)解释划线的字。

颜色各异________ 

变化多端________ 

或浓或谈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填空。

①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②无论花朵的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③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这句采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

④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写四个描写大海的四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是双龙洞的小导游,请你根据短文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外洞”或“孔隙”的解说词。

【答案】

(1)jì

昏;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不同;

头绪;

有的

(5)设问;

拟人;

打比方;

列数字

(6)汹涌澎湃;

大浪滔天;

滔滔不绝;

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

(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

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

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

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

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

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

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

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颜色各异:

形容颜色各不相同,颜色繁多。

异:

不同。

变化多端:

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端:

头绪。

或浓或谈:

有的是淡的,有的是浓的或:

有的。

(5)①现提出问题(怎样小的小船呢?

)然后紧接着回答(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

②把“花朵的叶子”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③把“洞口”比作“桥洞”,这句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④“一千或是八百人”。

这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7)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

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

解说词帮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发挥听觉作用。

解说词是视觉感受的补充。

(1)jì

、昏、sì

、稍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4)不同、头绪、有的(5)①设问、②拟人、③打比方、④列数字(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5)①、②考查学生对设问、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③、④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解说词的能力。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节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

怎样给百姓充饥?

怎样为百姓治病?

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神农带着随从,攀上了高山。

他亲自采摘各种花草,放到嘴里尝,并把尝到的结果详细记载下来:

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

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随从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他的嘴里。

神农吃了灵芝草,才把毒气解了。

随从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劝他下山回去。

他摇摇头说:

“不能回!

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就这样,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

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随从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随从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选自《中华传统美德简明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

(1)“苦思冥想”的意思是________。

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把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3)下面说法,有错误的是( 

)。

神农氏为了让百姓有吃的,能看病,就亲上山自品尝了一百种草药。

神农氏利用灵芝草救了自己一命。

“神农架”这个名字是用来纪念神农氏的。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神农氏为说些什么呢?

【答案】

(1)尽心地思索和想象;

搜肠刮肚;

绞尽脑汁

(2)我们不能回去。

(3)A

(4)神农,你为了百姓,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太感谢你了!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苦思冥想:

尽心地思索和想象。

根据其意思,苦思冥想的近义词可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静思默想”中其中两个。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品尝了一百种”是一个概数,泛指品尝之多。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⑴尽心地思索和想象;

示例:

绞尽脑汁;

⑵我们不能回去。

⑶A;

⑷示例:

神农,你为了百姓,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太感谢你了!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偷秋(节选)

月亮挂到中天时,庄里的人便三三两两出庄了,披着银银的月辉,有的来到河边的果园里,蹑手蹑脚钻到树下摘几个苹果、秋梨。

看果园的老头坐在窝棚里瞅得一清二楚,可他绝不会喊一声,任乡亲们偷几个尝鲜去。

也有更放肆的,知道守果园的坐在窝棚里,却要对着窝棚喊:

“偷秋了”。

看园的老头佯装没听见,任他们“偷”。

这个夜晚,最不知疲倦的是村庄里的孩子们,瓜果、花生、几盘向日葵,甚至一根秋黄瓜,往日里他们渴望的东西,今天夜里他们东钻西潜全偷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堆放在他们自己的床头,他们拥着这些东西终于甜甜地睡熟了。

村庄人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但偷秋是例外。

庄里偷秋都只是象征性顺手牵羊那么一点点。

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子,明年后年就要风有风要雨有雨,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了。

他们是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是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是渴望从劳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

(选自《勇气改变世界》,印刷工业出版社)

(1)解释词语。

不知疲倦:

________

蹑手蹑脚: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一清二楚—________ 

渴望—________ 

劳碌—________

(3)文中表现孩子们偷秋后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体现了他们

________的心情。

(4)孩子们偷秋后“甜甜地睡熟了”是因为( 

他们偷到了东西,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因为这些东西都很好吃。

因为这些东西代表着他们的梦想。

(5)短文中的“偷秋”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传递了庄户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很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或者对待其他事物,忘记了劳累和辛苦;

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2)模模糊糊;

失望;

悠闲

(3)兴高采烈;

高兴

(4)C

(5)偷秋就是在中秋之夜,从别人的丰收果实中象征性地顺手牵羊拿点东西,表现出庄稼人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渴望从劳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的美好情感。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很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或者对待其他事物,忘记了劳累和辛苦。

⑵模模糊糊;

悠闲;

⑶兴高采烈;

高兴;

⑷C;

⑸偷秋就是在中秋之夜,从别人的丰收果实中象征性地顺手牵羊拿点东西,表现出庄稼人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渴望从劳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的美好情感。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