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4623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

《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任务十二 排泄护理文档格式.docx

(三)腹泻

腹泻(diarrhea)是任何因素引起肠蠕动增快,使食物通过胃肠道过于迅速,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不成形或呈水样便。

常伴有肠痉挛、腹痛、恶心、呕吐、肛门疼痛、全身无力,有急于排便的需要和难以控制的感觉。

短时的腹泻可以帮助机体排出刺激物质和有害物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但是,持续严重的腹泻,可使机体内的大量水分和胃肠液丧失,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长期腹泻将导致机体的营养不良。

(四)排便失禁

排便失禁(fetalincontinence)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

导致大便失禁有两方面原因:

生理方面多见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病变或损伤、严重腹泻;

心理方面多见于情绪失调、精神障碍等。

(五)肠胀气

肠胀气(flatulence)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表现为腹部膨隆,叩之呈鼓音、腹胀、痉挛性疼痛、隔逆、肛门排气过多。

引起肠胀气的主要原因有:

食入产气性食物过多、吞入大量空气、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减少、便秘、肠道梗阻等。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一)评估

1.影响排便的因素

(1)年龄

(2)饮食

(3)活动

(4)生活习惯

(5)心理因素

(6)社会因素

(7)疾病与治疗

2.粪便的观察

(1)量与次数

每日排便量与食物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约100~300g。

进食肉类与蛋白质者大便较素食者量少。

成人正常范围是每天1~3次,到每周1~3次;

婴儿的排便次数较多,每天约3~5次。

如一周少于一次或每日多于3次,应视为排便异常。

(2)形状与软硬度

粪便的软硬度分为四种:

硬便、软便、稀便、水样便。

形状可分为成形、不成形等。

正常人的粪便为成形软便。

(3)颜色

正常粪便因含胆色素而呈黄褐色。

久置后由于粪便中胆色素原被氧化可致颜色加深。

由于摄入食物或药物种类不同,粪便颜色会发生变化,如食叶绿素丰富的蔬菜,粪便可呈暗绿色;

摄入血、肝类食物或服含铁剂的药物,粪便呈酱黑色,服用炭粉、铋剂等药物,粪便呈无光样黑色;

服钡剂后呈灰白色。

婴儿的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

病理情况时,可有如下变化:

柏油样便:

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色便:

提示胆道梗阻。

暗红色血便:

提示下消化道出血。

果酱样便:

见于肠套叠、阿米巴痢疾。

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

见于痔疮或肛裂。

白色“米泔水”样便:

见于霍乱、副霍乱。

(4)气味

严重腹泻:

恶臭。

下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

腐败臭。

上消化道出血:

腥臭。

消化不良:

酸败臭。

(二)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便秘

【护理措施】

(1)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指导患者选择一适合其自身的时间。

(一般以早餐后为宜),每天固定在此时间排便,并坚持下去,不随意使用缓泻剂及灌肠等方法。

(2)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粗粮、蔬菜、新鲜水果等,多饮水(每日>

1500mL)。

(3)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以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

病情许可时,可指导患者做加强腹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运动,以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

(4)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如适当遮挡、通风,以消除紧张,保持精神松弛。

避开治疗护理和进餐时间。

(5)选取适当的排便体位,病情允许,可取坐位或抬高床头,以借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力,促进排便。

对需绝对卧床或某些术前患者,应有计划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

(6)可采用针刺疗法、服用中药、腹部环形按摩、简易通便术、灌肠等方法。

但应注意长期使用缓泻药物或灌肠,会使肠道失去正常的排便功能,造成慢性便秘

2.粪便嵌塞(粪结石)

(1)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来润肠通便。

(2)必要时,先行油类保留灌肠,2-3小时后在做清洁灌肠。

(3)人工取便。

通常在清洁灌肠无效后按医嘱执行,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如患者有心悸、头昏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可反复进行。

勿使用器械,以免损伤肠黏膜或引起肛周水肿。

(4)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排便的知识,协助病人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维持正常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

3.腹泻

(1)遵医嘱给予各种治疗:

如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盐液或静脉输液。

(2)加强生活护理:

饮食,酌情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饮水,严重腹泻时可暂禁食;

保护肛周皮肤,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

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

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便盆;

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使之达到身心充分休息的目的。

(3)密切观察病情,腹泻严重者,应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需要时留取样本送检。

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4)疑为传染性疾病,按肠道隔离患者护理。

如伤寒(黏液便)、霍乱(米泔水样便)

4.排便失禁

(1)心理护理:

大便失禁的患者心情紧张而窘迫,护理人员应尊重理解患者,给予心理安慰与疏导。

(2)保护皮肤:

重点预防褥疮的发生。

床上铺橡胶单和中单或一次性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及臀部皮肤,并注意观察骶尾部皮肤变化。

(3)帮助患者重建正常排便控制能力:

主要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了解患者排便时间的规律,定时给予便器,促使患者按时自己排便,如无规律,可每2~3小时让病人使用一次便盆;

与医生协调定时应用导泻栓剂或灌肠,以刺激定时排便:

教会患者进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运动,每次20~30min,每日数次。

(4)环境清洁:

保持床褥、衣服清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更换污湿的衣裤单被,定时开窗通风,除去不良气味。

5.肠胀气

(1)了解并去除肠胀气的原因:

肠道疾患等。

勿食产气食物和饮料,积极治疗肠道疾病。

(2)鼓励患者活动,促进肠蠕动:

一般情况下,可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卧床患者可做床上活动或变换体位。

(3)轻微胀气时,可腹部热敷或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

还可针刺疗法或:

针刺双侧足三里、气海、天枢,留针10min。

(4)严重胀气时,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如大黄、甘朝敷于脐部,肌注新斯的明等。

或行肛管排气。

四、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一)灌肠法

定义:

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病员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或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分类:

根据灌肠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

(2)保留灌肠

(二)各种灌肠法的实施:

1.大量不保留灌肠

【定义】溶液灌入肠道后,在5~30min内排出体外的方法。

【目的】

1.解除便秘、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准备】

(一)病人

1.病人的选择

(1)适应症

①便秘、肠胀气病人。

②食物中毒等病人。

③需行某些手术、检查者。

④即将分娩的产妇。

⑤高热病人。

(2)禁忌症

①急腹症②消化道出血③妊娠④严重心血管疾病等

2.病人的准备

(1)解释。

(2)排便。

(3)准备手纸。

(二)溶液

1.种类:

0.1%~0.2%肥皂水。

肥皂水具有润滑及刺激肠道的作用,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生理盐水。

一般情况下,量及温度同上。

无刺激性,适用于术后、体弱、老人、小儿的便秘。

2.量:

500~1000ML。

3.温度:

39~41℃。

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

(三)用物

中治疗盘:

①灌肠筒②弯盘内有:

肛管、纱布③卫生纸、④便盆、橡皮布、杂用巾(置车下层)另备:

水温计、温开水、软皂、石腊油、搅棒。

(四)环境

1.一般情况在处置室进行灌肠操作;

如病人活动不便时,可在病室进行,注意遮挡,关闭门窗,适当使用屏风遮挡。

2.注意保暖。

【实施】

准备:

开包→夹管→配液→测温(39~41℃)→查对→解释→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垫橡皮布、杂用巾→放架

体位:

左侧卧位可利用重力作用及虹吸原理将液体灌入肠内,并使灌肠液易于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存留;

对不能侧卧者,可取仰卧位,并将便盆至于病人臀下,可略抬高床头(≤30℃)。

插管

插管:

放盘→挂筒(筒底距床面45~60cm)→连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以卫生纸分开臀部、插管(10~15cm)

注意:

长度:

10~15CM,过深,对直肠壁刺激不够,病人无便意;

过浅,易排便。

嘱病人张口呼吸:

促进肛门括约肌松弛。

轻轻插入:

防损伤直肠黏膜。

灌液:

先向前,再向后:

插时顺应直肠解剖位置,直肠盆部凸向后为骶曲,直肠肛门部凸向前为会阴区

一手扶肛管→松开止血钳、灌液→观察

拔管整理:

以止血钳夹闭管下端→拔出肛管置于弯盘内→管下段挂于输液架上→撤弯盘、杂用巾、橡皮布于车下层→协助病人平卧(尽量保持5~10分钟)、交代→取下灌肠筒→整理用物→洗手。

记录:

次数/E,如2/E表示灌肠后大便次数为两次;

12/E表示自解一次,灌肠后大便两次。

【注意事项】

(一)保护病人自尊,及时给予遮盖、保暖。

(二)根据医嘱准备液体,注意溶液的量、温度、浓度、压力。

(三)注意几种特殊情况:

1.某些颅脑疾患、心脏病、老年病人、儿童,灌肠时应慎重,压力要低,速度要慢,并注意病情变化,以免意外。

2.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防止诱发肝硬化。

3.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钠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4.伤寒病人灌肠时,量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

5.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以后再排出,排便后30分钟再测体温并记录。

(四)随时观察病情:

1.如插入或溶液流入受阻,应找原因。

如为粪块堵住,可拔出肛管少许,轻轻转动,再插入。

2.如病人有便意或腹胀,应将灌肠筒适当降低,以减轻液压,并嘱病人深呼吸以减轻腹压。

3.如病人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等,应立即停止灌肠,酌情处理,通知医生。

可能为肠穿孔。

(五)禁忌症:

妊娠、消化道出血、急腹症病人不宜灌肠。

2.小量不保留灌肠

①软化粪便。

为保胎孕妇、病重、年老体弱、小儿等病人解除便秘。

②排出积气。

为腹部及盆腔手术后肠胀气病人排除肠道积存气体,减轻腹胀。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注洗器,药杯或量杯内盛医嘱指定的溶液,溶液的温度为38°

C,14或16号肛管,温开水5~l0ml,弯盘,卫生纸,橡皮巾及治疗巾,润滑剂,夹子或血管钳,便盆。

常用溶液:

①“l、2、3”溶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

②甘油和水各60~90ml;

③各种植物油120~180ml。

【实施步骤】

①准备漏斗或大注洗器连接较细的肛管,用较小量杯盛溶液。

病人的准备与大量不保留灌肠相同。

②灌肠时将溶液倒入漏斗后排气,并滑润肛管前端。

反折肛管,徐徐插入肛门至直肠约7~10cm。

③将漏斗举高使液面距患者肛门30cm,放开肛管,使溶液徐徐流入。

④在溶液将流完时,倒入温开水使灌肠液全部进入病人肠道,将肛管反折后拔出。

嘱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10~20分钟后排便。

3.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cleansingenemaorcolonirrigation)

①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内的粪便,为直肠、结肠检查和术前做准备,以便于检查、并防止手术部位的感染。

②稀释肠内毒素,促其排出。

用物同大量不保留灌肠。

结肠灌洗准备“Y”形管、引流管、夹子及污水桶。

①清洁灌肠即反复多次进行大量溶液灌肠,第一次用肥皂水,以后用0.9%盐水,直至排出液清洁无粪便为止。

注意灌肠时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40cm)。

灌肠应在检查或手术前1小时完成,禁用清水反复多次灌洗,以防水与电解质紊乱。

一般在临床上,在手术或检查前一天下午服用蓖麻油,晚上进食流质,蓖麻油一般在晚上9时左右发生作用,手术、检查当天早晨清洁灌肠。

②结肠灌洗在灌入前,将“丫’形管的主干连接在灌肠筒橡胶管上,两支分别连接肛管与引流管上。

夹住引流管,如大量不保留灌肠插入肛管,使溶液流入约500ml,然后夹住进液管,开放引流管,使溶液流入污水桶中,再夹住引流管,开放进液管,继续灌洗。

灌洗完毕,保留肛管约15min,使溶液引流净尽。

4.保留灌肠(retainingenema)

供给药物治疗肠道疾病或给予镇静剂。

按医嘱准备药物,用物与小量不保留灌肠相同,应选择较细的肛管(选择细的导管代替肛管),药量不超过200ml,药液温度39~41℃。

①镇静、催眠用10%水化氯醛,剂量遵医嘱加等量温开水或等渗盐水。

②肠道杀菌剂用2%黄连素,0.5%~1%新霉素及其它抗生素等。

③肠道营养剂用10%葡萄糖溶液或牛奶等。

①灌肠前嘱病人排便、排尿,以减轻腹压并保持肠道清洁,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②灌肠前将病人的臀部垫高约10cm。

为提高疗效,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宜卧位,如病变部位为直肠与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

如病变部位为回盲部,则直采取右侧卧位。

③导管插入约15~20cm,药液液面距病人肛门不得超过30cm,灌入药液速度要慢,以便于保留。

④拔出肛管后,应以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保留1h以上,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并作好记录。

①灌肠前了解目的及病变部位

②尽量在睡前于病人床前进行

③排便灌肠禁用肥皂水

④温度适宜、压力低、速度慢

⑤禁忌:

肛门、直肠、结肠术后及大便失禁者。

5.口服高渗液清洁肠道

(1)目的:

为直肠、结肠检查和手术前肠道准备

(2)用物准备:

常用溶液为硫酸镁、甘露醇。

(3)工作原理:

甘露醇、硫酸镁溶液为高渗溶液,在肠道内不吸收,造成高渗环境,使肠道内水分大量增加,从而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加速排便,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

(4)实施步骤

甘露醇法患者术前3d进半流质饮食,术前1d进流质饮食,术前1d下午2~4时口服甘露醇溶液1500mL。

硫酸镁法患者术前3d进半流质饮食,每晚口服50%硫酸镁10~30mL。

术前1d进流质饮食,术前1d下午2~4时,口服25%硫酸镁200mL,然后再口服温开水1000mL。

一般服后15~30min,即可反复自行排便,2~3h内可排便2~5次。

(二)简易通便术

常用于老年、小儿、体弱患者。

1、开塞露通便法

2、甘油栓通便法

3、肥皂栓通便法

禁忌:

肛门粘膜溃疡、肛裂及肛门有剧疼痛者,均不宜使用。

(三)肛管排气

肛管排气(blindenema)将肛管从肛门插入直肠,排除肠腔积气,以缓解腹胀的技术。

注意事项:

长时间留置肛管,会减少肛门括约肌的反应,甚至导致括约肌永久性松弛,必要时可隔几小时后再重复插管排气。

项目三十六便标本采集

正常粪便是由已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

临床上常通过检查粪便判断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并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功能。

粪便标本分四种:

常规标本、细菌培养标本、隐血标本和寄生虫或虫卵标本。

目的:

常规标本用于检查粪便性状、颜色、细胞等。

培养标本用于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

隐血标本用于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察见的微量血液。

寄生虫标本则用于粪便中的寄生虫、幼虫以及虫卵计数检查。

评估:

1.了解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

2.了解需作的检查项目,明确要收集的粪便标本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3.评估病人的理解合作能力。

检便匙)、检验单(标明病室、床号、姓名)。

方法:

(1)核对病人并向其解释目的和收集大便的方法。

(2)收集标本

常规标本:

嘱病人留取标本,用检便匙取中央部分或粘液脓血部分约5g(蚕豆大小),置于检便盒内。

培养标本:

用无菌棉签取中央部分粪便或脓血粘液部分2~5g置于培养瓶内,塞紧瓶塞。

如病人无便意,用无菌棉签蘸无菌生理盐水,由肛门插入6~7cm顺一方向轻轻旋转后退出,将棉签置于培养管内,塞紧送检。

隐血标本:

按常规标本留取。

寄生虫标本

检查寄生虫虫卵:

在粪便不同部位取带血或粘液部分5~10g;

检查阿米巴原虫:

将便盆加温至接近病人的体温,标本在30min内连同便盆送检,保持阿米巴原虫的活动状态;

服驱虫药后检查的,应留取全部粪便,查取蛔虫、钩虫、蛲虫的数目。

(3)整理送检清洁、消毒便盆,放回原处,洗手。

必要时记录,及时送检。

思考题

1.对腹泻和排便失禁的病人应如何护理?

2.怎样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3.请列表比较各种灌肠法的异同点?

(李娜)

项目三十七导尿技术

一、排尿有关的解剖生理

(一)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肾脏(kidneys)

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尿液、排泄人体代谢的终末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含氮物质)、过剩盐类、有毒物质和药物;

此外,肾脏还有内分泌的功能如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等;

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

一般1~2ml/min(100ml左右/h),生成的尿液经肾盂回收,然后经输尿管到膀胱。

2.输尿管(ureters)

输尿管为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细长肌性管道,左右各一,成人输尿管全长约25~30cm,有三个狭窄,分别在起始部、跨骨盆人口缘和穿膀胱壁处。

输尿管结石常嵌顿在这些狭窄处。

输尿管的生理功能是通过输尿管平滑肌的蠕动刺激和重力作用,将尿液由肾脏输送至膀胱,此时尿液是无菌的。

3.膀胱(bladder)

膀胱为储存尿液的有伸展性的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内、耻骨联合的后方。

一般膀胱内储存的尿液在300~500ml时,才会产生尿意。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尿液和排泄尿液。

4.尿道(urethra)

男、女性尿道有很大不同。

男性尿道长约18~20cm,有三个狭窄,即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两个弯曲,即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女性尿道长约4~5cm,较男性尿道短、直、粗,富于扩张性,尿道外口位于阴蒂下方,与阴道口、肛门相邻,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尿道的感染。

尿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

男性尿道还与生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二)排尿的生理

排尿活动是受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活动。

当膀胱内尿量充盈时(成人达400~500ml、儿童约50~200ml),膀胱内压力增加,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压力的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S2~S4);

同时,冲动也通过脊髓上传到达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产生排尿欲。

如果时机适当排尿反射进行,副交感神经兴冲动沿盆神经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后尿道。

此时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使冲动再次沿盆神经传至脊髓排尿中枢,以加强排尿并反射性抑制阴部神经,使膀胱外括约肌松弛,于是尿液被强大的膀胱内压驱出。

在排尿时,腹肌、膈肌、尿道海绵体肌的收缩均有助于尿液的排出。

如果环境不适宜,外括约肌仍收缩,排尿反射将受到抑制。

但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二、排尿活动的异常

(一)多尿(polyuria)

24h尿量经常超过2500mL者为多尿。

如慢性肾炎后期,肾脏浓缩功能障碍时,糖尿病、尿崩症。

(二)少尿(oliguria)和无尿(anuria)

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为少尿;

24h尿量少于100mL者为无尿或尿闭。

少尿多见于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和休克患者;

无尿多见于严重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三)膀胱刺激征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freqllentmicturition)指排尿次数增多;

尿急(ufgentmicturition)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不能控制。

尿痛(dysuria)为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疼痛。

见于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膀胱结核或输尿管末端结石、膀胱癌(炎症或机械性阻塞刺激)。

(四)尿潴留(retentionofurine)

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称尿潴留。

当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mL,膀胱高度膨胀,可至脐部。

患者主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

体检可见耻骨上膨隆,扪及囊样包块,叩诊呈实音,有压痛。

引起尿潴留的原因见于:

(1)膀胱颈部以下的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2)其他原因:

如麻醉剂的影响;

伤口疼痛不敢用力排尿;

习惯改变如不习惯卧床排尿;

焦虑、窘迫等原因。

常见于腹部、会阴部术后患者。

(五)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

尿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称尿失禁。

尿失禁可分为:

(1)真性尿失禁:

即膀胱失去控制尿液能力,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地排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见于尿道括约肌损伤;

或参与排尿反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使排尿反射活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膀胱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

常见于昏迷患者。

(2)充溢性尿失禁:

即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

当膀胱内压力减轻时,排尿即行停止,但膀胱仍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