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4323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5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练习同步检测题第九章 固体液体固态变化含章末检测题Word下载.docx

A.它们的化学成分不一样

B.它们的空间点阵不一样

C.它们是两种不同物质,当在石英中添加某种成分就变成石英玻璃

D.石英是晶体,石英玻璃则是非晶体

石英和石英玻璃化学成分相同,但它们内部分子的空间排列即点阵不同,石英内分子有规则的排列,为晶体。

而加热后制成石英玻璃时,内部分子排列杂乱无章,为非晶体。

6.有一块长方形的铜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块单晶体,因为它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这是一块晶体,因为它有固定的熔点

C.这是一块多晶体,因为它由许多晶粒杂乱无章地排列而成

D.这是一块非晶体,因为它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长方形铜条是由许多晶粒杂乱无章地排列组合而成,由于外部作用小,晶粒可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它有确定的熔点,且具有各向同性,故本题应选B、C。

BC

7.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像,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

图中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像,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的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

(1) ;

 

(2) 。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确定的方向上,原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而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规律则并不相同,同时发现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

见解析

8.用沥青铺成的路面,冬天变硬,夏天变软,沥青是晶体材料还是非晶体材料?

列举生活中的晶体和非晶体例子。

沥青冬天变硬,夏天变软,说明它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

食盐、味精、冰糖为晶体;

蜡烛、玻璃为非晶体。

9.

如图所示,试说明晶体从开始加热到全部熔化为液体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分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三个阶段说明)。

(1)熔化前,晶体从外界吸收能量,主要用来增加组成点阵结构的微粒的平均动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其体积一般也有所增大,也有小部分能量用来增加微粒的势能。

(2)熔化时,当温度升高到熔点时,点阵结构中的一部分微粒已有足够的动能,能够克服其他微粒的束缚离开平衡位置,破坏点阵结构,开始熔化。

继续加热,微粒所吸收的热量不再用来增加其平均动能,而完全消耗在破坏点阵结构所需的能量上,即用来增加势能。

(3)熔化后,液体吸收的能量主要转变为分子动能,只要继续加热,温度就会升高。

(建议用时:

30分钟)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B.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

C.因为金属物理性质表现出各向同性,故金属是非晶体

D.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并非所有晶体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故选项A错误。

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选项D正确。

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后,仍是晶体;

金属都有确定的熔点,故选项B、C错误。

D

2.关于单晶体和多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内物质微粒是有序排列的

B.单晶体内物质微粒是无序排列的

C.多晶体内每个晶粒内的物质微粒排列是有序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是由于内部物质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使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多晶体内每个晶粒内的物质微粒排列是有序的。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关于温度变化和能量交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保持不变,不需继续加热

B.温度保持不变,要继续加热

C.温度保持不变,但吸热增加内能

D.不断吸收能量,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来增加其内能,故只有选项B、C正确。

4.一块密度和厚度都均匀分布的矩形被测样品,长AB是宽AC的两倍,如图所示,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O1O1'

和O2O2'

测其电阻阻值均为R,则这块样品是(  )

A.单晶体       B.多晶体

C.非晶体D.金属

沿O1O1'

两对称轴测长方体所得阻值相等,说明该物质沿O1O1'

方向电阻率不同,即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故选项A正确。

A

5.一块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是因为(  )

A.金属是单晶体

B.金属是多晶体

C.金属晶粒的排列是有序的

D.金属是非晶体

金属晶粒的排列是有序的,但是由于大量的晶体无序地组成了多晶体,因此多晶体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

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的原因就是金属是多晶体,B选项正确。

6.谈一下实验得到的图象的含义(如图所示)。

从图象上看:

纵轴表示温度T,横轴表示时间t,曲线a表示某种晶体的熔化过程,曲线b表示某种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在一定的压强下对晶体加热,晶体未熔化时,它的温度逐渐升高(曲线a的AB段);

到达温度T0时,晶体开始熔化,直到晶体全部熔化为液体,在这段时间里,固态与液态共存,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为T0不变(曲线a的BC段),温度T0就是晶体的熔点;

待晶体全部熔化后,再继续加热,温度才会再度升高(曲线a的CD段)。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它先是变软,然后逐渐由稠变稀,最终完全变为液体。

曲线b表示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整个过程不存在确定的熔点。

7.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它们的空间点阵不同,已知碳的摩尔质量M=12.0g/mol,石墨的密度为ρ1=2.25g/cm3,金刚石的密度ρ2=3.52g/cm3。

试求石墨和金刚石中相邻原子间的平均距离各为多大。

金刚石与石墨都是原子晶体,由于原子间距很小,我们可以认为原子是紧密排列的,相邻原子间的距离等于原子的直径(把原子视为球形)。

摩尔体积V=

一个原子体积V0=

把原子视为小球V0=

π(

)3

整理得d=

代入数据得d1=

=2.57×

10-10m

d2=

=2.21×

10-10m。

石墨中相邻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是2.57×

10-10m;

金刚石中相邻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是2.21×

10-10m

课时训练11 液体

题组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1.关于液体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

B.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

C.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种类无关

D.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

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故B错;

表面张力的大小除了跟边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故C错。

AD

2.关于液体和固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

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

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

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微粒那样强,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

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之所以能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里移动比较容易,所以其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选项C、D正确。

故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C、D。

BCD

3.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使得表面层内分子的分布比内部要密些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因而产生表面张力

C.液体表面层分子间只有引力而没有斥力是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

D.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由于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一些,分子间作用力体现为分子引力,因而产生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总是要使液面收缩到最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论是何种液体,表面张力总要使液体表面积增大

B.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向下

C.表面层内的液体分子没有斥力,只有引力

D.表面层内的液体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表面张力使液面收缩,方向不确定,表面层内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D选项正确。

5.毛笔插入水中,笔毛就散开,拿出来后笔毛就合拢在一起,试解释这一现象。

毛笔插入水中后,每根纤维都受各个方向相同的水的作用力,笔毛相当于只受自身弹力的作用,故呈散开状态;

拔出水面后,外层的笔毛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总要使其表面收缩至最小,因而会收拢在一起。

题组二 浸润、不浸润和毛细现象、液晶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

C.粉笔能吸干纸上的墨水——浸润现象

D.布做的雨伞,虽然纱线间有空隙,却不漏雨水——毛细现象

A是不浸润现象;

B是表面张力;

C是毛细现象;

D是不浸润现象。

故选项B正确。

7.如图所示,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发生弯曲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面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B.表面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C.附着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D.附着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附着层Ⅰ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散趋势,故选项A、C正确;

附着层Ⅱ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故选项B错误。

AC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上升

B.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下降

C.建筑房屋时,在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这是为了增加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容易上升

D.农田里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表的土壤锄松,可以减少毛细现象的发生

毛细现象和液体的浸润、不浸润相联系,浸润液体在细管中能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故选项A、B正确;

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防止地下的水分沿着夯实的地基以及砖墙的毛细管上升,以使房屋保持干燥,选项C错误;

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可以沿着它们上升到地面。

如果要保持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表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选项D正确。

ABD

9.下列有关液晶的一些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

B.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所加电场的变化而变化

D.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所加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液晶分子既有排列的有序性,又可以自由移动;

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度、电场等)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例如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容器表面的差异等,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故选项A错误,选项B、C、D正确。

10.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水银滴在玻璃板上将成椭球状,所以说水银是一种不浸润液体

B.液体对固体是否发生浸润现象,是由液体和固体两者的性质共同决定的

C.在人造卫星中,由于一切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一个固定着的容器中装有浸润其器壁的液体时,必须用盖子盖紧,否则容器中的液体一定会沿器壁流散

D.当A液体和B固体接触时,发生浸润现象还是发生不浸润现象,关键取决于B固体分子对附着层A液体分子的吸引力比液体内的分子对附着层分子吸引力大些还是小些

水银不浸润玻璃,但可能浸润其他固体,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人造卫星上,如果液体浸润其器壁,液体和器壁的附着层就会扩张,沿着器壁流散,故必须盖紧,选项C正确。

选项D正确说明了发生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的微观原理,故选B、C、D。

1.

如图,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环在肥皂液里浸一下,使环上布满肥皂液薄膜。

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那部分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圆形,主要原因是(  )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B.液体表面受重力作用

C.液体表面张力作用

D.棉线圈的张力作用

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比较大,液体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故松弛的棉线圈变为圆形,故选项C正确。

C

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是(  )

A.游泳时弄湿了的头发黏在一起

B.熔化的铁水注入内空且为球形的砂箱,冷却后铸成一个铁球

C.脱湿衣服感觉很费劲

D.绸布伞有缝隙但不漏雨水

B选项中铁球的形状决定于砂箱的形状,与液体表面张力无关;

C选项中脱湿衣服费劲是附着力造成的。

故选项A、D不正确。

3.有的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具有缩小的趋势,这是因为(  )

A.附着层里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

B.附着层里分子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

C.附着层里分子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D.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

附着层有缩小的趋势,说明不浸润,是因为附着层里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弱。

故选项A、C正确,选项B、D错误。

4.由于海水表面有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珠之间相互吸引着,这样使得风很难把水珠刮起,只能够形成海浪,所以海洋上的风中只带有少量的水沫;

而沙漠中的沙子却不一样,沙粒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风很容易刮起大量的沙子……根据以上规律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设想,如果玻璃杯中盛有少量水银,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内,水银在杯子中将呈现如图所示的怎样的形状(  )

在宇宙飞船内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随之消失;

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受失重的影响,水银不浸润玻璃,水银的形状只由表面张力来决定。

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水银的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而体积一定时,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水银会呈现球形,故选项D正确。

5.用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比实际气压(  )

A.偏高       B.偏低

C.相同D.无法判断

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由于内径很细,则可以发生毛细现象,对液柱起压低作用,所以水银柱高度偏低,示数偏低,B正确。

6.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简图,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  )

A.天平仍然平衡

B.由于铁丝离开液面沾上液体,重量增加而使天平平衡破坏,左端下端

C.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和液面间生成一液体膜,此液体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

铁丝在刚离开液面时和液面之间形成一层膜,膜中分子密度小,分子稀疏,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对铁丝产生向下的拉力作用,使天平左端下降,故选项C正确。

7.如图所示,在培养皿内注入清水。

让两根细木杆相互平行地浮在水面上,再在细木杆之间轻轻地滴入几滴酒精,细木杆会“自动”散开。

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漂浮在水面上的细木杆,原来两边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表面张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滴入酒精后,细木杆之间液体的表面张力减小,使得内侧的表面张力比外侧的小,细木杆就散开了。

8.若毛细管露出水面的高度小于水沿毛细管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则水是否会从管口溢出?

毛细管竖直时,虽然管口离水面的高度小于水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水却不能从管口溢出,其实质就是水柱到达管口后,水面的弯曲程度随上升的水柱高度而变化。

如图所示,水柱高,弯曲程度大,合力大。

水柱低,弯曲程度小,合力小。

而水柱之所以能沿毛细管上升,正是由于弯曲水面所产生的表面张力提供向上的合力。

这一合力随表面弯曲程度而变化。

弯曲程度小,合力小。

当此合力与上升的水柱重量大小相等时,水柱便停止上升。

所以,不论管口与水面相差多高,水总不会从管口溢出。

见解析

课时训练12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题组一 空气的湿度

1.湿泡温度计与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  )

A.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

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C.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程度越近

D.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程度越远

湿泡温度计与干泡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表示水分蒸发越快,所以相对湿度越小,即空气中的水蒸气离饱和程度越远。

故选项D正确。

2.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可得(  )

             

A.冬天的绝对湿度大B.夏天的绝对湿度大

C.冬天的绝对湿度小D.夏天的绝对湿度小

冬天温度低,蒸发慢,空气中含水分少,绝对湿度小;

夏天温度高,蒸发快,空气中含水分多,绝对湿度大,故选项B、C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液体的饱和汽的密度是一定的

B.饱和汽近似地遵守理想气体定律

C.在潮湿的天气里,空气的相对湿度大,水蒸发得慢,所以洗了衣服不容易晾干

D.在绝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比冬天的相对湿度大

饱和汽的密度仅由温度决定,温度越高,饱和汽的密度越大,饱和汽压越大。

由相对湿度=

×

100%可知,在p1相同的情况下,ps越大,相对湿度越小。

人感觉“潮湿”和“干燥”及蒸发快慢取决于相对湿度。

4.在沿海城市的秋天,白天的气温是30℃,空气的相对湿度是60%。

天气预报提示夜里的气温要降到20℃,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不会成为饱和汽?

为什么?

(30℃时,水的饱和汽压为4.23×

103Pa,20℃时水的饱和汽压为2.33×

103Pa)

根据题意,30℃时,水的饱和汽压为p1=4.23×

103Pa,当此时的相对湿度为60%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为p=4.23×

103×

60%=2.54×

103Pa。

当夜里的气温变为20℃时,水的饱和汽压为p2=2.33×

103Pa<

2.54×

此时的饱和汽压小于白天时水的实际汽压,所以水会凝结,水蒸气仍然是饱和汽。

因此会成为饱和汽,因为夜里的饱和汽压小于水的实际汽压。

题组二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5.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亦然

B.蒸发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沸腾亦然

C.蒸发发生在液体内、外,沸腾亦然

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却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沸腾只能在达到沸点的温度下发生,但可以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故选项D正确。

6.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这时(  )

A.水不再蒸发

B.水蒸气不再液化

C.蒸发和液化达到动态平衡

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此时蒸发和液化仍在同时继续进行,只不过蒸发和液化的水分子个数相等而已,故选项C正确。

7.饱和汽压是指(  )

A.当时的大气压B.饱和汽的压强

C.水蒸气的压强D.以上都不对

饱和汽压是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选项B正确。

8.把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可以采用以下的哪种方法(  )

A.在温度不变时,可以减小压强,增加它的体积

B.在温度不变时,可以增加压强,减小它的体积

C.只增高未饱和汽的温度

D.在降低温度时,增大它的体积而保持它的压强不变

因为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在温度不变时,饱和汽压不变,减小气体的体积,水蒸气的压强增大,直到等于饱和汽压,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若只增大水蒸气的压强到饱和汽压,未饱和汽就变成饱和汽,或只降低温度,饱和汽压减小到等于水蒸气的压强,则未饱和汽变为饱和汽,故选项C、D正确。

9.在通常情况下,冰只能使水冷却,不能使水沸腾,但在特殊条件下,冰能使水沸腾。

在烧瓶内灌半瓶水,放在火上加热,待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上取下并用塞子将瓶口塞住,这时沸腾停止了;

把瓶倒过来在瓶底上放上一些碎冰时,立刻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试解释其原因。

解答:

原来,当我们把瓶口塞住时,瓶中的空气已几乎全被水蒸气赶跑了,液面上只有蒸气压强,没有空气压强。

在瓶底放上碎冰后,瓶底冷却使水蒸气凝结为水滴,因此水面上压强降低,沸点也降低,所以,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1.下列关于干湿泡湿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湿泡湿度计测的是绝对湿度

B.湿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高于干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

C.干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高于湿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

D.干泡温度计与湿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大

因为干湿泡湿度计由两支温度计组成,用来测空气湿度的温度计是干泡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水银泡上包有棉纱,并浸在水中,是湿泡温度计,由于水蒸发吸热,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总小于干泡温度计的示数,故选项C正确。

相对湿度越小,蒸发越快,干泡温度计与湿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差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绝对湿度跟水的饱和汽压的百分比,叫作空气的相对湿度

B.人们的有些病症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

C.干湿泡湿度计上,两温度计的示数的差值越大,说明空气就越潮湿

D.只要气温不高,人们就一定不会感到闷热

A中的饱和汽压应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汽压(因为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汽压的值不等),故选项A错误;

B中所述的情况,就是相对湿度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的一个例子,故选项B正确;

两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说明感温泡上的水蒸发越快,空气越干燥,故选项C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