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3841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章发展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

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第二节战略定位

  ——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12年,用3年左右时间打牢基础,优化环境,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谋划并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旅游项目,实现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高,海南旅游的国际吸引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旅游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海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专栏2(略)

  第四节建设发展原则

  ——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

坚持大产业布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积极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加快引进国际知名品牌。

  ——坚持强岛富民,普惠民生。

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成果,将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

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打破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有效整合资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开发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

  ——坚持规划引导,扎实推进。

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发展步骤,优化空间布局,预留发展空间,有序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

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统筹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旅游业与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统筹旅游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和公益性开发。

 [第二篇]空间布局

  核心提示

  ●在空间布局上,全岛共划分为六大功能组团:

  北部组团:

以海口市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迈三市县

  南部组团:

以三亚市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乐东三县

  中部组团:

包括五指山、琼中、屯昌、白沙四市县

  东部组团:

包括琼海、万宁两市

  西部组团:

包括儋州、临高、昌江、东方四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

  海洋组团:

包括海南省授权管辖海域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

  ●按照海岸带功能分为六大分区:

  临港经济区、城镇生活区、旅游休闲区、生态保护区、农业和渔业区、其他区

  将三亚打造成为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0694

  全岛分为六大功能组团

  第三章:

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滚动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科学确定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功能组团和海岸带功能分区,加强对主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规划控制。

  第一节功能组团

  北部组团。

以海口市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迈三市县,面积7965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3.37%。

重点发展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商业餐饮、高尔夫休闲、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汽车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

根据条件适度集中布局特色旅游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定时定址的节庆、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

海口市要发挥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和旅游集散地的作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文昌市将逐步建设成为集卫星发射、航天科普、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航天城。

  南部组团。

以三亚市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乐东三县,面积6955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0.41%。

重点发展酒店住宿业、文体娱乐、疗养休闲、商业餐饮等产业。

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布局建设特色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文化节庆、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

建设好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将三亚打造成为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

发挥三亚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的集聚、辐射作用,形成山海互补特色,带动周边发展。

  中部组团。

包括五指山、琼中、屯昌、白沙四市县,面积7184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1.07%。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加强热带雨林和水源地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热带特色农业、林业经济、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城镇服务业、民族工艺品制造等。

重点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和黎族苗族文化旅游项目。

  东部组团。

包括琼海、万宁两市,面积357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10.49%。

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热带特色农业、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根据条件,适当布局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

将博鳌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会议中心。

  西部组团。

包括儋州、临高、昌江、东方四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面积8407平方公里,占海南岛面积24.66%。

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集中布局发展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把儋州建设成为海南岛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规划建设东坡文化园。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探奇旅游、工业旅游、滨海旅游等。

  海洋组团。

包括海南省授权管辖海域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巩固提升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做大做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和加工业,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鼓励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海洋旅游项目。

  海岸带功能划分包含生态保护区

  第二节海岸带功能分区

  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海南岛海岸带从功能上划分为六大类型:

临港经济区、城镇生活区、旅游休闲区、生态保护区、农业和渔业区、其他区。

  临港经济区。

主要功能:

建设港口和临港产业,实现港区联动,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

这类海岸带开发要坚持效率原则,通过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海岸带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

适度发展工业旅游、休闲渔业等。

  城镇生活区。

用于城镇发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景观。

对该区域尚未开发的海岸线,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外,严格限制其他设施建设。

  旅游休闲区。

用于发展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配套完善服务设施,重点发展酒店住宿、商业餐饮、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等产业。

  生态保护区。

用于保护海洋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生物物种和自然历史遗迹。

这一带的旅游开发必须在保全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不破坏沿海基干林带等生态隔离带的前提下,实行保护性开发。

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旅游等。

  农业和渔业区。

用于农业生产、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

  其他区。

用于科研、军事和其他等。

  差异化建设景区和度假区

  第三节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开发建设

  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原则。

将全省重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

  政府引导原则。

原则上由省、市县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根据规划和审批的建设项目有序供应土地。

用于规划建设的滨海、滨河、滨湖等优质土地资源,原则上主要用于度假区和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环境协调原则。

  差异化发展原则。

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开发建设要结合资源特色和区域功能,合理定位,突出特色,进行差异化开发,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开发强度控制原则。

按照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对旅游区的开发强度实施分类指导和严格控制。

新建滨海度假区的建筑物与沿海最高潮位线最小距离原则上不低于100-200米,200米范围内既有建筑物不得扩建。

核心提示

  ●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要遵循统筹规划原则、政府引导原则、环境协调原则、差异化发展原则、开发强度控制原则

  ●全省确定了17个重点旅游景点和度假区

  专栏5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一、海口国家地质公园。

依托海口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融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游乐景区。

  二、海口国家湿地公园。

规划建设集红树林沼泽、滨海湿地和湖泊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三、文昌航天科技主题公园。

  四、文昌木兰头国际体育休闲园。

  五、定安南丽湖/白玉蟾风景区。

建设以湖泊为主题、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以休闲为载体的融合居住、旅游、商务、养老、疗养多功能的休闲度假区。

  六、琼海博鳌国际会展及文化产业园。

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会展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国际会展和文化产业品牌。

  七、万宁石梅湾/神州半岛休闲度假区。

建设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八、万宁兴隆旅游度假区。

进一步提升改造,打造成集温泉疗养、归侨文化、农业科普、演艺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度假区。

  九、陵水黎安港旅游区。

突出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发建设以体育、动漫、演艺等产业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群。

  十、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度假区。

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集滨海度假、休闲娱乐、疗养休闲等为一体的滨海度假区。

  十一、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完善配套度假设施,提高配套服务水平。

  十二、乐东莺歌海度假旅游区。

打造成为集滨海度假、国际会议、运动休闲、购物美食、高档地产、旅游小镇、低碳经济示范、信息产业于一体的旅游城镇。

  十三、昌江棋子湾度假养生区。

发挥资源优势,把棋子湾建设成为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养生区。

  十四、昌江霸王岭旅游区。

把霸王岭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区。

  十五、儋州东坡文化园。

依托东坡书院,深入挖掘、保护和提升东坡文化。

  十六、五指山民族风情园。

深入挖掘、保护、提升黎族苗族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景区。

  十七、保亭七仙岭温泉旅游度假区。

继续完善服务设施,建成以温泉疗养、森林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区。

 [第三篇]基础建设

  ●2015年,在稳定森林覆盖率60%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森林质量。

退化土地(水土流失、沙化、采矿破坏)恢复率达到70%,生态公益林覆盖率达到23%。

全省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9%。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重点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和大气污染的防治。

到201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农村饮用水全面达标。

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推进昌江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争取将海南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继续优化人口结构,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力争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逐步实现中职免费教育。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集中建设一批适合于四季训练的运动场馆,加快推进省体育中心、海口江东体育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立法保护海南生态环境

  推进昌江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争取将海南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以天然林保护、重点生态区域绿化、沿海防护林建设和保护、“三边”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2015年,在稳定森林覆盖率60%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森林质量。

  在2010年海南省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有关领导开启启动球。

本报记者汪承贤摄066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强化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有效防控外来生物物种的入侵。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第二节污染防治

  重点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和大气污染的防治。

建立产污强度准入制度,重点防治工业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进一步推行改水改厕,到201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农村饮用水全面达标。

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政策,建立健全治污设施正常运营保障机制。

  开展入海河流、直排污染源和南海海域环境监测。

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第三节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昌江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争取将海南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第四节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液化天然气、燃料乙醇、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实施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节能工程。

到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2020年基本形成以低碳技术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和产品。

加强蓄能、变频、洁净煤、新能源汽车、节能灯、建筑节能等低碳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倡导和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专栏12: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实施热带天然林的封山护林和封山育林工程,使全省天然林覆盖率稳定在19%。

  二、重点生态区域绿化工程。

对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地、西部荒漠化土地、25度以上的山坡地等重点生态区域实施造林绿化和还林。

  三、沿海防护林建设和保护工程。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深化对海防林体系建设的研究,对海防林尽快展开功能分区、树种选育、抚育间伐、生态效益、更新方式的研究,增加海防林营造、养护的科技含量,提升沿海防护林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四、“三边”防护林工程。

加快建设兼具防护、景观、绿化和经济作物功能的水边林、路边林、城边林建设。

  五、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

在建设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实施湿地恢复示范工程,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

  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络,建设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迁地保存与繁衍基地。

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生境的保育与恢复。

  组建“海南国际旅游职业学院”

  出台落户、住房等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

 第五章和谐旅游岛建设

  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继续优化人口结构,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优先发展教育。

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每个市县要办好1―2所普通高中学校,每个镇至少办好1所寄宿制中心学校和1所中心幼儿园。

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及实习培训基地建设,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加强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培养海南新兴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

提高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水平。

  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吸引国际知名旅游院校来海南合作举办旅游院校,引进优质旅游教育资源。

依托现有教育资源,组建“海南国际旅游职业学院”,建设海南特色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设立“海南省旅游研究院”,加强海南旅游发展基础理论、政策法规和规划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引进。

出台落户、住房等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

  第二节公共文化体育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省、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

集中建设一批适合于四季训练的运动场馆,加快推进省体育中心、海口江东体育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开展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水下考古中心、五指山黎峒大观园、东坡文化园等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

加强海南黎族、苗族传统民居、村寨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陈列传习设施,保护黎族苗族文化。

保护性开发海口骑楼老街,打造成特色旅游风情街区。

  加快建设10大交通能源重点项目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加快建立完善医疗急救体系,争取将海南纳入国际医疗救援机构(SOS)网络。

积极促进就业,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家庭和贫困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就业。

加快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和水平。

2020年初步建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增长幅度不得低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着力推进教育、就业、公共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民增收以及生态文明等民生工程建设。

  ●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邮轮码头,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发展。

2010年底前建成开通东环铁路,2015年底前建成西环铁路,适时建设西线铁路扩能改造和洋浦支线铁路项目。

推进中线地方高速公路和万宁至洋浦地方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田”字型高速公路网络。

到2015年,形成岛内“2小时旅游交通圈”。

  第三节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海口、三亚两个省级医疗保健基地和儋州、琼海、五指山三个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完成省中医院和区域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改造,新建省肿瘤医院、省眼耳鼻喉科医院。

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立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卫生室。

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全省23个疾病控制中心的能力建设,逐步健全全省和区域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

健全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海南与各省(区、市)异地医保互认制度,推进解放军第301医院海南分院建设。

  第四节就业和社会保障

  积极促进就业。

依托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家庭和贫困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就业。

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力度。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网络。

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增长机制,确保低保补助增幅不低于物价水平涨幅。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0年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率先实现60岁以上农民全部由政府提供基础养老金。

  第五节城乡一体化建设

  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以国际旅游岛规划为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乡规划相互分工、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

统筹城乡交通、防洪减灾、供电、供水、燃气、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按照“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原则,推动海口演丰镇、云龙镇、文昌东郊镇、定安龙门镇、琼海博鳌镇、会山镇、万宁兴隆镇、陵水新村镇、三亚天涯镇、屯昌枫木镇、保亭三道镇、五指山水满乡、琼中营根镇、白沙牙叉镇、澄迈福山镇、临高新盈镇、乐东尖峰镇、莺歌海镇、昌江昌化镇、儋州蓝洋镇、中和镇、东方天安乡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

  第六节社会环境建设

  专栏13:

  旅游专项法规立项计划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

  二、《海南省旅行社管理实施细则》

  三、《海南省导游管理实施细则》

  四、《海南省旅游资源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