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细胞膜和细胞核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细胞膜和细胞核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细胞膜和细胞核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即肝细胞膜上存在协助葡萄糖跨膜转运的载体;
蛋白质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生物膜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其成分更新。
3.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代谢的中心
B.胞间连丝与核孔都是信息交流与物质运输的通道
C.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
D.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进入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
选B 细胞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需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
暗反应利用的ATP是由光反应提供的。
4.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选C 图中①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②是蛋白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③是磷脂分子,细胞器膜与核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④表示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纤维状网架结构。
5.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
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
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对运输的物质也具有选择性
D.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选C 核膜有内膜与外膜两层膜,共有四层磷脂分子;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核孔;
核孔运输与核孔复合物有关,说明核膜对运输的物质也具有选择性;
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需要ATP供能。
6.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选D 该实验通过相互对照可得出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的重要性,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得出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7.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选B 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形态;
②是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是合成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同时需要消耗能量。
8.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选B 功能①是系统的边界,表明细胞膜在生命起源中具有关键作用;
功能②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其功能具有一定的限度,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不一定都有利;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9.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①是糖蛋白
B.②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①有关
D.温度会影响协助扩散的速率
选C ①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③)有关;
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因而温度会影响协助扩散的速率。
10.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交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
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结果,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选D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温度升高,膜蛋白相对运动加剧,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图示数据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以上,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而不是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11.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部分膜蛋白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
C.载体蛋白的种类受细胞内基因的控制
D.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选B 部分生物膜蛋白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如受体蛋白;
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载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12.(2018·
贵阳一模)一位生物学家把200个细胞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得到表中所示数据。
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时间(d)
1
2
3
4
10
30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79
78
77
74
67
65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81
62
20
A.表中细胞无核部分4d后全部死亡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B.对比表中实验数据,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C.无核部分没有立即死亡是因为其中含有部分代谢所需的物质、酶等
D.细胞有核部分每天有少量死亡一定是细胞凋亡所致
选D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表中实验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细胞代谢所需的物质、酶等大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刚去核后这些物质还能发挥作用维持细胞代谢;
细胞有核部分有少量死亡,可能是细胞的正常凋亡,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了伤害,致其死亡。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___结构。
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
单位面积的该结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你认为人的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该结构的数目________(填“多”“少”或“相同”)。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④转化成③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遗传物质呈④状态时,不能发生DNA分子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①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④(或③)上,还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中。
(1)图甲表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1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
(2)图甲中2表示核孔,根据题意,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谢旺盛;
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
(3)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在末期,又重新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
(4)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图乙中①是双螺旋结构的DNA,②为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5)染色体变成染色质这一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
在染色体状态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分子结构稳定,不能解旋,故不能转录。
(6)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答案:
(1)细胞核的亚显微 4
(2)核孔 多 (3)1、4
(4)DNA 双缩脲试剂 (5)末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 (6)线粒体
14.(2017·
北京市朝阳区期末)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2017年我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高温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1)高温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高温还能诱导细胞产生自由基从而影响膜的稳定性。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高温均为诱导自由基产生,极端高温自由基产生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________,中度高温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与对照比在7d前____________,但在7d后会缓慢上升。
据此推测,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对膜稳定性的影响,可能是自由基攻击膜成分中的________或________,使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3)欲探究高温造成的损伤是否可逆,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植株幼苗在中度高温、极端高温条件下进行处理,并分别在处理的第1、3、5、7、9、11d转入正常温度条件进行恢复生长,测定各处理恢复5d后的净光合速率,得到如下数据:
图中数据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初期,可通过外施一定浓度的Ca2+来缓解高温对作物减产的影响,请你结合实验
(2)、(3)的结论,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高温导致作物蒸腾作用过于旺盛而造成气孔关闭,高温还可影响光合色素的含量下降及酶的活性降低,这都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2)从图中可以看出,极端高温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自由基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中度高温条件下,在7d内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与对照基本相同。
(3)由图示可知,3d内的极端高温造成的伤害可以得到恢复,7d内的中度高温造成的伤害可以得到恢复。
(4)Ca2+能缓解高温对作物减产的影响,可能是Ca2+减缓了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及积累等。
(1)气孔关闭、光合色素含量降低、酶活性下降(答出两点即可)
(2)逐渐增加 无明显差异 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3)7d内的中度高温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可恢复,3d内的极端高温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可恢复
(4)短时间高温条件造成的损伤是可逆(可恢复)的;
Ca2+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与积累来维持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15.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其病毒呈球状,表面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具有抗原特性,分别是红细胞凝结素(简称HA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简称N蛋白)。
HA蛋白可以使病毒轻松附着在生物细胞的受体,使其感染;
N蛋白会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图示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
(1)膜上的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其分布形式通常与其功能相适应,如①与多糖结合后的功能是________;
贯穿在结构②中的蛋白质⑦的功能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H7N9禽流感病毒在复制时,直接参与合成红细胞凝结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能量系统)。
假设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由m个核苷酸构成的8个单链的RNA片段组成,则该病毒基因组中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H7N9禽流感病毒在正确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随后完成的生命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禽流感病人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人服用头孢霉素________(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与多糖结合成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
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酶;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的功能,如载体(通道蛋白、Na+K+泵)等。
(2)红细胞凝结素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加工、运输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RNA是单链结构,每条链上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禽流感病毒基因由8个单链的RNA片段组成,所以含有8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H7N9禽流感病毒在正确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先由神经氨酸酶破坏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然后病毒蛋白质外壳与受体细胞膜融合,病毒将遗传物质RNA释放进入受体细胞。
(4)服用头孢霉素没有效果,因为头孢霉素是抗生素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
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不起作用。
(1)识别 载体、酶(离子泵、催化)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8 (3)神经氨酸酶破坏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随后病毒蛋白质外壳与受体细胞膜融合,病毒将遗传物质(RNA)释放进入受体细胞 (4)无效 头孢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能抑制细菌的繁殖,但不能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