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3023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结构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重大问题

监理工程师审核

设计单位

重大技术

同意

承包单位实施

2、材料监理工作流程

承包提出申请

(附样品和技术资料)

监理工程师审查

承包商采购

报检

(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

在监理监督下退场

不合格

监理工程师检验、抽查、试验

投入使用

3、工程变更处理工作流程

施工单位书面提出工程变更书

监理组接办

现场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组织审核(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参与)

与项目管理部、建设单位联系

现场监理工程师或总监就变更费用与施工方协商

总监就工程变更批复

4、设计变更处理工作流程

总监口头指示

监理组拟定文稿

总监审核

设计单位提出修改后设计图纸

总监组织审核

编制调整预算

施工单位

现场监理工程师

投资控制

5、工程停、复工工作流程

监理单位签发“工程部分暂停指令”

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执行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承包单位填写“复工申请”

监理工程师审查事故处理情况

总监不认可

总监认可

签发“工地指令”

签认“复工指令”

6、进度控制工作流程

鉴定承包合同

建设与承包单位

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

承包单位

同意否

审查施工总进度计划

监理单位

修改实施进度计划

编制/季/月度实施计划

动态管理

审查施工计划

承包单位组织实施进度计划

同意

监理单位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实际值与计划值比较

无偏离

跟踪控制

偏离否

根据总进度控制计划,编制

下期实施性进度计划

根据形象进度计

划编写监理月报

有偏离

五、监理工作质量控制方法

1.事前控制

①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资料和数据。

这些资料和数据有:

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设计交底和图纸等会审文件。

②进行施工场地的检查验收,包括地下、架空管线的拆除、迁建及清除后的验收,现场定位轴线和龙门桩的复测和验收。

③审核工程所需的材料、半成品的质量,包括材料半成品的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所用钢材、水泥必须按要求进行复验。

④对结构构件的生产厂家,要审核“三证”并要对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⑤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看所提的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对保证工程质量是否有可靠的措施,重点分部分项工程是否编制了施工方案,如钢筋、主体、地基基础、地下室、防水、外墙玻璃幕墙、铝板、干挂大理石墙

⑥对进场施工的各种施工机械、机具等要进行检查,看其是否能达到施工要求,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在施工中使用。

⑦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措施是否可行可靠。

⑧完善质量报表,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2.事中控制:

①施工中要严格、及时的进行质量观察,现场检查,测量和试验。

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砼浇注等)要跟班旁站监理,砼、砂浆要按规定制成试块,并按规定进行养护和测试,试块在送检时监理单位应派人随同参加检验,检验也应见证取样,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各种监理检查要形成文件资料。

②旁站监理方法

砼浇筑、地基回填土、防水细部处理、后浇带等关键工序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旁站监理。

施工单位在关键工序施工前24小时书面通知监理机构。

旁站监理人员要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

监理人员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并且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

如果旁站监理人员或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则施工企业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如果发现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令,制止危害工程质量的行为。

③在工序交接上要做到,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上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要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合格认可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④隐蔽工程完工后,监理工程师要在施工单位自检、专检合格后,按施工单位填报的隐蔽工程质量验收通知单,在进行现场监理检查,其中要特别注意水、电管线、设备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尺寸、标高、位置,地质情况等项目的情况是否符合规范和图纸要求。

⑤发生质量缺陷时,监理工程师要组织有关人员对缺陷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责任方,然后责成责任方写出报告,提出处理方案,征得监理和有关单位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监理工程师要进行检查,对处理结果需要上报的,要按规定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⑥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按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3.事后控制

①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对施工已完成的分项,全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验收。

②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文件。

③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图。

④整理本工程项目质量的文件(包括工程质量评定资料、验收资料和有关报表等),并编目建立档案。

六、模板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6.0本工程采取的模板形式如下:

6.0.1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在外侧厚度为1000mm和2500mm,因施工场地限制,采用370mm和490mm灰砂砖砌筑的砖胎膜作为支护,支护高度至底板顶面高度。

6.0.2电梯井坑模采用吊模形式,由于井坑很深,井道模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以确保井道混凝土结构的垂直对,并方便拆卸。

另外在底板混凝土浇捣时为保证井底混凝土密实,须在井底模板上开设排气孔。

电梯井坑模的吊模采用木模板,48钢管围檩,为确保模板不上浮,在模板顶部设置压重,底部设置对拉螺栓与底板钢筋及桩锚筋拉结。

6.0.3楼板结构底模采用九夹板,模板底部采用50×

80木料垫置,间距为300mm,支撑系统采用门式架。

地下室砼内墙模板采用九夹板,竖向内肋采用50×

80木方,间距200;

水平围檩采用φ48×

3.0脚手钢管双拼,板面上第一道水平围檩距底板面不大于200;

对拉螺栓φ12,纵檩间距400外套PVC套管。

人防地下室内的人防墙体的对拉螺杆不能使用PVC套管。

6.0.4柱模板采用九夹板,竖向(内)龙骨采用50×

80木楞条,横向(外)龙骨采用φ48×

3.5脚手钢管双管,竖向间距400~600,采用Φ12对拉螺栓。

6.0.5楼面模板形式:

面板采用九夹板,主、次背楞均为800×

800木方,次背木方按300mm间距均匀布置,主背楞木方按1200mm间距均匀布置,支撑采用满堂红脚手架及可调钢管支撑。

6.0.6楼梯模板采用整体封闭式模板,即除在最高踏步处留设砼浇捣口外,将楼梯其他模板全部封闭,构成整体封闭模板体系。

踏步平模上设直径为3~5mm的圆形排气孔,以在混凝土浇捣时排出封闭在模内的气体。

为保证砼浇筑质量,振捣棒必须入模内振捣,若楼梯较长时,在模板外挂附着式振捣器。

6.1一般规定

6.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标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6.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6.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6.2模板安装

6.2.1主控项目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

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观察。

6.2.2一般项目

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式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的模板。

检查数量:

检验方法:

6.2.3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检验方法:

6.2.4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

检查方法: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6.2.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表6.2.5的规定。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

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钢尺检查。

6.2.6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表6.2.6的规定。

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规范表6.2.5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件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2

预留洞

10

尺寸

注:

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

5

不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规范表6.2.6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6.2.7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表6.2.7的规定。

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

使用中的模板应定期,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抽查。

规范表6.2.7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长度

板、梁

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

薄腹梁、桁架

0,-10

墙、板

0,-5

宽度

板、墙板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梁、薄腹梁,桁架、柱

+2,-5

高(厚)度

+2,-3

墙板

0,-5

侧向弯曲

梁、板、柱

l/1000且≤15

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

墙板、薄腹梁、桁架

l/1500且≤15

板的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1

对角线

7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翘曲

l/1500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设计起拱

薄腹梁、桁架、梁

±

拉线、钢尺量跨中

l为构件长度。

6.3模板拆除

6.3.1主控项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表6.3.1-1的规定。

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规范表6.3.1-1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

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

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3.后浇带模式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6.3.2一般项目

1.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检查数量:

6.4模板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常见质量问题

错误原因与处理办法

轴线间侧或双侧偏差

返工至轴线正确位置

梁平面位置(中心线)偏差

拆除模板返工至梁正确位置

构件厚度与宽度偏差

高度不足

加模板或垫木补齐

高度超过

在浇砼面划标志线

宽度及厚度超大

钢模板本身超差则调换钢模板,收紧对拉螺栓或卡紧支撑

宽度及厚度过小

加木条垫宽或构件厚度上加设限柱

模板拼缝过大(漏浆)

钢模板边肋外有水泥浆等粘结物,钢模板本身边缝翘曲,U形卡较少。

处理办法:

对钢模加强清理,调换好的模板,U形卡加密(一般大面隔一只孔一只,角模每只孔均加)。

梁板下弯

模板未起拱或支撑不够,钢管支撑间距以1.2m为宜,在大梁下中央尚应另应一排辅助顶撑;

钢管支撑系统应上顶到位,宜加设剪力撑。

纵向构件“凸肚”或“炸模”

支撑系统不牢固:

不能单纯依靠对拉螺栓加固,侧面支撑应与大支撑系统相连,应设置落地的斜撑。

6.5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测设轴线、标高、截面放样

承包商

整改

承包商

轴线、标高、截面的验收

监理工程师

验收结果

N

Y

支撑、模板的安装、校正自检

模板体系验收

同意进入下道工序

七、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7.1一般规定

7.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7.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7.2原材料

7.2.1主控项目

7.2.1.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7.2.1.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7.2.1.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

7.2.2一般项目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查数量:

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

7.3钢筋加工

7.3.1主控项目

7.3.1.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

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

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

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7.3.1.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钢筋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

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7.3.2一般项目

7.3.2.1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

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观察,钢尺检查。

7.3.2.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表7.3.2.2的规定。

检查数量:

检验方法:

规范表7.3.2.2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7.4钢筋连接

7.4.1主控项目

7.4.1.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7.4.1.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按有关规程确定。

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7.4.2一般项目

7.4.2.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7.4.2.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7.4.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