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2985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docx

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

 

珠海市“三高一特”现代

产业体系规划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3·1

目录

前言1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2

(一)发展基础2

(二)存在问题6

(三)发展环境14

二、总体思路22

(一)指导思想22

(二)战略定位22

(三)基本原则23

(四)发展目标24

三、发展重点27

(一)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27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0

(三)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35

(四)创新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40

四、空间布局44

(一)总体布局44

(二)重点布局49

五、实施路径62

(一)区位突围,释放产业发展能量62

(二)聚焦招商,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69

(三)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71

(四)无缝对接,打造产业金融特区75

(五)龙头带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78

(六)内外兼修,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81

六、保障措施85

(一)加强组织保障85

(二)加大政策的支撑力度86

(三)强化发展要素供给支撑89

(四)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89

(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92

(六)强化规划实施保障92

附件珠海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发展导向目录94

前言

本规划所指“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以下简称“三高一特”产业)。

珠海大力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可以有效突破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素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压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世界知名品牌”高端产业价值链、提高行业话语权的根本途径,是我市“经济要能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实现“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必然选择。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掌握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成熟经验,厘清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确定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的任务,明确产业集聚和布局框架,提出实现路径和相关保障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珠海经济在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20年。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为主旋律,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复杂形势下,抢抓历史机遇,开创新局面,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截至2011年末,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404.9亿元,相比上年增长11.3%(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9794元,相比上年增长10.3%(按可比价格计算)。

1、工业快速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后劲足。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3503.15亿元、764.0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23和2.32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4.3%、15.1%。

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55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8%。

先进制造业实现“海陆空并举”重大突破,中航通用飞机、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三一重工、北车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珠海。

一些制造业企业凭借领先技术,积极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在多个细分领域成长为具有较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专栏:

珠海部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企业

在空调设备领域,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巴西、巴基斯坦等9大生产基地,为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5.17亿元。

在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核心科技的研发上,已经站在了国际空调行业发展的前沿,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在智能电网领域,优特公司是国内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首创者,国内占有率超过50%;许继的配电网自动监测控制技术在国内遥遥领先,市场占有率80%以上;万力达公司的厂站监控系统在国内厂矿继电保护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欧比特公司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高可靠嵌入式SOC芯片及系统集成的骨干企业,成为“核高基”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制企业之一;全志科技突破了超大规模数模混合设计系统级芯片的关键核心技术,填补国产便携式智能化平板电脑核心主控芯片设计的空白。

在3G移动通讯领域,汉胜公司生产的配套电缆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中标项目几乎覆盖了中国版图;东信和平是国内USIM卡的最大供应商。

在打印设备及耗材领域,珠海是全球最大的打印耗材生产基地。

供应了全球70%以上的色带、60%的兼容墨盒、30%的再生激光碳粉盒组件,产品销售几乎覆盖了所有国家和地区;赛纳科技研发生产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打印机,打破了国外核心技术垄断的局面。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银通公司成为全球少数能同时生产磷酸铁锂和钛酸锂电池的企业,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达2000辆;珠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供应商,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图12007年和2011年珠海六大优势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

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1年,全市研究开发经费(R&D)达28.2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2.01%。

全市各级工程中心达到61家,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4家,省级工程中心25家。

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年大幅增长,连续第六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51件,居全省第二位。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全市工业中的份额逐年上升,2011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545.37亿元,占全市比重44.11%,较2006年上升了4.56个百分点。

软件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三位,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收入超过全省总收入的70%以上;印刷线路板产量占全国的10%以上;生物医药行业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我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电动汽车产业形成了覆盖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电控、整车制造、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全部重要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智能电网行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产品几乎覆盖了当前整个智能电网产业链。

图22006-2011年珠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

3、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端服务业初具规模。

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3.98亿元,占GDP比重为43.0%,保持稳步增长。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休闲旅游、国际会展、科技教育等高端服务业加速发展,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011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5.6%。

其中,金融业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0.5%,物流业占比为10.3%,房地产业占比为21.3%。

4、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海洋经济和农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随着“科技兴海”战略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滨海旅游、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为重点,海洋船舶、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等为预备梯队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2011年,海洋经济实现总产值436亿元,比2007年的247亿元增长了76.5%。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组织编制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组织编制了《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珠海市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等,初步建立了海洋规划体系。

集聚了一大批涉海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研发基地,已成为全省海洋科技机构和人才较为密集的地区。

海岛开发有新进展,万山风电项目纳入广东省海上风电初步规划,东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启动,小蜘洲岛修复保护开发等3个项目签约。

农业标准化、特色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休闲旅游等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

2011年,农业总产值为65.52亿元,是2007年的1.41倍,年均增速为8.9%。

5、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发展载体不断优化。

经过整合提升,形成了“4+4+1”(四大重点园区、四个特色产业园区和一个特色功能区)的园区发展格局。

各园区主导产业明确,特色产业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高栏港经济区入选广东省首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并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产业园成为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三灶生物医药等6个园区成为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南屏等5个镇被认定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

2011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约2852亿元,占全市比重达82.04%。

6、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参与国外高端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2011年珠海市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7个,其中增资项目8个,协议投资金额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总额为2.9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91%和94%。

从存量来看,截止2011年底,珠海市共有112家“走出去”企业,协议投资总金额6.9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总额为6.83亿美元。

投资区域从传统集中港澳地区向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多地区拓展;投资行业从电子家电、生物制药、软件开发、打印耗材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向多元化拓宽;“走出去”企业的重点工作逐步过渡到以购买核心技术和建立营销网络为主;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等。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加快培育和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如下几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1、经济总量较小制约“三高一特”现代产业发展。

我市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水平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的差距还比较大。

2011年,我市GDP仅分别相当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11.3%、12.2%、22.6%、29.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相当于广州的14.6%、深圳的10.7%、佛山的42.0%、东莞的45.8%;工业增加值仅分别相当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17.3%、14.3%、19.1%、31.3%;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广州的7.9%、深圳的9.8%、佛山的27.2%、东莞的25.7%。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1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为41.3%,明显低于广州(61.5%)、深圳(53.5%)、东莞(49.7%)等周边地区。

经济总量小妨碍了生产要素的聚合和扩散,不利于提升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低,不利于改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软硬环境和引导重大项目投资;服务业比重和增速低,不利于深化产业分工协作,以及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表12011年珠三角九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GDP

(亿元)

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三产增加值(亿元)

三产占自身比重(%)

“十一五”服务业增速(%)

广州

12423.44

979.48

4140.59

7641.92

61.5

16.9

深圳

11505.53

1339.57

4995.10

6155.65

53.5

16.3

珠海

1404.93

143.41

714.29

603.98

41.3

13.2

佛山

6210.23

341.73

3735.29

2220.43

35.8

18.7

惠州

2093.08

162.83

1147.79

753.32

36.0

18.4

东莞

4735.39

313.06

2288.41

2351.32

49.7

17.5

中山

2193.20

183.22

1164.62

911.51

41.6

18.7

江门

1830.64

119.17

953.21

695.01

38.0

11.4

肇庆

1324.41

92.23

535.42

510.72

38.6

16.3

珠海排位

8

7

8

8

4

8

资料来源: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12》数据计算,下同。

2、高端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第一,总量规模较小。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8,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297.16亿元,仅为深圳的8.8%、广州的12.3%、佛山的31.2%,在珠三角九市中列第八位,与“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先进制造业规模偏小,增速不快,将限制产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影响产业链协作能力的加强,对创新资源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衍生效应,在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中容易处于劣势。

第二,加工贸易比重偏高。

2010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出口贸易额208.6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为145.95亿美元,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额的比重达到70.0%,远高于同期全国46.9%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广东省58.6%的平均水平。

第三,增加值率较低。

201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率为20.0%,相比2006年(21.3%)下降1.3个百分点。

就横向比较而言,201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率不但远低于美国47.2%、日本36.9%的水平,而且也分别低于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甚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1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4%)等行业的增加值率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拉低了整个工业的效益水平;医药制造(27.4)、专用设备制造(22.7)等行业虽然增加值率较高,但与深圳、广州、惠州等周边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这反映出我市工业整体盈利水平不高。

第四,劳动生产率不高。

2011年,珠海市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13.2万元,虽然与全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基本持平,但大大低于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15万美元。

第五,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偏低。

2011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64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45.88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为27.3%,低于发展中国家43%、东亚和太平洋地区46%、全世界55.8%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63.6%的平均水平。

第六,产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

珠海市制造业增长过度依赖于几个大企业,个别企业波动对经济影响较大,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弱。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发展仍然薄弱,民营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0%左右,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

表22011年珠三角九市现代产业发展状况对比

 

先进制造业

高技术制造业

增加值(亿元)

占本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占全省比重(%)

增加值(亿元)

占本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占全省比重(%)

广州

2406.51

59.9

23.3

440.92

11.0

9.3

深圳

3385.28

71.0

32.8

2709.55

56.8

57.1

珠海

297.16

44.0

2.9

165.97

24.6

3.5

佛山

951.14

31.8

9.2

174.55

5.8

3.7

惠州

664.66

65.6

6.4

365.26

36.1

7.7

东莞

693.06

42.2

6.7

475.45

28.9

10.0

中山

397.81

32.3

3.9

161.60

13.1

3.4

江门

378.39

35.2

3.7

60.20

5.6

1.3

肇庆

197.41

34.6

1.9

59.38

10.4

1.3

珠海排位

8

4

8

6

4

6

资料来源: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12》数据计算。

表32011年珠三角九市31个制造业增加值率对比单位(%)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东莞

中山

江门

肇庆

农副食品加工业

23.6

14.8

9.5

14.8

14.4

8.6

12.1

20.7

24.4

食品制造业

33.7

27.1

34.8

18.5

18.0

32.2

41.2

27.7

25.9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9.1

26.5

27.6

21.5

21.5

14.2

25.6

34.4

23.6

烟草制品业

77.0

78.0

-

-

-

-

-

-

-

纺织业

22.0

26.7

17.6

22.1

23.4

21.3

21.9

22.6

19.3

纺织服装、服饰业

29.0

34.2

32.0

23.8

24.0

25.3

30.0

26.1

25.6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8.3

37.6

37.2

25.2

29.6

33.9

27.8

22.9

24.4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2.2

14.9

22.0

26.4

21.8

24.9

20.8

21.9

24.5

家具制造业

30.9

23.4

33.5

22.2

22.1

25.4

23.6

23.7

23.7

造纸和纸制品业

32.6

19.0

19.6

21.1

21.7

15.0

14.9

21.0

23.3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9.0

30.9

34.0

21.8

25.8

38.1

19.4

30.5

21.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34.2

7.8

21.6

18.3

26.1

26.7

28.0

24.1

23.3

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

15.4

70.2

20.5

14.4

21.4

1.2

21.3

14.2

25.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37.4

20.1

19.4

19.0

23.4

18.0

25.1

18.5

21.5

医药制造业

36.9

37.6

27.4

30.3

33.7

43.2

24.2

33.0

22.6

化学纤维制造业

17.1

43.5

27.3

28.9

23.4

16.9

14.6

9.8

13.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9.4

25.2

23.4

20.6

22.4

24.3

19.6

21.1

24.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9

27.2

18.6

23.4

27.4

25.5

21.7

24.3

25.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

14.4

8.7

23.6

12.0

21.3

8.2

10.2

25.0

25.1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

13.0

14.0

24.3

19.2

20.5

9.7

18.2

20.9

20.8

金属制品业

22.7

21.7

24.0

22.8

22.9

20.6

21.9

22.9

22.6

通用设备制造业

22.3

16.6

15.6

18.6

18.7

12.6

22.8

22.3

24.1

专用设备制造业

25.0

28.3

22.7

20.7

30.0

25.7

22.8

23.2

22.6

汽车制造业

28.1

24.0

28.3

24.9

24.4

27.6

24.3

31.0

29.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

24.8

21.3

24.3

24.4

25.2

27.6

15.5

19.2

23.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8.0

19.7

20.4

21.4

19.7

17.7

19.4

23.9

24.5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7.0

21.5

14.4

18.6

18.3

16.7

15.2

21.9

22.2

仪器仪表制造业

28.8

25.6

30.1

22.9

32.0

35.3

26.9

25.9

23.4

其他制造业

22.7

25.0

35.6

23.9

17.9

14.0

30.1

18.6

20.2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5.2

12.2

22.7

18.0

23.0

13.2

3.6

21.2

22.0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

31.2

25.2

17.4

-

19.4

20.3

26.6

-

24.1

3、高新技术产业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瓶颈。

第一,规模和增速亟待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相对偏小,增长速度相对偏缓,难以全面支撑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的进一步需求。

由于科技产业规模偏小,企业数量不多,增量缺乏,增速不快,导致对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不足,需求力度不高,难以形成技术创新的聚集效应和衍生效应,这已成为制约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的基础性因素。

第二,科技投入渠道相对单一,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较低。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强度指标普遍3%以上,我市R&D占GDP比虽然逐年得到提升(2011年为2.01%),但与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珠三角九市,深圳在研发投入(R&D经费投入总量、投入比重)和研发产出(新产品、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等)方面都以较大优势处于第一能级;珠海在R&D经费投入总量、新产品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以及专利申请数等指标方面明显弱于广州、佛山、东莞等第二能级城市。

另外,根据《广东火炬计划统计数据》,珠海企业自主研发综合投入较之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其他城市相对较低。

同时,珠海企业的科技投入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多为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政府扶持资金,缺乏风险投资的支撑。

在国外,大量吸纳民间雄厚资金汇聚的风险资本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发动机”和“催化剂”,珠海还缺少实力雄厚的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健全,仅靠政府的引导性资金扶持,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快速发展。

第三,中高端创新性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缺乏。

尽管珠海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多,但是具有竞争力的中高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不足,特别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较稀缺。

另一方面,大学园区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对珠海的拉动作用不够充分,大学园区的人才保障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特别是珠海各高校由于其办学层次和定位的限制,目前尚不具备为珠海自主创新提供高端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和保障能力。

第四,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层次相对较低,核心技术缺失。

目前,珠海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等领域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以廉价劳动力等中低端要素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

部分企业匆忙起步,仅充当高新技术产业链中低端加工或组装角色,核心技术缺失,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存在产业安全隐患。

第五,科技服务体系相对薄弱。

珠海科技服务机构数、科技服务从业人数和服务性收入,在珠三角九市中,所占比例比较低。

尽管少数机构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较高的服务效率和信誉度,但就整体而言,珠海科技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服务机构规模小、能力低、服务内容单一、专业分工不明确,不能充分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的服务需求。

同时,部分公共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