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29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docx

农业经济补充知识

1、产业及划分

产业是界于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和微观经济(企业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具有诸如部门、行业、业种等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是"从事同类物质生产或相同服务的经济群体."

20世纪20年代,国际劳工局最早对产业作了比较系统的划分,即把一个国家的所有产业分为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

后来,许多国家在划分产业时都参照了国际劳工局的分类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大多采用了三次产业分类法。

在中国,产业的划分是: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层次:

①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

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

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

④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2、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具体地说,其内涵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1)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优化的衡量标准不同;

(2)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产业间协调发展和最高效率原则。

(3)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

产业间的协调,包括四个方面:

(1)产业素质之间协调。

即相关产业间是否存在技术水平的断层和劳动生产率的强烈反差。

如果存在着断层和强烈反差,产业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表现为不协调。

(2)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协调。

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各产业的经济作用以及相应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因而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各产业之间有序的排列组合。

如果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的逆转,则说明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不协调的。

(3)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协调。

产业之间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表明了产业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各产业之间能够做到相互服务和相互促进,那么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方式就是协调的;反之,则是不协调的。

(4)供给与需求协调。

在需求正常变动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的协调将使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即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适应新的需求变动,使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弱化。

相反,如果对于需求的正常变动,供给迟迟不能做出反应,造成长时间的供需不平衡,则说

产业结构高级化、高度化是指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

产业结构高级化强调技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如,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意味着产业结构升级;在第二产业中由生产初中级的消费品的产业结构转变为生产资本品为主的产业结构也意味着产业结构升级。

3、三次产业转移规律

英国经济学家克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得出有关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的演变规律,即配第-克拉克定理。

该理论认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

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增加。

4、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A.Lewis,1915-1991)于1954年首先提出的。

在其《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阐述了“两个部门结构发展模型”的概念,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体系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这两种体系构成了“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5、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所谓的计划经济,就是由政府直接掌控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和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甚至直接掌握个人的衣食住行。

市场经济,就是靠市场规律来控制经济的运行。

主要区别有:

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6、剪刀差

剪刀差是“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

它一般是指在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中,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不合理的价格差距。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这种价格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它的具体表现是:

当一般物价上涨时,虽然农产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但它上涨的幅度往往低于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幅度。

而当一般物价下跌时,虽然工业品的价格也同时下跌,但它下跌的幅度往往低于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

如果把一定时期(比如一年)内工农业产品价格变动的情况用统计图表表示出来,那么,工业品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农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二者犹如张开的剪刀的形状一样,因此称为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7、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表明供求对价格变动的依存关系,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求的相应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信息的敏感程度,又称供需价格弹性。

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替代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爱好等因素都会影响对商品消费的需求。

价格弹性是指这些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需求有弹性的情况下,降价会引起购买量的相应增加,从而使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货币支出增加;反之,价格上升则会使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货币支出减少。

在需求弹性等于1的情况下,降价不会引起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货币支出的变动。

价格弹性取决于该商品的替代品的数目及其相关联(即可替代性)的程度、该商品在购买者预算中的重要性和该商品的用途等因素。

价格弹性主要应用于企业的决策和政府的经济决策。

价格弹性是指某一种产品销量发生变化的百分比与其价格变化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是衡量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数量变动的敏感度指标。

当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销售量的上升和价格的下降幅度是相抵的。

当0~1之间的弹性意味着价格上升也将使得收益上升,而价格下降使得收益下降,我们说这类物品的需求是相对缺乏弹性的,或者说价格不敏感。

大多数食品的需求弹性是低的,而大多数的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如香水,高档服装等都相对较高。

8、替代品与互补品

替代品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人们选择可乐的时候在他们看来两种可乐是没区别的,于是如果可口可乐的价格比百事可乐高,那更多的人就会去选择百事可乐,因为他们是完全替代的。

互补品比如汽车和轮胎,当汽车的销售量增加时,同时,厂商那边轮胎的销售量也会增加。

9、恩格尔系数和定律

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10、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模式。

它是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改革之需,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大发展的经营体制。

这种经营体制是在打破了原来的集体所有、集体集中统一经营的体制之后而建立的。

是一种新型的经营体制。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是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社会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稳定。

“双层经营体制”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土地的所有制性质是劳动农民集体所有制。

这种土地所有关系,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产生、发展,并在高级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行中确立、形成。

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完全保留了土地为劳动农民集体所有的性质,这表明它不仅没有脱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且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得到了自我完善。

2.以土地“两权”分离为前提。

土地使用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这是产生家庭经营这一基础层次的前提。

实践证明: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家庭分散经营的两权分离,一般优于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的两权合一。

因为两权分离后,既充分发挥了家庭个人经营的积极性,又克服了集体高度统一经营的弊端。

3.以双层经营结构为基本特点。

所谓双层经营结构,是指集体统一经营的主导层次和家庭分散经营的基础层次。

这两个层次有机结合,形成双层经营的基本构架。

从动态的角度看,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的发展、完善并非齐头并进,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集体统一经营的层次和家庭分散经营的层次在双层经营结构中的比重并不完全相同。

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统分结合以统为主;二是统分结合以分为主;三是统分结合,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的比重相当。

11、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

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1)基本特点

第一,构成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来源于支配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