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2900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本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5.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6.顾炎武说: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7.“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

”请判断该学者是(  )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8.董仲舒说: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9.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

秦朝“焚书坑儒”

B.b处: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

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10.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道学

11.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

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这反映了顾炎武(  )

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

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12.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

这一主张(  )

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思想主张

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13.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 

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14.宋代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主要是为了(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 

B.培养刻苦钻研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

15.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

A.黄宗羲提倡“法治”

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16.春秋战国时期能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B.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来

C.“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D.诸子百家逐渐形成

17.下边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

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18.以下宋明理学的言论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19.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

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20.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概括材料中的主张。

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请完成:

(1)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23.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材料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

“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

答耿司寇》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

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於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则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清儒学案·

亭林学案》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神学化”,可知体现的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 本诗主要体现了李贽的思想遭到正统理学家们的反对和攻击,并没有涉及是否发展工商业。

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特殊地位。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说明其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

5.【答案】D

【解析】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

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

60多处“仁”,意义各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

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民族国家,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

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7.【答案】C

【解析】从材料“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虽或于朱子异”可以排除A、B项。

又从“虽或于朱子异”,说明该学者仍是理学学派,只是观点与朱熹不同而已,而李贽是反对理学学派,故D不正确。

8.【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君臣关系如同天地,君为天,荫庇养育着大地,臣为地,承载着天的恩惠,主要论述了君臣关系。

9.【答案】D

【解析】 d处应为宋明时期理学的影响。

10.【答案】C

【解析】程朱理学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使当时社会风气随之大变,文天祥现象正是这一社会氛围下的产物。

11.【答案】B

【解析】呼唤圣人不符合顾炎武的主旨,题干中顾炎武主要是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故A项错误;

顾炎武的意思是把封建制的一部分意义放入郡县制中,那么天下可以得到治理,由此可以分析出他主张给地方一定的自治权以此来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是不符合史实的,顾炎武并不是要复古而是要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

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王夫之把人欲与天理相结合,并没有相对立,故D项正确;

A项“唯一”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

B,C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故B,C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思想说“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保卫整个民族国家,天下人都有责任,故③④正确;

顾炎武思想锋芒所向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故①正确;

没有涉及人民的权利,因此其思想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故②错误,故选B项。

14.【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具有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选D项。

15.【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黄宗羲的“法治”思想,前代思想家如韩非子早已提出,故A项错误;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与这一时代特征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这一时代特征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是时代特征的反映,不同于前代思想家,故D项正确。

16.【答案】A

【解析】思想是时代的反映,一定时代的思想文化,是由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17.【答案】C

【解析】从图表上分析,“天人合一”思想讲的是“天”与“人”(或人类社会)的关系;

C项说的是“昆虫”、“草木”的生长现象,没有说到“人”,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因而C项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中“形体上”一栏对应;

B项与“意识上”一栏对应;

D项与“政

治上”一栏对应。

18.【答案】C

【解析】 A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B项属于封建糟粕;

C项体现了为国家、为百姓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D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9.【答案】C

【解析】题干中既有“记述历史”的客观存在,也有“春秋笔法”的主观反映,不能片面判断《春秋》不足为信,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述及孔子关于分封制的看法,故B项错误;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分封制、宗法制等趋向崩溃,奴隶社会的原有秩序日益瓦解,包括孔子认可的一些“尊者、亲者、贤者”也都可能存在着部分缺点,从维护周礼的目的出发,孔子只能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记述,故C项正确;

“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21.【答案】主张:

节用爱民。

关系:

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深化和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得出节用爱民;

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从深化和发展的角度回答。

22.【答案】

(1)主要内容:

恭、宽、信、敏、惠。

主要目的:

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在当今社会,“仁”的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等都有积极影响。

【解析】孔子将“仁”分为五种道德规范。

恭指为人要庄严自重,宽是宽厚,信指诚实,敏是勤快敏捷,惠指慈惠。

这些都有利于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关于“仁”的现实意义,主要应该强调它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23.【答案】反对神化孔子;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

进步意义:

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解析】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即可。

李贽的思想冲击了旧的正统思想,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4.【答案】

(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家的认识。

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所以答题时一定注意把它们的思想主张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还要注意材料和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25.【答案】

(1)黄宗羲的君臣平等思想;

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2)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历史条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