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275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docx

钢栈桥验算计算书

 

宁德核电厂内应急道路工程钢栈桥工程

 

设计说明

 

中交四航局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5年08月

第1章工程概况

1.1项目简介

已规划的宁德核电厂5、6号机组布置在过境岛北侧陆域和南侧的跳尾岛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7′22″,北纬27°02′05″。

1-4号机组核电厂区与处于跳尾岛上的5、6号机组之间有海域阻隔,直线距离约700m,为满足5、6号机组建设和运营期间日常通路和特殊情况下核电厂应急的需求,拟修建厂内应急道路。

本项目主要包含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和填海造陆工程。

其中桥梁工程,桥长637m,设7联3×30m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墩,承台分离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墩采用桩式墩,横桥向设3根直径1.6m圆柱,柱距6.5m;桩顶设系梁,高1.6m,宽1.2m;考虑到桩基抗震效果,桥墩基础采用直径1.8m的钻孔灌注桩。

桥台采用承台式分离桥台,盖梁下设1.5m厚哑铃型承台,承台间距6.5m;承台下设6根1.2m的钻孔灌注桩。

根据工程现场施工条件,灌注桩施工需求建设临时钢平台及钢栈桥,下部结构采用钢管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贝雷片组合结构。

钢平台只用于灌注桩施工,主要承受荷载为冲孔桩机和回旋钻机;钢平台旁设置宽度为12m的钢栈桥作为车行通道,主要承受荷载为70t履带吊、80t拖挂车、40t混凝土罐车、45t运输扭王块平板车、50t的8轮块石运输车和25t汽车吊。

钢栈桥可作为整个桥梁桩基施工期间的车行通道和桥梁维修期的,在桥梁工程桩基施工完成后才拆除。

1.2方案概述

本项目主要包括钢栈桥和钢平台两种结构。

其中钢栈桥长度为579m,宽度为12m,顶标高为+6.0m;设置20个钢平台,钢平台宽8.4m,长15.8m,顶标高为+6.0m。

钢栈桥桩基采用钢管桩φ630(δ=8mm),横梁采用双拼工字钢56a,纵梁采用2联贝雷片;分配梁采用工字钢22a,间距为350mm;贝雷片之间通过支撑架等联系,贝雷片间距为0.45m;10mm钢板做面板。

钢平台桩基采用钢管桩φ630(δ=8mm),横梁采用双拼工字钢I56a;纵梁采用工字钢I22a,间距为350mm;面板厚度为10mm。

1.3水文资料及地质情况

1.3.1水文资料

最高潮位:

3.97m最低潮位:

-3.75m

平均潮位:

0.29m平均高潮位:

2.35m

平均低潮位:

-1.83m平均潮差:

4.20m

最大潮差:

6.84m最小潮差:

1.30m

1.3.2地质情况

1.3.2.1土层分布

淤泥(层号:

2-1):

灰、深灰色,含较多的贝壳碎片,有腥臭味,呈饱和流塑状态,压缩性高,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多小于1击,部分标贯因淤泥中夹有的薄层砂而偏高。

该层在整个海域部分广泛分布。

厚度0.9~22m不等,层底面高程-28.10~-4.69m。

淤泥质土(层号:

2-2):

灰、深灰色,含较多的贝壳碎片,有腥臭味,呈饱和流塑状态,压缩性高,夹透镜体状薄层砂,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1~4击,部分标贯因淤泥中夹有的薄层砂而偏高。

该层在海域的大部分地段可见,厚度1.05~38.6m不等,层底面高程-53.15~-7.60m。

细砂(层号:

3-1):

灰黄或深灰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混多量贝壳和碎片,中夹薄层淤泥质土,颗粒均匀,级配不良,呈饱和,稍密状态为主,局部为松散状态。

该层在海域的大部分地段可见,一般分布在淤泥层下,厚度1.2~11.4m,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9~17击。

层底面高程-34.00~-8.53m。

粗砂(层号:

3-3):

灰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混多量贝壳和碎片,中夹薄层淤泥质土,级配不良,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

该层在海域零星发布。

该层一般位于淤泥层下,厚度1.5~5.3m,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9~23击。

层底面高程-14.45~-12.70m。

砾砂(层号:

3-4):

灰白色,混多量贝壳碎屑,见角砾及碎石,局部混少量粘性土,级配不良,该层仅见于K11钻孔,呈饱和状态,上部为松散状态,底部接近稍密状态,中间夹细砂层,标贯击数6~11击,层顶面高程-19.95m,层底面高程-30.30m。

卵石(层号:

4):

该层只分布于海域,常见于离跳尾岛较近的钻孔,为灰、灰黄色,母岩成分为熔结凝灰岩及流纹岩,一般直径2~8cm,多呈次棱角状~亚圆状,混夹圆砾,饱和,松散~稍密状态,空隙充填有砂及粘性土,无胶结,厚度0.9~5.3m,海积成因。

层底面高程-55.26~-8.74m。

粉质粘土(层号:

5-1):

灰色,深灰色,局部含少量有机质,偶见混黑色腐木,有微臭,粘性好,呈很湿,软塑状态。

该层在海域零星发布。

该层一般位于砂土层下,厚度1.2~13.7m,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2~4击。

层底面高程-50.70~-22.40m。

粉质粘土(层号:

5-2):

灰色,深灰色,局部含少量有机质,含少量贝壳碎屑与细砂颗粒,粘性好,干强度较高,呈湿,可塑状态。

该层在海域分布较广,局部呈粘土状。

该层一般位于砂土层下,厚度1.45~25.3m,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4~11击。

层底面高程-51.76~-17.00m。

粉质粘土(层号:

5-3):

灰色,深灰色,局部含少量贝壳碎屑与细砂颗粒,粘性好,干强度高,呈稍湿,硬塑状态。

该层在海域零星分布。

该层一般位于卵石层下,厚度1.45~25.3m,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23~27击。

层底面高程-73.63~-63.16m。

粉质粘土(层号:

6):

灰黄色,含石英砂,混多量碎石,碎石块径2~8cm不等,顶部混有植物根系,粘性较差,干强度高,呈稍湿,硬塑状态为主,局部为可塑。

该层广泛分布在跳尾岛的山坡上,厚度不大,厚度0.6~1.50m,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8~12击。

层底面高程12.47~92.68m。

粉质粘土(层号:

7-1):

黄褐色,浅灰色,含多量粉砂颗粒,手捏碎散,局部可见原岩结构面残留痕迹,粘性中等,干强度高,呈稍湿,硬塑状态。

该层在勘测区分布较少,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21~25击。

层底面高程-16.30m。

全风化熔结凝灰岩(层号:

8-1):

暗黄色、灰黄色,原岩结构基本上被破坏,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崩解,岩质极软弱。

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40~43击。

层底面高程-76.63~62.72m。

强风化熔结凝灰岩(层号:

8-2):

灰黄色、褐黄色,原岩晶屑熔结凝灰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局部混少量中等风化熔结凝灰岩碎块,岩芯呈土状及半岩半土状,岩质软弱。

该层在勘测区的海域广泛分布,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52~80击,部分标贯跳锤反弹。

层底面高程-91.83~92.08m。

中等风化熔结凝灰岩(层号:

8-3):

浅灰、深灰色,晶屑熔结凝灰岩结构,块状构造。

由火山碎屑晶屑与酸性熔岩物质组成,晶屑矿物成分为斜长石与少量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等,含量约占20%;胶结物为酸性熔岩物质,含量约占80%。

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局部少量呈柱状。

块径一般3~12cm,段长10~30cm,节理裂隙发育,节理倾角多为60~90°,节理面见褐黄色铁质渲染。

岩芯锤击声较脆,岩质较硬。

该层在勘测区的海域和跳尾岛广泛分布,厚度0.3~11.9m。

层顶面高程-91.83~92.66m,层底面高程-92.08~86.46m。

微风化熔结凝灰岩(层号:

8-4):

浅灰、深灰色,晶屑熔结凝灰岩结构,块状构造。

由火山碎屑晶屑与酸性熔岩物质组成,晶屑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等,含量约占20%。

胶结物为酸性熔岩物质,含量约占80%。

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和短柱状,局部少量呈块状。

段长一般8~50cm,最长可达75cm,块径2~8cm。

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倾角多为60~90°,节理面见铁质渲染。

岩芯锤击声脆,岩质坚硬。

该层在勘测区的海域和跳尾岛广泛分布,本次勘测未揭穿该层。

层顶面高程-63.74~86.46m。

强风化流纹岩(层号:

9-2):

灰黄、浅肉红色,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含多量中等风化流纹岩碎块,岩芯呈土状~半岩半土状,岩质软弱。

该层在勘测区少量分布,厚度1.5~3.7m,层底面高程-33.45~81.75m。

标贯在剔除异常数据后为54~80击,部分标贯跳锤反弹。

中等风化流纹岩(层号:

9-3):

灰白、浅肉红色,斑状结构,流纹状构造。

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含量约占15%。

基质主要由隐晶状的酸性熔融物构成,呈长英质混合物状出现,含量约占85%。

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局部为柱状。

块径3~10cm,段长5~22cm,节理裂隙发育,倾角多为60~90°,节理面见褐黄色铁质渲染,岩芯锤击声较脆,岩质较硬。

该层主要在勘测区的跳尾岛部分地段分布,厚度2.0~9.2m。

层顶面高程-13.51~81.75m,层底面高程-16.31~77.45m。

微风化流纹岩(层号:

9-4):

灰白、浅肉红色,斑状结构,流纹状构造。

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含量约占15%。

基质主要由隐晶状的酸性熔融物构成,呈长英质混合物状出现,含量约占85%。

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局部少量呈块状。

段长一般20~50cm,最长可达110cm,块径2~8cm。

节理裂隙较发育,少数节理面见褐黄色铁质渲染,局部可见绿泥石化。

岩芯锤击声脆,岩质坚硬。

该层在勘测区的跳尾岛广泛分布,海域部分地段也有分布,本次勘测未揭穿该层。

层顶面高程-60.04~85.28m。

花岗斑岩岩脉(层号:

11-4):

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芯呈柱状,节理裂隙发育一般,节理倾角多为45~80°,多数节理面粗糙,微张无充填,为张性节理,岩石锤击声脆,岩质坚硬,仅见于位于跳尾岛的FN33号钻孔。

1.3.2.2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主要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如下:

表1.3-1各土层物理参数指标表

表1.3-2各土层物理参数指标表

表1.3-3各土层物理参数指标表

 

表1.3-4各土层物理参数指标表

.

第2章计算条件

2.1结构方案

本项目主要包括钢栈桥和钢平台两种结构。

其中钢栈桥长度为579m,宽度为12m,顶标高为+6.0m;设置20个钢平台,钢平台宽8.4m,长15.8m,顶标高为+6.0m。

钢栈桥桩基采用钢管桩φ630(δ=8mm),横梁采用双拼工字钢I56a,纵梁采用2联贝雷片;分配梁采用工字钢I22a,间距为350mm;贝雷片之间通过支撑架联系,面板厚度为10mm。

钢平台桩基采用钢管桩φ630(δ=8mm),横梁采用双拼工字钢I56a;纵梁采用工字钢I36a,间距为350mm;面板厚度为10mm。

(钢平台不在本次验算范围)

2.2设计标准

《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S152-2012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167-4-2012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

《水运工程混凝土设计规范》JTS151-2011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2.3设计荷载

2.3.1主要荷载

(1)70t履带吊通行及作业,自重70t(吊装时,钢管桩+振动锤+自重=85t)。

(2)25t汽车吊通行及作业。

(3)40t混凝土罐车通行。

(4)80t拖挂车通行。

(5)50t的8轮块石运输车通行。

(6)45t运输扭王块平板车(13m)通行。

钢栈桥最不利情况为:

80t拖挂车通行

2.3.2履带吊机械荷载

履带吊的履带吊自重70吨,最大吊重15吨,履带几何尺寸如下图所示。

s图2.3-1履带吊履带几何尺寸

2.3.4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荷载的作用分项系数如下表所示。

表2.3-1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荷载

永久荷载

履带吊荷载

拖挂车

分项系数

1.2

1.5

1.4

2.4工况组合

钢栈桥使用时工况组合如下:

结构自重+40t混凝土罐车

结构自重+70t履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