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245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6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docx

热寺湾乡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概况

一、地理位置

热寺湾乡位于子长县城的东南部,北与子长县杨家园则镇相邻,南与延川县永坪镇相连,西与子长县余家坪乡接壤,东与马家贬乡相接。

距子长县城25公里。

乡域土地总面积117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2012.33公顷。

二、行政区划

截止2005年底,辖区有20个村委会,分别为何家岔村、楼沟村、七十甲村、姜家坪村、王家圪崂村、任瓦村、散岔村、强家畔村、王家庄村、热寺湾村、王家沟村、冯家岔村、中庄村、大寨村、前圪塔村、徐家岔村、常新庄村、湫沟村、徐家硷村、稍卜河村等。

共计村民小组86个,1448户,6726人。

三、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子长地处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东南翼斜坡带,为陕北构造盆地的一部分。

岩层为向西缓倾的单斜翘曲构造,倾角1--3°。

根据海拔高度,地面组成物质及地貌组合差异,境内地貌可划分为4区。

热寺湾乡属于南部峁梁状黄土丘陵区,为永坪川北侧支流水螅源头。

海拔多在1250米以上,起伏在150-200米之间,山梁短窄,峁小顶尖,坡度较缓,沟谷发育,水土流失较轻,侵蚀模数低于13000吨/平房公里。

以峁梁沟坡地形为主,平川地仅在余家坪河谷可见,大部分坡地宜于发展林果业。

2、气候

热寺湾乡属温暖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温低,温差大,雨量少,蒸发快,日照长,辐射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寒来暑往有序,年均气温9.7°C,其中春季历年平均气温为10.7°C,平均最高为17.1°C,最低为3.9°C;夏季历年平均气温为22.0°C,平均最高为23.0°C,最低为21.4°C;秋季历年平均为8.8°C,平均最高为15.4°C,最低为1.6°C;冬季历年平均为-5.2°C,平均最高为2.1°C,最低为-10.6°C。

年平均降水量450---500毫米,无霜期170---180天。

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全乡耕地总面积为169440亩。

全乡总产值1151万元,人均纯收入1700元。

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151万元,第一产业收入总额为102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为574万元,林业收入为180万元,牧业收入为275万元),占总产值的68.7%;第二产业收入总额为69万元(工业收入为1万元;运输业收入为69万元),占总产值的4.7%;第三产业收入总额为398万元(商饮业收入22万元;服务业收入76万元;其他收入398万元),占总产值的26.6%。

图1-12005年热寺湾乡三产对比(单位:

万元)

图1-22005年热寺湾乡各村一二三产比值

图1—32005年热寺湾乡一二三产业收入对比(单位:

万元)

图1—42005年热寺湾乡各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对比(单位:

万元)

第二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1、宏观背景

(1)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势头更加强劲,中国加入WTO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环境,持续的经济增长势头,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吸引国外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促进国外直接投资大量涌入。

跨国公司已将我国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加快了向我国转移生产制造能力的速度,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和公用事业正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企业改革力度明显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

(2)党中央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决策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对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和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就城乡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方针和工作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第一位,强调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加全面地部署了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

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包含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客观要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和重点工作又做出了具体部署。

延安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紧密结合实际,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

2、城市化背景

(1)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未来的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要加快城市化步伐,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体系不协调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快速提高、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财富积聚的三大“瓶颈”。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

(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道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所有制之间相互溶合,汇成势不可档的浩浩洪流。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将“乡村城乡化、城乡一体化”作为我国农业工作21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之一。

小城镇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日趋攀升。

(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小城镇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小城镇、大战略”已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政领导解决当前“三农问题”乃至发展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举措。

陕西位居中国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迅猛发展,并取得令人瞠目的成就的时候,“缩小差距,追赶东部”便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

3、微观背景

随着热寺湾乡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实现热寺湾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一个能持久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布局和发展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发展,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促进城镇与乡村的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特进行此次热寺湾乡总体规划的编制。

二、规划年限

近期:

2006年——2010年

远期:

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

建设用地范围——参与集镇建设用地平衡的9类用地,现状为3.97公顷,远期规划面积8.86公顷。

四、规划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技术规范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J50318-2000)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J50293-1999)

《防洪标准》(GBJ50201-94)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陕西省村镇规划技术要点》

《陕西省村庄民宅建设管理条例》

3、相关规划、资料

《子长县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子长县志》

《热寺湾乡土地利用规划图》

热寺湾乡人民政府提供的相关统计资料

五、指导思想

1、高起点、高标准的编制规划

陕西省的经济、城镇建设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展的思路落后,没能允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在发展思路上总是落后于发达的江、浙等沿海地区,因此,本次规划首先强调要高起点、高标准的编制规划,使我们有一个超前的发展思路。

2、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实现与毗邻城镇、陕北地区城市功能的充分衔接。

在上层次规划的指导下,确定合理的城镇规模和空间形态,通过群体组合、优势互补,促进城镇功能重构,提高的综合实力,增强集聚效能,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打好基础。

3、坚持可持续发展

资源配置上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将非建设用地也纳入法制化管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促进的可持续发展。

4、促进内涵式发展

以集约型增长为目标,严格控制开发规模,使城镇经济步入内涵式发展轨道。

提倡节约型、节能型建设。

5、以人为本、创造特色

热寺湾乡是子长县西南的门户区,合理安排集镇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集镇形象。

结合建设实际,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弹性。

加强河道两侧及山体的绿化,使集镇绿化与大自然的环境溶为一体。

6、加强规划可实施性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集镇建设的特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的宏观控制,同时注重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相结合,把各项发展目标落实到土地空间上,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六、规划重点

1、规划应立足现状和今后发展态势,在充分论证集镇性质和体系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分析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等持续发展;

2、杨永公路东西向贯穿乡域全境,交通区位优越,规划要处理好内部交通和过境交通的关系。

优化、完善乡域综合交通、集镇道路交通,构建现代化的集镇交通体系;

3、正确把握集镇发展态势,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的步伐,建设小康社会;

4、挖掘热寺湾乡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好集镇文化遗存;加强集镇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塑造独具个性的集镇环境与景观系统;

5、加快集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现代化的集镇基础设施,加强集镇防洪、抗灾建设,保障集镇安全;

6、对现有的居民住宅环境进行整治,使新老建筑之间和建筑群通过建筑构件、建筑色彩、建筑形式与体量等建筑语言组合成既体现单体建筑个性又和谐统一风格的整体,形成有当地特色和自然环境融合的村镇轮廓和建筑风貌。

七、工作理念和方法创新

1、注重发展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供给—需求平衡分析;

2、在规模与人口测算方面采用经济预测和环境容量预测相结合的方式。

3、规划结构充分考虑了在延续发展的模式下以及在跨越发展的模式下可能出现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近远期的规划与建设目标和空间布局,为集镇的发展留有弹性。

4、严守规划的生态底线,维持规划严肃性。

 

本次规划遵循的技术路线如框图所示: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一、城镇发展条件评价

1、优势与机遇

(1)交通条件较好,与周边的经济交往便利

杨永路南北向贯穿乡域全境,是杨家园则镇与延川县永坪镇联系的主要通道,道路红线为9米,为沥青路面,是热寺湾的主要对外交通道路。

交通条件优于本区东南部各镇,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本乡与延安市,子长县城的经济交往非常方便。

(2)毗邻延川县,易受发展带动。

毗邻延川县,是子长县东南部的门户及窗口,本乡许多人参与到市区的经济建设中,为市区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自身和本乡带来了经济收入,有利于本乡的经济发展。

(3)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这种开放的心态、坚定的信念,是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的宝贵财富。

(4)环境优美,适宜居住。

2、劣势与挑战

(1)集镇除杨永路外,通达各村的道路条件较差,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还需进一步提高。

(2)乡域干线公路没有改扩建的余地,集镇日常的经济社会活动极大干扰过境交通。

带状分散布局破坏了公路两侧的自然生态景观,不利于有效地建设集镇基础设施。

(3)由于集镇区四周环山,受地形限制,集镇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只能东西向发展,可建设用地较少。

二、发展战略目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融合的迫切要求。

近几年,热寺湾乡的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区位较为优越,资源较为丰富,上述条件构成热寺湾乡发展比较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

从子长县发展要求看,热寺湾乡还需加速经济结构升级,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是热寺湾乡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突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努力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建设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小城镇奠定基础。

依据上述战略目标要求,到规划期末,热寺湾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按2005年价格计算,农村经济总收入近期达到2410万元以上,年均递增10%;远期达到5203万元以上,年均递增8%。

经济增长和综合实力居于全县乡镇上游水平。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效,第二产业亟待增强,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形成新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继续保持相对领先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恩格尔系数降到0.3左右,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电话普及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巩固和发展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以内,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4人;社保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绿化覆盖率为70%以上;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为10%,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高。

三、战略措施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谋略部署热寺湾乡以后的发展战略措施。

1、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正确把握改革和统筹发展的战略重点,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利益”这一主题。

针对当前人口聚集加快,但与产业发展比例相比,劳动力非农化率仍显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扩大,但城镇就业开拓能力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镇建设加快,但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仍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共享性较差。

因此,规划要坚持富民为先、以民为本的主导思想,把保障农民利益与城乡统筹发展统一起来,以协调发展为前提,促进城乡经济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好城乡关系,维护好城乡人民的物质利益、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

提高全镇人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完善“五个”统筹的内容,加快创造和形成一种城乡融合、城乡互补、统筹发展的新机制,达到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建立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建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全镇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推进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改革,退休和失业人员由社区管理、保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应对新世纪所面对的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企业制度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围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抓好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创新。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营造良好的微观基础。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管理职能切实转变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良好发展条件,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以及实行必要的经济调节等方面。

改革和精简政府机构,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间的关系,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全新的管理服务规则,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政府公开、运转协调、办事高效、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政府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深化户籍、土地、市政建设、社会保障、城镇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积聚,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以现代化为向导,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进一步加快产业积聚,促进城乡土地及空间资源的集约使用和合理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结构化和城市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以公路干线及产业布局为向导,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特色鲜明的城镇布局。

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积聚人口、壮大规模、引导农村住宅集中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效益。

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正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特色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查,全面提高竞争力。

农业发展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农业增长效益和农民增收为着力点,重点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效益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

工业发展围绕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整体素质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行业优化升级,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积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扩大领域,增强总量,改善质量,重点发展需求潜力和就业容量大,关联度和劳动力强的旅游商贸、信息服务、仓储运输、社区服务等行业,提高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实施科教兴镇,提高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为本的思想。

把科技、人才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

加快科技、教育现代化。

逐步形成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坚持“普、职、成”三教协调发展的方针,形成不同形式、不同体制、交互协调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巩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教技能培训,提高人口素质。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为核心,科技中介为纽带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新机制,造就一支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5、加强资源与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水平,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积极推进城乡土地整理与复垦,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合理配置城镇建设用的和农业用地,盘活农村村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环保工程,加快水污染治理,控制大气污染,强化环境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社区的建设。

第四章村镇体系规划

一、村镇体系现状

1、等级规模现状

截止2005年底,辖区有20个村委会,分别为何家岔村、楼沟村、七十甲村、姜家坪村、王家圪崂村、任瓦村、散岔村、强家畔村、王家庄村、热寺湾村、王家沟村、冯家岔村、中庄村、大寨村、前圪塔村、徐家岔村、常新庄村、湫沟村、徐家硷村、稍卜河村等。

共计村民小组86个,共1448户,6726人。

表5—12005年热寺湾乡人口资料统计表

编号

行政村

名称

村民小组

(个)

乡村户数

(户)

乡村人口数

(人)

1

何家岔村

2

105

457

2

楼沟村

4

140

634

3

七十甲村

4

68

303

4

姜家坪村

5

56

308

5

王家圪崂村

3

40

225

6

任瓦村

2

30

175

7

散岔村

2

33

170

8

强家畔村

3

45

249

9

王家庄村

3

69

313

10

热寺湾村

4

120

568

11

王家沟村

7

105

454

12

冯家岔村

3

94

411

13

中庄村

9

74

371

14

大寨村

1

14

71

15

前圪塔村

3

59

275

16

徐家岔村

7

85

420

17

常新庄村

4

64

273

18

湫沟村

7

76

365

19

徐家硷村

7

102

480

20

稍卜河村

3

70

204

2、村庄职能现状

整体上,热寺湾乡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好,但村民对农业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农业仍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2005年共有劳动力2696人,占总人口的31.63%。

为今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储备了比较充分的劳动力资源。

图5—12005热寺湾乡各村一二三产业收入对比

3、空间分布

热寺湾乡的各行政村在域内分布较均匀,杨永路从乡域东西向穿过,境内各自然村分布相对分散,交通较为不便,空间缺乏联系,给生产生活带来困难。

4、道路网体系

现状中,东西向贯穿乡域全境的杨永路为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乡域内的道路网体系不完善,集镇区与各行政村、自然村之间的通村公路等级普遍较低,路幅狭窄。

二、村镇体系规划

1、规划原则

(1)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原则

以产业化带动人口、产业、资金等要素向集镇集聚,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集镇规模等级提升。

(2)集聚发展原则

加大“撤、并、扩”力度,逐步并迁偏远地区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点。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

(3)空间优化原则

逐步建立完善各层次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设施配套,实现镇、村空间协调发展。

(4)城乡一体化原则

加速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2、乡域人口规模

乡域人口预测采用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采用公式:

Pn=Po(1十a)n

其中:

Pn为总人口预测数

Po为基年常住(户籍)人口

a为规划期内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n为预测年限

根据热寺湾乡人口统计资料,2005年乡域总人口6726人。

从人口多年的增长趋势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