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2305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1、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

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2MgO;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

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

小马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你不同意(“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

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3)小红按如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

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收集到的黄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①产生气泡;

②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答案:

解:

(1)镁条燃烧水槽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

2MgO。

故填:

2Mg+O2

2MgO。

(2)不同意他的观点,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故填:

不同意;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3)【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收集到的黄色固体放

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

置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①产生气泡;

②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故填:

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2、某组同学对上述部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发现有的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而有的质量减少。

对此,该组同学展开进一步的定量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1所示,实验前天平平衡。

①将注射器中适量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央

(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

②上述实验的反应结束后,松开锥形瓶上的橡皮塞,天平的指针偏右。

结论: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必须设计密闭(“开放”或“密闭”)装置进行探究。

(2)某同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物质W的组成。

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2所示:

图中X=52g.物质W由3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

3(填最简比)。

答案:

解:

(1)①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l═CaCl2+CO2↑+H2O,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央。

故填:

CaCO3 +2HCl═CaCl2+CO2↑+H2O;在标尺中央。

②上述实验的反应结束后,松开锥形瓶上的橡皮塞,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天平的指针偏右,结论: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必须设计密闭装置进行探究。

故填:

偏右;密闭。

(2)图中X=23g+(64g-16g)-(32g-5g)+8g=52g;

物质W中氧元素质量为:

,因此W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3种元素组成;

其中碳元素、氢元素质量分别为: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故填:

52;3;1:

3。

3、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下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

白磷刚引燃,(描述白磷燃烧的现象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结论是:

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结论是:

质量守恒。

正确的结论是质量守恒,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

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你认为其中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 因此,有气体生成或参与的化学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C图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答案:

解:

(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该实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白磷刚引燃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天平不平衡;故填: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质量守恒;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B实验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跑到了空气中,使剩余物质质量减少,因此,有气体生成或参与的化学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C图发生化学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通过和硫酸亚铁;故填: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Fe+CuSO4=Cu+FeSO4。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

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写出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2)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a端上铜丝变黑,玻璃棒a端下沉。

(3)实验结论:

甲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你认为 甲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答案:

(1)解:

(2)由图示可知发生的反应是红磷燃烧,故答案为:

4P+5O2

2P2O5

(2)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会使铜丝质量增加,会使左端下沉,故答案为:

  a端上铜丝变黑;玻璃棒a端下沉

(3)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原子的数目、质量、种类不会增减,故答案为:

甲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

不相等; 猜想2:

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溶液

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B(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A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气球中时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影响实验结果;或C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影响实验结果或发生安全事故(已知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CO2气体)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

参加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

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

 4种元素组成.

答案:

解:

【实验探究】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过程中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不发生偏转,填表如下所示: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指针不发生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反思评价】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填:

密闭容器.

【优化装置】

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最佳装置是B,另外两种装置中的不足是:

A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气球中时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影响实验结果;C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影响实验结果或发生安全事故.

故填:

B;A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气球中时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影响实验结果;或C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影响实验结果或发生安全事故.

【得出结论】

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故填:

参加反应.

【解释应用】

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氧元素、铜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等4种元素组成.

故填:

4.

6、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

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

(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沙,其目的是:

 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炸裂瓶底。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 否(是或否)平衡;此反应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写出丙中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结论应用:

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2O5 +5CO=I2 +5X,X的化学式是CO2。

答案:

解:

【讨论与探究】

(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沙,其目的是:

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炸裂瓶底;故答案为:

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炸裂瓶底;

(2)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有气体冒出,因此天平不平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

①否;遵守;②等于;催化;2H2O2

2H2O+O2↑;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实验探究,得到的结论是: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答案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得到的启示是: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结论应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X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CO2;

7、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图)。

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结论

(1)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产生。

“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

水。

(2)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

 

澄清石灰水

,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他作出此判断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原因生成物中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反应物氧气。

答案: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1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参与其中。

(1)请完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2CO3+2HCl═2NaCl+1H2O+1CO2↑,若碳酸钠粉末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烧杯内溶液中所含的微粒有Na+、Cl-、H2O(填微粒符号)。

(2)该实验中,大家进行了两次称量,有四组同学分别得到下列数据,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①④

(填序号),该反应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称量/g

75.6

73.8

74.6

76.5

反应后称量/g

75.6

70.6

71.8

77.6

(3)为到达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下列改进方法一定可行的是 AD(填序号)。

A.将实验试剂换为铁粉和硫酸铜溶液

B.将实验试剂换为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C.将天平左盘装置改为图①所示装置

D.将天平左盘装置改为图②所示装置

(4)根据该实验得出结论,同学们设计了如图3所示实验。

已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则方框内应选择装置 ④(填序号)。

若反应前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为Mg,反应完全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为mg,收集到水的体积为VmL,水的密度为ρ1g/mL,二氧化碳的密度为ρ2g/mL,则可得到的等式是Mg-mg=ρ2g/mL×VmL(选用含以上字母的式子表示)。

答案:

解:

(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若碳酸钠粉末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烧杯内溶液中所含的微粒有Na+、Cl-、H2O。

故填:

1;2;2;1;1;Na+、Cl-、H2O。

(2)该实验中,大家进行了两次称量,有四组同学分别得到下列数据,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①④,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反应前后质量不能相等,反应后质量更不能大于反应前质量;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

①④;遵循。

(3)A.可以将实验试剂换为铁粉和硫酸铜溶液,这是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B.不能将实验试剂换为二氧化锰和双氧水,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氧气会逸出装置;

C.不能将天平左盘装置改为图①所示装置,这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

D.可以将天平左盘装置改为图②所示装置,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石灰水吸收。

故填:

AD。

(4)已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在水上面覆盖植物油,则方框内应选择装置④;

锥形瓶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Mg-mg=ρ2g/mL×VmL。

故填:

④;Mg-mg=ρ2g/mL×VmL。

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AC或AE或A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剂。

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填“a”或“b”) 端通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发生装置需改进的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当选用F装置收集完气体后,测得瓶中氧气纯度明显偏低,以下原因不可能的是C。

A.装置漏气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集气瓶在移出水槽前未盖玻璃片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如图甲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O2的体积,在水面上封了一层植物油,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

的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5)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乙所示。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

②将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产生气泡。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

小明又重新检查仪器,结果反应后天平指针仍然向右偏。

他感到困惑:

其他操作均正确,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C(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

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或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b端通入。

故填:

AC或AE或AF;2H2O2

2H2O+O2↑;催化剂;b。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发生装置需改进的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当选用F装置收集完气体后,测得瓶中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可能是装置漏气,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不可能的是集气瓶在移出水槽前未盖玻璃片。

故填:

2KMnO4

K2MnO4+MnO2+O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C。

(4)如图甲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O2的体积,在水面上封了一层植物油,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有多少体积的氧气进入试剂瓶时,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入量筒。

10、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着火点40℃)。

如图所示,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看到气球体积先变大,后又重新变小,甚至变得比开始还小。

试分析回答:

(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

且说明理由不能,如果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压急剧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安全事故

(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气球变大,完全反应冷却后,瓶内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小

(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过量的红磷能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白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

并加以解释

 不正确,这是因为即使白磷不足,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也是相等的,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

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

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

不正确,这是因为打开瓶塞时,空气进入锥形瓶中,进入的空气能使木条继续燃烧。

答案:

解:

(1)此实验不能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这是因为如果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压急剧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安全事故。

故填:

不能,如果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压急剧增大,极可能导致瓶塞飞出,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安全事故。

(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气球变大,完全反应冷却后,瓶内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小。

故填:

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体急剧膨胀,气球变大,完全反应冷却后,瓶内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小。

(3)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这是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够和氧气反应,并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红磷过量,能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白磷不一定过量,这是因为即使白磷不足,反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