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220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

61《芣苢》精选练习解析版

统编版上册第二单元

6.1芣苢

精选练习

基础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意思

采采:

______芣苡():

______有:

______掇():

______

捋():

____袺():

______襭():

______

【答案】

(1).采而又采

(2).fúyǐ(3).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4).取也(5).duō(6).拾取(7).luō(8).以手掌握物而脱取(9).jié(10).用衣襟兜东西(11).xié(12).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字字音和词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考生应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已经学过的课文写出答案,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误读的字形、词语,书写时注意标号音调,标准位置。

本题易错字音有:

芣苡fúyǐ,捋luō,袺jié,襭xié。

2.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答案】车前子儿鲜艳动人,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采采:

采而又采。

芣苢:

野生植物名,也叫车前子。

薄言:

发语词,无义。

捋:

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

对此,他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

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由此形成风俗、风情、风致等。

换言之,《诗经》之“风”,就是指各地区的“风俗习惯”。

A.孔子在编集《诗经》时,如何将一部分诗选入“风”的呢?

B.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C.在编集《诗经》时,孔子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编入“风”呢?

D.《诗经》中的部分诗,是如何被孔子选中并称为“风”的呢?

【答案】B

【解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

本题横线处的句子承上启下,后文的主语是“孔子”,从主语一致性的原则出发,排除D项;从内容上看,本段谈论的是用“风”来称呼部分诗歌的原因,而并非是《诗经》中诗歌选择方式或者选择标准的问题,故排除A和C两项。

故此题答案为B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D.④①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从语段横线后的“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来看,横线处的最后一空应填⑥,据此排除A、B两项;正因为《诗经》“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才会有《诗三百》的称谓,故③应在④前,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5.诗经六义。

(1)《诗经》“六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内容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风》是______;《雅》是周人的______,又分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______。

(3)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

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_______,是_______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如《邶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_______表达出来。

比:

即_______,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朱熹: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

即起兴,用_______。

朱熹:

“兴者,_______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答案】

(1).风

(2).雅(3).颂(4).赋(5).比(6).兴(7).《风》(8).《雅》(9).《颂》(10).周代各地的歌谣(11).周人的正声雅乐(12).《小雅》(13).《大雅》(14).《颂》(15).《商颂》(16).陈述的思想感情(17).《诗经》(18).爱情誓言(19).比喻(20).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21).先言他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本题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考查《诗经》。

《诗经》在内容上指“风、雅、颂”,手法主要采用“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6.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

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

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中变换句式的能力。

变换句式,要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本题中画线句子的内容大体是:

《诗经》的本来面目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

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

原句是一个被动句,改成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就是变换成主动句。

注意句中代词的作用,根据文意,句中的“它”指代的是《诗经》,变成主动句后要还原出来,句子主体为“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掩盖……对《诗经》进行……”。

另外,改写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

提高篇

二、阅读

(一)(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全诗三章十二句,却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

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一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2.对于《芣苢》一诗,王鸿绪等《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引:

“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试从诗歌情感这一角度出发,就《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作简要阐释。

3.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芣苢》一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全诗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富有生活气息。

你能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读出哪些乡村生活的气息?

请简要分析。

4.除了《芣苢》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古人劳作场景的诗歌还有不少,请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

(1)《国风·陈风·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

彼美淑姬,可以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苎(苎麻)。

彼美淑姬,可以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

彼美淑姬,可以晤言。

劳动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劳动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欲收新麦”“赖有诸孙”,这是劳作之时孙辈可替的欣慰之喜;“三夜阴霪”“一竿晴日”,这是久雨忽晴、宜事农桑之喜;“急炊大饼”“多博村酤”,侧面展现劳作之热烈,表现了劳作时的饮食之喜;“闭廪归来”“赋诗怜汝”,这是对文氏外孙繁忙劳作而归的赞美之喜。

3.“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中浓浓的亲情;“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写出了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乡村生活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场景,朴素而动人;“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一急一多,侧面写出了农人劳动的热烈,“大饼”“村酤”更是具有乡村饮食的气息。

4.描写了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一边劳作一边说笑的场景。

描绘了农民欢笑歌唱,趁着霜后的晴天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错误,从诗中来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首联下一句只是说“赖有诸孙替老人”,但具体如何劳动,诗中并没有详细地描写,所以“详细描绘劳动场景”的说法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从题干的要求来看,题干借助前人的评价指出诗歌的特点,即“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这说明诗中没有提到“乐”字,却能让人感觉到“乐”,考生需要结合诗歌中所写的景和所描绘的场面来分析“乐”。

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来看,首联说“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这里有两件值得“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