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2152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考简答题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抑制腺体分泌如唾液汗腺,阿托品对胃酸浓度影响较少②眼:

扩瞳,眼内压增高。

调节麻痹,使腱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加重青光眼,视远物清楚③平滑肌:

松弛平滑肌④心脏:

a、双相调节心率,治疗量时心率短暂性轻度减慢,较大剂量加快心率;

b、房室传导:

加快传导速度;

c、血管于血压:

治疗量,无显著影响;

大剂量,皮肤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出现潮红,温热等症状;

d、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量,轻度兴奋延髓及高级中枢;

较大剂量,轻度兴奋延髓大脑;

持续大剂量,中枢兴奋转为抑制,由于中枢麻痹和昏迷可致循环和呼吸衰竭。

⑵临床应用:

①解除平滑肌痉挛②制止腺体分泌③眼科治疗虹膜晶状体炎,验光配镜④缓慢型心率失常⑤抗感染性休克⑥解救有机磷中毒。

15、苯二氮卓类有何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①抗焦虑作用:

小剂量即可抗焦虑,能显著改善紧张状态,不安激动失眠等症状,选择性作用于调节情绪反应的边缘系统。

②镇静催眠作用:

缩短诱导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时间。

③抗惊阙,抗癫痫作用。

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缓解骨骼肌痉挛。

⑤其他:

影响呼吸功能,慢性肺阻塞疾病患者不能使用,大量抑制心血管,BP下降,HR下降,较大剂量可引起短暂的记忆丧失。

①治疗失眠。

②治疗焦虑(首选)。

③麻醉前给药。

④心脏电击复律或内镜检查前给药。

16、简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

①抗焦虑;

②抗惊厥和抗癫痫;

③小剂量地西泮表现镇静作用,较大剂量产生催眠作用。

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17、简述加西泮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理学机理。

地西泮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从而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使cl-内流,产生中枢抑制效应。

18、比较地西泮与苯巴比妥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差异。

为镇静催眠药,均用抗惊阙抗癫痫作用,在作用机制方面,均与CL-通道开放有关;

⑴地西泮可选择性抑制边缘系统,用于抗焦虑。

⑵地西泮催眠作用优于苯巴比妥:

①不缩短快波睡眠-FWS,停药后无代偿性恶梦增多。

②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③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不加快药物代谢。

④依赖性、戒断症状轻。

⑶苯巴比妥可用于各种类型抗癫痫,而地西泮一般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⑷苯巴比妥可用于静脉麻醉及麻醉前给药,而地西泮不引起麻醉。

⑸地西泮能控制脊髓多突触反射,抑制中间神经元的传递,有中枢性肌肉松驰作用,而苯巴比妥脂溶性较低,中枢作用弱。

19、简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基础。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抗神经病作用;

对正常人有影响;

2)镇吐作用;

3)降温作用,对正常体温有作用

②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1)扩血管、降压;

2)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增加催乳素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也可抑制垂体生长激素分泌;

⑵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基础

①精神分裂症:

小剂量能迅速控制患者兴奋躁动状态,大剂量连续使用能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使其恢复理智。

②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小剂量即可对抗DA受体激动药,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神经,但是晕动症无效。

③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

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正常体温。

20、简述氯丙嗪引起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生机制。

多巴胺能神经通路释放DA对脊髓前触动神经元发挥抑制作用,能胆碱能神经通路对脊髓前角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出理条件下,两条通路的功能或两种递质(DA/Ach)处于动态平衡,共同参与机体运动的调节,氯丙嗪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使纹状体DA功能减弱而Ach功能增强所致。

21、简述氯丙嗪主要作用于哪些受体及其产生的相应药理作用。

⑴氯丙嗪阻断DA受体,产生以下作用:

①阻断中脑一皮层和中脑-边缘系统的Dz样受体,产生抗精神病作用;

②阻断黑质一纹状体系统D2受体,产生锥体外系反应不良反应;

③阻断结节一漏斗系统D2受体,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内分泌激素释放下降;

④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产生催吐作用。

⑵氯丙嗪阻断α受体,引起血压下降,致体位性低血压。

⑶氯丙嗪阻断M受体,抗胆碱作用,引起视物模糊,口干,Df便秘,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

22、应用氯丙嗪后出现突发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减轻和避免?

⑴原因:

突触后膜DA受体长期被抗精神病药阻断,使巴比妥受体数量增加,即向上调节,从而使黑质一纹状体DA功能相对增强。

⑵预防和避免:

有预防意识,按疗程治疗,观察变化,可减经症状,改用氯氮平,同时黑质一纹状体,可避免症状。

23、氯丙嗪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说明其基础及防治措施,并指出禁忌症。

⑴不良反应:

①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

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便秘);

α受体阻断症状(鼻塞、血压下直立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

静注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应稀释后缓慢注射,为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注药后应卧床休息2h。

②锥体外系反应:

①帕金森综合征。

②静坐不能。

③急性肌张力障碍。

由于氯丙嗪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可通过减少药量、停药来减轻或消除,也可用抗胆碱药来缓解。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

DA受体敏感性增加或反馈性促进突触前膜DA释放增加所致,用抗DA药可减轻此反应

③精神异常:

一旦发生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④惊厥与癫痫:

必要时加用抗癫痫药物。

⑤过敏反应:

停药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⑥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①直立性低血压;

②高催乳素血症:

由于阻断了DA介导的下丘脑催乳素抑制途径,应对症治疗。

⑵禁忌症:

癫痫、惊厥史者、青光眼患者、乳腺增生症、乳腺癌患者禁用,冠心病患者慎用

24、氯丙嗪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有哪些?

发生机制以及可能解救措施?

长期大量服用氯丙嗪可能出现三种反应:

帕金森综合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以上三种反应是由于氯丙嗪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D2样受体,使纹状体的DA功能减弱,Ach的功能相对增强所致,可以通过减少药量,停药来减轻或消除,也可用抗胆碱药来缓解。

25、简述卡比多巴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机制。

与左旋多巴合用时,仅抑制外周左旋多巴的脱羟反应,减少外周DA生成,使血中更多的左旋多巴进入中枢,增强疗效。

26、比较氯丙嗪与阿斯匹林对体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⑴作用机制不同: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丧失体温调节作用,机体的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阿司匹林则是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酶,减少PGs的合成而发挥作用的。

⑵作用特点不同:

氯丙嗪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不仅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还可以使体温降到正常体温以下,在炎热夏季可以是体温升高;

阿司匹林只能使发热的体温降到正常水平,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27、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有哪些?

①抗炎(抑制体内环氧酶COX);

②镇痛(抑制PGs合成);

③解热(抑制PGs合成);

④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环氧酶);

⑤抗风湿;

⑥降低结肠癌风险;

⑦抗老年痴呆。

⑵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②加重出血倾向③水杨酸反应④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⑤瑞夷综合征⑥对少数、老年人肾脏有损伤。

28、简述阿司匹林哮喘产生的机制及解救方法。

⑴产生机制:

阿司匹林抑制了COX,使PGS合成受阻,导致脂氧酶途径生成白三烯增加,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

⑵解救方法:

用糖皮质激素解救,使白三烯减少。

29、解释大剂量阿司匹林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凝血作用的影响。

血栓素A2能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此即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机制。

血管内皮PGI2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大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管PG合成酶,PGI2下降,促凝作用。

30、说明阿司匹林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原因。

①药物直接刺激胃黏膜和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导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厌食较为常见。

②用药剂量大,疗程长时,抑制胃黏膜PGS合成,内源性PGS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易引起胃溃疡、胃出血、诱发或加重溃疡。

31、试述NSAIDS镇痛作用的特点。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合酶(cox),使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而减轻疼痛。

仅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有效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32、吗啡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⑴中枢神经系统:

①镇痛作用:

最好是用于慢性顿痛,但成瘾性高,不常用。

②镇静,致欣快作用。

③抑制呼吸: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抑制呼吸调节中枢,治疗量可抑制呼吸。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④镇咳:

激动延髓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缩瞳,催吐等。

⑵对平滑肌作用:

①升高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少其蠕动,易引起便秘。

②引起胆道Oddi括约肌痉挛收缩,胆内压升高,诱发胆绞痛。

③提高输尿管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可引起尿潴留。

④降低子宫张力,延长产妇分娩时间。

⑶心血管系统:

①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②模拟缺血性适应,保护心肌缺血性损伤,减小梗死病灶,减少心肌细胞死亡。

③抑制呼吸,脑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压增高。

⑷其他:

免疫系统抑制作用,扩张皮肤血管。

33、试述吗啡的镇痛作用特点、机制及临床应用

⑴作用特点:

①对伤害性疼痛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急慢性疼痛作用良好;

②对持续性慢性钝痛作用大于间断性锐痛;

③对神经疼痛效果差④在椎体内注射可产生节段性镇痛,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

⑵作用机制:

吗啡的镇痛作用通过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等部位的阿片受体。

吗啡激动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促进K+外流减少,Ca+内流使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超极化,最终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传导而产生镇痛作用。

⑶临床应用:

①缓解严重创伤、手术等引起的疼痛;

②晚期癌症疼痛;

③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胆、肾绞痛;

④缓解心肌梗死引起的疼痛,并能减轻心肌负担⑤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短期应用。

37、说明AD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学机制。

AD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使支气管扩张,此外,能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亦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性物质,以上都能缓解支气管哮喘。

39、说明大剂量多巴胺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肾血管收缩的药理学机制。

多巴胺激动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增强,剂量加大,心率加快,致心动过缓,用于休克早期,如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大剂量多巴胺可激动肾血管α受体,使肾血管明显收缩。

40、简述普萘洛尔对心肌、传导系统和冠状动脉的影响及其机制。

普萘洛尔阻断心脏的β1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降低窦房结,房室结和传导组织的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APD和ERP。

阻断β2受体,会使冠状动脉收缩。

41、简述Nitroglycerin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硝酸甘油的心绞痛作用机制:

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生成NO,NO活化鸟苷酸环化酶使EGMP生成增多,从而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室壁肌张力,从而使心肌耗氧减少。

②使冠脉血流重新分布,改善缺血区供血及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42、简述propranolol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普萘洛尔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抑制心脏活动,使心肌收缩减弱,心率减慢,冠脉的灌流时间延长,降低心肌耗氧,改善缺血区的供血。

此外,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而增加组织供氧,也是抗心绞痛机制之一。

普萘洛尔可抑制心肌收缩性,增大心室容积,延长射血时间,相对增加耗氧量是其不利因素。

43、简述Nitroglycerin和propra合用治疗心绞痛的优点和缺点。

⑴优点:

(取长补短):

①N可抵消P所致的心室容积扩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

②P减弱N因扩张血管反射引起的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作用。

③减少各个药物的使用剂量,而降低不良反应。

⑵缺点:

两药缺有降压作用,如降压过多,可减少冠脉血流量,不利于心绞痛治疗。

44、试述la类抗心率失常药奎尼丁的基本作用。

APD:

动作电位时程。

ERP:

有效不应期。

基本作用是与胞膜快钠通道蛋白结合,阻滞钠通道,适度抑制Na+内流。

①抑制4相Na+内流,降低自律性;

②不同程度减慢O相除极和减慢传导速度。

③明显延长复极过程(APD\ERP);

④较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及α受体阻断作用,使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而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

45、试述各类抗心律药的代表药物及药理作用。

类代表药药理作用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Ⅰa奎尼丁适度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0位上升速率,不同程度抑制心肌细胞膜K+Ca+通透性,延长复极过程,且延长ERP更显著。

Ⅰ利多卡园轻度阻滞钠通道,轻度降低动作电位上升的速率,降低自率性,缩短或不影响动作电位时程。

Ⅰc普罗帕酮明显阻滞钠通道,显著降低动作电位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性时作用最为明显。

Ⅱβ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阻断心脏的β受体,对抗儿茶酚胺对心脏的作用,降低窦房结,房室结和传导组织的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APD与ERP。

Ⅲ延长动作APD电位时程药胺碘酮抑制多种K+外流,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及传导组织的ADP和ERP对自律性无明显影响,对传导无影响。

Ⅳ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阻滞心肌慢钙通道,抑制胞外Ca2+内流,能减慢房室结的传导,消除房室结区的折返激动。

46、说明酚妥拉明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原因。

酚妥拉明无选择性作用于α受体,阻断α1受体和直接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由于阻断α2受体,促进神经末梢NA释放,兴奋心脏,用于治疗高血压时,可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及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

47、抗心律失常药分哪几类,并各举一个代表药,简述其临床应用?

⑴分为: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又分Ⅰa,Ⅰb,Ⅰc类)、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⑵举例:

①Ⅰa类代表药:

奎尼丁,临床应用:

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的转复和预防,以及频发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②Ⅰb类代表药:

利多卡因(轻度阻滞Na+通道),临床应用:

利多卡因的心脏毒性低,主要用于室性心率失常,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甘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颤(首选药)。

③Ⅰc类代表药:

普罗帕酮,临床应用:

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伴发心动过速和新房颤动的预激综合症。

④Ⅱ类代表药:

普萘洛尔(窦性心率失常首选药),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率失常,对于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鉻细胞瘤等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

与强心甘或地尔硫卓合用,控制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室性频率过快效果较好。

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本品,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降低死亡率。

普萘洛尔还可用于运动或情绪变动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减少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心律失常。

⑤Ⅲ类代表药:

胺碘酮,临床应用:

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都有效。

⑥Ⅳ类代表药:

维拉帕米,临床应用:

治疗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引起心律失常效果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有效,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48、试述强心苷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

强心苷正性肌无力作用的机制是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Na+-K+转运受阻,使胞内Na+-Ca2+交换,最终使心肌细胞内可利用Ca2+增多,心肌收缩加强。

49、试述强心苷引起心脏毒性作用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⑴各型心律失常:

①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快速型心律失常②房室传导阻滞;

③窦性心动过缓。

⑵处理:

①停用强心苷及排钾利尿药。

②酌情补钾,但对Ⅱ度以上传导阻滞或肾功能衰竭者,视血钾情况慎用或不用钾盐,因钾离子能抑制房室传导。

③快速型心律失常:

除补钾外,尚可选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普萘洛尔。

④传导阻滞功心动过缓,可选用阿托品。

⑤地高辛抗体。

53、口服铁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胃酸,维生素C,果糖,半光氨酸,促进铁吸收。

②胃酸缺乏,高钙高鳞,苹果酸妨碍铁吸收。

③四环素与铁络合妨碍铁吸收。

54、简述肝素的药理作用,抗凝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抗凝作用,降血脂作用,抗炎症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机制,主要依赖于抗凝血酶Ⅲ。

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及因子Ⅸa,Ⅹa,Ⅺa等形成稳定复合物抑制活性,肝素加速这一反应可达数千倍以上。

①血栓栓塞性疾病;

②DIC;

③)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④体外抗凝,不良反应,自发性出血,长期应用可致骨质疏松和骨折,血小板减少症。

55、简述长期利用噻嗪类利尿药的降压作用。

长期用噻嗪类可通过排钠作用,降低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发挥降压作用,还可诱导动脉壁产生肌肽,前列腺素等扩血管性质,松弛血管平滑肌。

56、简述呋塞米产生利尿的机制。

呋塞米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特异性地与腔膜侧K+-Na+-2cl-因而转运蛋白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干扰Nacl的重吸收,使管腔液中Nacl浓度增加,净水生成减少,尿的稀释功能受抑制。

57简述吷塞米治疗肺水肿的作用机制。

吷塞米迅速扩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而消除左心衰竭等引起的急性肺水肿。

58、简述各类利尿药物作用部位及对利尿效果的影响。

高效利尿药作用在髓袢长支粗段,原尿中30%~35%的Na+在此重吸收,抑制Nacl的重吸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

远曲小管有5%~10%Na+被重吸收,中效利尿作用在此,减少Nacl和水的重吸收而利尿,利尿作中等利尿作用。

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有2%~5%Na+被重吸收,弱效利尿作用在此。

59、举例说明高效利尿药与中效利尿药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差异。

高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

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始

机制干扰K+-Na+-2cl-同向转运,干扰Nacl重吸收抑制Na+-cl-同向端转运,减少Nacl和水重吸收

特点利尿作用迅速强大,较少受肾小球滤过滤及体内酸碱平衡改变的影响温和、持久

临床应用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加速毒物排出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不良反应耳毒高尿素氮血症,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

60、比较ACEI与AT1受体阻断药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异同。

作用部位ACEIAT1

机制抑制AngI转化酶,减少AngI降低外周阻力心脏负荷与AngⅡ受体结合

特点间接抑制直接抑制

临床应用广泛CHF都可以RAS活性增高的CHF

6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①对代谢的影响:

促进糖,脂,蛋白质的分解,影响核酸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减少,对水的重吸收,有利尿作用,减少小肠对钙的吸收,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a、糖代谢:

增加来源,减少去路,升高血糖;

b、蛋白质代谢:

加速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

c、脂肪代谢:

重新分布皮下脂肪;

d骨骼:

出现骨质疏松,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形成,减少钙的吸收;

e胃肠:

易行成溃疡,促进胃酸和胃蛋白的释放,抑制黏液层的形成。

①严重感染或炎症

a、严重急性感染:

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可用GCS作辅助治疗。

对于多种结核病的急性期,特别是渗出为主的结核病,在早期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辅以短程糖皮质激素。

b、抗炎治疗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

如果炎症发生在人体重要器官,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减轻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及粘连,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a、自身免疫性疾病:

应用GCS后可缓解症状。

对多发性皮肌炎,GCS为首选药(综合疗法,不宜单用)。

b、过敏性疾病:

GCS作辅助治疗。

c、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③抗休克治疗。

a、感染中毒性休克治疗原则:

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下,可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量GCS,待症状缓解后停用,停药在撤去抗菌药物之前。

b、过敏性休克:

GCS为次选药。

c、低血容量性休克:

超大剂量。

d、心源性休克:

结合病因治疗。

④血液病:

多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⑤局部应用:

皮肤科以及封闭治疗和支哮气雾吸气。

⑥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62、简述GCS的抗炎作用及其基本机制?

⑴抗炎作用:

①炎症早期:

增高血管紧张性,减轻渗出,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抑制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减少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

②炎症后期:

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蛋白的合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⑵作用机制:

与受体结合引起基因效应。

具体:

①诱导脂皮素1的生成,抑制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连锁反应→炎症介质PGE2、PGI2和白三烯类↓,从而产生抗炎作用;

②抑制诱导型NO合酶和环氧化酶2的表达→NO、PG的生成;

③促进ACE的产生,水解缓激肽;

④抑制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产生和生物效应的发挥;

⑤其他

68、平喘药的分类及代表药有哪些?

⑴支气管扩张药:

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