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课例改进报告.docx
《《慈母情深》课例改进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母情深》课例改进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慈母情深》课例改进报告
慈母情深课例改进报告
《慈母情深》作者梁晓声,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
作者通过描写母亲“辛苦地挣钱,豁达地塞钱和又一次凑钱”的感人画面。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
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想象写话,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
(师生共同朗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提问:
诗歌赞颂的是什么?
(母爱)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赞美母亲。
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2、作者简介:
梁晓声:
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
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点拨: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四、再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仔细默读,研读专题:
课文中哪些词句能表现“慈母情深”?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
2、老师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
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
为什么?
先读书思考,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我们交流。
课堂小结:
由梁晓声的母亲,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母亲,他们是那么平凡,然而是那么伟大。
此时,我又想起了一位作家的文章——《母亲》。
想听听吗?
当我是婴儿的时候,母亲为我托起我的整个世界,让我感受所有的温柔。
当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母亲为我引开一条蹒跚的小路,让我沿着小路去寻找生命里的自由。
当我开始读书的时候,母亲把我送入广阔的海洋,让我在里面恣意地生长。
……
在每个母亲眼里,儿女就像春天里放飞的风筝。
风筝在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母亲永远在另一头守望。
母亲的手紧紧抓住那根纤细的绳,因为那上面能承载所有的爱,传达所有的关怀。
其实,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是个孩子。
我们时刻享受着母爱。
五、语言实践,倾诉情感: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暖流,请你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
。
挣钱 辛劳
板书:
慈母情深 塞钱 辛苦
凑钱 心疼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围绕“深”质疑。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做练习: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2、看大屏幕订正。
对的请举手。
请一生读练习题。
3、教学重点字词
括号里有一个字很难读:
龟jun裂谁看到过龟裂的什么?
请具体描述一下。
读词,想像一下龟裂情形。
4、齐读练习题
三、感悟“慈母情深”
1、铺垫:
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母亲明明把一元五角给了我,一分不少,一句话没说我,按理我应该——高兴才对。
但是此刻的我没有丝毫的高兴、丝毫的喜悦、丝毫的欢欣,只有眼泪擦洗过的四个字——鼻子一酸。
读,再读,再读。
2、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
默读课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
请用波浪线恭恭敬敬地划下来。
3、交流感悟
“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
找到一处以上的请举手,找到三处能上的请举手。
(1)巡视时发现有一处非常特别,请一生读句子,并出示: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①请生说说理解。
②看来这一句没有白写。
大家一齐读读。
“震耳欲聋”什么意思?
“欲”呢?
多么可怕的嗓声!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个句子!
③耳朵都要震聋了!
这样的声音,迎面扑来,你身在此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
但是我的母亲呢?
她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呀,读——
④同学们,这样的声音停止过吗?
浏览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说明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止过呢?
“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母亲大声问”
“向母亲探身,喊”
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还有吗?
“接着又对我喊”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⑤这七八十台缝纫机一刻也没停止过,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齐读——从我进入工厂,到我离开工厂,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过。
想象一下,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明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去年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明年,后年,又一个后年,母亲将来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⑥小结:
当你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有什么感受?
这些感受交杂在一起,怎能不让“我”鼻子一酸呢?
(2)还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①理解:
●“我的母亲”出现三次,很特别,来,读一读。
●谁的背直起来了?
谁转过身来了?
谁的眼睛望过来了?
哎,对呀,按理,我的母亲应该放在句子前面呀,这是第二个特别的地方。
读句子。
●按理来说,三句话可以合成一句话,按理来说“我的母亲”只用一个放在前面就行了。
比较句子: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读读比较二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②看过电影吗?
看过慢镜头吗?
哪一句话给你慢镜头的感觉?
慢镜头是希望每一个观众能看得仔细,看得生动,看得清楚,我们一起看一看。
●闭上眼睛,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
你看到了什么?
还看到了怎样的背?
你还看到了母亲的背吗?
你看到母亲的肩甲骨吗?
这是我母亲的背吗?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背是怎样的?
(坚直,坚挺,笔直)
●闭上眼睛,继续看!
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
你看到了怎样的脸?
这是我母亲的脸吗?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拥有一张怎样的脸?
这是我的母亲的脸吗?
●闭上眼睛继续看!
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③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
这是我的母亲的眼睛吗?
不是的,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眼睛是——
●带着你们的想象,你们的记忆,你们的疑虑,你们的困惑,来读读这个句子;
●我读“我的母亲”你们读前面——再读;
●你们读“我的母亲”,我读其它——
④作为儿子的我,不禁要问:
母亲,我的母亲,你那坚挺的背到哪儿去了?
红润的脸到哪儿去了?
清澈明亮的眼睛到哪里去了?
到哪里去了?
到哪里去了?
到哪里去了?
●(消没了)(沉没了)(吞没了)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工作的,就是这样赚钱的,读这三句话。
●闭上眼睛,再仔细、真真切切地看看。
⑤小结:
我看到母亲瘦成这样,憔悴成这样,我能不鼻子一酸吗?
(3)还有哪一处说明我的鼻子一酸?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①如果刚才这一句是电影中的慢镜头,那么这句无疑是电影中的快镜头,读——
快镜头呀,读得快呀,指读——这就是快镜头呀
②其中哪个词语给你快镜头的感觉?
——立刻。
一个不够,再来一个,二个不够,又来一个,整整四个呀,找同义词。
太多了,那么“立刻”可以换成其它词,使句子富有变化呀。
③出示句子读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马上又陷入了忙碌……”
变化之后,意思不变,表达富有变化不是更好吗?
读上两个句子,比较,能改吗?
“四个立刻”带给你们这样的气势,这样的感觉!
老师读四个立刻,你们读其它——
④引读:
母亲能停吗?
能歇吗?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母亲你已经这么憔悴了,不能停下来吗?
为什么?
谁来读这个句子!
——
母亲你已经这么疲惫了,你就不能伸一下懒腰吗?
为什么?
谁来读这个句子——
母亲你已经那样瘦弱,那样瘦骨嶙峋,你就不能歇歇吗?
谁来读这个句子——
⑤作为儿子,第一次发现母亲赚钱是如此劳累,疲惫,如此拼命,能不鼻子一酸吗?
读——
(4)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
又是怎么做的?
①自己读读课文句子。
母亲还是怎么做的?
母亲竟然是这样做的,这样说的,齐读——
②孩子们,如果这是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你的目光会牢牢地停留在哪个细节上?
哪个字?
哪个字?
哪个字?
——“塞”圈出来!
③母亲塞钱将会是怎样地塞呢?
仔细地读句子,你一定有感觉!
是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坚定地,有力地,毫不犹豫地把钱塞到我的手心里,齐读——
四、拓展伸华
1、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呢?
是什么?
(爱,心血)
这是怎样的爱?
这无私,伟大,纯真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读题
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读题——
2、写话:
听了母亲的话,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会说什么?
请写下来。
慈母情深
课后反思: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几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只有仔细品味、朗读,方能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情感。
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四个镜头: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母亲工作环境的镜头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动作的慢镜头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工作的快镜头和一个塞钱的特写镜头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透过文字,通过这几个句子的细细咀嚼,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深情和作者的真情。
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单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父母之爱。
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与爱;难点则是如何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
然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能感受亲情,但大多数孩子却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虽父母的付出常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体会慈母情深,还要学生学会作者对母亲的敬重、感激之情,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本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在学生读中感悟了母亲的无私、慈爱之后用写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但引出了另外一条暗藏在课文里的另外一条线索——“我”对母亲的敬重之情,也让学生的思维与文本碰撞后得到了升华,发觉了自己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让我非常感动。
课后我发觉了自己在本堂课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随机指导的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学生的回答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时,我便不知道如何评价与指导,并且有时候语言组织还不够严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在以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会好好积累。
还有忘记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来更好的辅助学生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