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079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村晚 》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村晚》公开课教学设计

《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2.难点是;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理解词语

【陂】【寒漪】【腔】【信口】

二、品读释疑

1、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

夕阳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不好。

因为“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

“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4、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5、讨论交流:

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三、结构主旨

课文结构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横牛背

信口吹

四、课文主旨

《村晚》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夏日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表达了作者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让我们感受到乡村儿童的可爱无忧。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村晚》

难点名称

理解古诗《村晚》的大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通过有朗读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中,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关于儿童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贾岛《寻隐者不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2、我们今天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色。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出示课件: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理解古诗大意

1、《村晚》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村晚:

乡村的傍晚。

由此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词意:

陂(bēi):

池岸。

衔:

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

淹没。

漪(yī):

水中的波纹。

句意: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2)出示: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意:

横牛背:

横坐在牛背上。

腔:

曲调。

信口:

随口。

归去:

回去。

池塘:

堤岸。

句意: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二、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整体感知

《村晚》一诗形象地描写了一幅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第一、二句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两个“满”字突出了池塘景色的生机勃勃。

“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

“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

3、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水草丰美,生机勃勃。

4、“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远山落日。

5、“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落西山的状态。

(出示图片理解)

6、“寒漪”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纹。

7、“浸”是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8、这两句诗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的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非常幽静美丽的画面,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9、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第三、四句诗: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牧童”是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3、“横”描绘出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的悠闲状态。

(出示图片理解)

4、“信口”将牧童吹笛时随心所欲的状态展现了出来。

5、交流:

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余晖中,一个牧童优哉游哉地横坐在牛背上,他手拿着短笛,随意地吹着不成调的曲子,是那样的自在惬意。

6、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

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7、这两句诗将牧童调皮天真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耳目一新。

8、指导朗读。

三、梳理知识结构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景美优美恬静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人乐天真可爱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陂(C)A山坡B池塘C池塘的岸

寒漪(B)A寒冷的涟漪B带有凉意的水纹

2、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结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村晚》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之《村晚》

村晚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具

准备

课件:

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课题插图,

2.作者简介。

3.出示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4.理解课题。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5.谈话过渡:

乡村的傍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借助插图引发交流,并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2.理解词语:

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互相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交流学习: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写景

②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满塘的美景。

③“衔”表现了太阳落山时一刹那的景象,化静为动,有浓郁的拟人色彩

④“浸”展现了山和落日倒影在澄澈水中的情景,浑然一体,生动形象

⑤小结: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诗人把草、池塘、山、落日有机的融合起来,描绘出一幅乡村黄昏的美景,多像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墨画啊。

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交流学习: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横”字展现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的姿态

②“无声信口吹”描写孩童吹笛没有固定的曲调

③“横”和“信口”两个词语使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④小结:

与上句的恬静风景图相比,下句天真浪漫的小牧童形象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使人耳目一新。

全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在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词语。

如诗中的“衔”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

第三、四句诗中抓住对“横牛背、信口”这些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是在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性。

 

课堂

小结

 五、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春末晚景图,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村晚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

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

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

好,还有问题吗?

(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指名说)

2、提出要求:

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

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

(打开相关网页浏览)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

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

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