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056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2.docx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2

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

1.(12分)(2014•北京)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图1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 _________ .

②若钢样中碳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应:

3FeS+5O2

1 _________ +3 _________ .

(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图2),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mLNaOH溶液.若消耗1mL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 .

(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3),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 _________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 _________ .

 

 

2.(15分)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iii.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

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3.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⑴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C中白色沉淀是,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性。

⑶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⑷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大量白色沉淀

少量白色沉淀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⑸合并⑷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

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⑴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

其中HCO

占95%。

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

的方程式。

⑵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CO2

海洋表面

HCO

光合作用

钙化作用

CaCO3(CH2O)x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

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光能

叶绿体

+(CH2O)x+x18O+xH2O

⑶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

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

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

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zmL海水(未酸化)NaOH吸收液

 

②滴定。

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在用x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

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的浓度=mol·L-1。

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海水

(pH≈8)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

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是。

5.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

“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i.ii.iii.

 

⑴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

⑵iii是ii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ii中造成的影响。

盐桥

⑶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

向Fe3+转化的原因:

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

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右图装置(a、b均为石

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

管中滴加0.01mol·L-1AgNO3溶液。

产生的现

象证实了其推测。

该现象是。

⑸按照⑷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的原因是。

②与⑷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⑹实验Ⅰ中,还原性:

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

Fe2+>I-。

将⑶和⑷、⑸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2、参考答案:

(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碱性、漂白性;

(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Cl2,排除Cl2干扰;

②、白雾中含有SO2,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

(5)①、CaSO4;

②、Cl2+SO2+2H2O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4H++2Cl-+SO42-;

4.(14分)

⑴CO2+H2OH2CO3、H2CO3H++HCO

⑵①2HCO

+Ca2+=CaCO3↓+CO2↑+H2O

②xCO22xH218O

zmL海水(未酸化)

 

⑶①②

 

⑷①a室:

2H2O―4e―=4H++O2↑,通过阳离子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

H++HCO

=CO2↑+H2O

②c室的反应:

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

5.(15分)

⑴化学平衡状态⑵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⑶加入Ag+发生反应:

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

⑷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⑸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向右管中加入1mol·L-1FeSO4溶液

⑹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1.将氨水分别滴加到下列4种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lCl3

溶液

 

abcd

A.试管a中产生白烟

B.试管b中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

C.试管c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试管d中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

H2O

O2

O2

2.下列物质的制备线索中,不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SO2

Cl2

Cl2

A.NH3NONO2HNO3

Ca(OH)2

浓HCl

B.浓缩海水Br2HBrBr2

C.MnO2Cl2漂白粉

催化剂

裂解

D.石油乙烯聚乙烯

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必要时可加热),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溶液①

固体②

溶液③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

非金属性:

C>Si

B

浓盐酸

MnO2

Na2S

氧化性:

Cl2>S

C

盐酸

CaCO3

C6H5ONa

酸性:

碳酸>苯酚

D

稀硫酸

Na2CO3

CaCl2

CO2不与氯化钙反应

4.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除杂及收集装置如图所示。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是

选项

a中物质

b中物质

c中物质

d中收集的气体

A

浓氨水

CaO

浓H2SO4

NH3

B

浓硫酸

Na2SO3

浓H2SO4

SO2

C

饱和食盐水

电石

CuSO4溶液

CH≡CH

D

浓盐酸

MnO2

饱和NaCl溶液

Cl2

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最终不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A.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B.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

C.向含有1molCa(HCO3)2的溶液中加入1molNa2O2

D.向含有1mol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2molBa(OH)2。

6.右图装置用于气体的干燥、收集和尾气吸收,其中X、Y、Z对应都正确的是

X

Y

Z

A

无水硫酸铜

氯气

饱和食盐水

B

碱石灰

氨气

C

氯化钙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

D

氯化钙

一氧化氮

氢氧化钠

7..将装满气体X的试管倒置于装有液体Y的水槽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气体X

液体Y

试管内现象

A

NH3

滴有酚酞的水溶液

充满红色溶液

B

NO2

充满无色溶液

C

SO2

滴有品红的水溶液

无明显现象

D

C2H4

酸性KMnO4溶液

无明显现象

 

8.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右图转化的是

A

CH2=CH2

CH3CH2Cl

CH3CH2OH

B

SiO2

H2SiO3

Na2SiO3

C

Cl2

HCl

CuCl2

D

AlCl3

Al(OH)3

Al2O3

 

9.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d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NaOH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饱和食盐水

CaC2

C2H2

KMnO4酸性溶液

10.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序号

事实

推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金属性:

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

Ca>Mg

C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非金属性:

S>C

D

t℃时,Br2+H2

2HBrK=5.6×107

I2+H2

2HClK=43

非金属性:

Br>I

11.(13分)

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电解饱和NaCl溶液获得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为便于储存,要将氯气液化[Cl2(g)

Cl2(l)],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液氯储存区贴有的说明卡如下(部分):

危险性

储运要求

远离金属粉末、氨、烃类、醇更物质;设置氯气检测仪

泄漏处理

NaOH、NaHSO3溶液吸收

包装

钢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泄漏处理”中NaHSO3溶液的作用_______。

②若液氯泄漏后遇到苯,在钢瓶表面氯与苯的反应明显加快,原因是。

③氯气含量检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Cl2在Pt电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4)质量标准要求液氯含水量(以1g氯气含水的质量计)<0.4mg,含水量超标会严重腐蚀钢瓶。

液氯含水量的测定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P2O5+3H2O=2H3PO4;Cl2与P2O5不反应。

①用离子方程式说明c装置的作用_______。

②检测液氯的含水量,根据上图,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

12.(14分)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通入Cl2至过量

I.A中溶液变红

II.稍后,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

(3)为了探究现象II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

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II的原因是SCN—与Cl2发生了反应。

(4)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

SCN—的电子式为

①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______。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

③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④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13(14分)硫化物在自然界中的部分循环关系如下。

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硫酸盐

 

(1)H2S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已知:

2H2S(g)+O2(g)

2S(s)+2H2O(g)ΔH=-442.38kJ/mol

S(s)+O2(g)

SO2(g)ΔH=-297.04kJ/mol

H2S(g)与O2(g)反应产生S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SO2是大气污染物,海水具有良好的吸收SO2的能力,其过程如下。

①SO2溶于海水生成H2SO3,H2SO3最终会电离出SO32—,其电离方程式是。

②SO32—可以被海水中的溶解氧氧化为SO42—。

海水的pH会(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为调整海水的pH,可加入新鲜的海水,使其中的HCO3—参与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在上述反应的同时需要大量鼓入空气,其原因是。

(3)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用化学用语表示由ZnS转变为CuS的过程:

(4)SO2和O2在H2SO4溶液中可以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是。

14(11分)

S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物。

(1)SO2可用于工业制Br2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

雨的反应:

(3)工业上用Na2SO3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

将烟气通入1.0mol•L-1的Na2SO3溶液,溶液pH不断减小。

当溶液pH约为6时,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应更换吸收剂。

①此时溶液中c(SO32-)的浓度是0.2mol•L-1,则溶液中c(HSO3-)是_________mol•L-1,

由此说明NaHSO3溶液显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②向pH约为6的吸收剂中通入足量的O2,可将其中的NaHSO3转化为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5.(15分)某学习小组依据SO2具有还原性,推测SO2能被Cl2氧化生成SO2Cl2。

查阅资料:

SO2Cl2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极易水解,遇潮湿空气会产生白雾。

Ⅰ.化合物SO2Cl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

Ⅱ.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Ⅲ.在收集氯气前,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的洗气瓶。

Ⅳ.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满Cl2,再通入SO2,集气瓶中立即产生无色液体,

充分反应后,将液体和剩余气体分离,进行如下研究。

(1)研究反应的产物。

向所得液体中加水,出现白雾,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

经检验该溶液中的阴离子(除OH-外)只有SO42-、Cl-,证明无色液体是SO2Cl2。

①写出SO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检验该溶液中Cl-的方法是。

(2)继续研究反应进行的程度。

用NaOH溶液吸收分离出的气体,用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①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1写出SO2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阐述理由______。

 

16.(14分)

研究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Cl2,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

浓盐酸

 

A

MnO2

 

(1)仪器A的名称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甲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

实验序号

试剂

现象

a

紫色石蕊溶液

b

AgNO3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①实验a中的现象为。

②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3)已知将HCl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乙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但该实验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HCl,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

(4)已知:

2S2O32-+I2===S4O62-+2I-。

丙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中,得到溶液X,进行以下实验证明气体中含有HCl。

I.测定X中溶解的Cl2。

取25.00mL溶液X,加入过量KI溶液,然后用0.04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VmL。

II.测定X中Cl元素总量。

另取25.00mL溶液X,选用适当的还原剂将溶解的Cl2全部还原为Cl-,再用0.10mol•L-1AgNO3溶液滴定所得溶液中的Cl-。

2X中的HClO不会影响I的测定结果,原因是。

3由I、II中实验数据可证明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则II中消耗0.10mol•L-1AgNO3溶液的体积应大于mL(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

17.(12分)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

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的排放。

(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O2转化成硫酸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的吸收液。

①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

量NaHSO3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

V(NaOH)=。

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

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

(3)甲同学认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

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

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

Na2SO3(固体)+H2SO4(浓)

Na2SO4+SO2↑+H2O

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B中白色沉淀是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

溶液可做SO2吸收液。

乙同学认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产生BaSO4的原因是:

①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②。

为证明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

③试管B中试剂是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

4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8.(14分)某些资料认为:

NO、NO2不能与Na2O2反应。

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

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

条复燃。

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

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

余烬木条未复燃。

得出结论:

假设Ⅰ正确。

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

①2NO+Na2O2=2NaNO2

②6NaNO2+3H2SO4=3Na2SO4+2HNO3+4NO↑+2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F装置的作用是。

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③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19.(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B

(1)该小组同学预测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开始实验。

步骤①

配制1mol·L-1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测其pH约为1,取少量装入试管B中,加热A。

FeCl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

写出装置A中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

(2)当SO2通入到FeCl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将混合液放置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

【查阅资料】Fe(HSO3)2+离子为红棕色,它可以将Fe3+还原为Fe2+。

生成Fe(HSO3)2+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释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