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050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

《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习题.docx

西方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需求和供给

1.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数量。

上述定义假定除价格外,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

如果价格之外的任何因素发生变动,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动。

这些因素包括:

(1)消费者的偏好。

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

消费者的偏好与商品的需求之间呈同方向变动。

(2)消费者的收入。

对正常品而言,当消费者自动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的需求增加;而对低档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会使需求减少。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是替代品,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将导致原商品需求增加;如果两种商品具有互补关系,则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将导致商品需求减少。

除上述因素外,消费者的预期、政府的政策等也会对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

2.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影响供给的?

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且能够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

上述定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得到的,如果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动,生产者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

这些因素包括:

(1)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产量,从而使供给增加。

(2)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

投入品价格提高,商品的供给减少。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如果一个厂商生产两种在原料上具有竞争性的商品,那么相关商品价格提高导致一种商品供给量减少;相反,如果另一种商品是一种联合的副产品,相关商品价格提高将导致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4)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

经济学一般假定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即利润大小决定厂商供给的多少。

但厂商有时也为了市场占有率、销售最大化以及政治、道义、名誉等目标决定其供给。

(5)厂商的预期。

乐观的预期会使厂商增加供给;反之,厂商对投资前景持悲观态度,则会减少供给。

此外,政府的政策等也会影响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

(1)“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2)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1)“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得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这是由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所致。

销售收入=价格×销售量,这里的销售量就是农产品的需求量,由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下降的比率比需求量因之上升的比率大,即价格下降很多,但需求量上升不明显。

故二者的乘积呈下降状态,农民的销售收入减少。

(2)由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在短期内缺乏弹性,因而如果能使得价格提高,则销售收入相应会增加。

石油的价格提高,石油需求量下降并不明显,故二者的乘积呈上升状态,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厂商销售收入增加。

故而,他们要限制石油产量。

第二章效用论

1.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

在基数效用论的意义下,它取决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组合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满足是递减的,即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

据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时,都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以便获得最大满足。

假定消费者货币的边际效用为λ,而消费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

如果消费者消费商品的价格为P,那么,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若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而不是货币;相反,MU<Pλ,消费者选择消费货币。

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

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

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因此,对于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的商品数量也减少,以使用于购买商品的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与持有货币时相同。

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所谓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增加的商品。

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

这一点可以借助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及其方向。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替代效应是大于零的。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收入增加将促使消费者增加该商品的购买,因而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为正数值,因此,价格下降的总效应大于0,即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增加,从而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

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吉芬物品是以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

就这类商品而言,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对它的需求量增加,即这类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其原因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加以说明。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及其方向。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替代效应是大于零的。

但对于吉芬商品而言,由于它是一种低档物品,因而收入增加将促使消费者减少该商品的购买,所以,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为负数值。

不仅如此,对于吉芬商品而言,收入效应的绝对值超过了替代效应的幅度,从而使得商品价格下降的总效应为负数值。

结果,随着吉芬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吉芬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因此,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论

1.单一和多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

其间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各有什么特点?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

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投入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呈现如图的形式。

这时,理性的生产者会把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限定在一个合理的投入区间中,这就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在图中,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此时的可变投入量为L1;边际产量等于0的可变要素投入量为L2。

在L1的左边,可变生产要素投入L的边际产量超过平均产量,这意味着所增加可变投入超过该要素的平均水平,即相对于固定投入而言,变动投入不足,因此理性的厂商会增加投入。

而当可变投入量超过L2,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为负数值,即增加该投入会使得总产量减少,因而在这一阶段,厂商会减少投入量。

由此可见,L1与L2之间的区域限定了厂商投入的合理范围,即可变投入超过平均产量最大值而小于边际产量为0的范围。

在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内,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为正值,但都呈现递减趋势,同时边际产量超过平均产量。

2.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会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首先,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

其次,由于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某种要素增加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该要素所替代的其他要素数量就会减少。

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有何关系?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指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或者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在多种生产要素投入变动(以两种为例)的情况下,厂商的生产技术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加以表示。

而厂商的成本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由等成本方程加以表示。

于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切点。

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MPL/rL=MPK/rK

rLL+rKK=C

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MPL/rL=MPK/rK

f(L,K)=y

这些条件说明,无论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说明寻求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厂商都将把生产要素的数量选择在每单位成本购买的要素所能生产的边际产量相等之点。

另一方面,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以成本既定的情形为例。

如果每单位成本获得的边际产量不相等,比如MPL/rL>MPK/rK,这时把用K的一单位成本用于购买L将会在保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总产量,从而增加利润。

因此,追求技术上的最优恰好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相一致。

4.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内,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存在着对偶关系。

如果说短期产量曲线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决定的,那么短期成本曲线则是由短期产量曲线所决定的。

以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的影响为例。

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MC=rL/MPL和AVC=rL/APL,即厂商的边际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这就意味着,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即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先增后减,从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一定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形。

不仅如此,由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因而平均成本一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是递增的,但相应于先减后增的边际成本,由于边际成本反映了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相反,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总成本曲线增长速度增加。

第四章市场理论

1.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经济学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时,厂商增加的收益等于增加的成本。

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下面以厂商的产量选择来说明这一点。

厂商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成本。

在既定产量的条件下增加产量,如果厂商由此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MC,那么生产该单位产品就有剩余,从而使得利润总额有所增加。

因此,利润最大化厂商就会把它生产出来,即在这种条件下,厂商会增加产量,直到二者相等为止。

相反,如果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MC,那么就这一单位而言,厂商是亏损的,因而为了增加利润,它会减少该单位的生产。

因此,在MR<MC时,厂商会减少生产,直到MR=MC。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在MR=MC时,厂商才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此时,厂商既不增加生产,也不减少生产。

2.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或长期)均衡。

短期: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

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进行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条件是:

p=MC

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

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损失更大,这是厂商停止营业点。

对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确定相应供给量,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长期:

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

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是厂商决策的依据。

与短期中的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同时,由于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

同时,在长期,行业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

假定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不影响单个厂商的成本。

则行业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

如果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

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p=LMC=LAC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以行业中单个厂商的长期供给为基础的。

在长期中,完全竞争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

以长期成本为决策基础,厂商在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来提供产量。

同时,行业在长期中存在着其他厂商的进入或退出,这将导致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处于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

其他厂商进入或者退出不仅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而且也对行业中厂商的成本产生影响。

根据这一影响,完全竞争行业被划分为成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况。

成本递增行业,是指随着厂商的进入,在整个行业产量增加的同时,导致单个厂商的成本增加的行业。

在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完全竞争行业中,假设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导致行业中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原有的均衡被打破。

行业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这将引起其他厂商的进入。

随着厂商的进入,一方面,价格趋向于降低;另一方面,厂商进入也使得行业中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上移动。

这样,当市场价格再次与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相交时,行业恢复到均衡状态,但这时市场的均衡状态则对应着更高的市场价格。

连接前后两个均衡状态点得到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是指随着厂商的进入,整个行业产量增加,但单个厂商的成本保持不变的行业。

与成本递增行业一样,假设由于市场需求增加而使得市场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其他厂商的进入,但这种进入并不影响行业中单个厂商的成本。

因此,随着行业中厂商数量的增加,市场供给增加,价格趋向于下降。

但由于单个厂商的成本并不发生变动,因此当市场价格再次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相交时,市场均衡价格与原来相同。

因此,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直线。

成本递减行业,是指随着行业中厂商数量增加从而供给增加而导致单个厂商的成本下降的行业。

在既定的价格下,所有厂商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上生产,假定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导致行业中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这将引起其他厂商的进入。

当市场再次处于均衡状态时,价格将位于现有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但是,在成本递减行业中,厂商进入也使得行业中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

因此,新的均衡价格低于原有的价格。

这说明,这一行业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评述垄断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而又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其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四点:

大量的厂商生产有差异的替代品;每个厂商市场份额很小,其行为不会引起其他厂商的报复;厂商进入或退出生产较为容易;行业中存在着模仿。

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差异,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即通过改变生产产品的数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但在该市场上,代表性的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

第一条是厂商的市场份额曲线,即在所有厂商同样改变价格时代表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用D以表示。

而另一条需求曲线d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改变其自身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都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较之需求曲线D,厂商“自身”的需求曲线d更为平坦,从而二者相交。

在D与d相交时,垄断竞争厂商的选择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一致,从而表明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将会依照于上述收益曲线来决定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状态。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厂商依照d在SMC=MR之点选择最优产量,并索要相应于d需求曲线上的价格。

由于这时所有厂商都采取相同的行动,因而实际的市场价格在D曲线上。

如果这个价格与需求曲线d和需求曲线D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不一致,厂商计划得到的收益与实际得到的收益就不一致,从而厂商就会在新的市场价格再次调整产量和价格,直到二者一致为止。

因此,只有当厂商决定的产量及其相应的价格恰好与达到曲线d和曲线D的交点上时,厂商实现了短期均衡,并获得最大利润,利润额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进入或退出市场。

在这种条件下,当需求曲线d与LAC曲线相切时垄断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

以行业中代表性厂商获得超额利润的情形为例。

如果需求高于LAC,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

随着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在市场需求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每个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销售份额就会减少,从而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根据新的D曲线,厂商将不断地调整其产量和价格。

这一调整过程,一直要持续到不再有新厂商加入为止,此时行业内的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即厂商根据曲线d决定的产量与曲线d及D的交点重合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并且,此时一定有曲线d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因为若有两个交点意味着厂商通过调整产量还有进一步的利润。

这样,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SMC,并且AR=LAC=SAC。

从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可以看到,由于厂商面临着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从而其生产的数量没有位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这表明,厂商不仅没有利用既定生产规模的生产技术,而且也没有充分利用可能的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在技术使用上是缺乏效率的。

另一方面,由于其边际成本低于市场价格,从而其产量在社会净利益为最大的意义上也是缺乏效率的。

因此,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其效率较低。

另外,垄断竞争厂商为了强化其产品差异而采取的策略性行为也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但另一方面,产品差异又有满足消费者不同需要的作用。

同时,该市场的竞争也促使厂商降低成本。

因此,垄断竞争市场又具有较高效率的方面。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理论分析是以产品差异和自由竞争为条件的。

在理论分析中很少涉及到生产集中的后果,因而也不能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一种表现的垄断现象的深刻基础和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把产品差异为特征的垄断与生产集中所导致的垄断混为一谈,使得垄断竞争分析并不具有一般性。

不过也应该看到,垄断竞争对竞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垄断的消极作用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5.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市场上的价格较少变动作出解释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用于寡头市场行为分析的一个理论模型。

这一模型假定,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当一个寡头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将不会跟随,因而提价寡头厂商的销售量减少是很多的;但若它降低价格,其他厂商也会降低价格,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结果,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折弯点。

对应于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线,寡头厂商得到自身的边际收益。

通过此边际收益,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最优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索要价格。

与通常厂商不同的是,折弯的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在折弯点处不连续。

厂商将继续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最优数量。

当边际成本恰好与边际收益在边际收益的断点处相等时,只要边际成本的变化不超过一定幅度,就不会影响厂商的均衡产量和价格。

这样,该模型对寡头市场的价格稳定性给予了充分的说明。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没有说明最初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6.为什么说古诺模型的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博弈论的思想被广泛用于分析具有策略选择的经济行为,特别是分析寡头竞争行为。

古诺模型所表述的结果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一般地,假定两个寡头面临的市场需求为:

p=p(y1+y2),每个厂商根据这一价格确定自身的边际收益,以便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产量。

于是,第一个厂商A选择的产量为:

MRl(y1+y2:

)=MC1(y1),从中可以得到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yl=f1(y2)。

同样地,第二个厂商B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y2=f2(y1)。

由于厂商的最优产量选择取决于竞争对手的产量选择,因而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应函数。

根据上述反应函数,当两个寡头厂商不再改变产量时,该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均衡解可以通过求解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

yl=f1(y2)和y2=f2(y1)的公共解得到(y1,y2)。

这一公共解即为纳什均衡。

因为当在第二个竞争对手选择产量有y2时,A最优的选择是按y1=f1(y2)确定的产量y1,这样在B不改变产量的条件下,A不可能变更其产量。

因此,(y1,y2)是一个A与B都不想首先打破的选择。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

1.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与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众多的厂商和众多的要素供给者,他们都按照既定的要素价格选择最优的要素使用量和供给量。

另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厂商也是完全竞争者,即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厂商决策的依据。

就厂商而言,厂商选择要素使用量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

这是因为,增加一单位要素可以增加的产量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而这些产量以不变的产品价格出售,所以增加该要素一个单位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就等于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即:

VMP=p·MP

从要素的“边际成本”考察,由于厂商面对的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所决定,它不随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因此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成本等于该要素的价格。

厂商的使用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为:

VMP=p·MP=r其中,r为要素的价格。

对应于由市场所决定的要素价格r,厂商选择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因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构成了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服从递减规律,而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因而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也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即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试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约束条件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最优配置的结果。

对消费者而言,与消费商品一样,消费闲暇也可以获得效用。

不同的商品和闲暇时间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可以由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加以表示。

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

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便效用满足为最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商品的收入来源为劳动收入,这样,只有当劳动者每单位收入购买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每单位收入用于闲暇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消费者才处于最优状态,结果,对应于任意的工资率,消费者决定闲暇消费从而决定劳动时间。

因此,由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