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991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x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中工

信商

2015-JX1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系(部)

商学系

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号

5

学生

周文龙

指导教师

董飞

提交日期

2015年5月15日

摘要

移动互联网是全球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第5个新技术周期,新的技术周期将带来巨大的财富,并将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庞大的就业机会。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风险是与机遇并存的。

移动互联网凭借其便携性、移动性、私人性等特点正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高质量的网络服务,但是移动互联网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正将用户更多的个人隐私暴露在网络之中。

用户的信息正在被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或其他商家在用户未授权的条件下收集以及使用着,而且这些个人信息还存在着透过网络泄漏或者是被非法盗取使用的威胁,可能对用户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

本文就从“攻击”和“防”这两个方面来对移动互联网进行研究。

阐述目前移动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安全的重要性。

对现有安全威胁以及表现形式做了分析,对为加强安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深入讨论,并描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

让人们明白各种网络攻击的原理与防的方法。

从而减少因网络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安全防护

 

Abstract

MobileInternetistheworld'sfifthinthepasthalf-centurycycleofnewtechnologies,newtechnologycyclewillbringgreatwealth,andwill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entireindustryandahugeemploymentopportunities.Butintheeraofrapid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theriskandopportunities.MobileInternetWithitsportability,mobility,personalcharacteristicssuchasbeingtoprovideuserswithamorepersonalized,higherqualitynetworkservices,butthemobileInternetinprovidinghigh-qualityservicetouserswhilealsobeingmoreuserprivacybeingexposedtothenetwork.Userinformationisbeingnetworkoperator,serviceprovideroranothermerchantuserisnotauthorizedtocollectundertheconditionsandusingthem,butthepersonalinformationthroughtheInternet,therearestillleakorareusedillegallystolenthreat,mayusercauseveryseriousinjury.

Inthispaperfromthe"attack"and"prevention"tostudytwoaspectsofthemobileInternet.ExplainedtheimportanceofthecurrentsecurityproblemsthatexistinthemobileInternetandsecurity.Existingformsofsecuritythreatsanddotheanalysis,responsemeasuresshouldbetakentostrengthensecuritytodoamorein-depthdiscussion,anddescribes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ofthisresearch.Allowpeopletounderstandtheprinciplesandmethodsofvariousnetworkattacksprevention.Therebyreducinglossesduetonetworksecurityissuesarising.

Keywords:

MobileInternet,InformationSecurity,SecurityProtect

 

摘要II

AbstractIII

1引言-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1-

1.3研究容-2-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2-

2.1移动互联网概述-2-

2.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4-

3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个人信息及安全-6-

3.1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个人信息-6-

3.2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个人信息安全-7-

4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9-

4.1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9-

5移动互联网攻击-10-

5.1应用层攻击-10-

5.2中间层攻击-11-

5.3核层攻击-12-

5.4物理层攻击-12-

5.5通信网络层攻击-13-

6应对策略及防护手段-14-

6.1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14-

6.2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防护-14-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当前,移动互联网在全球掀起了新的发展浪潮,特别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应用和服务不断丰富,我国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阶段。

移动互联网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快捷便利的良好体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随之扩大。

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

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

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不同使用层次的用户共同关心的问题。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网络系统能够更加可靠地运行,不受外来入侵者干扰和破坏。

所以解决好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无论是有意的攻击,还是无意的误操作,都将会给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计算机网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防措施。

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中,网络的安全防措施应是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本文就从“攻击”和“防”这两个方面来对网络进行研究。

阐述目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对现有网络安全的威胁以及表现形式做了分析与比较,对为加强安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深入讨论,并描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

让人们明白各种网络攻击的原理与防的方法。

从而减少因网络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效率大为提高,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但必须看到,紧随信息化发展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出,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阻碍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

所以,信息的安全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1.2.2研究意义

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电子商务、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一方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计民生和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另一方面,政府主管机构、企业和用户对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和可发展性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因此,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加大发展信息安全技术的力度已刻不容缓。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2.1移动互联网概述

随着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其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2.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web3.0。

比如dropbox,uDrop这类应用就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

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

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

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2.1.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

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相比较,移动互联网具有几个鲜明的特性:

(1)便捷性和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网络是一立体的网络,GPRS、3G、4G和WLAN或WIFI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终端具有通过上述任何形式方便联通网络的特性;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载体是移动终端。

顾名思义,这些移动终端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可能是智能眼镜、手表、服装、饰品等各类随身物品。

它们属于人体穿戴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2)即时性和精确性。

由于有了上述便捷性和便利性,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接受和处理互联网的各类信息。

不再担心有任何重要信息、时效信息被错过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移动终端,其个性化程度都相当高。

尤其是智能手机,每一个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

是的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3)感触性和定向性。

这一点不仅仅是体现在移动终端屏幕的感触层面。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照相、摄像、二维码扫描,以及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移动感应,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

而基于LBS的位置服务,不仅能够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

甚至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趋向性,确定下一步可能去往的位置。

使得相关服务具有可靠的定位性和定向性。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和业务使用的私密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5)网络的局限性: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

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

以上这五大特性,构成了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生态。

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了。

2.1.3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对此,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另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本文在这里对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做了个简单的比较,如表1-1.

 

表1-1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比较

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

优势

1)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信;

2)移动用户身份保持静态且唯一;

3)用户习惯于为业务的使用付费,多为前向收费模式;

4)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易于获得。

1)业务和容极大丰富;

2)依托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输入、输出能力;

3)不存在电池续航问题,可以长时间上网。

劣势

1)业务和容的相对匮乏;

2)受限于终端的计算能力、输入输出能力;

3)电池续航能力差。

1)用户易于隐藏真实身份;

2)容多以免费为主,开发商多选择后向收费模式;

3)用户上网需要一定的条件。

2.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IT技术发展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

技术发展周期一般会持续十年时间,技术发展周期已在之前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

图1为IT技术发展周期。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之一。

他们的增长速率是任何预言家都未曾预料到的。

图1IT技术发展周期

2.2.1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一下上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从1999年中国移动运营商引入日本的分成模式;第二次浪潮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第三次浪潮在2014年,最重大的变化是运营商获得了4G牌照。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群,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需求的高速增长。

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

智能手机使用率、3G和4G网络覆盖率、移动上网资费的快速下降有效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视频节目、电商购物、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PC用户。

这让服务提供商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纷纷开始规划和摸索进入移动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Andriod系统凭借开放和免费策略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2.2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曾几何时,移动互联网还仅仅被人们视作互联网的一个分支。

事实上,传统互联网和电信业巨头采取的种种战略转型举措早已深刻说明,移动互联网不单是一种时髦应用,更是一股席卷ICT领域的破坏式的创新浪潮。

人民网研究院29日发布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

(1)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

有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

(2)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

(3)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

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

(4)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

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

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5)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

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

3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个人信息及安全

个人信息是进行身份识别的主要标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具有更广的含义,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了用户的消费信息。

在互联网中,用户的信息还具有商品性,对于一些不法分子而言具有主要的作用,这就使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从而导致一下不法分子会试图搜集、窃取和不合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如何保证自己的非人信息安全,从用户来说要严格防,从服务提供商来说,要清楚自己的责任。

3.1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个人信息

目前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但是总结各方对个人信息的定义,其共同点都认为个人信息是信息主体所拥有的能反映其特征的各种信息符号。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个人信息区别于他人的个人特征信息外还包括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以及用户的网络空间存储的信息。

(1)用户个人的基本信息

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论是用户注册、消费还是社交娱乐,都回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提供。

如用户个人的、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更深入一些的还会涉及EMALL、职业、收入、学历等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

在网上消费的过程中还会涉及信用卡、电子消费卡、交易账号、密码等个人财产信息。

这些信息一旦遭到不法分子的窃取,会使用户的隐私泄露,严重会有重大的经济损失。

(2)用户个人网络活动信息

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必定会浏览网页或是使用某种应用,这种网络活动也是一种个人信息。

这些网络活动信息可以直接的反映用户的网络浏览踪迹,比如该用户在购物浏览过的一些的商品,那么一些商家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分析该用户的喜好和消费习惯,从而推荐某些商品给这位用户谋求利益。

(3)用户个人网络空间储存的信息

用户的个人网络空间大致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

实体空间包括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硬盘和U盘等存储设备。

虚拟网络空间包括用户的电子、网络硬盘等。

在这两类空间里,都回保存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类信息。

不法分子就是通过木马病毒等技术手段,盗取在用户在手机、网盘中的各类个人信息。

3.1.1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个人信息的性质

在信息社会,个人信息已经商品化,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财产和社会资源,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于商家来说,其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够更好的了解市场发展趋势、用户对于应用的需求,从而给用户更为完善的服务,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一些商家也通过对其所掌握的用户个人信息同其他商家或个人交换从中牟利。

商家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信息的基础是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

可以说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个人信息的搜集更为容易,促使个人信息具备了商品交换价值。

3.1.2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获取可能恶搞导致对公民人身安全和生命权的侵害。

个人信息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移动设备中储存的个人信息日益增多,但人们对这些信息的安全防缺少防意识,容易遭到窃取。

但一个有犯罪意图的人获得其他人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工作单位,尤其是通过移动设备中GPS功能获取的用户当前位置信息等比较隐秘的个人信息后,会采取盗窃、绑架等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受害人的人身伤害甚至导致生命权的丧失。

财产权是公民对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合法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牟利的权利。

当人们的财产信息被泄露时,其财产权即受到了侵犯。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移动终端的网络交易越来越频繁,网络诈骗受害的人数呈大幅上升的趋势,除了个人安全意识的薄弱,大都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导致防意识下降。

3.2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是指能识别特定某人特征的信息。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还包含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和空间存储信息。

因此,个人信息安全的涵更广,它包含了通信设备、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和性,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终端厂商、系统平台、互联网应用和运营服务商为保证个人信息不受侵害所采取的保护行为。

3.2.1用户对个人信息拥有的权利

(1)用户对个人信息被搜集的知情权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应用的安装会提示用户该应用在设备中搜集信息的权限。

用户有权知道是谁用了什么方式搜集了哪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优势以怎样的一个形式展现在他人面前,被收集的信息将用于什么目的。

因此,商家在搜集用户个人信息之前,应该告知用户,征得用户的同意。

(2)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拥有控制权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拥有“合理的访问权限”,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和查阅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购物的交易记录、浏览记录。

用户对这些信息拥有自主权,有权对这些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从而保证个人信息的相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3)用户个人信息的请求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必然存在安全隐患。

用户的个人信息有可能被人为的披露或被窃取以及故意的篡改或恶意的删除,也有可能由于技术上的缺陷或操作失误导致个人信息的丢失。

这些都会造成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

因此,为了个人信息的安全,必须赋予用户以安全请求权。

用户有权要求个人信息的获取者采取具体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2.2个人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国宪法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3)中华人民国邮政法

第四条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中华人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用户应当服从接入单位的管理,遵守用户守则;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不得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它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用户有权获得接入单位提供的各项服务;有义务交纳费用。

3.2.3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和后果

与个人信息安全相对应的一个词就是个人信息泄露。

目前尚没有形成对个人信息泄露较为公认的概念。

从语义上理解,个人信息泄露是指个人信息主体不愿被他人所知晓的个人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