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971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

2017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举例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

为什么?

”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课文中,《曹

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

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

“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曹冲称象21.认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玲玲的画2

一封信2

妈妈睡了2

口语

交际做手工11.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2.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语文

园地三识字加油站

1.认识11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5.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6.背诵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字词句运用

写话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12

4曹冲称象

教材解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

第三自然段讲有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分3个步骤:

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课文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课文配有l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l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学生容易混淆误读。

学习“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读音;学习“秤”的时候,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练习“秤”的发音。

“杆”的发音也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

“曹”是姓氏,可以在揭示课题时,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曹”字。

先请学生想一想:

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接着,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

“重”和“量”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

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2.写字。

本课要书写10个生字。

以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共7个。

“站”的立字旁和“船”的舟字旁中提的书写要特别注意。

上下结构的“然”字,四点底不容易写好,请学生认真观察四点底中每一点的位置、大小和方向。

半包围结构的“底”字,特别要注意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

在书写本课生字时,要注意提示学生容易遗漏的笔画,比如,“然”的右上有一点,“底”的最后一点不能忘写。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

读曹冲说的话,要读得自信,胸有成竹。

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

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本课还要注意读好关键词,注意它们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如“直、才、果然”。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读好句子。

比如,“曹操听了直摇头”中的“直”字,可以换成“不住地、不停地”,体会曹操对大官们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不满意的语气。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重音可以在“才”字上,略带惊讶、夸赞的语气。

“他叫人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中的“果然”,表示事情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语气要读得肯定,带着对曹冲佩服的语气。

二,理解运用。

本课围绕“称象”的问题展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

官员们的方法为什么不好?

曹冲的方法为什么好?

课文理解的重点是曹冲称象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可以请学生读读这一段,圈画交流:

曹冲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

给予学生提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这个办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

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

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

通过学生提问或是回答问题,让这种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之后,教师可以现场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

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或者有一定重量的东西)、小石块、秤等,让学生根据曹冲的方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请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

在说话的过程中,提示学生用好“先、再、然后’’等词语,让表达更有序。

结合课后第一题,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可以请学生把官员想出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作比较,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

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呢?

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可以分成两部分完成。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圈画官员提出的称象办法和不足,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官员提出的称象办法不好。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之后,展开讨论,让学生重点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课后第三题,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可以先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再讨论用上这些词语的好处。

为什么要用“才’’呢?

为了突出表现出曹冲的年纪小。

课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直、果然”。

让学生去掉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对比读一读,体会用上这些词后意思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用“才、到底”说句子。

5玲玲的画

教材解析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

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地哭了。

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这篇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篇幅短小却一波三折。

第一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玲玲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她看着自己的作品,非常得意。

可就在得意之时,她不小心把画弄脏了。

因为来不及重新画一张,所以又着急又伤心,哭了起来。

第五至八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玲玲在爸爸的指点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起来更好了。

玲玲满意地笑了。

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写了爸爸告诉玲玲做人做事的道理: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话,能感受到爸爸的和蔼可亲。

在结尾读到爸爸说的话时,觉得自然贴切,没有说教之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l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4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建议

一、识手写字

1.识字。

在生字读音方面,这一课要注意后鼻音的生字较多,容易前后鼻音混淆的是“玲、

评、另、并”,可以归类进行认读,加强对读音的纠正和记忆。

另有两个生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幅”是第二声,读“fú”;“叭”要读“bā”,教师要帮助学生正音。

在生字字形方面,这一课中很多生字偏旁和字义有关,如“玲、详、幅、评、叭、脏”,可以引导学生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也可在识字中渗透一些汉字文化,如“玲”,王字旁表示“美好的事物”,“玲玲”是玉器敲击发出的声音。

在词义理解方面,要用适合低年级儿童认知的方式来教学。

如“端详”,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可以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体会,再让学生说说“端详”的意思。

2.写字。

“候”字中间有一短竖,不要漏写;“及’’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起笔应该是撇;注意“报”字右半部分笔顺,第一笔是横折钩,可以让学生在书空之后再书写。

“拿、奖”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上下两个部件写得扁一些。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情节简单,主题明确。

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得意”的心情。

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回顾生活中令人“得意”的事情,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读出“得意”的语气;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可以抓住“叭的一声”,体会事情发生的出人意料;抓住“伤心地”一词,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